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凡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本书分上中下三卷[1]。上卷述古代哲学,自为一册。中卷述中古哲学,下卷述近世哲学,合为一册。这个分区,似乎不平均。但这里面有两层理由。第一,古代哲学书有许多话须详细解释,故校勘、训诂两项占了许多篇幅。中古以下的书籍,不用做这几项工夫,故篇幅少些。第二,古代哲学的规模广大、问题繁杂、学派众多,故须多占篇幅。中古哲学材料较少些。近世哲学材料虽多,问题实很简单、派别也很少,故不须一一细述了。

    二、本书选择材料的方法,在第一篇中另有详细的讨论。此处恕不重述了。

    三、本书全用白话。但引用古书,还用原文;原文若不容易懂得,便用白话作解说。

    四、本书所用的句读符号和他种文字符号,列表如下:

    (1)。表一句的收束。

    (2)、表一顿或一读。

    (3);表含有几个小读的长读。

    (4):表冒下文或总结上文。

    (5)?表疑问。

    (6)!表惊叹。

    (7)……表删节。

    (8)——(甲)表忽转一个意思。

    (例)《诗·伐檀》:“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乙)表夹注的字句。

    (例)“以上所说四种证据——史事、文字、文体、思想——都可叫做内证。”[2]

    (丙)表总结上文几小段。

    (例)——以上三项,都是消极的主张。

    (9)“”、‘’表引用的话的起结。有时也表特别提出的名词或句语。

    (10)字右边的直线表一切私名。或称本名。(例)墨翟人名、洛阳地名、汉魏朝代、佛学学派。[3]

    (11)字右边的曲线表书名及篇名。(例)《庄子·天下篇》[4]

    (12)。。。。或……表特别注重的所在。[5]

    胡适

    注释

    [1].此书中、下卷未出。——编者注

    [2].此书排版将夹住取消,改为括注。——编者注

    [3].按现代标点规范,字右边的直线取消。——编者注

    [4].按现代标点规范,字右边的曲线改为书名号。——编者注

    [5].此书正文统一加着重号。标题部分,加粗处理。——编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