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行迹难寻(韦应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是唐代诗人中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十五六岁时候,他做皇家的护卫军,每当唐玄宗、杨贵妃出外游玩的时候,他都会出现在仪仗队中。到了安史之乱,他才开始读书、作诗,并因此成为中唐代表性的诗人,比他略晚的白居易就曾写信给朋友元稹竭力称赞他的诗歌,认为韦应物在世的时候人们对他的重视不够:“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寄全椒山中道士》写诗人到山中拜访道士朋友却没有遇到的情况,诗风清淡闲适。其实,韦应物的古诗、律诗大都清淡闲适,继承了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风格。

    首联两句写缘由。今天早晨起来,感觉官衙里非常寒冷,于是就想起山中的朋友来了。这两句看起来简直清淡之极,但却别有深味。什么样的人在天冷的时候会想起自己呢?唯有真正的朋友和知己才会这样。韦应物正是因为和这位道士交情不错,才会在此时想起去探望。

    颔联和颈联分别写道士的生活和韦应物的慰问行为。道士一向都是在山涧中随便打柴,收拾一下带回观中煮茶喝。这次拜访,诗人特地带来一壶好酒,想要送给友人,让他喝杯温酒,以便度过这风雨飘摇的日子。今天早上尚且如此寒冷,等到傍晚估计还会更冷一些,那个时候喝上一杯温酒,一定非常惬意。

    尾联则写拜访不遇。道士朋友隐居山中,一向来无影去无踪。就算诗人想要拜访,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寻找他。贾岛有一首《寻隐者不遇》描述了类似的情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过韦应物用“落叶满空山”,更能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气氛,和贾岛相当不同。

    苏轼很喜欢韦应物这首诗,曾经尝试模仿但不太成功。《许彦周诗话》载:“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施补华《岘佣说诗》说:“《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实际上,“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两句几乎是公认的神来之笔。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结尾两句,非复语言思索可到。”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这两句“与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处不关语言意思”。两人的评价都点明了韦应物诗歌的自然之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