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风云-第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务之急要先革新军队,卫所糜烂不中用,募兵,新军是大势所趋。要募兵编练新军就得大把银子,然而朝廷又国库空虚,这似乎是一个死结,解不开,理还乱。纵使李青阳智谋无双,想结开这个死结也难比登天。

    吱呀,推开破旧的大门,李青阳步入临清锦衣卫治所,陈腐味铺面而来。

    这时节文贵武贱,临清锦衣卫治所早已名存实亡,沦为抄关税监的附庸,也是权阉为非作歹的帮凶。

    晌午时分,李青阳端坐在破败的官厅中,沉吟不语。这治所是一个百户的编制,前任百户早受了夏党的株连,砍了脑袋,坟前的草三尺高了。如今这百户一职还是空缺,群龙无首,治所自然便破败了。

    这百户所里如今只有两个总旗,一个是世袭的军职,年方十五。另一个是老官吏了,看着很精明干练,就是年纪大了些,估摸着都快六十了。这两位总旗老的老,小的小,一个乳臭未干一个老眼昏花,又如何能弹压地方,领兵打仗。

    这样破败的锦衣卫所,在大明地方上比比皆是,有些更惨的实际上早就废弃了。这些锦衣卫所的废弃,失去了监察地方的职能,造成的恶果便是地方官员,读书人沆瀣一气,欺上瞒下,肆无忌惮了,以文制武之风越演越烈。

    读书人尝到了甜头,又拼命的发动清议舆论叫嚣着,抹黑厂卫。长此以往,锦衣卫便成了臭名昭著的朝廷鹰犬,被文人士子刀笔吏拼了命的泼脏水。最终大明王朝从一个三条腿的凳子,变成了读书人一手遮天的跛子。

    李青阳决意整顿地方治所,和那老官说话便客气了许多。

    下首十个小旗也是参差百态,奇形怪状什么人都有。一百二十个校尉,还有四十多个黄袍军余,一百多个无赖,这其中有多少可以慢慢培养,倚为长城,又有多少是必须遣散的。还有多少是临清本地豪强安插的暗桩探子,天晓得。这些人里面鱼龙混杂,有血气方刚的将门之后,也有偷奸耍滑的市井无赖。

    昂然起身,李青阳心中坚定了起来,既然要革新弊政,那就现在这临清治所,来上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眼睛一瞪,先将那些祸害地方的无赖泼皮,通通清退,每人先赏几记军棍,之后通通用大棍子轰出去。

    “滚!”

    戚继美眼睛一瞪,麾下虎狼之士抡起枣木棍一通乱砸,一班平日里欺压良善的军余,帮闲哭喊着作鸟兽散,连滚带爬的逃了。满满当当的院子里顿时空了大半,李青阳穿一身笔挺军服端坐上首,不怒自威,人人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触怒了这位京里来的大人。

    李青阳先惩治了混进来的泼皮无赖,眼睛一转,又下令招募大批地方上身家清白,身体健壮的临清子弟入伍。政令一出,临清州下属二县,码头上讨生活的青壮响应者云集,很快便招满了三百人,日日操练不辍。

    他仗着锦衣亲军的威风,有恃无恐,地方官员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不出三五日,临清码头便井然有序,南来北往的船只乖乖排着队,缴税过关,谣言也很快平息了。

    又一日清晨,鳌头矶下,运河之畔响起威武严整的呼喝声。

    李青阳将新募之兵以严苛军法操练,新兵不服管教者,偷奸耍滑的便命人赏几记军棍,然后高高吊在抄关上示众。时值夏末秋初,几个孬兵被毒辣的日头火辣辣的晒着,被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指指点点,最怕的还是临清父老嫌弃鄙夷的唾弃。

    李青阳新募之兵,都是土生土长的临清人,哪受的了街坊四邻的白眼。

    不出半日,临清父老便纷纷聚集在抄关上,指点咒骂:“张伢子,你好不知羞!”

    “孽障,老张家的脸面呀,都被你丢尽了!”

    “丢人现眼的不孝子,我打死你这不孝子!”

    几个孬兵很快便招架不住了,哭喊着求饶:“小人知错了,求大人开恩。”

    “大人开恩,杀了我吧!”

    李青阳却心如铁石,将几个孬兵在抄关上挂了三天,又将其五花大绑用高头大马,敲锣打鼓的送回家中。这便是他对症下药,为临清地方开出的方子,以乡人守乡土,以宗法治乡兵,以乡兵战倭寇。这良方一开出来便极具神效,乡土观念,在大明可是深入骨髓的,容不下败坏门风的败类。

    此法一出,几个孬兵将亲族也连累了,在街坊四邻面前抬不起头。于是乎,三百新兵军心为之一振,咬牙忍受着严苛的军纪,枯燥的操练,牙打掉了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愿意连累宗族受辱。

    李青阳一纸军令解了临清之危,任命两个登州老卒做了正副百户,稳定地方,便该率部南下迎战倭寇了。

    九月初,码头水路。

    临别时千回百转,新婚夫妻自是难舍难分,两个丫鬟也在抹着眼泪,一身戎装的郭玉茹也有些伤感。

    “大人,都上船了。”

    外头传来亲兵的呼唤声,青阳便一咬牙信步登船,忍痛不去看娇妻在岸上垂泪,提所部百名精兵南下,直奔扬州。风雨兼程,多亏了这运河水路航速极快,不几日抵达扬州时与郭槐碰面,共商抗倭大计。郭槐早对他心服口服,言听计从,立刻在县兵,民壮,漕帮好汉里挑选精兵两百,救援浙江。

    此时官兵大多不堪一击,东南沿海乡兵大兴,群雄并起,大明男儿自发的组织起来抗击倭寇。然而各地乡兵却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无法对倭寇形成有组织的围剿。此时便需要一个领袖,振臂一呼,统御调派这些宝贵的守土力量。身处最前线的宁波参将戚继光,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戚继光在宁波的三千新军,当以编练完成,以他的手段守住宁波当不是问题。然而指望一个戚继光包打天下,那是万万不能的,戚部新军眼下急需外部支援,为他分担前线的巨大压力。

    李青阳责无旁贷,在扬州招募了两百条武艺出众的血性汉子,加上他的本部一百新军,三百余众紧急登船沿运河再次南下,直抵杭州。数日后李部在杭州下船,进抵绍兴,绍兴可就离前线不远了。

    九月间,绍兴府。

    山雨欲来风满楼,进至绍兴,众人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