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称“朕”的太后(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沉吟片刻,环视梳洗了一番再进屋来探病的六名大汉一眼,问道“你们这附近有没有惯于伺候月子的妇人?”

    六人顿时目瞪口呆,好一会儿,那最莽撞的矮小汉子才吃惊的指指张典“姑……你不会……是找人来服侍大哥做……月子吧?”

    我只是考虑到给人家伺候做月子的妇人多半都好洁,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护理知识,哪曾想这汉子竟直得一根筋通到底,说出来的话叫人忍俊不禁。

    “你们都不会伺候病人,还是请个能干的妇人来照顾病人周全些。”我将消炎、解毒的药放在张典榻侧,说明了用法,便收拾东西告辞退出。我毕竟还是禁中的人,与这些莽汉实在不宜多接触,以免生是非。

    铁三郎忙赶上来送我回宫,嘴里连连道谢,我见他大冬天的居然忙得一头一脸的汗,不禁叹道“张典有你这般尽心的兄弟,却是好福气。”

    铁三郎嘿嘿一笑,道“我这条命是大哥救的,帮他是应该的。”

    我知这人性情鲁莽,委实有点憨得发傻,略一点头,见已近宫禁,便让铁三郎留步。铁三郎依言而行,问道“姑姑,我回去就去找给你带路的人,你什么时候要用?让他在哪里接你?”

    “我明日辰时出宫,你让他就在此处等我。”

    我先去探了诏狱里的老师,见他安然无恙,这才回到太医署,躲进御药房里制药。

    现在太医署上下都知道我将主持给太后剖腹取瘤,任我领着几名药童,在御药房里搬弄调摆,就是我浪费了药材也无人多言。

    次日一早,我问明向休没有医务,便要他陪我出宫。

    宫门外昨日与铁三郎约好的地方果然已经有人先在那里等着,那人支着拐杖,穿着粗葛布衣,左颊和下颔都有一道十分可怖的伤疤,看疤痕受的伤着实不清。可那人脸上的伤疤如此可怕,笑容却十分温暖灿烂,远远地瞧见我和向休,他便一点一顿地迎了上来问“可是太医署云姑姑?在下严极,受铁三郎之托,在此恭候姑姑。”

    “正是云迟,劳大哥久候了。”这人从未见过我,却能从出宫的人中一眼将我认出来,其眼光当个侦探绰绰有余。我有些诧异他眼光的犀利,连忙敛衽行礼谢他的等候。

    “不敢,姑姑请随我来。”严极瘸了条腿,但走路却不慢,显然身手十分敏捷。向休打量他几眼,突问“严郎可是昔日宫掖期门军的曲长?”

    严极有些诧异,看了向休一眼,笑道“在下断腿离职已有三年,不想宫里竟还有医官记得。”

    向休笑道“严郎昔日乃是宫掖期门军佼佼者,上林苑春秋狩猎宫禁七军无有敌手,有幸能睹风范者,谁能忘记?”

    我不料这人昔日竟如此风光了得,不禁大叹自己运气好,无意间要有个人领路,竟都让铁三郎替我请到了这等人物。想他当年既曾有那等锋芒,突然瘸腿毁容退出期门军,必如高地失足,重心全毁,难为他现在竟能有这般开朗的心态。

    这人,我虽未见他盛极的风光,但他这份心志却真有几分可敬。

    说话间三人已经随着严极走到街边,角落处停着辆无盖的小驴车,

    “云姑姑,向先生请上车。”严极先一步登上驴车,面上略带歉意地说“这车简陋,云姑姑多担待则个。”

    “哪里,能有车代步,已是我不敢想的福分。”我也不客气,和向休一起上了车。

    向休上得车来,问道“阿迟,你今天想去哪里?”

    “长安城各医馆、药铺、义庄。向先生在行内身份高,交游广阔,应该能够带云迟认认路的吧?”

    向休点头,有些无奈,又有些埋怨“阿迟,你手里明明有陛下的诏书,自去提死囚来用。非要找病人来磨砺医技,平白累着自己,真是何苦来哉。”

    我感他好意,但听到他把说了句“提死囚来用”,却有些不是滋味,轻咳一声“向先生,我不喜欢听人以‘用’字来说人,别扭得很。”

    “别人都这么说,也没见什么不对,不是这个字别扭,你这性子别扭。”向休说了我两句,一面提醒严极“严郎,请岔左道,往明光宫那厢走。我们先去拜访神农医馆,然后再转往西行,过九市。”

    长安城的主要街道有八条,相互交叉。道路宽约四十五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供官吏和平民行走。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虽是冬天,但松柏都是凌冬傲霜,依旧青青郁郁,亭亭张如华盖,望之令人心喜。

    向休领着我走了一天,将长安城各医馆、药铺、义庄都访了一遍,说明情况,请他们务必关照。

    这些人知道是长乐宫办事,都满口应承,认了我和严极的车,极力配合。如此行医积累经验,虽然进度缓慢,比不得拿活人做医学实验方便,但我也慢慢的找回了感觉,逐一改进药物,请将少府按要求帮我打造器具。

    时入仲冬,这日下午我回到太医署,正准备进御药房制药,突被老师叫住了。

    “老师,您有什么事?”

    老师自从诏狱回来,日常便有些精神不济的样子,很少出来,突然叫我,自然有事。

    “太后娘娘染了风寒。”老师看了我一眼,问道“阿迟,你修习医技一个多月了,现在有没有把握替娘娘摘除恶痈?”

    “还不行。”我暗暗叹气,这一个月来,我除了狠狠地重温了十几次解剖学外,平均每三天就能找到需要做腹部开刀的女病人,这“运气”不能说不好,但限于目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我的手术成功率还是只有四成左右。

    再给我两个月时间吧!到时我的技术会更成熟,配上少府造我的要求打制的医具和我制成的药物,估计给太后做手术时,风险就不会太大了。

    “阿迟,我希望你能再快一点,娘娘受那恶痈拖累,身体虚弱,易染风寒。若不尽快,只怕会等不及痈病发作,便会被别的病害了。”

    太后倚在四只绣丹凤穿云纹的实心锦靠背里,身上盖着锦被,眼睛闭着,鼻息很重,显然鼻塞。

    我轻轻地走到太后榻前跪下,行了一礼,就势坐好,压着嗓子道“娘娘,臣云迟请脉。”

    太后睁开眼睛,问道“听说你是范大夫的亲传弟子?”

    “是。”

    我应了一声,见太后将手从被下抽出,便伸手托住,搭上她的腕脉,凝神诊脉。

    太后闲散的倚着身子,突尔道“那日你敢在我和大家说话时插嘴阻拦,我就觉得你胆识不错。”

    我怔了怔,才想起太后说的是那日我劝太后让天子陪侍一事,连忙低头“欲稳病情,先安人心。臣也是源于医理斗胆妄言,惶恐得很。”

    太后微微点头,道“不错,做母亲的病了,有儿子孝顺守着,那是比吃什么药都好。难得你小小年纪,竟知道以人情入医理,好得很。”

    “此乃家师日常教诲,臣只是遵教而行,不敢妄言居功。”我浅浅一笑,问道“娘娘,您身上的风寒之症不重,不过臣以为您目前的身体实在不宜再被这些小病缠着,平白亏空精力,所以想以炙艾之法为您治病,未知您意下如何?”

    太后却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问我“云迟,听说你在太医署跟众太医给我定下的判案是引刀剖腹,取出恶痈,是吗?”

    我心下一个咯噔,忍不住抬头,问道“娘娘,您反对这个判案?”

    太后轻轻一笑,缓缓地道“朕出身武将世家,见多了刀伤箭创,这剖腹治病之法虽说乍听哧人,朕却无所惧。”

    这位太后是当世奇女,曾经两度执戟操戈,戎守宫禁,身份非同寻常,早在先帝时期,还当皇后的时候,就已被允许与皇帝同朝称制。那皇帝自称专用的“朕”字,她也能用,不过据闻她只在心有所思的时候,才会用这个字眼。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她称制,想到宫里的传言,不禁有些屏气敛息。

    “朕并不反对这个奇诡的判案,只担心它能否成功。”她说着话,原本散漫的眼神渐渐的凝聚起来,变成眼眸深处的一点明光,那光芒不亮,但却散发着一种凌锐的锋芒。她的声音很低,却直直的刺进我的耳里,震得我心动。

    “朕现在还不能死。”

    我了然——太后这句“不能死”的意思,与老师当日在狱中请我一定要救治太后的原因,是大致相同的。

    齐略虽然的确有成为君王的资质,但他现在,还不足以震慑各有异志的诸侯王。

    可纵使太后威势再盛,我也不能信口应承,乱开空头支票。

    我想了想,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安抚太后的担忧,而是问“娘娘,开刀之议暂且不论,只是眼下这风寒,您能容许臣以炙艾法替您驱除?”

    太后点头应允,两名医婆上来替太后将身上的衣裳除去,我点好艾香,认准了穴道便点了下去。

    治风寒有多种方法,中医的针炙、汤药、拨罐等等都行,甚至于我前些日子新萃成的草药式阿司匹林,用在从未使用过那种高浓度药物的人来说,只需一剂就能药到病除。这诸多治疗方案里,只有这炙艾最是令病人痛苦。

    我一定要采用炙艾法来替太后治这病,意在查探太后的忍耐能力和心理素质,以便制定最合适的医疗方案。但看烧着的艾香点到太后各处穴道之后,太后虽然额头上已经密密的出了一层汗珠,却连哼也未哼一声,心里也不禁暗暗赞叹。

    这样的硬气,别说我这些天在外治病所遇的普通女子没有,就连我这个月经常接触的宫掖期门军的军士都难得。

    炙艾即毕,便有阿监绞了巾栉替太后抹去脸上的汗珠,整理衣裳。

    我收了艾香,观察着太后的气色,心里的忧虑突然轻了些,于是安抚太后刚才的忧虑“娘娘,臣现在有信心替您治好病了。”

    太后那与齐略十分相似的眉毛轻轻一动,侧目看我“何故?”

    “臣未见过似娘娘这般强韧的女子,也未见过似娘娘这般求生之欲如此强盛的病人。您有这样的心性,便胜过了无数灵丹妙药。”

    若是这样精神强韧,求生欲旺盛的女子,都扛不过手术,这天下也就没有所谓的医林奇迹了。

    我开始着手准备太后的手术方案,选了四名服务皇室多年的医婆当助手,每天都带她们出宫随我治病,让她们熟悉开刀的步骤——开始的时候,我带着四名医婆去义庄解剖尸体,讲述真正动手术时我需要她们做的事,然后才带她们给病人做手术。开始她们见我执刀解剖尸体,从皮肤、肉、血管、脏器等详细的讲解,个个都吓得面无人色,呕吐不止,几乎将我视为妖邪。

    但医婆虽然知识浅薄,毕竟还算有些医学底子,也是见过生死的,胆子不算太小。见除了我以外,忤作们也能很坦然的解剖尸体,心里的疑惧之心渐去,慢慢地也能跟我配合了。

    宫廷规定,选侍天家的医婆不能嫁人,不能有子。她们也是些寂寞的人,无所事事之余,对知识的渴求极大。

    她们肯学,我自然肯教,不止教她们眼前能见到的,也将自己所学的病理药理系统的解说给她们听。而她们多年的妇科实践讲出来,也能让我更好的融合中西医的妙处,在实践里一步步的完善太后的医疗方案。

    少府已经将我要的器具造好送了过来,而我要求的病房也正在布置中。我仔细推敲后,把手术日期定在腊八之后,冬至之前,然后请老师代我上奏太后。

    老师去了永寿殿,我独自出了宫。严极在宫门外候着,见我一提一背的拿着着两只药箱便觉得奇怪,迎上来替我把药箱接住,问道“云姑,怎的你今天拿这么多药箱?要去哪儿?”

    他替我带了两个月的路,彼此都已经熟悉了,他称呼我便不像最初的时候拘谨,便依着民间的叫法,唤我“云姑”。

    我既感谢他两个月的照顾,又敬佩他身残志坚的品性,也无意疏远他,他唤我便回应“今天去你家。”

    严极一愕,笑道“我孑然一身,借住在乔图家里,哪来的家。”

    乔图却是那日我给张典治病时遇到过的军汉之一,他们这一堆的期门军下级军士都是霸城门一带有名的穷人,十分不得志,境遇相同,自然而然的结成了兄弟。

    严极曾经是宫禁七军的风云人物,我以为虽然此时落魄,以前也应该攒有些家底,谁知他竟答出这样一句话来,不禁愣了“严兄……难道令尊令堂尊夫人也跟着你在乔家借住?”

    “我十七岁上便父母双亡,倒不必让他们跟着我这不肖子多吃苦,至于她……”严极顿了顿,叹道“她前年已经下堂求去了。”

    我心里顿生悔意,严极看了我一眼,却是一笑,道“我落魄之时,她扶持了我三年,实在无奈才求去。说起来,她对得起我,却是我对不起她。”

    就是现代社会的男子,如果离婚是由女方提出的,仳离以后男方多免不得便要为自己的面子,暗损女方两句。严极不仅能够大度正视妻子在患难中求去,还能坦然说是自己对不起她,由不得我心中佩服。

    只是他既然没有家人妻子,我要做的事却麻烦了些“严兄,我今日本想替你重新将腿骨接好,可你没有家室,重新接骨之后乏人照料,如何是好?”

    严极差点把驴车赶进了水沟里,吃惊的回头“你能替我重新接腿?”

    “严兄的腿骨我仔细的研究过了,是当年断骨没接对,以致骨头错了位,不能承力,重新矫正是可以的。”我拍拍少府给我送过来的新器具,放在往日我也不敢贸然动手,但现在有这些新医械,那却不同“只是委屈严兄又要尝尝骨头碎断的滋味了。”

    严极这两个月跟着我东奔西跑,见过我的医术,听我说能替他矫正腿骨,立即深信不疑,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只要这条腿能重新接好,再痛我也忍得。”

    中医接骨的技术比起西医来丝毫不差,像太医署跟老师同辈的一名单老大夫,他的接骨技术就神妙至极。我曾经亲眼看到他替一个小腿粉碎性骨折的羽林郎将创口清理了,以浸了鸡血的柳条插入骨中,将断腿接上来。

    以西医手术,那种骨碎都已经大量清理的断骨,接上去以后必然会出现比原先短了一大截的情况,变成瘸子。但那羽林郎不仅没有瘸腿,而且行走如常,负重奔跑都没有出现丝毫异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