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东风不惊尘(孟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长安早春》

    《长安早春》是孟郊即孟东野写于初春的一首田园诗歌,为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长安豪贵眼中的春天,但反过来又说“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用以暗示“田家春”之不同于宫苑。诗人所爱,田家春也。

    前两句使用了一个类似于电影艺术中的俯拍镜头。偌大一个长安城,巍巍峨峨,此时旭日东升,东风轻轻吹起。在绚烂的阳光照耀下,有一栋高大的红色高楼,发出炫目的光辉。东风轻轻吹动,那楼角或许还有铃铛轻轻地发出脆亮的声音。

    接下来的四句写楼中人的活动。住在楼里的都是贵族公子和娇妻美妾,他们昨夜一定欢歌半宿,所以公子今晨还酒醉未起。美人们则听见晨鸟的啁啾鸣叫,早早打开窗子朝外面看这春天的美色。美人看春天,不是看桑麻长得好不好,也不是看麦苗是否长势良好,她们天天到西园里游春,看的是花开得好不好,看的是柳叶被春风裁剪得齐不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春日到来,本应该是天下农耕开始的节气,人们都忙碌得睡不着觉。可是这些公子美人却夜夜笙歌毫不关心百姓的疾苦。田家眼中的春天,是桑麻、麦苗的春天,而不是花柳的春天。由于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同,所以他说田家春不入贵族豪戚的宅邸。

    历代诗人基本都认为,孟郊的诗歌写得古淡清寒。北宋苏东坡评价孟郊和贾岛的诗歌,就说是“郊寒岛瘦”。元代元好问评价孟郊,说他是“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这首诗乍一看还看不出来清寒,仿佛写的还比较正常。但是他对豪贵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生活贫寒所致。孟郊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孟浩然的风格,两人都是“古淡”一派,但是施蛰存说,孟浩然的古淡是因为胸襟阔达,而孟郊的古淡是因为生活贫寒。孟郊有首诗写自己搬家,他要借一辆车来搬家,因为自己没有,可是车子借来了才发现,“家具不及车”,太贫寒了。堪称孟郊一生贵人的韩愈给他写了一首推荐诗,诗名《荐士》,里面说他是“酸寒”;朋友刘叉写给他的诗歌里说“酸寒孟夫子”,对比李白称呼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相当不同。

    虽然孟郊生活贫寒,“拙于生事,一贫彻骨”,但是诗歌仍然是中唐代表性著作。《唐才子传》记载,孟郊“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注:即韩愈)极称之。”可是他的风格总是受个人际遇影响,“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由于太过古淡,又总是哀怨较多,人们读他的诗歌难免会心情沉重。当年,他五十岁才进士及第,写了一首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虽然写的是好事情,读起来却感觉有些局促,气度不够。因此,元人说他的诗歌“哀怨清切”。即以这首《长安早春》看,我们也能感受得到这种风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