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冷艳美人江采萍:杨贵妃最大的情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萍,号梅妃,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书香门第,家中富贵。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贝女,所以对她疼爱有加,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的期望。

    梅妃自幼陪颖,她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并对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梅妃还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年将及笄,出落得丰神楚楚、淡装雅服、知书达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

    梅妃初解人事,便爱梅如狂,江仲逊不惜重金,追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的梅妃,烙下了梅的气节,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坚贞;配上她渐渐出落得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颀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因此,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梅妃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唐玄宗开元中叶,朝廷大内太监高力士出使东南沿海,见到丰姿神韵、玉肤冰肌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李隆基,一时宠冠后宫。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

    因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所以唐玄宗戏名曰梅妃。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然而,就这样丰姿神韵、玉肤冰肌、宠冠后宫、炙手可热的梅妃,在贵妃杨玉环进宫后却成为了唐玄宗避而远之的弃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梅妃江采苹究竟什么地方赶不上贵妃杨玉环呢?这还要从江采苹进宫时候说起。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十九年之多。她不仅生性恬静娴雅、容貌雪明花艳,而且多才多艺,既长于诗文,还精通乐器,喜欢歌舞,可谓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当时适逢唐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

    可此时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也恰巧就在此时,高力士将刚刚及笄的南国美女江采苹带进了皇宫大内。

    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其花容月貌,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像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唐玄宗的心。唐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后宫众多的佳丽视为尘土。梅妃一时宠冠后宫。没想到这一宠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后,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儿媳妇杨玉环出现之后,唐玄宗开始目眩神迷,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在高力士的精心策划下,经过了五年的玉真道士生活的过渡,杨玉环进宫后便被册封为贵妃。

    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贵妃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他们二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早就分出这两个女人的上下高低。

    十九年来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觉得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兴趣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此时同是后宫嫔妃的杨贵妃与梅妃便开始了一场横刀夺爱、独霸龙床的争宠大战。而这场争宠大战是从斗诗开始的。

    梅妃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讽刺杨贵妃不顾人伦,原为唐玄宗儿媳,却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

    杨贵妃读罢立即进行反击,她写诗道:“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讥笑梅妃骨瘦如柴,瘦弱不堪,且受宠受到了尽头,怎么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一是梅妃的诗触到了唐玄宗乱伦的痛处,二是唐玄宗宠爱新欢而忘旧情,所以她不由得夸赞杨贵妃的诗写得好。处于下风的梅妃被迫迁入了上阳东宫,过起了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即便如此,杨贵妃也还不放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进宫来。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这个当初为了萧淑妃的去世而黯然伤神过的男人,偶尔还是会想起他的梅妃。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素”,一个“荤”。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

    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

    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并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在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尽管如此偷偷摸摸,倍加小心,但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愤然回了娘家。这使唐玄宗不堪思念,便又派侍使把杨贵妃接回了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还特意遣人弄来杨贵妃爱的鲜荔枝哄杨贵妃。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一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唐玄宗。

    其诗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首诗就使后人称之为的《一斛珠》。

    唐玄宗见诗后果然没有罪责江采苹,还找人为此诗谱曲,列为皇家庆典时的压轴曲目。由此可看出,江采苹在智力上比杨玉环高出许多。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的岁月。她不知道唐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终于有一天,梅妃长门冷落,深夜寂寞,便作了一篇《楼东赋》,以陈述自己心中的万千感慨和思念之情。唐玄宗见到此赋,一时怀念旧情,遂召梅妃相会,但还是被杨妃赶来冲散了。

    在这场独霸龙床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强劲;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力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当然,梅妃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喜欢新宠,更重要的是,杨贵妃有着一套一般女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床上功夫。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春宵苦短,不再早朝,金屋待夜,玉楼醉春,杨贵妃的无人能及床上功夫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竟将杨贵妃逼死在马嵬坡下;而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唐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后来,唐玄宗还写诗纪念梅妃,其诗曰:“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但是,这要与思念杨贵妃时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激情相比,仍然有着天高地厚般的差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