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也许她貌不惊人,但她的美丽却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她谈吐不俗,仪态大方。那是静的凝重,动的优雅;是坐的端庄,行的洒脱;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的交融。爱读书的女人,她的美,不是鲜花,不是美酒,她只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
一个正在读书的女人,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因为读书会使她产生一种情调,一种超越了形体的持久的妆容,一种不会被衰老所剥夺的美丽。读书为女人的美丽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质感。
这种美丽乃是女人灵魂的美。灵魂之美远远高于一副无可挑剔的好容貌。
没有了灵魂的空间,没有了思想的闪现,无可挑剔的容貌也是黯淡的。
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正如一位女作家所说,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需求助他人的捷径。
阅读,就这样绽放女人的美丽。
爱读书的女人,她们心有琴弦,纵然是独自漫步,也并不寂寞与孤单。有自由的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为伴,有心而识灵魂,有梦而知远方的天空应该有一弯绚丽的彩虹。
爱读书的女人,她们生活情趣高尚,很少去叹息、忧郁或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她们懂得与其长吁短叹,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读书,使自己从“忧郁”的境遇中解脱出来。
爱读书的女人,她们拥有从容的心态,能保持年轻的心境,从而对于年华的逝去无所畏惧。不埋怨环境,也不艳羡别人,让心情一天比一天愉快年轻。
爱读书的女人,她们以聪慧的心,宽广质朴的爱,善解人意的修养,将美丽写在心灵上。读书,使她们更潇洒;读书,为她们添风韵。即使不施脂粉,她们也显得神采奕奕、风度翩翩。
书香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是有品位的女人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她的精神寄托。
书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女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充实头脑。书让女人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使女人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读些好书,会让女人保持永恒的美丽。
女人不可以无书。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书有很多种,如同朋友有很多种一样。
一种是知心好朋友。她是知己,也是玩伴;可以交心,也可以玩耍。与她交往会觉得身心愉悦而互相受益,公平而有价值,不必隐瞒或吹嘘,不必委屈或失去自我。你们是独立的,也是一体的。就像一本好书,令人爱不释手又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些非常有格调的艺术作品就属于这一类,值得反复欣赏,永不会令人感到厌倦。
一种是知心朋友。你可以和她进行深层的谈话,交流各自的想法,人生的,事业的,感情的,她能为你点一盏灯。灯光是明亮的,仿佛穿透了你的内心。只是,期盼的轻松会被这种严肃而绝对的气氛吓跑,隐隐地总觉得隔点儿什么,缺点儿什么,稍显沉重了。比如,一些哲学专著,初读来总觉生硬,但书中至理又何尝不是前人留下的生活财富呢。
还有一种是好朋友。她可以陪你度过闲暇的时光,放下一切而舒展身心,给你最真的快乐感觉。只是你无需也无法向她提及工作学习、未来发展之类,因为她只是一个伴儿,一个从童年最初友谊中延伸下来的伴儿,那种原始的快乐是有条件和期限的。比如一些畅销书,一些引人入胜的小说,在品读的过程中,让你体味阅读的乐趣。不过,它们的深度毕竟有限,读过就可以放下了,不必怀念。
最后一种就是普通朋友。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她们游荡在你的世界的边缘,有时候会进到你的生活圈里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候在她们自己的世界里扮演另外一个角色。不是她们不够好,是她们彼此太相像了,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让自己心动和想念的理由。像一些面向底层大众的通俗读物,文字浅显,整体感觉也较粗糙。即使有很多人都在看它,也不值得你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了解了这些,接下来,你就可以从这些朋友中精选一些永久地加入自己的书架。在一个女人的一生中,有五本书是不可不读的。
第一本是《红楼梦》。有人说,一个女人若没读过《红楼梦》,那简直是罪不可恕。大观园中的女子或冰清玉洁、或兰心惠质、或仪态万方、或柔弱动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女人,曹雪芹用一部呕心沥血之作给我们以答案,多少年过去,仍可作为女人最好的生活教材。
女人应像黛玉一样高洁,一样富于才情,却不可学她的悲观小性;应像宝钗一样志存高远,却又不要沾染她的阴险;应像熙凤一样精明干练,却千万不能势利歹毒;应像尤三姐一样刚烈坚强,却绝对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为他放弃珍贵的生命……
女人要读的第二本书是《飘》。在这部传世佳作中,玛格丽特·密切尔教我们怎样成为成功的女人。书中两个女人——郝思嘉和玫兰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典范。郝思嘉像一团烈火,坚强、独立,永远积极进取,永远不会被挫折打垮,她有着男子般的抱负和责任感,敢于把一家人的命运揽上自己柔弱的肩头;而玫兰妮则正像一潭静水,深沉、冷静,她温柔善良而博爱,永远怀着慈悲之心待人,即使对自己的情敌,也只有宽容之情。这两种女人都很伟大,都值得现代女性学习。
女人不可不读的第三本书是《围城》。在这部作品中,钱钟书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男人的劣根性。在今天品读,更可以使女人清楚地认识男性社会,打破对男人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方鸿渐是最具代表性的“劣质”男人代表,他优柔寡断、不思进取,骨子里又不乏虚荣和可恶的大男子主义,不过,这或许是所有男人的通病,只是被钱先生刻画得特别鲜明生动而已。其他诸如赵辛楣、李梅亭、高校长之流,已能评为“恶劣”级别,女性只有敬而远之了。女人读《围城》,能增加些许生活的智慧,避免在今后走入命运的“围城”。
第四本书是《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却不甘忍受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简·爱。简·爱认为爱情应当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容貌的美丑和财富的多寡。这种爱情观是积极的,简·爱以无畏的勇气为现代女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女人都应做爱情的强者,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五本书是《第二性》。这部作品成为西蒙娜·德·波伏娃最成功的著作,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它是一本女性的哲学书,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两性的平等。读《第二性》,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
这些优秀的书籍就像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在浮华的世界中,打开它们,投入多彩的书中世界,你的心灵将得到最大的滋养。
读书,可以让你的心里有一盏明灯,守得住心灵这个宁静的港湾,始终视书籍为精神的伴侣,身居闹市,却能远离红尘的繁琐与喧嚣。
读书,可以让你没有时间唠叨饶舌,没有时间拨弄是非,不会像别的女人那样日渐粗俗。
读书,可以让你交上一群高尚的朋友。正如毕淑敏所说:“好书对于女人,是她们招之即来的永远不倦的朋友。”
毕淑敏一生酷爱读书。上中学时,恰逢“文革”,到学校借书,老师要求用一篇大批判稿交换。毕淑敏怎能违心批判这些伟大的作者呢?在他们笔下,都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是,她巧妙地将大段美好的文字抄在大批判稿里,然后再扣一顶“人道主义”的帽子,尽量挑最轻的字眼来批判。以这种方式她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许多名著。那时候,女生宿舍的几位女孩子,全靠毕淑敏一个人以写批判稿换书看,毕淑敏等不及传来传去的慢速度,就把自己先看完的部分讲给女伴们听,每到晚上熄灯以后,听毕淑敏讲故事成了文化匮乏时期这些少女最大的精神享受。多年以后,毕淑敏的一位闺友从国外学成归来,大家聚会的时候,又回忆起美好的少女时代,她依然记得毕淑敏当年讲过的《笑面人》的片断。
16岁时,毕淑敏开始在苍凉的西藏阿里高原某部当卫生员,晚上值班,一守就是一夜。每当轮到她值班,她都事先把照明用的那一盏马灯灌满油,天亮了,油也点完了。司务长好生奇怪:
“你把油干吗使了?是不是把油都喝了?”其实,她是就着马灯暗淡的光读书。《鲁迅全集》就是在那盏马灯陪伴下读完的。转业回北京时,毕淑敏摩挲着那盏马灯不忍分离。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了更好地表达毒品与人性的主题,在1993至1994年,毕淑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关于药理学、植物学、国外黑帮贩毒集团的写实作品……有一位朋友给她借来一本中国吸毒史,她一看,里面写到的她都读过了,这时,她才感到可以动笔了。
读书让毕淑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读书更将她打造为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知性女子。
的确,一个女人,在读过足够的好书之后,她会变得很优秀,因为书给了她底气,熏陶了她至真、至美、至纯的情感,使她变得温文娴雅,善解人意,充满书卷气息。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爱读书的女人是善于思考的人,有思想的人。因为读书能使人变得睿智与坦荡——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
读书能使人修德养性、智慧无穷、目光远大、美化心灵。人生在世,吃山珍海味是一种享受,读一些振聋发聩的书更是一种享受,前者只能饱一时的口福,后者会让你终生受益。
读书可健脑去病。读书就好像服用“超级维生素”,可以使大脑,甚至身体重新充满活力。读书的用脑强度可恰到好处地增加脑血流量。正所谓“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读书可以美化形象。经过长期的读书熏陶,身上便有股书卷味,不讨人嫌,那是读书的惠泽。现代人越发热衷于美容了,各种美容手段花样迭出,但所有的美容手段中,读书是最佳之道。余秋雨这样说过,“读书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可爱的人,健康的人。”
做个爱读书的女人吧,把读书作为你终生的功课,你就能够把生活读成诗,把人生读成散文,你就能够拥有世上最好的化妆品,把美丽写入心灵!
小贴士
给女人开列的书单:
〖BHDFG3,FK10ZQ,K10ZQ,KZQF〗《冰心文集》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徐志摩诗集》《王尔德童话》《三毛文集》《麦田里的守望者》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金庸小说全集》《红楼梦》《西厢记》《聊斋》《李清照文集》惠特曼《草叶集》《泰戈尔诗集》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玛格丽特《乱世佳人》《圣经》弗洛伊德《梦的释义》等嘉佳德《白马王子》《鲁迅文集》小仲马《茶花女》麦尔维尔《白鲸》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伏契克《牛虻》司汤达《红与黑》《好兵帅克》西默农《十三个谜》克里斯蒂《尼罗河上的惨案》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外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三言二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德莱塞《珍妮姑娘》考琳·麦卡洛《荆棘鸟》海明威《老人与海》《张爱玲文集》《沈从文文集》《亦舒文集》《村上春树文集》《卡夫卡文集》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彼岸花》《川端康成文集》《杜拉斯文集》《乔伊斯文集》续表
〖BHDFG2,FK15ZQ,KZQF〗《普鲁斯特文集》《王小波文集》亨利:《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柏拉图《理想国》尼采《快乐的科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萨特《想像》、《存在与虚无》池田大作《我的大学》叔本华《悲观论集卷》《海子诗选》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林徽因文集》《林徽因诗集》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富爸爸,穷爸爸系列》《莎士比亚文集》《女人的22条天规》《女人的资本》钱钟书:《围城》杨绛:《洗澡》《小资女人》《劳伦斯作品集》《米兰·昆德拉文集》
阅读习惯测试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一直如此”、“经常如此”、“不太确定”、“很少如此”、“从不如此”判断下列说法。
1记下阅读中的不懂之处。
2经常阅读与自己专业无直接关系的书籍。
3在观察和思考中,重视自己的看法。
4做笔记时,把材料归纳成图表,方便理解和记忆。
5善于利用手头能找到的所有资料解决问题。
6注意归纳所得到的知识中的要点。
7经常查阅字典等工具书。
8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非弄懂不可。
9阅读中遇到重要的地方,就画上线或做上记号。
10善于吸取别人的阅读方法。
评分标准:
以上各题选“一直如此”得5分,“经常如此”得4分,“不太确定”得3分,“很少如此”得2分、“从不如此”得1分。
解析:
8分以上:阅读习惯很好,继续坚持。
5~8分:阅读习惯一般,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5分以下:阅读习惯较差,可以通过多和别人交流看看自己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