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第30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姚明珠点点。

    她确实是被吓到了,前两日才收到他的一封信,可人却突然出现在面前,“兆明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有点事。”田兆明没有多说,他如今做的事情属于一级保密,不能外泄一点消息的。

    田昭丽在一旁有些不高兴,昨晚二哥回来给她和妹妹带了很好看的头花,本来好欣喜好高兴的。想着村里丰收了,田昭丽一直觉得是她父亲的功劳,于是今天一早就拉着二哥来看他们家分的粮食。可现在看到他一见到姚明珠就忘记自己时,原本的高兴的心情顿时化为乌有。

    田昭丽瘪了瘪嘴,准备自己去领粮食,不理自己二哥。刚转身,田昭丽背篓却被田兆明拉住,“奶奶,阿珠,我先去背我家分的粮食回去,等会去家里看您和叔叔婶子妹妹。”

    姚奶奶连连道,“好,好,去吧去吧,我们家还得等一会儿呢。”

    姚明珠也点点头。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等姚明珠家领了粮食回家,等了半天也不见田兆明。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姚明珠坐不住了,立刻跑到了田家。

    但姚明珠没有想到,田兆明竟然已经离开了。听说是与一个陌生人一起离开的,连口信都没有留下。

    姚明珠去的时候,田梗生和秦小梅正生着闷气。田梗生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而秦小梅则抽噎着。

    田梗生之前知道自己二儿子不会回来镇上或者县里工作,这个问题他们老早就谈过了。但田梗生一直在犹豫中,想着先看看老二到什么地方工作后再说。

    可田梗生不知道田兆明竟然进了部队,还是研究什么炮、弹的。

    田梗生一听炮、弹就火了,让田兆明立刻离开,即使回家干农活也比这个好。炮、弹这玩意谁都知道,当年奎县那么厚的城墙就被一个炮弹给打出了很大的一个缺口。

    大儿子在部队,田梗生就无比担心了,如今二儿子还要在炮弹下生活,这还了得啊。田梗生知道这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前几次通信让儿子回来,可田兆明每次推脱,于是田梗生在上一封信中就撒了个谎,说自己从山上摔了,让田兆明立刻回来。

    昨晚儿子深夜到家,田梗生还很高兴,想今天好好聊聊,让他申请回来在镇里或者县里工作,谁知道他分发完粮,这人竟然不见了。

    田梗生气得骂了两句混蛋。

    秦小梅识字不多,以前的信都是田梗生看的。有些事情田梗生也不会给秦小梅知道。如今田梗生这一生气,秦小梅追问之下才知道儿子田兆明的事情,担忧之下就在院子里哭了起来。

    姚明珠心里则更多是担心。上辈子田兆明身上那些伤痕记载了太多往事。他年轻时进部队做的事情,姚明珠多多少少也知道些,兆明哥这么匆忙离开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否则他不会这样一走了之,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只是如今的姚明珠除了担心和祈祷,什么也帮不了。第一次,姚明珠心里无比期待田兆明的来信。

    ……

    姚家村发粮后的第五天姚明珠一家准备到镇里赶集。

    他们家要准备一件大事,那就是姚家要买铁锅了!

    对,姚明珠家有工业券了!

    这三年因为经济的原因,奎县的工业券很少发放,镇上的工厂也仅仅是对一些有贡献的工人奖励工业券,所以工业券吃香的程度可想而了。

    城里人分到工业券的,全都捂在了自己手里,等到有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姚明珠外婆家只有表哥和表姐在一家食品厂上班,近两年食品厂生意无比惨淡,工资和口粮都很难筹齐。姚明珠表哥得到工业券还是上个月他们厂子出了一次火灾时,表哥人老实,一门心思救火,救出了不少东西的同时还救了厂里的支书。

    后来厂里开了表彰大会,奖励了表哥一张工业券和十张票。有棉布,有生活用品的。秦月娥虽然高兴,可看到孙子背上被灼出的伤痕,心里却是心疼不已,赶紧到公社开了证明,带着孙子到了医院配了药。

    后来孙家考虑用工业券买东西时,秦月娥想着姚家至今还没有铁锅,于是做主把工业券给了姚家。

    姚奶奶虽然知道秦家心善,但也不能白占了便宜,于是拿了粮食换了工业券。

    有了工业券后,姚家买锅的事情立刻拿到了日程。

    姚奶奶心情好,也跟着姚明珠孙云芳姚耀荣上了镇子。

    镇子上人很多,附近的村子都在这里赶集。

    姚明珠发现,赶集的人们大多行色匆匆,满脸愁容。

    路上一个老汉赶着牛车唉声叹气地跟一旁的村民聊着天,说着村里的事情。

    “咱们镇子附近的村子虽然丰收,但因为粮种少,村里的产量也不高。如今交了供应粮后剩余得也不多。而现在生产队又改革,明年估计又要勒着裤腰过日子咯。”

    另一人道,“我们村子也是啊,不过大伙商量好了,日子可以苦一点过,但一定要把明年的粮种给留下来的。”

    另外的也有人感叹,“这样的日子估计要两年才能缓和过来。”

    而后几人又聊起了村里发/票的事情,说想用布/票换点粮食。

    其他人纷纷摇头,说如今的日子想换粮食难啊。毕竟好多人家,除非嫁娶会置办点新衣服,其余时候衣服坏了,补一补就好了,哪里舍得做新衣服。

    ……

    听着这些聊天内容,姚明珠才恍惚,原来村民日子依旧不好过啊。不过姚家村这些日子一直洋溢了丰收的喜悦,村民手里稻谷小麦这类主粮虽然不多,但像红薯土豆这类的多啊。明年紧着吃食,大半年的日子还是好过的。

    姚明珠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感激田梗生的。

    姚奶奶也听到了各种议论,心里琢磨着,家里后院回家就种上土豆,这东西可以种两季,产量也高,没有稻谷和小麦时也可以当主食吃的。

    孙云芳和姚耀荣则想着,后面上工得寻工分高的活计,多做点也多弄点粮食。姚明珠已经十四岁了,身子得好好调理起来,否则以后亏的可是姚明珠自己。

    一家四口怀着这样的心思,从镇子口直接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是唯一的商品买卖的地方,也是唯一正规的地方。

    现在虽然日子苦,但因为生产改革的原因,这个唯一的能买卖东西的供销社还是挤满了人。

    毕竟以前像一些生活用品,油盐之类的东西都是村里分发的,如今第一次实行票了,村里抢着买的也多。毕竟如今生活用品紧缺,村民担心下一刻就没有。

    于是争先恐后地朝前抢购。

    “同志,同志,我有生活用品票,给我针和底针套,还要来一圈黑线。”

    “同志,同志,我要盐……”

    “同志,我有工业券,我要买铁锅和铁勺……”

    “同志,同志,我有布票,半尺的确良……”

    “同志……”

    供销社的同志没有接那些争先恐后的村民,而是端着高傲的脸孔看着着急的村民,手上却没有动作。

    “同志,同志,赶紧拿下啊,我这里有票。”

    村民着急了起来。

    姚明珠心里有些奇怪,视线扫了一圈供销社内。

    忽然发现,有些冷清的柜台上,买东西的人在说语录,而后就很快地买到了商品。姚明珠连忙拉住准备离开的姚耀荣和苏云芳,“爸,妈,你们买东西之前要说一句语录。”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柜台上,正有买东西的人和供销社的同志对着话。

    姚耀荣和孙云芳也不是笨拙的人,立刻就明白地点点了点头。而后两人分工,朝着不同的柜台挤去。

    姚明珠和姚奶奶站在外围看着姚耀荣和孙云芳朝里艰难地挤着,姚耀荣去买铁锅,孙云芳则去买生活用品以及买点布。

    姚耀荣艰难地挤了进去,孙云芳跟在后面,但卖布的柜台在最里面,所以孙云芳还得朝里挤,而姚耀荣则对着柜台的同志说,“人民万岁,同志,我要买铁锅。”

    供销社原本站着看戏一般的同志闻言诧异地看了眼姚耀荣,立刻回应,“一万年太久,只只争朝夕,同志,买铁锅要一张工业券和一元钱。”

    “人生易老天难老,同志,我有,我有。”姚耀荣连忙掏了出来。

    供销社的同志收了起来,然后从柜台后面的仓库拿出了一个大口锅。直径差不多七十工分左右。姚耀荣接过来,把锅举在头顶,然后挤出了人群。

    那些挤在一起的村民傻眼了,但立刻回过神来,原来要说语录啊。

    有的村民聪明,立刻就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志,我要一包盐。”

    “农民总有一天翻身做主,一包盐要生活用品票一张和两毛钱。”

    那人立刻欣喜地递了钱和票,很快地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些人立刻效仿,很快地买回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些记不住那些语录,只好求教别人。

    姚耀荣扛着铁锅走到姚明珠和姚奶奶身边。

    姚奶奶满是激动地摸了摸锅,他们有锅了,有锅了。

    姚明珠也非常高兴,终于可以改善下吃的东西了,圆桶一样的锑锅做东西真的很不方便的。

    孙云芳买了五尺的布和一些零星的生活用品。她准备把布拿来给姚明珠做小衣服和卫生带,姚明珠已经十四岁了,孙云芳想着家里日子慢慢好转,得调理姚明珠身子了,这些事情也得提早做准备的,免得到时候抓瞎。

    孙云芳挤出来后,见到自己家这么一大口铁锅,脸上立刻笑开了花。

    姚家四人然后又拿着油票去了姚明珠外婆家和公社一起经营的粮油铺子。

    “小赵,我弟弟和弟媳在不在?”孙云芳见油铺的小同志,堆着笑问。

    “同志,买东西请说语录,找人,请下班后来。”赵美丽高傲地抬着头道。

    孙云芳被噎住了。

    姚明珠有些不悦。这个赵美丽是个瘸腿的姑娘,好多工厂都不要,是舅妈怜惜,跟公社申请让她到油铺子上工的。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幅嘴脸。

    “姐,姐。”孙国文听到姐姐的声音,连忙从加工房出来,满脸高兴地道,“云彤,姐,姐。”

    孙云彤也立刻从工坊出来,“姐,你们来了。”见到姐夫扛着的铁锅,孙云彤也有些高兴,“锅买了,花了多少钱?”

    “一张工业券和一元钱。”孙云芳笑着回应,“弟妹,我这有油票,你给我打点油。”

    孙云彤准备接过来时,身后却出现一个身材有些壮硕的妇人,“孙国文,孙云彤,不要仗着你们有分成就偷懒,让我一个人干活,你们这是压榨人民群众的血汗,当心我去举报你。”

    孙国文则诺诺地跟孙云芳说了声,“姐,等会,家去。”然后转身进了加工干起了活来。

    孙云彤皱眉,却也连忙解释道,“童寡妇,你不要乱说,是我姐拿着油票来买油呢。”

    “买油前面不是有小赵么,你出来干嘛。”童寡妇嚷道,“你不干活休想我也干。”

    孙云彤脸上神色更加不好,但却也没有反驳,只是歉意地对着姚明珠几人说了句不好意思,然后让前面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小赵给打油后就进了舅舅呆的屋子。

    小赵爱理不理地点点头。

    姚明珠心里有怒气,但这问题是时代的局限。姚明珠一时也想不出改变的法子。

    这个时代的小作坊就是这样,工人是大爷,有分成的主家反而比工人不如。动不动就被工人威胁是臭老九,压榨人民的血汗钱。时不时还要去公社举报。

    外婆家里这个油铺子请的三个工人,反而像是三尊菩萨。

    秦月娥说起这事就直皱眉头,起初也到公社反应过的,可公社不管些这事,反而要孙家好好对待工人阶级,不能搞特殊化之类的。于是铺子里的三人就更加张狂了。

    小赵高傲地给姚家打了油后,姚家四人领了油后也没有心情逛街了,直接回了姚家村。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的亲们,动动手指收藏一下专栏呀,万分感谢,么么哒~~~~~~~~~

    大家好,明天开始设置防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