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天地一沙鸥(杜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写的一首旅途诗歌,以微妙壮阔的词句勾画出一幅长江夜景图,在情景交融之中,抒发了自己飘泊天涯的感伤情怀。于山水之外,杜甫感受到自己已经无法建功立业,而寄身山水之中,又备感凄凉。短短四十个字,道尽一生无奈之情,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

    当时杜甫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日子非常困苦。此前,他客居秦州,贫困到要自己“负薪拾橡栗自给”。不久,因为安史之乱他又流落剑南,在成都西郭浣花溪建造草堂居住,算是过上一段平静的生活。不久,他的朋友严武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就前往投靠。这段时间内,由于严武对待他非常和善,杜甫过上一生中最安稳的一段日子。然而,好景不长,蜀中很快发生战事,杜甫被迫离开成都,流落潇湘一带,这首诗歌就是此时写成的。

    诗题《旅夜书怀》,意思就是在一个旅行途中的夜晚,写下这首诗歌,抒发胸中情意。宋元清都有诗人用同样的题目写过诗歌。从结构上看,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层,首联和颔联是写景,颈联和尾联是结合自己身世抒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和自己一起逃难的家人都已经睡着了,诗人想起自己这一年来的遭遇,实在是夜不能寐。于是,他悄悄地起床,走到船舱外面,独立舟头,看着这茫茫夜色。在月光的照耀下,他看见江边的水草长得非常茂盛,微风吹过,那草叶就贴伏在河岸上,微风略停止,那草叶就又弹起来。看着那一簇簇的水草,沿着长长的江岸绵延不止,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他抬头看到高高耸立的桅杆,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四下扫望,江面上也只有这一只船,孤零零地没有个伙伴。那江岸是如此绵长,衬托得这船只更加渺小孤独。有过江中旅行经历的读者可能会体会得到,“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是快意,但是面对大江大河之时人们心中也的确特别容易生发出天地阔大而人类渺小的想法。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面上视野极为开阔,而星星和月亮今天也特别明亮,看得清清楚楚。从船头仰望天空,星空显得格外寥廓,一直到看不清楚的地方,还有星光在闪烁。这漫天的星光反射在江面上,照射在宽阔平整的原野上,显得到处都亮堂堂,而那星光是如此遥远无边,这亮光也就无限制地延伸到地平线的方向。因此之故,在诗人看来,这平野显得格外阔大。那月光本来是从天上挥洒下来,照射在大江上。但是由于江流汹涌,波涛不断,月光就随着流水上下翻滚,不停地涌动着。看到这样的情境,诗人的思绪也忍不住上下翻滚,将视野落到自己的个人经历上来,从长安到凤翔,再到成都,再到潇湘,他的遭际实在是太复杂太曲折了,念及于此,胸中一股情绪也不由得随着这月光在大江上翻滚不止,难以抑制。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但在他自己看来,其人生抱负在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要兼济天下。他连吃饭的时候,也要忧国忧民,从来不敢放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但是他几次都是因为积极进谏,敢于言事,反而被贬。这就让他诗名虽盛,但却不是因为经国济世的文章所致。他自己感慨说,因为自己年老多病才不得不离开官场,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他的主张不能符合官场的需要,不符合政治的需要。《唐才子传》就说,“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杜甫毕竟是诗人,在文学方面成就卓著,但是一旦论及具体的政事,可能往往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也就难免不为人重视。杜甫自己也的确行为有些不够检点。在四川严武帐下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对自己的保护人严武可谓相当不尊敬。因此,当时军中有人对他很是不满,“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可谓凶险之极,幸亏有人帮助,他才幸免于难。不过,杜甫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只感慨自己穷愁老病,不能建功立业。这一点,古今诗人对杜甫还是多有同情。《唐才子传》感慨李白、杜甫都关心国事但是没有成就时说,两个人“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惜乎长辔未骋,奇才并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呜呼哀哉。”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或许是此时恰好有一只沙鸥从水面飞过,在夜色、月光、水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孤单。诗人目睹这一场面,觉得自己如飞蓬一样居无定所,和这只沙鸥差不多。天地何其阔达,何其深广,而沙鸥不过是小小一只鸟儿,命运不能自己支配,或许今天尚且飞翔,明晨就已经死亡了。诗人用沙鸥自况,既道出自己不能在朝廷效力只好来到村野闲居的心情,也确认自己此时的处境的确是飘零天涯、独自流浪了。

    就诗歌艺术来说,这首诗歌在用词、语法和境界方面都很新颖,说的是前人表达过的意思,但是写得却格外新鲜、深广,令人钦服。一首律诗,一共八句,却几乎句句是名句。前两联写景,又格外为人称道。他写夜景,细草“二句”强调近而小之景,写远而大者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境界均不同凡响,难以揣测。元代诗人范德机说:“作诗要有惊人语,险诗便惊人。如子美……‘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到。”《杜诗解》说:“看他眼中但见星垂、月涌,不见平野、大江;心头但为平野、大江,不为星垂、月涌。千锤万炼,成此奇句,使人读之,咄咄乎怪事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