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第24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姚明珠,姚奶奶以及孙云芳在家焦急地等着。

    为了转移等待的焦躁,孙云芳拿出松油灯和布,鞋样。在油灯下做起了布鞋,姚奶奶在一旁打着下手,把孙云芳照着鞋样剪下的布,一层一层地用胶粘在一起做鞋底。

    胶是用树上流出的树脂,这种树脂黏贴布非常牢固,干后会变硬和防水,是做鞋底最好的东西。而村里基本不知道这玩意,大多是用米汤水糊鞋底,然后用麻线一针针地缝合在一起。这样的布鞋却不防水的,也容易坏。

    这种胶是姚家祖传的东西,很难找的。姚家如今也所剩不多。姚家如今做鞋子也一般是鞋底的一公分左右用胶粘。其他部分也跟村里一样用麻线缝。

    看着奶奶和母亲忙活着,姚明珠心里却有些烦躁,子时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姚明珠忍不住跑到门口,却不敢打开院门,只能透过缝隙看着外面。

    “阿珠,你不要跑来跑去的了。你爸那么大的人了,应该不会有事。”姚奶奶心里虽然也担忧,但面上却不显,还安慰着姚明珠。

    姚明珠理智上虽然知道父亲经历的事情不少,可心里上却不能不担忧,毕竟这件事情是她牵扯出来的。因为上辈子的人生,姚明珠总担心出一些意外的事情。

    眼看子时过了半个小时,姚明珠就坐不住了,孙云芳和姚奶奶原本淡定的面容也忍不住担忧起来。姚明珠本想去看看,姚耀荣就推开门走了进来。

    三人看到姚耀荣,原本焦躁的情绪立刻放松下来,追上来询问情况。

    姚耀荣把事情都说了出来,而他之所以回来这么晚,是在后山的公路边等着。毕竟是全村的粮食,姚耀荣还是有些担忧,眼见入了村里的粮仓,他才悄悄回了家。

    姚明珠心里暗暗点头,前面的事情已经布置好了,后面能不能达到预期就不是姚明珠能控制的了。不过如今,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第二日,姚明珠正常上了学,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而村里也开始准备月底的粮食分发事宜。姚家因为有姚明珠外婆的贴补,倒是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

    只是陈国强那事仿佛如一粒石子落在大海,没有引起一点波浪。

    姚明珠失望的同时,村里倒是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那就是村干部开会决定,村里空置的土地按照人口分给了全村人。

    姚家村的村民激动了。但宣传委员谢志兰也把这个事情的利弊说得清楚又严重。有利的一方面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打理所得的田地,而村里会负责上交公粮,同时会分一部分粮食给大家,这得看村里的收成。

    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就是,若上面知道了,姚家村人人是要坐牢的。所以必须全村通过,人人保密,然后签字盖手印。而且还有一件事情,村里为了给大家筹备粮种,后面几个月的粮食得减半!大家得想办法过活。

    村民分成了两派,贪生怕死的担心出事,大胆的却想要分田地。于是大伙吵了起来。一方面说好好打理肯定能高产,但另外一方面说粮种和这几个月的生存是个问题。

    见两方吵闹,村里给两日的时间给全村民,让每户村民家里的户主做决定,若有一人不同意就取消这个决定。村里有多少粮种就种多少地。

    这个决定是姚明珠想出来的,姚家当然是赞同的,何况前几日孙云芳问母亲姑妈家能不能帮忙弄粮种的事情已经有些眉目了。所以姚明珠家是期待的。

    而在争执的两日里,姚明珠忽然收到了一封来兆明哥的信。

    姚明珠从邮递员手拿过信,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

    匆匆回家把信封打开。

    兆明哥的钢笔字有些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是那份刚毅,陌生的是此时的他还带着一份洒脱的稚气,不如年老的后的沉稳。不过,想着熟悉和陌生都是兆明哥。姚明珠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拿着信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主要是问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对于粮食的事情让姚明珠不要担心,他在想办法,估计过几天就可以给他们寄出的。

    姚明珠看着信,仿佛看到兆明哥站在面前,敦敦嘱托。而对于上一封信的事情,兆明哥没有提一个字。姚明珠想也许他猜到了原因。

    姚明珠回信时也没有提及,只是把自己上学的事情说了下,家里的事情让他不要担心,同时告诉他不要给家里寄粮食,她外婆家分粮下户了,能贴补一部分,而且家里的院子被开了出来。

    村里的情况也大致说了下,玉米株已经全部栽种上 了,小秧苗也长势非常喜人,梗生叔已经安排栽小秧苗的事情。空置的田地,村里也准备安排分给村民了。姚明珠在信里对田兆明说了感谢。

    最后姚明珠让兆明哥不要担心,好好选择工作分配的事情。本想劝着他不要去部队,可想着田国伟和田素珍的母亲就是他们当兵时认识的,于是止了话题。

    想到国伟和素珍的母亲,姚明珠不知道为什么,写信的那份激动消失了,很快就收了笔。

    姚家村村民两日后全体签了字按了手印。姚家分了两份地,一份是村子正面的水井边八分的水田,一份在对门山下的旱地。

    “井水田那边估计会浪费一些粮食的。不过水源倒是不愁了。”姚奶奶道。

    “妈,生产队的田地犁好后,我们可以租牛的。每日交一毛钱和三背篓草就行了。”孙云芳在一旁有些高兴地道。

    “这个好,这个好。”姚奶奶连连道,“对了耀荣,赶紧去筹备粮种。玉米,红薯,土豆,稻谷还有蔬菜的种子,有多少都可以拿,不一定就死盯着一种。”顿了顿,又说,“耀荣,村里说要交不交粮食是真的?”

    “不是,村里会给一半的秧苗,秋收后我们要上交一百斤稻谷。”

    姚明珠皱了皱眉,她好像记得,大集体的时候,家里一年只分了一提柜稻谷,也就是三来斤左右。自己家八分田就要上交一百斤稻谷?“爸,不拿是不是不交?”

    “嗯。”姚耀荣捏了捏眉心又说,“全村这月的分粮要减半了,质量也会降低。”

    姚奶奶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前几日换的那批粮食有问题。”

    姚耀荣点点头,他心里想的也是。还好岳母前几日送了点粮食,姚耀荣心里才没有断粮的危机。

    不过随即一想,他们家那个在井边的田,虽然不缺水,可也会因为水多而歉收的。如今水田亩产不足五百斤。那个八分的,至少挨着水井边的两分是歉收的。也就是说不到一半的粮食产量。至于对门山上的旱地却因为在山脚下,日照不好,收成都不是顶好。

    姚奶奶心里也在计算。全家犹豫着要不要拿村里的秧苗。

    姚明珠忽然出声,“我觉得咱们家不能太出头,还是拿了村里的秧苗吧。”

    “可要交一百斤稻谷,划不算。”姚耀荣说。

    “但村里要是追究粮种的事情怎么办?何况,姑婆也不一定能弄到粮种的。”姚明珠反驳。

    姚奶奶没有管父女的争论,问孙云芳,“云芳,亲家母有问你姑妈么?”

    孙云芳道,“恩,我妈说明日带我们去姑妈家看看。”

    姚奶奶立刻决定,等他们从镇上回来后决定。

    第二日,姚明珠下午放学后,拿着信与下工的父母一起去了镇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