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第28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田梗生虽然不愿意跟姚家走得近,可也见不得姚奶奶被人为难和欺负。

    站起来准备说两句,大腿就被猛的一掐,田梗生疼得龇牙咧嘴,一屁股坐了下去,转头就看到媳妇秦小梅收回的手。

    田梗生心里冒火,但顾忌身边的村民,压低着声音怒道,“你发什么神经么?”

    “别掺和。”秦小梅知道丈夫的德性,也有些不悦地道。

    田梗生皱了皱眉眉头。

    秦小梅说,“你还想跟姚家绑一起?你知不知道,老二每个月都给姚家那丫头寄信,听说还会夹着邮票寄回来。你看儿子对咱们可有这么细心的?”

    说起这个,秦小梅心里就不舒坦了,虽然家里不差那点邮票的钱,可儿子怎么就对姚家那丫头细心,对自己这么粗心呢?这明显是把姚家丫头放在心里,而自己的父母却放在一边了。

    而且更加让秦小梅不舒服的是,老二竟然写信回来问她干嘛扣押姚明珠的信,还让她们把信给姚明珠。这也是老三昭丽那丫头惹的事情,竟然不知道信被放在什么地方。

    若是秦小梅亲自发现昭丽藏了信,那么田昭丽肯定要遭一顿打的。但这事儿是田兆明写信来说的。秦小梅就觉得是姚明珠在挑拨,于是两件事一对比起来,秦小梅反而觉得田昭丽弄丢信不是什么大事了,一门心思地生自己儿子的气。

    田梗生被媳妇这么一打岔也错过了说话的时机。

    陈大丫忽然抢先说道,“地主婆家还有一进的院子没有人住呢?那可是也有七个房间呢。嫂子,咱们这次要分几个人下来?”

    “大概五人。”以前谢志兰特烦陈大丫,此时却忽然觉得陈大丫还是有些用处的。谢志兰看了眼姚家的几人,说,“姚耀荣同志,你家可愿意接待这五位从城里下来的阶级同志?”

    姚耀荣,孙云芳和姚奶奶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但如今被谢志兰在大庭广众之下追问,姚耀荣要是表态说不同意,谢志兰肯定会借题发挥说他们家觉悟不高,村里人也估计又有话说。可若是同意,姚家四人都不习惯家里多出几个陌生的,这又为难自己家人。

    姚耀荣无比为难,绞尽脑汁想着主意,怎么拒绝而不惹事。

    姚明珠心里有数的,上辈子这五个人并没有全部住在自己家里的。轻轻地拍了拍气得手抖的姚奶奶。姚明珠站了起来,笑意盈盈地看着谢志兰问,“谢宣传,我想问下,城里的阶级同志下乡来,他们住在我们家粮食怎么算?镇上公布的是什么指标呢?这几人是在我们家搭伙过日么?”

    谢志兰下意识地看了眼陈国强。

    陈国强倒是没想到姚明珠竟然会想到这一茬,原本想隐瞒一部分口粮,但如今却担心他们上镇上打探了。于是立刻对谢志兰摇了摇头。

    谢志兰看懂了陈国强的深意,于是就说,“政府给出的指标是,每人给出两个月的时间熟悉学习村里的活计,补助两个月的生活费,每个月五斤大米,二十五斤面粉和两块钱。以后就跟村里一样,领活上工。”

    听到这些,村民坐不住了。

    陈大丫和赖头三跳了起来,同时道,“谢宣传,嫂子,我家可以腾出一个空余的房间来。”

    村民见状,也纷纷说家里可以挤出房间住人。

    村民的心里大家都清清楚楚,之前不愿意人住进了就是担心会贴补口粮。如今听到这么多粮食,众人心里想着搭伙过日子的话,那这些东西不就是他们的了?

    于是,做着这样的美梦,大家争先恐后地朝着自己家里拉人。

    姚明珠几人见状,纷纷松了一口气。

    姚奶奶则双手摸着姚明珠的手,心里无比欣慰。

    虽然村民虽然争先恐后报了名,但村干部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五个名额分配到有空余房间的村民家里。

    姚家还是被分了一个。

    上一世姚家是住了一个。只是那人却是个心高气傲的,在姚明珠出事后立刻搬出了姚家,生怕被连累。反而是被分配在陈大丫家的那个女青年跟姚家越来越熟悉。

    女青年叫李秀秀,人长得跟她名字一样,秀秀气气的,干活斯斯文文的,陈大丫开始为了那点口粮还有点耐心哄着,但两个月后就把人家赶了出来,说李秀秀干活不行。

    村里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类似大小姐柔柔弱弱的人儿,只有赖头三有着不可告人的心思,于是提出去他家住。

    李秀秀虽然人长得秀气,却不是个傻的,直接就以男女同居一室不好为理由拒绝了。

    只是村里人觉得李秀秀挣不了太多口粮,担心吃自己家的,所以在村干部问道谁愿意接李秀秀时沉默了。

    最后是姚明珠母亲孙云芳给出了善意,让她住进了自己家里。

    好心有好报,姚明珠出事后,也只有李秀秀没有顾忌地跟姚家来往。只是后来好像被赖头三欺负了,迫于名声嫁给了赖头三。姚明珠住进牛棚时,母亲也早已过世了,李秀秀就经常悄悄看姚明珠。但因为这样,老是被赖头三家暴,日子过得很不好。后来的结局也有些惨烈。

    不过,这一次家里分配了一个人,姚明珠打算,直接让李秀秀住到自己家里来。然后帮助她避开赖头三,只要她不嫁给赖头三,姚明珠相信李秀秀的结局不会那么惨的。

    姚明珠暗暗想着,她得时刻关注这一批青年下乡的事情,到时候提前去邀请,免得被陈大丫抢了先。

    接着谢志兰强调学习语录的事情以及不来的后果就散了会。

    姚家四人回了家里。

    姚奶奶的脸色有些凝重。

    “阿珠,你去厨房烧点热水吧!”姚奶奶忽然对着姚明珠道。

    姚明珠乖巧地点点头,转身出了房间,朝厨房走去。

    奶奶和父母说什么,姚明珠心里有点猜测的。

    姚家当年是主动交的家产,奶奶肯定留了些老东西的。至于多少,姚明珠却是不知道的。因为上辈子知道自己家有地库的时候,自己已经臭名在外了,而父亲因为家里的那些东西被红兵抄出来,然后入了大牢。

    姚明珠为了救父亲才跟了镇里和县里的领导。只是父亲出来后知道了这事,自杀在了姚家祖宅里。

    “妈,阿珠也大了,是不是要告诉她?”姚明珠出去后,姚耀荣问。

    姚奶奶沉默了会儿说,“再等等吧,事关重大,阿珠还小,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咱们家吃不了得兜着走。”

    孙云芳在一旁说,“妈说的对,还是等阿珠初中毕业再说。”孙云芳是无比信服姚奶奶的。

    当年保留姚家祖宅下的地库就是姚奶奶的功劳。

    陈国强当初明着说让他们选祖宅的两进归还给他们。可实际上却是打他们家地库的注意。还好姚奶奶有先见之明,声东击西,假装对后面女眷住的两进表现了非常急切的心态。

    当时孙云芳心里还隐隐有些着急,毕竟她知道姚家的地库在前院的。

    只是姚奶奶当家做主惯了,孙云芳当时没有说。

    没想到不到两日,村里就直接发布了公告,把姚家祖宅的前两进归还给姚家居住。

    姚奶奶面上咬牙切齿地签了同意书,心里却是无比满意的。

    “耀荣,你说要不要动后院的地库,把东西弄到前面来?”

    姚奶奶有些犹豫,担心城里下来的同事住在后院的话,发现地库的事情。而住前院,姚奶奶也担心,前院的地库比后院还大,姚家几辈子最好的东西都在里面的。

    “妈,我觉得还是不要动。”姚耀荣想想道。

    “可那个地方也不是很隐秘的。”姚奶奶很担心,家里要是住了个外人,万一发现了怎么办?

    “妈,要不咱们用石头砌个花坛,把入口彻底堵住吧。”孙云芳想想说,“我看这时局,说不定上十年都不会动这些东西。”

    姚奶奶想想,院子里其他的花坛是用石头切的,还有有雕花,若不能弄相同的容易被看出来,盘算了一会道,“耀荣,门口右侧的花坛移到地库的入口处行么?花坛移走的那个地修个厕所和洗澡的棚子,阿珠也念叨了很多次了。”顿了顿,又道,“只是入口处能承重么?”

    说到地库承重的问题,三人讨论了起来。

    大家一致认为在入口处要用石头完全堵住后才能支撑下的。

    姚奶奶想着近期内都不打算动地库,那就全部封了吧,于是定了下来,入口用石头全部堵住后上面在修花坛。

    事情一定下来,姚耀荣当晚就决定动工。

    姚明珠烧好了水倒在了暖水壶里后,就拿出算术书在厨房的松油灯下看了起来。

    只是父母商量了好久。等父母和姚奶奶出来,姚明珠已经开始摇着脑袋瞌睡了。姚奶奶见状有些心疼,立刻赶姚明珠到房间睡。

    姚明珠确实有些困了,于是回了房间上床直接睡了。

    夜里迷迷糊糊听到后院有动静,但姚奶奶轻轻一拍,姚明珠又睡了过去。

    第二日,姚明珠睡意正浓时,耳边不知道何时想起了一阵欢快的歌声。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国家建设离不了呢,离不了呢。

    哎嘿……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

    哎嘿……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呢……!!

    ……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国家建设离不了呢,离不了呢。

    哎嘿……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

    哎嘿……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呢!”

    姚明珠朦胧中回味过来,这竟然是一首勤俭歌。

    姚奶奶在床边穿着衣服,唠叨,“这谢志兰就是折腾人,每日要早起一个小时,还得跟着学语录,看她这回能折腾多久。”说着轻轻地推了推姚明珠,“阿珠,阿珠,赶紧起来了。”

    “奶奶,今天是放假。”姚明珠记起今日不用上学的,心里还有些高兴,等会可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

    姚奶奶却道,“咱们要到村委处学习主席语录,你不上学也得早起的,赶紧的,晚了又遭人话说。”

    姚明珠闻言才彻底清醒过来,想起昨天谢志兰的话,连忙起身穿衣服。

    打理好后,姚明珠跟奶奶和父母一起到了村委处。

    村民拖拖拉拉,零星地到来,但最终还是有十来个到。

    谢志兰心里窝着一团火,这些人简直不把她这个宣传委员放在眼里。看了眼没有前来的村民,立刻让分工员记了下来。然后直接组织在场的村民同志学习语录。

    好多村民不认识字的,于是,谢志兰读一句,大伙就跟着读一句。整整一个小时才读完了整本书。

    此时,天色也亮了起来。

    村民开始领工干活了。而那些没有学习语录的村民这时才赶来。

    只是这时,谢志兰拿着喇叭在宣布,“姚家村的同志们,今日早晨村里有十来人没有参加语录学习,这是不正视党和人民,思想有问题。村里决定他们半个月不能参加劳动以及扣除半个月的口粮。这十来人还得在村委学习语录,直到合格后才能参加劳动。”

    这话一出,十来人炸了锅。村民围着陈国强求情,却被陈国强拒绝,说是上面的规定。

    村民中有软弱脸上带着愁容,马上要分小麦粮食了,半个月不上工会少很多粮的。心里忍不住有些埋怨自己,怎么就不乖乖地起来学习呢。当然也埋怨陈国强和谢志为了这么一点事上纲上线的。

    村里有软弱的,也有些不怕事的。

    就像赖头三,那么早起来读语录啥的,根本起不来的。若是村里不派活,他自己就得饿死了。

    赖头三也是个有颜色的,知道谁是能做主的,朝着一旁拿着拐杖的陈国强道,“陈支书,我家一点存粮都没有,这让咱们怎么活啊?你们这是想逼死我们么?”

    有人开了头,接下来没有来学习的就接着闹了起来,“走,咱们上公社,找公社领导去。”

    “对,前几年学了一段时间就散了,如今又来。咱们怎么搞生产?”

    “走走走,上镇里去。”

    “啪……”陈国强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这是镇里规定的,昨日谢志兰同志已经讲清楚了,今日要提早学习语录。若有不服这个惩罚的,大可以去镇上试试?”

    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陈国强虽然断了一条腿,可沉着脸时还是有些唬人。

    吵闹的村民虽然有些害怕陈国强,但半个月不让上工,不给粮食的惩罚太重了。他们家人还要不要活了?这简直在要他们家的命。

    而人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勇气往往也是可嘉的。其中就有人硬着头皮上前,说着软话,“陈支书,我们虽然没有来学习主席语录,可我们心里想着党和人民,干活的劲儿堪比走长征。我们第一次犯,就让我们上工吧。”

    陈国强还未说话,谢志兰道,“不行,昨日我已经强调了。你们没有来就得接受惩罚。哪里说都没有用。”

    十来人闻言气愤不已,见两人油盐不进,闹着上了镇子。

    姚家村的村民一直观望着这事,只是没想到这十来人到了镇上,被以思想觉悟低下,需要加强学习为由关了进去。

    十多天后才被放了出来。

    这十来人出来后,态度都让转变。就连赖头三每日早晨的语录朗读都积极了起来。

    如此一来,没有人再敢忽视了。村里的民兵队也成立了。村民之间说话都变得文雅起来了。

    这一次文化学习来势汹汹,几个村子都执行了起来。

    姚明珠课堂上也开始用语录了。

    老师提问会说一句语录后才说问题,同学回到问题也是如此。只是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复杂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大趋势姚明珠也改变不了,只能按部就班地上学,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学校的日子对姚明珠来说还是比较充实。学主席诗歌时,姚明珠觉得班里的气氛还好。可一学到以前工人阶级的奋斗时,有些人对姚明珠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还好老师秦华因为上一次的事情不敢再放任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有意引导,如今能坐一堂的,虽然成分有区分,但都是国家和人民认可的,大家得相亲相爱入一家人。

    只是姚明珠还是融不进班级,不过还好因为老师引导,仇视或者动手打人的事情再发生了。可其他班级却好像分成两派,这些班级知道姚明珠班里之前打架被处分的事情,于是他们约定不在学校打架,而在回家才开始算账。

    姚明珠割草上工时就遇到了几次,不过,姚明珠把自己的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对这些事情也没有过多的关注。

    对于学习,姚明珠吃力的是学习语言。

    姚明珠并不是那种天赋很高的,相反而因为多了上辈子的那些记忆,思维有些僵化。不过姚明珠可以地改变,慢慢地积累,再加上她做为成人的毅力,外语学习慢慢地跟了上来。

    期中测试时,姚明珠语文和珠算术拿了满分,俄文也是九十多,其他的劳动政治和劳动课都不错。整体合起来,全班拿了第一。

    田昭丽则考得很低,最好的一科也只得了五十多分。拿着自己的试卷,听着老师表扬姚明珠,心里无比地羡慕,还有些为自己贪玩的后悔。

    秦华让姚明珠上台做总结。

    秦月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要是细心些也能考好的。秦华却在她瘪嘴时站在她身后,敲了敲桌面。秦月抬头就看到自己老哥铁青的脸,连忙正襟危坐起来。

    姚明珠知道大家抵触自己,没有多讲,只是说自己其实比不上班里同学聪明,只是笨鸟先飞而已,花费的时间多些而已。

    田昭丽拿着自己的试卷,看着上面说话的姚明珠,忽然觉得姚明珠其实很顺眼。田昭丽知道姚明珠说的是实话,她真的花费了很多时间。自己下课时间玩耍的时候姚明珠在背书。上工割草遇到时,她也有听到姚明珠念叨课文的。有时还看到她拿着棍子在地上画画写写的。当时很不以为然,如今看到成绩,田昭丽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该向姚明珠学习?

    田昭丽回家时没有把成绩告诉母亲秦小梅,秦小梅还兴致勃勃地让田昭丽教小儿子写字。

    只是傍晚,田梗生回家时,秦小梅却发现他沉着一张脸。

    “怎么了,黑着一张脸。”秦小梅不解地问。

    田梗生看向田昭丽。

    田昭丽心里一个咯噔,难道父亲知道自己的成绩了?

    “不好好读书的话就回来带弟弟妹妹。”田梗生说完就进了屋子。

    田昭丽闻言,脸色通红,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

    “怎么了,怎么了?”秦小梅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父女间打什么机锋,连忙追问。

    田昭丽只是哭,却不说话。

    田梗生拿着叶子烟出来,见田昭丽哭,更是来气了,“你看看你自己得了多少,人家明珠又是得了多少?”

    提起姚明珠,秦小梅就不乐意了,“姚大小姐又怎么了,让你来骂老三?”

    田梗生裹着叶子烟,看了眼秦小梅,“你的好闺女读了几个月的书,语文跟珠算得了五十多分,俄文只有三十分。”

    “……”秦小梅惊呆了,回过神来连忙道,“那,那姚明珠的多少?”

    “全班第一。”田梗生吸了一口烟,缓缓地说。

    秦小梅吃了一惊,但因为心里不喜欢,淡淡地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怎么能比,人家家学渊源。老三虽然成绩不好,可你看她家里家外一把抓,以后肯定能过好日子。”

    田梗生气结,“那现在就回来不要上学好了。”

    “这可不行,还得继续上,识点字才好。”秦小梅说。

    母亲第一次维护,田昭丽有些感动。但也觉得有些愧对父亲,心里还隐隐有些输给姚明珠的不甘心。忍不住暗暗想着,她也要努力学习,笨鸟先飞,把姚明珠当成自己的目标,

    姚明珠不知道田家的事情,她回家就看到邮递员在家门口,递给了奶奶一封信。

    姚奶奶看到姚明珠,笑,“阿珠,又来信了。”

    姚明珠谢了邮递员,然后打开兆明哥的来信。

    原来,兆明哥要去部队了。

    姚明珠叹了一口气,兆明哥依旧按照前世的轨迹走了。

    这一世改变的也就只有她姚家人而已。

    姚明珠心里虽然隐隐有些失落,可想着上辈子田国华和田素珍安葬她的恩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吐掉了满腔的浊气安慰自己,他们也许就是有缘无份吧。

    这一辈子依旧注定当兄妹的。

    姚明珠立刻回信让他注意安全,然后把家里的趣事说了说,就把信寄了出去。

    田昭丽也上镇子寄信了,看到姚明珠,竟然走了过来,直接问,“你是不是喜欢我二哥?”

    这话倒是问住了姚明珠。

    两辈子来,姚明珠不知道她与兆明哥之间的感情到底是什么。不过,这辈子自己算是重来了,可兆明哥却不是的。在有国华和素珍的恩情面前,姚明珠对于自己跟兆明哥之间没有任何想法的,也就懒得深思。

    否则她怕自己忍不住会阻止兆明哥去部队了,断绝他认识田国华和田素珍俩兄妹母亲的可能。

    只是如这样,田国华和田素珍估计就不能出生了吧?

    虽然可以这样自私些,但姚明珠心里却过不了那个坎的。

    脑海中田素珍和田国华安葬她的一幕幕,非常深刻地印在了姚明珠的脑海里。看着一脸好奇的田昭丽,姚明珠很真诚地问,“你信了村里的流言?”

    田昭丽咬了咬嘴唇,“你最好不要喜欢我二哥。我们家以前是你们家的下人,两家不相配,以后相处也别扭,。”

    其实,田昭丽是听到昨晚母亲秦小梅和父亲田梗生的谈话了。

    母亲担心二哥如果一直这样关照姚明珠,万一以后看上了她怎么办?

    毕竟秦小梅觉得姚明珠这丫头都十三岁了,渐渐在长开了。当年孙云芳可是镇上有名的美人啊。姚耀荣也不算很差,这姚明珠小时候捡着两人的优点长。好时节的那几年,姚明珠长得跟年画上的娃娃一样的。只是最近几年生活不好,脸颊消瘦了些,身子干瘪了些。

    田梗生说她杞人忧天,一天没事瞎瞎琢磨,最后被秦小梅唠叨得没有办法才说,才敷衍道,会想办法的隔离他们的。只是如今只有城里下乡的,哪里有什么机会能把村里的人弄走?

    但听着在田昭丽的耳朵里就是父母为了杜绝那些流言成真,想把姚明珠弄走。而现在碰到了姚明珠,田昭丽也一时说不清楚自己跟她说这些话的意义。

    姚明珠却说,“谢谢你了,昭丽。我当兆明哥是哥哥的。”

    “我可不是提点你什么的。”田昭丽道,反而有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姚明珠心里好笑,面上却认真地点了点头。

    有时间,姚明珠觉得田昭丽很矛盾,时常盯着她出神却又不知道在看什么,说她讨厌自己嘛,但有时又莫名其妙地会帮她。

    其实,田昭丽也觉得自己矛盾不已。

    她感觉自己一边嫉妒恨着姚明珠,一边碰到姚明珠有事时又忍不住出头。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最后田昭丽归根到底,也许是跟父亲对姚家那种矛盾的心态一样。

    两人对话也就随之而逝,很快就到了暑假。姚明珠放了假,这个学期姚明珠一个优秀学员同志的奖状。

    姚奶奶兴奋地贴在了堂屋的墙上,非常稀罕,每日都要看上几遍。

    姚明珠好笑又觉得心酸。

    后面,天气开始闷热起来。

    秧田开始缺水了,村里组织挑水浇灌。

    姚家在井边的田就刚刚好了,众人原本幸灾乐祸的,此时却无比羡慕了。

    只是,不到五天就下起了雷阵雨。

    村长田梗生摸着屋檐的雨滴,心里才松了一口气,若是再干下去,今年估计又得歉收了。

    只是,下雨对于姚家水井边的田来说就遭殃了,水太多了,稻谷杆容易倒。姚耀荣连忙冒雨掏了一个沟渠,把多余的水引出去。

    暴雨过后,又是一段晴天。

    姚家院子里,姚奶奶开始整理起冬天的被子以及垫的枯草了。

    姚明珠放了假,跟姚奶奶一起打理起来。

    只是经历了一个冬天,床上的稻草没有晾晒和清理,已经有些发霉。

    姚奶奶皱着眉头看着床榻上的稻草,伸手翻了翻。

    “奶奶,我们是不是搬出去清理清理?”姚明珠看奶奶翻着稻草问。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垫床的稻草在如今也是值钱的东西,毕竟床板很硬,铺着厚厚的稻草能缓和下,而且冬天还能保暖,是居家必不可少的东西。村里每年在稻谷收了后会分一些给村民的。只是这几年歉收,稻草留给村里的牛吃都不够,村民手里也就没有分稻草了。

    姚奶奶看着孙女清澈的眼睛,毫无嫌弃的模样,鼻子有些发酸。

    若是以前,何至于这样。

    想到以前,姚奶奶有些愧疚,这个家里就阿珠生不逢时了。只是如今身处在这个大环境,他们家也只能顺应大流。

    想着姚家这十年来的事儿,姚奶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稻草有些已经发霉,其实早该换了。只是他们如今却没有多余的稻草,新的也要等到稻谷成熟后。可今年还不知道稻谷的情况,姚奶奶也不敢把这些旧的稻草扔掉的。

    姚耀荣见屋子里没有动静,有些担忧走了进来,见祖孙俩看着床榻稻草发呆。走上前看到稻草的模样后,有些明白,立刻道,“妈,这些要不扔了吧。我们把……”

    姚奶奶立刻打断姚耀荣的话,“扔什么,清理下,把发霉的捡出来扔掉就好。”顿了顿,“你屋顶检查得怎样?一起把稻草搬出去吧。”

    父亲和奶奶之间的交流,姚明珠看到也当没有看到,但却知道父亲的意思。

    姚家祖上毕竟是大户,几床被子和面料还是有的。

    只是因为担心被人举报,姚家穿着和用度上都比较贫苦,并不怎么出格。近十年来,姚家被子只有两床,被套坏了就补。十年的时间,被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面目,密密麻麻的补丁。

    但仅仅这两床被补了无数补丁的棉被也比村里大多数人家好太多了。

    他们村大部分村民家有一条棉被就算好的了。有的家人多,一床被子不够用,只能用自己编织的麻布装着稻草,再采摘一些野棉花夹再稻草中间,然后缝成被子在冬天的时候盖。

    只是这样的被子不保暖还很重,睡觉非常不舒服。一个冬天后就成一坨一坨的,第二年根本不能用的。所以每年都要在冬天之前准备这样的被子,然后春天拆开,秋天重新做,周而复始。

    姚奶奶是想着如今时事多变,还是低调好。万一哪天有人闯进来了怎么办。于是姚奶奶开始指挥着姚耀荣搬床上的稻草。

    姚明珠人小,抱起稻草跟自己一样高。一股霉味从稻草里传来,刚好传入姚明珠的鼻腔内,姚明珠跑了三次后有些难受,姚耀荣就发现了这情况,立刻道,“阿珠,你别搬了,爸爸来弄。你若想帮忙,帮奶奶挑稻草吧。”

    姚明珠也觉得有些难受,不仅仅是稻草的霉味,还有稻草中腐烂的碎屑,一出门,风一吹就迎面扑来,呼吸间全是稻草的味道。又跑了两趟后,姚明珠就让父亲搬了。她跑到姚奶奶身边,一起挑出好的稻草,抖一抖碎屑后放在一边的石台上。准备凉下后重新铺到床上。

    “阿珠,奶奶做就好,你去读书吧。”姚奶奶心疼孙女。

    “奶奶,书早就读完了。我快十四岁了,家里的活计也得干一些的。”姚明珠忍住道,上辈子就是这样被宠得不知世事。

    其实村里十多岁的孩子早已经顶半个大人了,可自己的父母和奶奶却一个劲地宠着她,他们觉得没有给她提供好的生活,委屈了她。

    经历一世,姚明珠并不委屈的,反而庆幸自己幸运,如今能再次跟他们一起生活,这种日子虽然清苦平淡,可姚明珠觉得无比的窝心。

    姚奶奶听到孙女的稚气话,笑了笑,“好好好,奶的乖孙越来越懂事了。”

    姚明珠笑了笑,认真地挑选起稻草来。

    姚奶奶觉得自己的孙女这大半年变化很大。

    原本稚气得有些傻乎乎的,忽然开始懂得思考了。自从那次要独自上工割草后,稚气少了些,人也坚强了很多,还懂得疼惜父母和祖母。

    想着想着,姚奶奶心里无比欣慰。

    姚耀荣把两个房间的稻草弄出来后,就爬上了屋顶开始一块一块地翻捡瓦片。这样的活,每年都要弄一次,免得雨水多起来,漏进了屋里,同时也检查下房屋屋顶的情况,免得有被虫蛀的梁掉下砸到了人。

    暑假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即逝。

    只是时间虽然流逝了,却也带来了收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