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2.4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4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就像我说过的,我们在这本书的第1章,讲的是关于运营的认知。而在第2章中,我们重点讲思维和意识。

    至于方法和技巧,那是再往后第3章的事。

    我的基本立场是: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所以,这一节,我们继续谈一个优秀运营必备的思维和意识。当然,虽然讲的是思维,但未必不是干货。

    至于我们上一节遗留下来的那个问题——我是如何在5天内搞定了那个看起来颇为复杂的系列课程项目的,我会在本节结尾时揭晓答案。

    所以,让我们入正题。

    其实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运营在做的事,就像是攒一个“局”。即,设计或假想出来一个最终可以拉动N多人一起参与一起玩一起High的事情,并一步步去让这个事情从假想变得落地。

    但凡是局,必然有小有大,有简有繁。

    例如,小一点讲,邀请到几个重量级嘉宾搞定一个非常牛的活动,这是在做一个小“局”;而大一点讲,让一个产品和数千万用户之间可以水乳交融和谐并存,也未尝不是在做一个大“局”。

    但,无论局大局小,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你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确立。

    所以,穿针引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够找到一个点,实现“破局”。

    就像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局面,必然都存在着一个核心的要素,只要这个要素得以成立,其后一切,往往顺水推舟顺理成章。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运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这个至关重要的破局点,并倾尽一切使之成立。

    且,一旦破局成功,你就已经占据了一个无比坚实的支点,你将可以通过它再去撬动更大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在讲,好的运营,是需要有点层次感的。

    让我来具体举个例子。

    大约一年前,我们想要办一个以“高端人才+创业者线下直接见面勾搭”为主题的高端招聘活动,但,当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既没有钱,也没有资源,也完全不知道谁能来谁会来参与这个活动。且,从提出想法到最后这个活动落地,只有短短18天。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的第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可以让这个线下的高端招聘活动对创业者和高端人才都同时产生影响力?

    想了很久,我们的答案是:至少需要3~5位知名大佬的亲自参与。

    于是,是否能够搞定3~5位大佬亲自参与和站台,就成了我们这个活动的“破局点”。但,当时我们虽然可以跟少量几个圈内大佬或他们的助理说得上话,但远远还不够熟悉。

    就像我上面说到过,优秀的运营,找到破局点后,就应该倾尽一切去使之成立。所以,我们分析了一下到底如何能够说服和引导大佬们愿意过来参加这个活动,核心可能是如下两点:

    (1)这个活动中确实可以有一批优质的产品、运营、研发等人才可以供这些大佬们挑选和接触。毕竟,招人对于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是刚需,且,越是大佬,越希望自己可以挑选到更优秀、更适合自己的人才。

    (2)活动整体逼格不能低,要能够凸显大佬们的身份和优势地位。好比你要邀请王小川去跟李彦宏、马云同台出席一个活动,哪怕对方戏份大些他戏份小些,他应该也还是比较愿意的,但要是你让王小川去跟几十个初创公司的CEO们共处一台,那可能对他而言就跌份儿了。

    界定清楚了这两点后,我们接下来做了几件事:

    (1)我先从身边朋友中拉了一批BAT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总监、高级经理级员工过来为这个活动站台,他们当中,就有三节课现在的另外几位发起人Luke、布棉、冬琪。

    (2)我把我第一批拉进来的这些朋友们的个人信息都做了些包装变成了一个首批参与人员的List,让他们看起来都更牛、更有吸引力一点。比如“百度产品架构师,10年以上产品经验,前世纪佳缘产品总监、阿里巴巴高级产品经理、智联招聘产品经理,先后服务过5家互联网公司,5家公司全部在美国上市”之类的。

    (3)我同时给5位圈内大佬发去了活动邀请,邀请的时候大概是这么说的:

    A总您好,我们预计在6月13号会举办一个“互联网创业合伙人招聘节”的线下活动,仅针对5年以上经验、有意愿成为创业公司合伙人的资深产品、运营、研发、市场人员和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开放参加。

    目前合伙人这端已有如下这些人确定参加(附上第二步中我们产出的List)。

    这个活动我们创始人这端是有门槛的,只有满足条件的公司才可以参加,但基于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我们想邀请您到时过来参加,并现场给我们简单做个分享,到时预计跟您一起出席这个活动和发表演讲的还有BCDE四位大佬(即我发出邀请的四位大佬),您看看届时是否有时间和兴趣出席?

    这样几件事情做完后,我很快拿到了其中至少3位大佬的明确参与意愿,其中还有一位是当时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CEO。就像我提到的,他们的诉求很清晰——想招人+希望凸显身份或提升自身行业影响力,所以,只要你能够先做好一些事情,满足他们的诉求,他们就会愿意入局。

    而,一旦你击破了第一个破局点,后面的事情会顺畅很多——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凭借着“3位一线大佬”的参与作为一个杠杆,去撬动更多人的参与了——想想看,假如你是一个百度的产品总监,哪怕你并没有很强的意愿去找工作,能有个机会跟类似小红书的创始人、36氪的创始人、在行的创始人等这些公司的CEO们一起面对面深度交流一下,你总也还是很有意愿的吧?

    所以,我迅速又在几天内拿到了数十位合伙人和创始人的参与意愿,且活动势头不减,每天都有更多人申请参与,其中不乏一些大佬和资深人物。

    这个时候,既然有这么多人都想要参与这个活动,即这个活动的参与名额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了,所以,我就又可以以它为杠杆,去撬动一些更有趣的事了。

    于是,最终我们又在线上设计了一些活动并做了一些事(这部分的具体细节,容我放到后续第3章再具体讲),而凭借着这一系列层层嵌套的动作,这个活动我们在几乎没有什么太多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线上数十万次传播、几千人争相申请参与的震撼成果。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于我们最初的那个“破局点”——几位行业大佬的参与。

    所以,我想说的是,假如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你一定需要:

    (1)爱上“做局”。这里的“局”,不是一个阴谋或陷阱,而是一个可以让N多人一起参与其中并同时收获价值,在N多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典型的,好比一场活动。

    (2)在任何一个局面前,你一定要先能够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它们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

    且,这个意识,可能不止适用于运营工作,更会适用于你自己的方方面面。比如找工作追女票,比如想跟某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再比如只是单纯地想运营好一个微信群,所有这些事情中,你都是可以找到一个“破局点”的。

    这里多说一嘴,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一个善于社交能够凭借一张嘴在外面一顿忽悠就搞定一群朋友和一堆合作机会的人,相反,我是那种很典型的跟一个陌生人在一起很容易找不到话说了的闷家伙。但很久很久以来,我身边从来都不缺少朋友,也从不缺合作机会。

    在这里,我给自己找到的破局点,就是“把文章写好”。一旦我可以写出还不错的东西,我自然可以凭借它作为关键的支点,去结识到很多有趣的朋友。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把问题答案补上了——我是如何在5天内搞定了那个看起来颇为复杂的项目的。

    按照2.3节里提到的两个理念,首先我们需要从各种现存的不确定因素里找到最核心、可以成为整件事情顺畅发生的那个要素。

    而这个要素,毫无疑问是下述4个要素中的第4个:

    (1)我要找的7位老师,到了1月中旬之后,是否有时间可以配合我们来开课?

    (2)我们跟这些老师间,该如何合作?比如说,是讲完课后分成,还是直接支付给他们一个固定的课酬?

    (3)我们的开课场地、时间该如何确定?

    (4)我们的课程如果到时开出来了,却没有这么多人前来报名,该怎么办?

    于是,接下来第二步:围绕着这个不确定用最低的成本搭建起来一个最接近于真实的用户场景,并把它推送到用户面前,去观察用户是否会出现你预期的行为。

    这里,我们再具化一下,最接近真实的情况下,用户接触到这个产品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自己独自一个人,在一个不太熟悉的网站和渠道上,看到了一套特定时间、地点、价格、主题和讲师的系列课介绍。

    而我们期望用户发生的行为,就是他能够看完这个课程介绍,然后还真的愿意付费。

    所以,基于最低成本原则,最后我的解决方案如下。

    我写了个文案,以“XXX系列课程预报名开启”为题直接在网站上发布了出来,文案大概是这样说的:我们觉得目前大家的学习存在不系统的问题,所以想要打包我们口碑最好的几堂课和几位老师做这样一个7堂课程、内容彼此关联的系列课,但我们不确定到底有多少人对这样一个系列课程感兴趣,所以,我们先开启了这样一个系列课预报名通道,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交10元完成预报名,如果1月5日前,预报名人数超过50人,则我们会把这一系列课程正式落地,如不足50人预报名,则课程取消,之前的10元全额返还。

    且,我还注明了如果真的这一系列课程开出来,我们预计的开课时间、开课地点、老师分别是怎样的。

    然后,这个预报名文案发出来后,5天内迅速达到50人付费(如图2-4所示)。于是,此后我才开始一个个去沟通老师、确认时间和合作方式、预订场地等。

    整个从构思到把这个看起来一大堆不确定的复杂项目成功落地,我不过纯靠自己一个人梳理了下思路,写了篇文案发出去,仅此而已。

    这一节,我想讲的东西,就先到这里,希望我所提到的关于“做局”和“破局”的种种,可以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

    图2-4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