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故事-上山开饭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黄三是山里的挑夫,不但长得人高马大,而且特别能吃苦,一次总比别人多挑四五十斤,于是人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大黄牛。

    这天天刚蒙蒙亮,大黄牛就挑着山货出发了,由于走得快,未到晌午就到了山顶。这里的景色真不错,路边有几棵大树,树下有一个泉水坑,水坑不远处还有一个天然崖洞。

    大黄牛是个勤快人,一看后面挑夫们还没到,就放下担子忙活起来。他从挑担里拿出一口小锅,到坑边洗菜淘米,生火做饭,等挑夫们赶到时,他已经把一切都弄停当了。那帮挑夫们一上来就闻到了饭香,待吃完了个个咂嘴:“想不到大黄牛还有这一手!佩服,佩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念头突然从大黄牛脑海里跳了出来:何不在此开一家饭店呢?虽然自己现在是挑夫“状元”,可干这营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年纪上去了咋还干得了?

    回到家中,大黄牛把这想法说给妻子听。妻子拿不准主意,但妻子知道大黄牛的脾气,一旦认定的事就是十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她决定上山去亲眼看一看。第二天,她随大黄牛上山,和大黄牛一起忙活,他们特意多做了点饭,炒了不少菜,那些过往的挑夫和游客一看这里有新鲜的饭菜卖,都围了过来,你争我抢的。一顿饭下来,大黄牛果然赚了不少钱,比当挑夫强多了。这下妻子心里有了底!

    两个人说干就干,等上面的批复下来,他们就立刻把柴米油盐全都搬上了山,在崖洞里安营扎寨,还请木匠师傅做了一些桌椅,“噼里啪啦”放了一通爆竹,饭铺就算开张了。开张那天生意特火爆,吃过这里饭的人都交口称赞:“好吃!好吃!”还打趣地给他们的饭铺取名“九曲山饭店”。

    没多久,九曲山饭店的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四下里传开了。却说山下城里有个叫张贵的年轻人,开了多年的饭店,可生意一直冷冷清清,所以一听到这个传闻,他当即就决定上山取经。

    城里人哪走得惯山路,张贵跌跌冲冲好不容易爬上九曲山,累得坐在那儿直喘气。大黄牛和妻子得知他来意后,特地给他去摘山里的蘑菇和野菜,搞了几个热炒。张贵一尝,这么鲜美的味道从小到大还是第一回吃啊!他顾不得抹嘴巴,“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大黄牛面前,说:“师傅,请受弟子张贵一拜。”

    大黄牛惊得手足无措:“快起来,快起来,我没什么本事,哪敢称师收徒?”可张贵似乎铁了心,死缠硬磨就是不肯起来。没办法,大黄牛只好答应,从做饭到炒菜,把自己平时会的,手把手地全告诉了张贵。

    张贵在山上整整学了一个星期,把大黄牛和他妻子做的所有的菜都学了一遍,然后才千恩万谢地下山。回到城里,张贵请书法家协会的朋友给他写了块“九曲山饭店绝招真传”的招牌,挂在饭店大门口,也“噼里啪啦”放了一通爆竹,算是老店新开张。消息传开后,来光顾的人们川流不息,张贵高兴坏了,心想:出去镀了金就是不一样。

    正当张贵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店堂里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不吃了,不吃了!”张贵不知出了什么事,赶紧跑过去。一个顾客认出张贵就是饭店老板,就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么差的手艺,还说什么绝招真传,你哄谁呀?”

    张贵愣住了:“我……我真是九曲山饭店大黄牛师傅的徒弟,不信你们可以去问!”

    “大黄牛的徒弟?我看你是吹吧!这饭,不吃了!”那顾客一边说,一边就气呼呼地朝店堂外面走,“哄”的一声,不少人纷纷跟了出去。张贵腿肚子一软,人差点儿瘫下去。

    难道大黄牛师傅藏了一手?张贵忍不下这口气,便立即托人带信到九曲山,要大黄牛亲自来店里掌一回勺,不然的话跟他没完。大黄牛向来是守信之人,最不愿意听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于是交代妻子几句,就紧赶慢赶下了山。

    听说九曲山饭店的老板要来掌勺,人们都涌了过来,都说要亲口尝尝大黄牛师傅的手艺。大黄牛不敢掉以轻心,不但刀功、火功自己掌控,就连淘米、兑水、放盐等都自己动手。很快,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从灶房里端了出来。

    店堂里,顾客们一个个都兴奋地抬头等着,菜一端上桌,立刻成了他们的口中食。可大家尝尝,摇摇头,再尝尝,又摇摇头,不少人到后来索性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不要说这些顾客失望至极,就是张贵也觉得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大黄牛当时对自己留一手吧,可今天他不会不知道轻重,此刻再留一手,岂不是在砸自己牌子吗?

    店堂里,大家开始还窃窃私语,到后来简直就像煮开了饺子似的,议论声越来越响,甚至还有人指着大黄牛骂他是“骗子”。闹嚷声中,只见有位长者站了起来,他一手拉着张贵,一手招呼大家安静,说:“你们冤枉大黄牛师傅了!我吃过他山上炒的菜,也吃了他今天在这里炒的菜,我觉得口味完全一样,至于你们吃得没味道,那是另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顾客们惊讶地问。

    长者微微笑着,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上九曲山有几十里的山路,你们爬到山顶的时候,人累了,肚子也空了,这个时候啊,吃什么都香。可平时在山下呢,一天大吃、小吃的要吃好几顿,哪里还有什么好胃口啊?请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格言启示:

    这故事让我们想起了经济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幸福递减律。其主要内容是说,一个人的幸福感并不随其所占有的财富增加而增多;相反,他拥有的物质越丰厚,从物质中所得到的幸福感反而会逐渐减少。正因为此,在山上吃饭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城里人的口味却相对比较“刁”。中国传统哲学中说的“过犹不及”、“适度为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智力,是靠经常增加的知识来培养的。

    (陈焕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