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长望故乡(汉乐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古八变歌》

    这首诗是秦汉乐府诗,但其题目的意思早已失传,无从确定。学者施蛰存曾考究佛教中的“变”字,认为是“图画”的意思。如果“古八变歌”适用,那么就可能是根据八张画作创作的诗歌。但是,这并不能确定。从诗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在外游子触景生情、思念家园的乐府诗。

    起首两句开篇,创造了一种悲秋伤怀的气氛。时间是初秋,风向开始从东南风变为东北风,气温也开始逐渐转凉。“章华台”是春秋时代楚国楚灵王主持修建的离宫。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史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曲栏拾级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因为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国王,就故意少食忍饥以求细腰,所以章华台也叫作“细腰宫”。从诗歌中,我们不能看出诗人是否就是楚国地方的人,但是看他因为北风吹而怀念故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章华台”并不一定是具体指楚国一带,而是泛指南方。诗人的家乡在南方,而自己却游荡在北方,如今北风吹来,风吹着自己,也吹着故乡的建筑,所以才激发起他的怀乡之思。

    接下来的四句,写诗人此时极目所见的景色。“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崦嵫是山名,即今天甘肃天水齐寿山,在古代常被用来指代日落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晋代学者郭璞注:“日没所入之山也。”古代文人也常常用此写诗,如南朝江淹《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诗》云“虚堂起青霭,崦嵫生暮霞”。此时已经是暮色四合,诗人看到云彩逐渐堆积在西方,因为天色向晚,云朵犹如垂挂下来一样。面对此情此景,他恍然觉得,这些浮云是从日落之山飘过来的。那令人感到悲戚的暮色,仿佛就由这垂天之云裹挟着,从西北远方滚滚而来,令诗人感到无限的凄凉。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这两句诗的意思,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非常相似。在北风的影响之下,树林中的枯桑发出呜呜的鸣声,而在台阶的角落里则响起络纬的鸣叫。两汉乐府有“枯桑知天风”的句子,用以指代诗人感受到气候的变化,由此生发怀乡之思。在这里,枯桑呜呜而鸣,更显环境清寂,诗人独处于此,感受到无限的悲凉。那台阶明明是空寂的,但却不知道从哪里传来昆虫的鸣叫声,这幽幽的虫鸣反而让台阶更显空旷。一个“鸣”字一个“响”字,反而让诗意更加清寂。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结尾四句是诗人直接抒情,倾诉心中的愁苦和对故乡家园的想念。和章华台那繁华美丽的场面相比,这枯桑、空阶的地方是多么令人惆怅:诗人正如浮云、飞蓬一样四处流浪,没有安稳的落脚之地。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的情绪彻底被激发出来,但是南望故乡却又遥遥不可见。“长望始此回”意思是,这是第一次长望故乡,以后恐怕要常常望乡了。行为止于望,而不是“回乡”,说明诗人有家不能回,注定只能做“游子”,这就更加令人感到伤心。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歌体现出和普通乐府诗歌不同的文人情调,用词更加讲究,感情也比较细腻。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印证,此诗是文人在看了某幅图画之后所作,触景生情,感触颇深。而从结构上看,这篇歌行的布局也非常巧妙。“北风”至,而说初秋景色;从浮云引申出暮色,又以“崦嵫”典故入诗增添惆怅,这是极目远望;从枯桑、络纬的声音,道出身边的凄凉,这是写近景。前六句远近结合,有总有分,而结尾四句突然从外部写景转入内心抒情,将客观描述与主观表达相互结合,共同凝聚成一个令人感喟的事实:“长望始此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