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城不大,在文献上被称为“蕞尔小城”,但是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如果一旦失守,则吉田城以及家康的老家冈崎城都直接暴露在武田的刀下了。
家康很清楚个中厉害,但是现在的他,已经腾不出手去救援了,只能远远地看着野田城的方向,然后在精神上默默地支持他们。
野田城的守将是菅沼定盈,算是比较会打仗,却也架不住这么个阵势。面对武田军两万多人,他手下连将带兵能提枪掇刀的,只有四百人不到。
定盈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算是活到头了。前面也提到,孙子曾经曰过,十倍于敌可以敞开了尽量打,往死里打,现如今敌军是几乎百倍于自己,这要是动起手来,估计更加可怕。
出人意料的是,武田军来到城下,一不动手攻城二不团团包围,而是开始了一个新动作——挖洞。
这些挖洞的,都是信玄特地从甲斐带来的挖矿专家,本来是挖金子的,现在却改行挖砖头,这倒也正合适。不过城里头的定盈就想不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向来攻城掠地“侵掠如火”的武田信玄,摆着这么大的人数优势和气势优势不用,去挖劳什子砖头?莫非出啥事儿了?
挖洞挖了一个多月,野田城依旧没有易主,但是定盈渐渐地支撑不住了。
城里断粮自不用说,甚至连饮用水都没了,出于不得已,定盈答应了信玄的劝降。
野田城被攻破,意义比较重大。至于是啥意义,我们前面说过也就不多说了,总之,信玄现在可以直取整个三河,然后踏入信长的领地,和自己最终的目标决一死战了。
家康做好了觉悟,信长也做好了觉悟。
该来的总归要来,该走的总归会走。
信玄没来,他走了。
几天后,武田军撤回了甲斐。
大家都傻了,这眼看就上洛了,眼看信玄就要实现梦想自己就要GAME OVER出现KOEI画面了,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这是疯了还是傻了,还是良心发现不干杀人放火抢地盘的勾当了?
没疯也没傻,只是人死了。
武田信玄之死
信玄死了。
关于信玄的死,有一个很美丽也很玄幻的故事。
据说在野田城攻城战的时候,每到晚上,附近都会吹响悠扬的笛声,笛声美妙无比:时而如同大海波涛,时而如同竹林碧风,时而如同百灵鸣叫,不但武田家的士兵听得如痴如醉,连信玄本人也被深深地吸引住,每天晚上他必定要搬个小凳子,坐在阵前听上一会儿。
事实上,这个吹笛子的人,乃是野田城里的松林芳林。他知道信玄同志热爱女人、男人和音乐,但苦于城内已无美女,男人都是精壮汉子,无一小受,所以便想起了用音乐来吸引信玄。当然,松林芳林并非是真的要让信玄听音乐会,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寂寞,而是别有用心的。
在野田城里,还有一名铁炮高手,叫做鸟井三右卫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松林芳林又开始吹起了笛子,信玄也一如往常地搬了个小椅子坐下听起了免费的音乐会,三右卫门则举起了铁炮,将罪恶的枪口对准了信玄,就听得“乒”的一声,日本伟大的军事家、内政家、谋略家、甲斐国一代卓越领导人武田信玄同志,因受到三河狙击手的暗杀,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时年五十三岁。
以上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你在菜场上、学校里,大家聊天侃大山的时候说说以增进感情用的,正式场合就不必去说了。
我要说的,不是故事,是历史。
实际上,信玄是病死的,肺病。根据他的御用医生御宿监物的记载,早在侵攻远江初期,信玄就已经出现了吐血的现象。野田城攻城战的时候,之所以采用挖城砖的办法来缓慢攻城,实在是因为信玄这时候已经病得无法起身亲自指挥作战了,更不用说坐在凳子上听吹笛子了。
以上,便是信玄的死因。
无聊吗?其实是蛮无聊的。一个老和尚生肺结核病死,当然比不得在悠悠笛声中中弹倒地来得风雅耐听,但是这就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如同铁一般无聊的事实。在历史里,不存在以一敌百,也不存在着一脚二十米,它所能展现的,只有那一面而已。我在做的,只是将阳光中的七彩给分离出来,照在那一面上,让它看起来稍微好看一点,但是绝不会改变本质,绝对。
在临终的时候,已经意识模糊的信玄叫来了自己的继承者武田四郎胜赖,嘱咐道:“我死后,敌人必定攻来,所以,绝对不能泄露我的死讯,三年内不能发丧。”
这是他在人世间说的最后一句话。
自从应仁之乱以来,室町幕府权威扫地,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天下,获得更多,在这些人里,织田信长无疑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但是他最怕的,却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二人。
种种证据表明,在信长的一生中,都在极力避免着和这两人的交战。当他听到武田要西进上洛的消息时,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应,内心却极度害怕也说不定。
而德川家康,严格来说仅仅和武田信玄交战过了一次(三方原)而已,但是从此之后,信玄便成了他终生的偶像和师长,他的很多行事作风和作战作风都带上了信玄的影子。
天下无敌的信玄,终究没能取得天下,究其原因,只能说上这么一句:历史,终究在武田和织田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下放心了,舒坦了,爽了。
室町幕府的末日
虽然信玄遗嘱三年内秘不发丧,但是没过三个星期,信长和家康还是知道了消息。
估计哥俩儿应该长舒一口气,放声大笑三声,接着,该干啥干啥去。
信长包围网,从此开始崩溃。
率先缩头的,是石山本愿寺的和尚。显如本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仰仗着武田信玄的威望和实力,现在斯人已去,还逞什么能呢,散了吧。
信长暂时也就让这帮和尚们散去了,因为手头上还有其他人要处理。但不久之后,两方还会再次开战,这场被称为“石山合战”的战争,前后持续了十年。
足利义昭终于也揭竿而起了,在忍耐了数年之后,他看到武田信玄在三方原打败家康,不断入侵美浓,以为时机已到,便在自己的居城二条御所宣布:从今天起正式对抗信长。
刚刚开始,义昭非常嚣张。信长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来做人质,请求和幕府恢复以前的表面和睦,而义昭却将使者直接给赶了回去。
信长火大了,发兵直接就冲着二条赶了过去。
事实证明,信长就是穷得当内裤,收拾义昭也不成问题。
不过几天,义昭就被赶出了二条御所,而信长则在京城放起了大大的一把火。这把火烧了数日,将京城周围方圆十多公里的五十多个村庄全部焚毁了。
因为义昭坚信信玄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便在京城边上的稹岛城再次竖起了大旗:一边反抗信长,一边等待着信玄的消息。
很快,义昭就等来了信玄病死的消息。
傻了吧。
天正元年七月,义昭被信长流放,宣告室町幕府正式灭亡。
当已经失去了地位、财富,正被迫离开自己领地的义昭赤着脚走过信长身边时,他对着这个曾经将自己扶上将军宝座,又亲手将自己拉下来的男人,吐了一口口水。
信长毫不在意地拦住了正要动手的侍从,说了一句话:
“自己的能力和心胸与自己的志向完全不成正比,正是这个家伙最大的可悲之处。”
接下来要收拾的,便是朝仓、浅井哥俩儿了。
朝仓家的急速灭亡
同年同月,信长出兵近江。知道大势已去的浅井长政依旧将自己最后的兵力五千人放置在居城小谷城里,做好了最后决战的准备。朝仓家虽然派了两万援军,但是在前哨战的时候便被击败,匆匆地退回了越前。
信长并不打算放过他们,他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能够在消灭浅井的同时,顺手将朝仓给一起端了。于是他留下木下秀吉继续围攻小谷城,自己则带着三万人去追击朝仓家的军队,终于在一个叫做刀根坂的地方给追上了。
朝仓军虽然有两万人,但是大多数全是临时拉来的壮丁,其中还不乏一揆的农民,士气普遍比较低落,战斗能力也不能和织田家相提并论。
但是,不管是临时壮丁、一揆农民,还是朝仓家本身的武士都知道:拼命的时候到了。
拼命的动力来自于信长,在此之前,信长对于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不断投降不断后退的朝仓家臣们,一律采取了杀无赦的态度。
横也是死,竖也是死,不如跟你拼了吧。
在战斗中,有一名织田家的家臣被箭射穿了半张脸,从右边脸颊一直贯插到嘴巴里面,一时间拔都拔不出来,情急之下,这位家臣的家来(家臣的家臣)连草鞋都没脱,就一脚踩住自己主人的脸上,一用力将那支箭给硬生生地拉了出来。
这位被破相的倒霉孩子叫做山内一丰。
拼命之后,便是崩溃了。朝仓家大名朝仓义景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家臣,其中包括山崎吉家、河合吉统等家中的核心。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四日,接下来的两天,是信长的休息时间,休整过后,十七日,信长再率大军逼向了朝仓最后的据点:一乘谷城。
此时的义景,只剩下五百人了。
一乘谷城陷落之后,信长将城下的民町全部烧毁,拥有一万多人口的繁华都市短时间内便被埋藏在了烟灰之下,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昭和时代,才被挖掘出来,震惊一时。
而朝仓义景则趁乱逃了出来,却并没有绝望。在他看来,现在还不是最后的时刻,至少,他还有一个去处。
那里,将会成为他的葬身之地。
义景最终来到了大野郡(今福井县大野郡),那里是容易防守的盆地,而且还有和朝仓家同盟的平泉寺,寺里尚有相当数量勇猛善战的僧兵,此外,还有自己的一族朝仓景镜。
景镜没有多说什么,便给自己的主公安排了住处——六松贤松寺。
自以为暂时安定下来的义景,正在叹息命运多变之时,侍从上来报告了一个意料之内却还是让他震惊的消息:寺庙周围被景镜的士兵包围了。
八月二十日,称霸日本越前国一百多年,历经五代的名门大名朝仓家最后的当主朝仓义景,在亲族背叛和围攻之下,自杀身亡。
朝仓景镜带着义景的首级以及老婆孩子,投靠了信长。
百年名门的毁灭,仅用了一个星期。
扫灭浅井家
接着,信长再次回到了小谷城,此时的秀吉,还在那里啃砖头。
小谷城的建造,是日本中世典型的山城:大门叫做黑金门,进去之后,由下而上依次是大广间、本丸、京极丸、小丸、局屋敷、中丸、山王丸,分别并列排布。
其中,浅井长政位于本丸,其父久政位于小丸。
八月二十七日半夜,担任先锋的秀吉从清水谷的斜坡而上,绕道突然攻入京极丸,并且没费多大工夫就占领了此处,将整个城内分为两半,使得浅井父子失去了互相的联络。紧接着,他对久政所在的小丸发起了猛攻,在激烈的抵抗过后,久政自尽。
接下来,秀吉停止了进攻。
他并不是怜悯长政打算放他一条生路,也不是长政过于强大而攻不下来,事实上,秀吉从一开始便有了他自己的计划,所以才将浅井父子分而击之。
事情要从五年前(1568年)说起,那时候,信长向长政提出了同盟的要求,并且打算将妹妹织田市嫁入浅井家。但是,这却遭到了当时家里家臣的激烈反对,包括他的父亲浅井久政。
浅井家虽然是长政最大,但他爹久政虽然隐退,却还掌握着大量的家臣以及权力,势力甚至超过了长政本人,所以一旦发难起来,长政是只能屈从认输的。
但是这次,最终是以双方让步的形式结束的:久政等人认可了长政这次的婚姻以及和信长的同盟,但是作为条件,长政必须要让信长在同盟书里写上了这么一句:织田家不得主动挑起和朝仓家的战争。
信长答应了,当时他急着上洛,没打算和朝仓家发生任何关系。
上完洛之后的事情,你也已经知道了,信长反悔了,所以长政也反悔了。
其实本来长政并不打算反悔,是久政逼的。
久政带领着几乎所有的浅井家老资格、高地位的家臣搞起了罢工暴动,甚至有传言说要将长政给废黜,不得已,长政答应了和织田家的开战。
所以秀吉才会觉得,只要把久政给干掉,长政便会投降。
他错了。
当他的劝降使者跑到长政那里时,不出秀吉意料,长政果然问道:“我父亲如何作答?”
使者按照秀吉要求的回答道:“久政公已经投降了。”
换来的是长政的大笑。
我知道父亲的性格,虽然老头子迂腐不堪,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但是,他至少还有着一身堂堂正正的脊梁。
作为父亲的儿子,我亦如此。
长政告诉使者:“你回去吧,长政将在此决战到最后。”
说着,便走进了内屋。
使者没走,他没敢走,因为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将织田市以及她和长政生下的那几个孩子平安带回到秀吉的身边。事实上长政投降与否,对秀吉和信长来说都无所谓,但是长政身边还有着信长最喜欢的妹妹,同时也是秀吉暗恋了很久的那个女人:织田市。长政就算五马分尸了还可以喂狗做肥料,但是这个女人绝对不能被伤着了,同时,还有长政的孩子(两男三女)。
正在这位使者想着用什么方法问长政要人的时候,长政出来了,身后跟着阿市和他们的三个女儿,并且说道:“我夫人和孩子,就拜托大人您了。”
使者拜谢而去,夫妻就此诀别。
关于夫妻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口径比较一致:帅哥配美女,和美小夫妻。
对于反映两人之间恩爱的动画、漫画、小说之类的数不胜数。
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不是。
我相信浅井长政是爱着阿市的:因为爱她,所以才会下定决心和织田家结盟;因为爱她,才会在金崎点到为止,并没有即刻动真格地出兵直接打残信长;因为爱她,所以就算知道了她通风报信私通信长却也没有做过多的指责;也因为爱她,最终断然拒绝了阿市要和他一起死的提议,将她和孩子们送还给了信长。
但是阿市爱长政吗?纵观这个女人的一生,以及众人的评价可以知道,她的性格和她的哥哥信长极为相似。如此个性独立的一个美女子,是不会愿意作为傀儡受人摆布的,恐怕在她嫁入浅井家门的那一刻起,她的心,应该就已经死了吧。她起到了信长所期待的作用:极力维护浅井家和织田家的和睦,并且在关键时刻给信长通风报信(金崎之战),但是,从夫妻的角度来说,这就过于对不起自己的老公了。至于希望和夫君一起死,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绝望,正如她在十年后绝望自杀一样。
这是一个绝望的女子,自从兄长让她嫁入浅井家之后,公公不喜欢她,丈夫和兄长开战,家臣们和公公一起逼着丈夫和兄长开战,这一切的一切,让她变得绝望,让她变成了一个如同受过伤害再也不相信任何感情的女子。她不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甚至也不愿意去相信丈夫是爱她的,她从来没有想过为何兄长能从金崎安然撤退,只是单纯地以为是自己的那包豆子。
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我爱你,你却不知道。
这是一段悲哀的单相思,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
九月一日,浅井长政切腹自尽,浅井家灭亡。
面对如此悲剧,我只能安慰你也或多或少地安慰我一下:浅井长政,最终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胜者”,至于如何胜的,我们以后再说。
当秀吉带着阿市和她的三个女儿来到了信长面前,信长正要开口说些什么,大女儿浅井茶茶走上前来,对着信长大声吆喝道:“我口渴了,给点水!”
秀吉大惊失色。
信长看了看眼前的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没说什么,亲手给她倒了一碗水。
小女孩喝完水之后,将碗往秀吉手里一塞,看了他一眼之后,便回到了母亲身边。
这个女孩后来嫁给了秀吉,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丰臣秀赖。
浅井长政的两个儿子在小谷城尚未陷落的时候,就由长政托付给了别人,藏匿于山林之中,但是最终仍被搜出。长子万福丸年仅十岁,但是仍然被杀,次子万寿丸尚在襁褓之中,所以免去一死,但却被送进了寺院,终身做和尚。
灭掉浅井朝仓之后,天正元年也快结束了。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以及庆祝战功,在天正二年的正月初一,信长召开了新年宴会。宴会上,信长拿出了三个酒杯,说道:“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我敬大家三杯酒。”
据说,当看到这三个酒杯的时候,被誉为“鬼柴田”的柴田胜家,居然瑟瑟发起抖来,而生平以拍信长马屁为爱好的木下秀吉,此时也没了声音。
这是三个骷髅,天灵盖被挖去,眼睛、嘴巴等空隙处被金箔等物给糊上了,成为了一个密封性极好的容器。这个容器里,倒满了酒。
信长举起其中的一个酒杯,一饮而尽,见大家不吭声,就笑了起来:“算是老熟人了吧?这是朝仓义景,这是浅井长政,这是浅井久政。”这位仁兄把骷髅生前的主人挨个介绍了一遍。
三杯酒下肚,代表着信长包围网,就此支离破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