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二月杏花正开(储光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田家即事》

    储光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唐才子传》说他“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养浩然之气”。《唐诗别裁集》说他学习陶渊明有成,得其真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说:“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

    《田家即事》是一首以老农一日耕作为主题的田园诗,写老农勤于耕作且有仁慈情怀。起首四句,标注时间节点。“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杏树一般是二月开花,这表明时间是初春时分。万物复苏,蒲叶不断地在生长,杏花也陆续开放。老农根据植物的变化感觉到天时已经变化,到了农耕的季节了。他要做到不违天时,按时耕作。老农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农民,他对关系到农时的植物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注意到蒲叶和杏花的变化,于是就准备要开始一年的耕作了。

    接下来四句是写老农的务农情况。“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天色微明的时候,老农就从炕上爬起来,开始给耕牛准备草料了。把牛喂好,他自己才开始吃饭。这时候天色越发明亮,但是温度还不是很高,最适合耕作,他驾着耕牛就到自己的田地里,开始劳作。随着犁子把封闭一冬的冻土翻开,里面的蚯蚓也都被翻了出来,而田乌则跟随着我,争抢着去吃那些蚯蚓。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这四句写的是老农耕作时候的情况,但是换了一个视角,即以老农的第一人称来写,与前面八句第三者的全知视角不同。眼看那些田乌争相抢食蚯蚓,简直和道路边见到的那些嗷嗷待哺之饥民没有什么两样。字面是在写田乌,其实却是在写饥民。老农的心中为此感到难过,他不但是为眼前的景象而伤悲,也是为普天之下看不见的饥民而伤悲。

    最后四句写老农将食物拨了一些分给田乌吃,可能是自己的午饭,但是看到他“日暮空筐归”,我们知道他分出去的也可能有自己准备播种的粮种。最后两句则是“歌以咏志”,如果亲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一定会讥笑他太过愚蠢,但是即便“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老农天生的悲天悯人姿态,就此展露无遗。《唐诗别裁集》说,“爱物之心胜于爱己,田父中不易有此人”。这固然是附和诗人赞美老农的意图,但或许也误解了诗人的意思:老农有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心怀天下但目前隐居田园的人,他胸中所怀的是天下的太平与福利,而不是个人的安康与温饱。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老农才是真正的君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