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宝壶盖的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洞庭湖边,有一个小小的集镇,叫龙沄镇。很多很多年以前,镇上迁来一户姓周的人家。一直到全国解放,他们这一家已经历了十三代。

    这一天,八十四岁的周大爷感到浑身不舒服,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把老大周金生、老二周银生、老三周宝生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们家里祖传下一件宝物,到我手里已有十三代了,我一直把它藏在阁楼的大木箱里。我死后,你们……”说到这里,一口气接不上来,周大爷就死了。

    办完周大爷的丧事,周家兄弟想起父亲临死前的话,便想看看这宝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老三年轻,好奇心强,第一个跑上阁楼,打开木箱一看,果然有一个三寸见方的小木盒,漆得红光透亮,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老大接过来,打开盒盖,取出一个用红绸紧紧裹着的小包,再一层一层地解开。

    当他解到最后一层时,三个弟兄要紧凑过来看,原来是一个茶壶盖!

    老三泄气了,老二没劲了,老大没有说话,他把壶盖托在手里,又低头细细看了一遍,心想:这个普普通通的茶壶盖,在我家珍藏了十三代,肯定是有些来历,要是父亲临死前说个明白就好了。可眼下去问谁呢?想着,想着,他朝壶盖轻轻地敲了两下,也觉察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想再与兄弟们商量一下,回过头一看,发现老三已跑得无踪无影,老二闷坐在角落里抽烟,老大就对老二说:“俗话讲,肉眼不识宝,我看,你就拿它进城一趟,找古董商店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家什。”

    老二摇摇头:“算了吧,来回车费要好几元,何苦呢!”

    “不,这里肯定有名堂,要不,为什么父亲临死前专门提到了它?再说,花几元钱,长点见识也好嘛!”

    老二想想也对,于是在第二天上午,他拿着壶盖进城了。找到古董商店,老二拿出壶盖,对一个年轻的店员说:“同志,请你看看,这值多少钱?”

    年轻的店员见是一个茶壶盖子,说:“你怎么不把茶壶一起拿来呢?”

    “我家里只有这么一个茶壶盖。”

    “那我们不收的。”说完,年轻的店员把茶壶盖退给了老二,招呼别的人去了。

    老二本来对这事就不抱什么希望,现在听这店员这么一说,觉得实在没趣,拿起壶盖转身就走。当他走到正街的时候,只听背后有人呼唤:“哎,同志,你慢走!”

    老二回头一看,原来就是刚才那年轻的店员,便问:“喊我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师傅要我喊你回去,他想看看你那茶壶盖。”

    老二犹豫着不走。那店员又说了:“我师傅是个行家,让他看看,兴许会看出点名堂来。”

    老二想想也对,转身又走进了那家古董店。只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店员笑容可掬地走来,跟老二打过招呼后,就接过茶壶盖,对着亮光,照了又照,然后,取出放大镜,又细细地观看了一阵,才回过头来对老二说:“你能把它的来历详细告诉我吗?”

    老二说:“我父亲临死才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盖子,至于怎么来的,他没有说,就死了。老人家,这是一件值钱的家什吗?”

    “这话还难说。不过,它是个稀奇的东西,我们出五十元钱把它收购了,你肯不肯?”

    老二一听喜出望外,连声说“肯”。他将红漆小盒一齐交给了白胡子老店员,取了五十元钱,高高兴兴地走出店门,搭车回家了。

    老二一进家门,就把经过对老大说了,谁知遭到老大连声的责怪:“嗨!你真笨!一个茶壶盖,人家出五十元钱收买,说明它来历不简单!”

    一旁的老三插上来说:“二哥,你上当了。我看,这东西说不定值五百元呢!该去把它要回来。”

    老二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不是大人做小伢子的事吗?要拿,你们去吧,我可不去!”

    老三说:“你不去,我去!”

    第二天,老三来到了古董店,一进门就遇见了那位年轻的店员,说:“喂,这五十元钱还你,请把昨天那个茶壶盖还我,不卖了!”

    那店员问:“你是谁?”

    “我是周宝生,昨天来的是我二哥周银生。”

    “噢,那为什么不卖了?”

    “那是个无价之宝,怎么只抵五十元钱?除非加钱不行!”

    “加钱不加钱,我作不了主,不过,你要退货就迟了,我师傅已带着它到北京去了。”

    老三一听,急了,说:“那怎么办呢?”

    年轻的店员说:“这样吧,你留个地址在这里,等我师傅回来再打电话给你们,好吗?”

    老三没办法,只好留个地址,自己搭车回家了。

    一天,两天,到第三天,古董商店那年轻的店员跑来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经过鉴定,你们的茶壶盖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决定给你们补足三千元钱!”说完,掏出一张银行支票交给老大。

    老大接过支票,心里非常激动,心想:人民政府真讲信用;老二望着那张支票笑得合不拢嘴,心想:有了这笔钱,正好可以盖栋楼房,再给老三讨房媳妇,多下来还能买一窝小猪……嘿,真是美极了;老三望着那张支票,却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是个无价之宝,肯定不止三千元钱,说不定值一万元、二万元,甚至三万元!对,一定要再提价,否则,就退货!

    兄弟三人分别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弄得那年轻的店员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老大说:“小同志,这茶壶盖到底是什么宝贝,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把它的来历告诉我们?”

    年轻的店员笑笑说:“这倒是个合理的要求,我一定带回去。这张支票你们先收下了吧!”说完,回城里去了。

    两天后,龙沄镇周家的门口,来了一辆汽车,说是省里派来接他们兄弟三人上北京去的。周家兄弟一听,又惊又喜,没想到这茶壶盖还给他们带来上北京的幸福,立即收拾一番,坐进小车,来到省城,转乘飞机,直飞北京。

    到了北京,刚下飞机,中国科学院又派车把他们接去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科学家满脸含笑地接见了他们,说:“你们就是想知道那个茶壶盖来历的周家三兄弟吗?”

    “是啊,是啊。”三兄弟连忙站起来回答。

    “好,坐吧坐吧。”老科学家挥了挥手,喝了口茶,讲起了下面这则故事。

    洪武七年,有个穷秀才去京城赶考。一天,他走到一个名叫长岭坡的地方,只见四周全是崇山峻岭,树荫浓密。他知道这个地方强盗经常出没拦路抢劫。可眼下,天晚了,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里去找个住处呢?正在为难,突然发现前面树林子里掩映着一片竹篱茅舍,顿时喜出望外,立即前去叩门求宿。

    这个茅舍,住着一户姓周的人家,儿子外出,只剩母女两个。老妈妈听到有人叩门,以为是自己儿子回来了,可开门一看,见是一个穷秀才站在门口,只听他说:“老妈妈,这里可以借宿吗?”

    “我这里无处歇宿,你还是另找住店吧!”

    “你看天色已晚,在这深山老林到哪儿去找住店?还是请老妈妈方便一下吧!”

    “我家只有母女两人,又是单门独户,怎么好留你歇宿?”

    “老妈妈,随便借一宿之地,明早登程就是。”

    这时,老妈妈把穷秀才又仔细打量一番,见他长得清秀,说话老实厚道,便起了怜悯之心,指着一间柴屋对穷秀才说:“我家没有余屋,你就在那里委屈一宿罢。”

    穷秀才见老妈妈答应了,十分高兴。走进柴房,随便吃了点干粮,收拾停当,倒头便睡。入夜,一轮明月从窗外射进来,穷秀才辗转床头,不能入寐。

    想想那些大户人家的秀才,乘车骑马赴京赶考的阔气,对比自己的寒酸,不免望着明月连声叹气。正在这时,听得隔壁屋里传来母女两人的声音:“妈,你睡不着吗?”

    “见了这秀才,我便想起你的哥哥来了。”

    “妈,让我陪你下局棋,解解闷吧!”

    “也好。”

    接着,便听见她们母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对弈起来。秀才感到奇怪:为什么对弈不点灯呢?他又留神细细一听:“妈,你输了!”

    “不会输,你走棋吧!”

    “我的马平三进四。”

    “我的车平五进六。”

    “哎呀,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一着,妈,我输了!”

    “这就叫出奇制胜呢!”原来,母女俩是睡在床上下盲棋呢!

    穷秀才也是个棋迷,一下子听得入迷了,不禁暗暗为她们母女俩的棋艺叫好!第二天,还定要拜师学艺。老妈妈见他一片真心,也就同意了。

    于是,穷秀才白天帮她们打柴,晚上就听她们对弈和讲解。转眼就是半个月,穷秀才的棋艺大有长进。由于考期逼近,他就拜辞了这母女俩上路了。

    谁知,赶到京城,考期已过。穷秀才扑了个空,所带盘缠也已花完,只好流落街头,靠赛棋营生。幸亏他棋艺高,赢得一些银两,才勉强度日。

    天长日久,全城人都知道这穷秀才棋艺高超。一天,朱洪武临朝,也听人说城内来了一名下棋能手,便立即传令要与穷秀才比赛。原来,朱洪武酷爱下棋,谁赢了他,他就封官许爵;谁输给他,不是坐牢就是罚款。城里好多棋手因败在他手里,被弄得家破人亡。穷秀才不明底细,当即欣然应允。棋友们得知这一消息,纷纷劝他不要自投罗网,并向他诉说了棋友们的遭遇。穷秀才听了,愤愤不平,他恨朱洪武依仗权势,草菅人命,他决心战胜朱洪武,为棋友们报仇雪恨。

    到了这一天,朱洪武召集了满朝的文武百官,看他与穷秀才对弈。只见他端坐在龙廷之上,那气势,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还真有点吓唬人的样子。穷秀才一进去,心就“扑扑”直跳。比赛开始了,他还是战战兢兢,脑子不听使唤。结果步步被动,不知道怎么就输给了朱洪武。朱洪武用手捋着胡须,端过身旁一把五龙盘踞着的茶壶,美美地喝了一口,傲慢地说:“穷秀才,你输了!”

    穷秀才心里一急,倒变得冷静下来了,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因为棋艺不高而输给了他,而是思想不集中。过去许多棋手输给朱洪武,可能也是被朱洪武的声势威慑住了。因此,他立即镇静下来,思想集中了,棋艺也就发挥了,把个朱洪武杀得喘息不定,毫无招架之力。穷秀才赢得了第二局。

    第三局开始了,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局。穷秀才精神抖擞,朱洪武也不甘落后。杀着,杀着,朱洪武发出一阵狂笑:“哈哈,穷秀才,你输已成定局了!”

    “万岁,你的结论未免太早!”

    “嗬,你敢与我打赌吗?”

    “当然敢!”

    “那好,如果你输了,我要杀你的头!”

    “我赢了呢?”

    “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穷秀才说:“万岁无戏言!”

    “众百官都在这里,还有不算数的吗?”

    “好,万岁,请走棋。”

    朱洪武一边神采奕奕地挥马将军,一边大声喊:“穷秀才,快取头来!”

    两旁的文武官员一看,也都帮着喝彩。

    穷秀才并不言语,抽回车挡住马,大喊一声:“将军!”原来,这正是他在长岭坡第一晚学得那着高棋。还没等朱洪武看清是怎么回事,穷秀才又说:“万岁,是你输了!”

    朱洪武定睛一看,惊得目瞪口呆,两旁的文武官员也大惊失色。过了好半天,朱洪武才醒悟过来,不得不说:“好棋!你要官嘛?”

    穷秀才摇摇头:“不要。”

    “官也不要,那定是要金银了?”

    穷秀才仍摇摇头:“也不要金银。”

    朱洪武不明白了:“那你要什么?”

    穷秀才看中了朱洪武手中的这把“金龙茶壶”,他想:如果赢了那把茶壶,就夺到了杀败朱洪武的铁证,于是说:“我只要万岁手里的那把茶壶。”

    朱洪武猛吃一惊,没想到穷秀才竟会看中他手里的这把茶壶。原来,这茶壶是西域进贡来的“金龙宝壶”,茶壶盖上盘踞着五条金龙,一泡上茶,就像会游动一般。朱洪武十分珍爱,时刻把它带在身边。所以,舍不得给穷秀才。

    这时,穷秀才说:“万岁,是你说,我要什么给什么的呀!”

    “那……不行,这茶壶有盖和壶两个部分,你只能要一部分,怎能全部都要呢?”朱洪武要无赖了,他自以为只给一部分,穷秀才就不会要他的宝贝茶壶了。

    穷秀才见他这么说,心想:你不给我一个完整的,我也不让你有一把完整的茶壶。于是说:“那你就给我茶壶盖吧!”

    朱洪武没料到穷秀才会来这么一着,恼怒极了,可当着文武百官又不好发作,心想:暂且答应他,明天派人把他杀了,夺回茶壶盖,就说:“好吧,说话算数,就给你个茶壶盖。”

    穷秀才拿着茶壶盖走出皇宫,把战胜朱洪武的经过对棋友们一说,棋友们非常高兴,到处宣传,顿时满城风雨,人人皆知,把朱洪武气得半死。

    第二天,他派人去杀穷秀才,穷秀才知道他不会就此甘休,早就逃到长岭坡去了。

    老三周宝生听到这里,不禁连声说:“走得好啊!可是,这穷秀才到底是谁呢?”

    老科学家说:“叫邹勇儒。”

    “叫邹勇儒?那怎么又落到我们周家来了呢?”

    “他逃到长岭坡后,与姑娘结了婚,隐姓埋名,改姓为周了。”

    周家三弟兄一听这穷秀才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祖先,都高兴地笑了。这时,老科学家说:“你们祖先,为了替穷朋友报仇雪恨,一不要当官,二不要金银,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三弟兄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老大说:“这茶壶盖是国家的宝物,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献给国家。这三千元……”老大说到这里,望了望两个兄弟,老二、老三齐声说:“我们一个都不要。”

    老科学家笑笑说:“不能这样,这是政府的政策。只是不要趁这机会大捞一把就对了。”

    老三一听,羞愧地低下了头。

    就这样,分散了几百年的茶壶盖和茶壶又合到了一起,成为我国的一件珍贵文物。

    (陈命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