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王奶奶的枕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的冬天。

    在西安市一条古老的街道中段,有一所独门小院,住着吴师傅一家四口人。院内还住了一位八十岁的王奶奶。

    王奶奶孤身一人,与吴家是老邻居,她是亲眼看着吴师傅长大、成亲、生儿育女的。解放前,王奶奶在大街上摆个纸烟摊糊口;解放后,吴师傅两口子都在工厂里做工,他这个家和一对儿女,还多亏王奶奶的照看哩。因此,吴师傅和他爱人一商量,就把王奶奶接到自已家里来,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看待,两个孩子也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奶奶。

    一天,两个孩子放了学,到王奶奶屋里来玩,忽然发现床上有个小枕头,枕巾脱落了,露出里面的枕头芯子,好象多年未曾拆洗过,上面结了厚厚一层油腻。姐弟俩就抢着要给王奶奶拆枕头,可王奶奶一把把它搂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让姐弟俩拿去拆洗。

    过了几个月,王奶奶病了,这一病就卧床不起,求医吃药均不见效。

    这一天,吴师傅来到王奶奶床前,王奶奶握住吴师傅的手,眼泪簌簌地流下来:“孩子,我这把老骨头,若不是遇到了解放,不是你们夫妻俩,早不知撂到哪儿去了,谢谢你们啊!”

    吴师傅连忙说:“大娘,可不能这样说,我们这个家和孩子,你可没少操心,我们还没谢你哩!”

    王奶奶说:“我八十岁了,活不了几天啦!送件礼物给你们做个纪念吧!”

    吴师傅连连摆手:“大娘,你这是说哪里话来,你就是我们的母亲、奶奶,哪能要你的礼物。”

    王奶奶说:“你不要,将来就献给国家嘛!”

    吴师傅一听,心中好奇,就问:“大娘,你要送给我们什么礼物呢?”

    王奶奶用嘴朝小枕头一努:“就把这个小枕头送给你吧!”

    吴师傅望了望那沾满油腻的小枕头,以为老人病昏说胡话了,为了安慰老人,他说:“大娘,这礼物我收下,不过你老人家要好好养病啊!”

    王奶奶一听这话,宽心地点点头,合上眼睡着了。

    过了几天,王奶奶去世了。吴师傅为王奶奶操办丧事,把她老人家安葬好,而后就把那小枕头放到自己屋里的五斗柜上,留做纪念。

    两个孩子看到这小枕头,总感到太脏了。这天放了学,就开始拆洗。

    谁知线一拆开,里面夹着一个红布包,打开红布,还有一层油纸,打开油纸,却是四颗有核桃一般大小的圆蛋蛋,还闪着鱼肚白的光泽。姐弟俩猜不出是啥东西,就放到五斗柜上,等爸爸妈妈回来。谁知天刚擦黑,这四颗圆蛋蛋却发出银光来了,这下姐弟俩都惊奇得发了呆。

    吴师傅两口子回来,看到两个孩子呆呆地站在那儿,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姐弟俩就把拆枕头发现的怪事一讲,接着把电灯一关,顿时,四颗圆蛋蛋果真发出银光来,把吴师傅两口子也看呆了。吴师傅捧着四颗圆蛋蛋左看右看,忽然明白了王奶奶送枕头的心意,特别还说了“你不要,将来就献给国家”那句话,这一定是个宝贝蛋蛋。但是这到底是什么宝贝呢?他决定找个地方去鉴定一下。

    第二天一早,吴师傅早饭没顾上吃,拿了两颗圆蛋蛋,来到了东大街的一家珠宝收购商店,一位老店员接待了他。吴师傅把两颗圆蛋蛋一亮,老店员猛一楞神,急忙双手小心地接住,说:“你等一下,我这就进去鉴定。”

    可是这老店员一进去就不见出来了。吴师傅一等就等了一个钟头,他等急了,就去敲里屋的门。一敲门,老店员走出来笑咪咪地抱歉说:“师傅,对不起,鉴定比较复杂,请你再等一等。”

    吴师傅只好再等了。一等又等了一个钟头,他又急了,又走过去敲那里屋的门。门一敲,那老店员走出来,还是笑咪咪地抱歉说:“师傅,实在对不起,鉴定程序怪复杂的,请你再等一会。”

    吴师傅无可奈何,只好耐着性子又坐下来等。就这样,又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气愤地握起拳头,“砰砰砰”对准那门使劲敲了三下。

    这三下可真起作用,里屋门“吱嘎”一声开了,只见老店员紧握着那两颗圆蛋蛋走了出来。

    吴师傅硬邦邦地问:“喂!鉴定出来没有?”

    老店员笑咪咪地一挤眼,说:“师傅,我先问你一句话。”

    “什么话!”

    “你这个东西一共几颗?”

    吴师傅心中有气,随口说:“两颗!”

    “两颗?还有两颗吧!”

    “啊!”吴师傅惊奇得叫出声来,“老同志,你怎么知道还有两颗?”

    老店员仰天哈哈大笑,说:“同志啊,我要不知道就不干这一行了,这东西不出现便罢,出现准是四颗,对不对?”

    “对!对!对!”吴师傅一边连连点着头,一边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四颗呢?”

    于是,老店员向吴师傅讲了一个故事。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

    有一天深夜,慈禧太后把一个贴身的小宫女叫到身边,说:“如今李鸿章已同外国人签订了和约,不过外国人还不肯走,要我再送几件贴身的宝物。今夜你就给我送去,记住,要亲手交给李鸿章派来的人,要是路上失落了,我可要你的命!”说着,把头上戴的帽子脱下来,这顶帽子上缀着九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慈禧摘下了四颗,用油纸和红布包好,交给了小宫女。

    这小宫女姓王,当时虽然只有十七岁,可有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她恨八国联军的横行霸道,也恨皇室大臣们的卖国求荣。她接过红布包,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能让我们国家的宝贝落到外国人的手中!于是,她紧攥着红布包,走出了行宫的大门,隐入民间,从此杳无音讯……

    说到这儿,吴师傅刷地一下站起身来,激动地说:“姓王,一九〇〇年十七岁,现在是一九六三年,十七加六三,正好是八十岁。原来是我院子里的王奶奶呀!”

    “怎么?”

    老店员也“刷”地站起来:“她住在你院子里?”

    吴师傅难过地说:“嗯,可是她在几天前已经去世了。”

    老店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政府找了她十四年啦!解放后,政府发现了慈禧太后的帽子,但少了四颗宝珠,曾经向全国珠宝收购处发了通知,想不到它今天出世了!”

    吴师傅听后,想了一下又问:“老同志,你们也真怪,既然知道这四颗宝珠,看看不就得了,干吗叫我等了三个多小时?”

    老店员哈哈一笑,说:“你知道这三个钟头里,这两颗珠子兜了多大个圈子!为了鉴别真伪,我们派人从后门把珠子拿到碑林博物馆,正好郭沫若先生来西安访古,博物馆连忙派专车去找郭老,跑了不少地方,最后才找到他。经他亲自鉴定,证明正是那四颗珠子中的两颗,所以刚才才给送了回来。”

    吴师傅听了老店员的话,心中万分感动,决定把四颗宝珠献给国家。

    后来政府表彰王奶奶的爱国精神,为她重修坟墓立了碑,也表扬了吴师傅一家。按照保护文物的规定,给了吴师傅一笔奖金。吴师傅把奖金又捐献出来,用王奶奶的名义,给街道上添置了许多福利设施。

    (搜集整理:周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