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英里约合1.61公里。——编者注。
[3]1英亩约合6.07亩,4046.86平方米。——编者注。
[4]克莱姆·卡迪德霍珀(Clem Kadiddlehopper):这是美国艺人理查德·伯纳德·“雷德”·斯克尔顿(Richard Bernard “Red” Skelton)于1941年创办的广播节目《罗利烟草节目》(The Raleigh Cigarettes Program)中的主要角色,其后的内容也是该节目中的相关情节。——编者注。
[5]帕蒂·佩姬(Patti Page,1927—2013):美国流行、民谣歌手,是美国二战以后最受欢迎的女歌手。知名歌曲有《田纳西圆舞曲》(The Tennessee Waltz)。——编者注。
[6]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1930— ):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编者注。
[7]尼克松:指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1994),美国政治家,曾任第34任美国副总统(1953—1961)及第37任美国总统(1969—1974)。——编者注。
[8]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主人公,他被认为是个科学怪人,在故事中亲手制造了一个恐怖的怪物。——编者注。
[9]此处指约翰很有可能在10年后作为优秀教师被收录在本校年鉴中,学校也会因此送给他一本年鉴。——编者注。
[10]阿格纽:指斯皮罗·西奥多·阿格纽(Spiro Theodore Agnew,1918—1996),美国政治家,曾任第39任美国副总统(1969—1973)。——编者注。
[11]德尔塔·陶·德尔塔联谊会(Delta Tau Delta):美国国际希腊字母大学联谊会,该会名如以希腊字母书写则为“ΔΤΔ”,1958年前后成立于贝萨尼大学。——编者注。
[12]伟人约翰·史密斯:此处指英国殖民者、探险家约翰·史密斯(1580—1631),其在北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永久的英国殖民地。——编者注。
[13]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1909—1959):澳大利亚演员、编剧、导演、歌手,先后移居英国、美国,曾有过三段婚姻,并被认为私生活比较混乱。——编者注。
[14]汉尼·杨曼(Henny Youngman):美国喜剧演员,以“一句笑匠”著名。——编者注。
[15]“杰基尔与海德”:这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的小说《化身博士》(Dr.Jekyll and Mr.Hyde)里的两个角色。小说中的医生杰基尔(Jekyll)将自己当作实验对象喝下药剂,不慎导致人格分裂,在夜晚会变为邪恶的海德(Hyde)四处作恶,最后杰基尔在良心的谴责下选择自杀。该小说影响深远,后来“杰基尔与海德”一词还成为心理学“双重人格”的代称。——编者注。
[16]纸上城镇:指地图出版商为了防止盗版而故意在地图上标出的虚拟城镇。——译者注。
[17]1英寸约合2.54厘米。——编者注。
[18]CPO衬衫:简易版海军羊毛衬衫,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能为海军士兵在寒冬作业时起到保暖作用。起初是海军军士长(Chief Petty Officer)穿着的,也由此而得名。——编者注。
[19]g:此处指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指地面附近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在真空中下落的加速度,标准值通常为9.8米/秒²。——编者注。
[20]该隐(Cain):《圣经》中的杀亲者,是世界上所有恶人的祖先。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最早生的两个儿子,该隐因为憎恶弟弟亚伯的行为,而把亚伯杀害,后受到上帝惩罚。——编者注。
[21]挪得之地(the land of Nod):该隐被流放的地方,“挪得”是希伯来文的音译,有“徘徊”的意思,意指该隐受到诅咒,成了“地球上永不停息的徘徊者”。——编者注。
[22]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1916—2005):美国政治家,曾于1968年参选美国总统,虽未能成功,但其反战立场被认为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编者注。
[23]1码约合0.91米。——编者注。
[24]吉米·亨德里克斯:全名詹姆斯·马歇尔·“吉米”·亨德里克斯(James Marshall “Jimi”Hendrix,1942—1970),美国吉他手、歌手、作曲人,被公认为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者。后死于过量服用药物。——编者注。
[25]迪伦:指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 ),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编者注。
[26]贝兹:指琼·贝兹(Joan Baez,1941— ),美国民谣歌手、作曲家,被誉为“民谣女皇”。其还热衷于表达政治观点,参加民权运动等。——编者注。
[27]“杰斐逊飞机”乐队(Jefferson Airplane):由男歌手马特·巴林(Marty Balin)于1965年建立的摇滚乐队。——编者注。
[28]“飞鸟”乐队(The Byrds):组建于1964年的美国摇滚乐队,核心人物是吉姆·麦吉恩(Jim McGuinn)。——编者注。
[29]W.C.菲尔兹(W.C.Fields):美国喜剧演员,原名克劳德·威廉·杜肯菲尔德(Claude William Dukenfield,1880—1946)。——编者注。
[30]林登·约翰逊:全名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1973),美国政治家,曾任第36任美国总统(1963—1969),在任期间使美国积极介入越南战争。——编者注。
[31]1英尺约合0.3米。——编者注。
[32]E.E.卡明斯:全名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后文中提到的“卖气球的人”(balloon man)是指他的诗作《初春》(In Just-)里出现的一个角色。——编者注。
[33]“圣滚”和“摸蛇”:“圣滚”(holy rolling)即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圣灵降临派成员(也称“圣滚者”)在公共场合祷告时常进行的一项宗教仪式,信众为显示自己受到圣灵感召而满地打滚。“圣滚”也不一定是圣灵降临派独有的行为,其他教派的信众有时也有通过狂喜入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宗教热情的举动。“摸蛇”(snake-handling)也是部分教派的信众特有的宗教仪式,主要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信众认为他们手拿着蛇可以和古人交流。——译者注。
[34]此处引用的是披头士乐队1968年发行的专辑《披头士》(The Beatles)中的第一首歌《回到苏联》(Back in the U.S.S.R.)中的一句。该专辑因为全白色封面而又被称为“白色专辑”(White Album)。——编者注。
[35]“主显圣容节”(Transfiguration):据《圣经》记载,耶稣曾在一次带领3个门徒上山祈祷时变成了另一种相貌,此后信众为纪念此事,将每年8月18日或19日定为“主显圣容节”。——编者注。
[36]珍妮丝·贾普林(Janis Joplin,1943—1970):美国摇滚歌手,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有“摇滚乐皇后”和“迷幻灵魂皇后”的美誉。27岁时死于吸毒过量。——编者注。
[37]此句中“圣诞假期”在原文中是“Xmas”一词,是非基督徒对圣诞节的称呼,带有调侃、轻视的意思;而“耶稣降生的日子”在原文中是“Christmas”一词,是基督徒对圣诞节的称呼,带有敬重的意思。——编者注。
[38]此句中的“魔鬼13”原文为“The Devil's Dozen”,直译为“魔鬼的一打”,这是对“13”的另一种叫法,强调其不吉利的含义,源于古代迷信中恶魔老尼克(Old Nick)召集13个女巫开会的说法。“桑尼·埃里曼总统”原文为“Sonny Elliman,Prez”,其中“Prez”是美国俚语中“总统”的意思。——编者注。
[39]约翰·韦恩(John Wayne,1907—1979):美国演员,以演出西部片和战争片中的硬汉闻名。——编者注。
[40]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1922—2012):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前南达科他州参议员,是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时的民主党候选人,在选举中败给了尼克松。——编者注。
[41]埃德蒙·马斯基(Edmund Muskie,1914—1996):美籍波兰裔政治家,曾任缅因州州长、美国国务卿。——编者注。
[42]“第87分局”系列小说:美国作家埃德·麦克贝恩(Ed McBain)创作的系列小说,该系列的副书名都是“一部第87分局的小说”(A Novel of the 87th Precinct),后被改编为电视剧《第87分局》(87th Precinct),于1961年上映。——编者注。
[43]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1924— ):又名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国政治家,曾任佐治亚州州长、美国总统。——编者注。
[44]杰拉尔德·福特:全名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1913—2006),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和美国总统。——编者注。
[45]爱发先生(Elmer Fudd):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s.Entertainment,Inc.)在1930年推出的卡通片《乐一通》(Looney Tunes)中的角色,是一个光头猎人,将兔八哥(Bugs Bunny)视为重要的目标猎物。——编者注。
[46]此处指美国黑人歌手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1933—2006),被誉为美国灵魂乐教父,说唱、嘻哈和迪斯科等音乐类型的奠基人。——编者注。
[47]瑞普·凡·温克尔: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创作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中的主人公,他在沉睡了20年后醒来,发现世界全都变了。——译者注。
[48]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美国汽车工程师、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编者注。
[49]杰里(Jerry):杰拉尔德(Gerald)的昵称。此处指杰拉尔德·福特。——编者注。
[50]纳尔逊·洛克菲勒:全名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1908—1979),美国慈善家、商人、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编者注。
[51]约翰·迪安(John Wesley Dean III):尼克松总统时代的白宫法律顾问,“水门事件”后曾被判入狱4个月。——编者注。
[52]埃德加·凯西(Edgar Cayce,1877—1945):美国特异功能者,能在睡眠中记忆文字、诊断病情、解读信函及电报、做出各种预言等。——编者注。
[53]彼得·何克斯(Peter Hurkos):荷兰特异功能者,此人30岁时从梯子上跌落,头部受伤并陷入昏迷,之后便有了超感知能力,曾协助寻找失踪人员、杀人犯,甚至失踪飞机等。其参与的著名案件有波士顿连环谋杀案和莎伦·泰特(Sharon Tate)凶杀案。到1969年,他已帮助17个国家侦破27起谋杀案。——编者注。
[54]艾尔顿·约翰:全名艾尔顿·赫拉克勒斯·约翰(Sir Elton Hercules John,1947— ),原名雷金纳德·肯尼思·德怀特(Reginald Kenneth Dwight),英国歌手、曲作者、演员。——编者注。
[55]土匪杰西·詹姆斯:全名杰西·伍德森·詹姆斯(Jesse Woodson James,1847—1882),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强盗。其与哥哥弗兰克·詹姆斯(Frank James)在美国内战期间加入突击队,战后成为强盗,是“詹氏—杨格”团伙最有名的成员。最后其被帮派成员福特兄弟枪杀。其死后被逐渐刻画成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侠盗形象。——编者注。
[56]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爬行时呈拱桥状一屈一伸地前进。——编者注。
[57]《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由两名美国记者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撰写而成,记录了其二人对整个事件的侦破过程。——编者注。
[58]此句中的“蛋头先生”是英国著名童谣集《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中的一篇童谣《蛋头先生》(Humpty Dumpty)里的主角,该篇讲述了原本坐在墙头的“蛋头先生”跌下来摔碎了,谁都无法把它重新拼凑起来的故事。“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国王所有的医生”也是该篇中的几句。——编者注。
[59]杜鲁门:全名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1884—1972),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后接替因病逝世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总统,出任美国总统。——编者注。
[60]丹·布劳克(Dan Blocker):原名博比·唐·布劳克(Bobby Don Blocker,1928—1972),美国演员。——编者注。
[61]哈耳庇厄(Harpy):希腊神话里的鹰身女妖,这里比喻贪婪残忍的人。——译者注。
[62]《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电影,主要讲述劫匪头目布奇·卡西迪(Butch Cassidy)和圣丹斯小子(the Sundance Kid)组成“虎豹小霸王”团伙,在西部小镇上多次抢劫,后被警方通缉并走上逃亡之路的故事。——编者注。
[63]圣克里斯托弗纪念章(St.Christopher medal):一种吊坠饰品,徽章上面印有圣·克里斯托弗背负基督过河的图像。——译者注。
[64]此处均为美国地名。帕尔迈拉(Palmyra)为美国密苏里州马里昂县首府,纽波特(Newport)为罗得岛州城市,皮茨菲尔德(Pittsfield)为马萨诸塞州中西部工业城市,本顿(Benton)为阿肯色州城市,克林顿(Clinton)为密歇根州中南部的一个县。——编者注。
[65]此处应为美制湿量夸脱,1美制湿量夸脱约合0.95升。——编者注。
[66]此句提到了《圣经》里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先知以利亚(Elijah),其曾因为从以色列人身上看不到希望而心灰意冷,一度躲进山洞逃避现实,后来在上帝的感召下走出了山洞。一个是先知约拿(Jonah),其接到上帝的命令去尼尼微城传警告,但其一度抗命逃跑,于是被抛入大海,上帝派一条大鱼将其吞入腹内3天3夜,约拿在鱼腹中祷告忏悔,得到了上帝宽恕,被大鱼吐到沙滩上。——编者注。
[67]此处的英文原文是“Blue”,有可能是婴儿吐出水果时发出了类似“噗噜”的声音,并不是说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单词。——编者注。
[68]斯鲁戈:全名斯鲁戈·史密斯(Sluggo Smith),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则连环漫画《南希》(Nancy)中的人物,由漫画家厄尼·布什米勒(Ernie Bushmiller)创作。斯鲁戈在漫画中是主角南希的朋友,是一个出身于贫民区的邋遢小男孩儿。——编者注。
[69]“博纳尔”的标准拼法是“Pownal”,句中的“博内尔”原文为“Pownell”,“博努尔”原文为“Poenul”,“破怒刺”原文为“Poonuts”。——编者注。
[70]《消失的伟大地球》(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Hal Lindsey)写于1970年的畅销书,书中预言耶稣将于1988年再临。——编者注。
[71]珍妮·狄克逊(Jeane Dixon,1904—1997):美国著名占星家及特异功能者,曾挑战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的预言,认为人类不会在1999年灭亡,而东方将拯救世界。——编者注。
[72]亚历克斯·唐诺斯(Alex Tannous,1926—1990),美国通灵者。曾在南缅因州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在美国心灵研究会参与此类研究达20年,并作为国际演讲者在媒体和高校开办通灵学等相关讲座。——编者注。
[73]厄尔·布茨(Earl Butz,1909—2008):美国政府官员,曾任美国农业部长,后因言论不当而辞职。——编者注。
[74]弗雷德里克·雷明顿(Frederic Remington,1861—1909):美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其绘画和雕塑作品以表现西部草原地区的生活为主。——编者注。
[75]公麋:指1912年美国竞选总统时由西奥多·罗斯福领导的进步党党员,因为进步党党徽上就有一只公麋的图案。——译者注。
[76]汉弗莱:全名小休伯特·霍拉蒂奥·汉弗莱(Hubert Horatio Humphrey,Jr.,1911—1978),美国政治家,曾任明尼苏达州参议员、美国副总统。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输给理查德·尼克松。——编者注。
[77]朗利:全名詹姆斯·伯纳德·朗利(James Bernard Longley,1924—1980),美国政治家。曾任缅因州州长,是第一位以独立身份担任州长的从政者。——编者注。
[78]欧文:全名詹姆斯·欧文(James Erwin,1920—2005),美国政治家。曾任缅因州首席检察官,并两度被共和党推举为州长候选人。——编者注。
[79]米切尔:全名乔治·约翰·米切尔(George John Mitchell,1933— ),美国律师、商人、外交家、政治家。民主党成员,曾任缅因州参议员及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编者注。
[80]此处英文原文为“Vig”,有可能是婴儿发出的无意义的音节。——编者注。
[81]此处英文原文为“Vun bunk”,有可能是婴儿发出的无意义的音节。——编者注。
[82]《亚当斯一家》(The Addams Family):1964年上映的美国通俗电视系列片,根据漫画家查尔斯·亚当斯(Charles Addams,1912—1988)创作的连环漫画《亚当斯一家》改编,该漫画于1932年开始登载在《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上。——编者注。
[83]赫伯特·胡佛:全名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1964),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总统。——编者注。
[84]里根:全名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2004),美国政治家,曾任加州州长、美国总统。进入政坛以前,还曾担任主持人、演员等职务。——编者注。
[85]比尔·哈撒韦(Bill Hathaway):原名威廉·多德·哈撒韦(William Dodd Hathaway,1924—2013),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美国参议员。——编者注。
[86]美利坚共和国:此处原文为American Republic,实际上美国的全称应为美利坚合众国,英文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此处可能是作者有意写错的,为表现来信者文化水平有限。——编者注。
[87]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美国艺术家,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曾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编者注。
[88]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一种国际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组织,以基督教为信仰,主要从事传教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编者注。
[89]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英国诗人、剧作家,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著名的勃朗宁夫人就是他的夫人。——编者注。
[90]阿尔伯特·德萨尔沃(Albert DeSalvo):此人曾被认定为“波士顿连环凶杀案”(发生于1962到196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3名女性被性侵并杀害)的凶手,绰号“波士顿扼杀者”(The Boston Strangler),于1965年被捕入狱,1973年在监狱医务室被神秘杀害。但一直有人认为凶手另有其人,此人是因为打算供出真相而被杀害,真相则至今成谜。——编者注。
[91]弗雷德·哈里斯(Fred Harris):美国政治家,曾任俄克拉何马州参议员。——编者注。
[92]此处英文原文为“Holy Gee”,是“Holy Jesus”比较委婉的说法。——编者注。
[93]“大象”:此处代表共和党。——译者注。
[94]先知巫师:此处原文为“sikik seer”,正确拼法应为“psychic seer”,英文中并无“sikik”一词,但该词可被视为与“psychic”一词发音相同,作者应该是为了表现这个来信者文化水平有限、不会拼写“psychic”,才有意创造出“sikik”这个词的。——编者注。
[95]马克斯·布兰德(Max Brand):原名弗雷德里克·席勒·福斯特(Frederick Schiller Faust,1892—1944),美国小说家,以创作西部小说为主。作品有《哈里根》(Harrigan)、《沉默骑士》(Riders of the Silences)、《梅花杰克》(Black Jack)、《火脑》(Fire Brain)等。——编者注。
[96]杰里·布朗(Jerry Brown,1938— ):美国政治家,曾两次担任加州州长。——编者注。
[97]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1916—2009):美国记者、主持人,1950年加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62年至1981年担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编者注。
[98]莫里斯·尤德尔(Morris Udall):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国会议员。——编者注。
[99]亨利·杰克逊(Henry Jackson):美国政治家,曾任华盛顿州参议员。——编者注。
[100]萨格·施赖弗(Sarge Shriver):其姓名完整形式为萨金特·施赖弗(Sargent Shriver,1915—2011),美国政治家,曾于1972年被推举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其妻为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Eunice Kennedy Shriver),两人曾一同创办特殊奥运会,并致力于开展一系列公共服务工作。——编者注。
[101]汉克·阿伦:全名亨利·路易斯·“汉克”·阿伦(Henry Louis “Hank” Aaron,1934— ),美国前职业棒球运动员,棒球名人堂成员。——编者注。
[102]爱德华·格尼:全名爱德华·约翰·格尼(Edward John Gurney,1914—1996),美国政治家,曾任佛罗里达州参议员。——编者注。
[103]“花岗岩州”(Granite State):新罕布什尔州的别名。——编者注。
[104]约翰·丹佛(John Denver,1943—1997):美国民谣歌手。下文提到的他唱的那句歌词就是《感谢上帝我是个乡村男孩儿》(Thank God I'm A Country Boy)里的一句。——编者注。
[105]格雷格(Greg)是格雷戈里(Gregory)的昵称形式。——编者注。
[106]早川:指美籍日裔语言学家、政治家早川一会,英文名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曾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及加州参议员。——编者注。
[107]梅尔德里姆·汤姆森(Meldrim Thomson,1912—2001):美国政治家,曾任新罕布什尔州州长。——编者注。
[108]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37— ):美国演员、导演。——编者注。
[109]“韩国门事件”(Koreagate):指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商人朴东宣和其他代理人向美国国会议员行贿,以期取得美国优先考虑对韩国的军事和经济支持这一丑闻。——编者注。
[110]贝拉·艾布扎格(Bella Abzug,1920—1998):美国女权运动者,曾任国会议员。在20世纪60年代组织反对越南战争的妇女为和平而罢工,还领导过一系列女性平权运动。——编者注。
[111]亚当·克莱顿·鲍威尔(Adam Clayton Powell):美国政治家,曾任国会议员。其一度在非裔选民中很受欢迎。——编者注。
[112]裸头草碱(psilocybin):提取自墨西哥蘑菇的一种迷幻药。——编者注。
[113]瑞格舞(reggae):又译为雷鬼舞,是一种发源于牙买加的舞蹈。其音乐形式结合了传统非洲节奏、美国的节奏蓝调及原始牙买加民俗音乐。——编者注。
[114]乔治·卡林:全名乔治·丹尼斯·帕特里克·卡林(George Denis Patrick Carlin,1937—2008),美国脱口秀表演者、演员、作家,其喜剧专辑曾获得4座格莱美奖。——编者注。
[115]切维·切斯(Chevy Chase):原名科尼利厄斯·克瑞·切斯(Cornelius Crane Chase,1943— ),美国演员、编剧、制片人。——编者注。
[116]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美国乡村音乐的一个分支,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因创始人比尔·门罗(Bill Monroe,1911—1996)的乐队“蓝草男孩儿”(Bluegrass Boys)而得名。经常使用的乐器有小提琴、班卓琴、原声吉他、曼陀林和立式贝斯,很少用到电声乐器。——编者注。
[117]“为吉恩收拾干净”(Get Clean For Gene):这句话是美国政治家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吉恩”是“尤金”的昵称形式。——译者注。
[118]苏萨:全名约翰·菲力浦·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美国作曲家、军乐指挥家。其创作过一系列进行曲,代表作有《星条旗永不落》等。——编者注。
[119]这句话是指《圣经·路加福音》第10章里耶稣讲的一个故事,大意为有个人半路遭劫,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一个祭司和一个利未人(一般是祭司的助手)看到他,都没有施救便绕开走了,而一个受犹太人敌视的撒玛利亚人却救起了他。暗示祭司和利未人虽然平时总劝世人行善,但真正遇到受难者却并无怜悯之心,可见都是伪善者。——编者注。
[120]伊迪·阿明·达达(Idi Amin Dada,1925/1926—2003,出生年份有争议):乌干达前总统。1971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阿波罗·米尔顿·奥博特(Apollo Milton Obote)政权。1976年任终身总统。任职期间进行过一系列屠杀、迫害行动。1979年被乌干达民族主义者推翻。此后逃亡国外,最后隐居在沙特阿拉伯。——编者注。
[121]乔治·华莱士:全名小乔治·科利·华莱士(George Corley Wallace Jr.,1919—1998),美国政治家,曾多次任亚拉巴马州州长。曾4次参选美国总统,但都未成功。在1972年遇刺致残,退出当年的总统选举。——编者注。
[122]亚瑟·布莱默(Arthur Bremmer):此人于1972年行刺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导致后者终生残疾。——编者注。
[123]摩尔:全名莎拉·珍·摩尔(Sarah Jane Moore,1930—?),1975年试图刺杀福特总统,被路人打掉手枪,导致计划失败。——编者注。
[124]大卫·克洛科特(Davy Crockett):原名戴维·德·克洛科特恩(David de Crocketagne,1786—1836),美国政治家、战斗英雄。曾当选众议员,因参与得克萨斯独立运动中的阿拉莫战役而阵亡。——编者注。
[125]佩克斯·比尔(Pecos Bill):美国神话中最伟大的牛仔。生于19世纪30年代,从小与草原上的土狼共同生活,后来成为西部牛仔,做出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此人被认为是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象征。——编者注。
[126]保罗·班扬(Paul Bunyan):美国神话人物,传说中的巨人樵夫,体形巨大,力大无穷,伐木快如割草。——编者注。
[127]“都城”(Capital City):此处指格雷格当时所代表地区的县政府所在地。——译者注。
[128]威尔伯·米尔斯:全名威尔伯·戴伊·米尔斯(Wilbur Daigh Mills,1909—1992),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一度被称为“华盛顿最强大的人”。但在1974年其被发现醉酒驾车并载有一名脱衣舞女,此后便离开了筹款委员会。——编者注。
[129]韦恩·海斯:全名韦恩·勒弗尔·海斯(Wayne Levere Hays,1911—1989),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国会议员。1976年有媒体曝光其女秘书实际是其情人,并导致其离婚,此后其便辞去了国会的职务。——编者注。
[130]《警探哈里》(Dirty Harry):美国动作片,由华纳公司出品,唐·希格尔(Don Siegel)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哈里·古蒂诺(Harry Guardino)等出演,于1971年上映。影片讲述了哈里不惜一切代价誓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故事。——编者注。
[131]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其中《巴比特》于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编者注。
[132]休伊·朗:全名休伊·皮尔斯·朗(Huey Pierce Long,1893—1935):美国政治家,曾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美国参议员,1935年被暗杀。——编者注。
[133]奥斯瓦尔德:全名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1939—1963),美籍古巴人,被认为是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案的主凶。案发两日后,其在警察的严密戒备中被杰克·鲁比(Jack Ruby)开枪击毙。——编者注。
[134]西尔汉·比萨拉·西尔汉(Sirhan Bishara Sirhan,1944—1969):巴勒斯坦移民,被认为是1968年枪杀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凶手。——编者注。
[135]斯屈奇·弗罗姆:全名丽奈特·爱丽丝·“斯屈奇”·弗罗姆(Lynette Alice “Squeaky”Fromme,1948— ):美国刺客,曾在1975年企图暗杀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她是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成员,后被判处终身监禁,但在服刑近34年后于2009年假释出狱。——编者注。
[136]戈登·斯特拉坎:全名戈登·克赖顿·斯特拉坎(Gordon Creighton Strachan,1943— ):美国白宫前职员,前总统尼克松的助理,被认为是“水门事件”的参与者之一。——编者注。
[137]查尔妮·麦肯齐(Charlene MacKenzie)和她父亲赫克托·马克斯通(Hector Markstone)的姓氏不同,可能是因为查尔妮还保留着前夫的姓氏。——编者注。
[138]“黑杰克”潘兴(“Black Jack” Pershing):原名约翰·约瑟夫·潘兴(John Joseph Pershing,1860—1948),美国陆军军官。其于1886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美西战争、菲律宾起义、墨西哥远征队,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驻欧美军总司令。——编者注。
[139]《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895年。小说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编者注。
[140]空中铁匠乐队(Aerosmith):又名史密斯飞船乐队。美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70年,主唱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知名专辑有《空中铁匠》(Aerosmith)等。曾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之一。——编者注。
[141]弗搁特乐队(Foghat):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71年,主唱戴夫·佩韦雷特(Dave Peverett),知名专辑有《弗搁特》(Foghat)等。——编者注。
[142]凯西与阳光合唱团(K.C.&The Sunshine Band):美国乐队,成立于1973年,乐队主唱兼键盘手K.C.,原名哈里·韦恩·凯西(Harry Wayne Casey)。知名专辑有《最好的凯西与阳光合唱团》(THE BEST OF K.C.&THE SUNSHINE BAND)。该乐队在20世纪70年代广受欢迎。——编者注。
[143]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1949— ):美国摇滚歌手、词曲作者,东大街乐队(The E.Street Band)的创立者。——编者注。
[144]《魔女嘉莉》(Carrie):本书作者斯蒂芬·金的处女作,创作于1974年。该书讲述了处在青春期的孤僻少女嘉莉因长期受到母亲压制、同学排挤,而利用自己“意念移物”的特异功能进行报复的故事。——编者注。
[145]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1503—1566):原名米歇尔·德·诺特达姆(Michel de Notredame),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曾撰写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诸世纪》。——编者注。
[146]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美国作家,1951年发表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引起世界性轰动,尤其受到美国学生的疯狂追捧。其作品还包括《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和短篇集《九故事》等。——编者注。
[147]阿尔弗雷德·E.纽曼(Alfred E.Neuman):1952年创刊的美国幽默杂志《疯狂》(MAD)中虚构的人物,是个鼻子上长满雀斑、缺颗门牙的男孩儿。该杂志经常把想要嘲讽的人物画成他的面孔,并以此为封面。——编者注。
[148]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角,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厌倦学校生活、成绩不合格而被开除,一度打算离家出走又以失败告终,因此长期处于郁闷的情绪中。——编者注。
[149]《魔法当家》(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讲述了两个美国男孩儿去小镇上一个巡回游乐场玩儿,但主持者已被恶魔附身,想要统治该小镇的故事。——编者注。
[150]雷蒙斯乐队(Ramones):美国摇滚乐队,是第一支朋克摇滚乐队。创建于1974年,主唱乔伊·雷蒙(Joey Ramone),其他乐队成员的艺名也都以“雷蒙”(Ramone)为姓氏。知名专辑有《雷蒙斯》(Ramones)等。乐队于1996年解散。——编者注。
[151]“推刀”:此处原指“快客”(Quick)便利店,但查克身边的人故意把“Quick”念成“Quik-Pik”,这是推刀(一种消防员使用的破拆工具)上通常印有的字样。——编者注。
[152]汤姆·海登(Tom Hayden):全名托马斯·埃米特·“汤姆”·海登(Thomas Emmet“Tom”Hayden,1939—2016),美国教师、作家、政治家,20世纪60年代反越南战争学生运动领导人,曾被当时的政府视为“眼中钉”。曾任加州众议员、加州参议员。——编者注。
[153]埃尔德里奇·克利弗(Eldridge Cleaver):全名勒罗伊·埃尔德里奇·克利弗(Leroy Eldridge Cleaver,1935—1998),美国作家、政治活动家。作品有《冰上的灵魂》(Soul on Ice)等。曾为黑豹党重要成员,常领导较为激进的暴力行动。——编者注。
[154]《巴拿马运河条约》:又称《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是巴拿马军政府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赫雷拉(Omar Torrijos Herrera)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于1977年9月7日签订的关于巴拿马运河主权过渡的条约,以取代1903年签订的旧条约。——编者注。
[155]此句源自《圣经·约翰福音》,拉撒路(Lazarus)身患重病,没等到耶稣的救治就已经死了,但耶稣断定他将复活,站在墓穴的洞口喊:“拉撒路,出来!”拉撒路果然走了出来,证明了耶稣的神迹。——编者注。
[156]蒙代尔:全名沃尔特·弗雷德里克·“弗里茨”·蒙代尔(Walter Frederick "Fritz" Mondale,1928— ),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编者注。
[157]霍华德·贝克:全名小霍华德·亨利·贝克(Howard Henry Baker,Jr.,1925—2014),美国政治家、外交家,曾任美国参议员、白宫幕僚长。——编者注。
[158]奥列芬特:全名帕特里克·布鲁斯·奥列芬特(Patrick Bruce Oliphant),又名帕特·奥列芬特(Pat Oliphant),美籍澳大利亚裔漫画家,以创作政治讽刺漫画著称。——编者注。
[159]拉里·弗林特:全名小拉里·克拉克斯顿·弗林特(Larry Claxton Flynt,Jr.,1942— ),美国出版商,拉里弗林特出版物公司(LFP)的负责人。涉足出版业前曾开过脱衣舞厅,1974年出版著名畅销色情杂志《风月女郎》(Hustler,又名《好色客》《皮条客》)。1978年遭不知名者枪击,导致半身瘫痪。——编者注。
[160]亨特·汤普森:全名亨特·斯托克顿·汤普森(Hunter Stockton Thompson,1937—2005),美国记者、作家,“刚左新闻”(Gonzo Journalism,意为荒诞新闻、新闻炒作)开创者,《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头牌作家。2005年在家中开枪自杀。下文中提到的《地狱天使》(Hell's Angels)是其披露美国人在加拿大成立的摩托车俱乐部(后发展为黑帮组织)“地狱天使”内幕的作品。——编者注。
[161]《法国贩毒网2》(The French Connection II):美国剧情、犯罪片,由约翰·弗兰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执导,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费尔南多·雷依(Fernando Rey)等主演,于1975年上映。该片紧接前一部结尾,讲述了法国贩毒首脑阿伦·夏尔涅(Alain Charnier)逍遥法外,吉米·多伊(Jimmy Doyle)前往法国马赛追击。为了躲避法国警方的干涉,吉米不慎落入阿伦的魔爪,并被强行注入海洛因的故事。——编者注。
[162]戈登·利迪(Gordon Liddy,1930— ):美国前联邦调查局特工,尼克松“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顾问之一,直接策划“水门事件”,1973年被判6年8个月到20年监禁,并罚款4万美元。——编者注。
[163]劳雷尔市事件:指乔治·华莱士197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劳雷尔(Laurel)遇刺致残一事。
[164]利奥·瑞安:全名小利奥·约瑟夫·瑞安(Leo Joseph Ryan Jr.,1925—1978):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1978年为调查对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的指控,来到圭亚那的琼斯镇,在当地的一个小型机场遭受教派守卫开枪射击,不幸身亡。——编者注。
[165]丰斯(Fonz):美国情景喜剧《快乐的日子》(Happy Days)中的角色,全名阿瑟·赫伯特·丰萨雷利(Arthur Herbert Fonzarelli)。该剧于1974—1984年播出。——编者注。
[166]塔米·温妮特(Tammy Wynette):原名弗吉尼娅·温妮特·皮尤(Virginia Wynette Pugh,1942—1998),美国民谣歌手,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名。知名歌曲有《站在你的男人身边》(Stand by Your Man)等。——编者注。
[167]瑞德·索维恩:原名伍德罗·威尔逊·“瑞德”·索维恩(Woodrow Wilson “Red” Sovine,1917—1980),美国民谣歌手。知名歌曲有《泰迪熊》(Teddy Bear)等。——编者注。
[168]《美国佬》(Yankee):美国双月刊杂志,创办于1935年,主要致力于介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地理特征、旅行、家居、食品等方面的内容。——编者注。
[169]克劳汀·朗格特:全名克劳汀·乔吉特·郎格特(Claudine Georgette Longet,1942— ),法国歌手、演员,1961年与歌手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结婚,1975年离婚。其后她与美国滑雪运动员弗拉基米尔·彼得·萨比奇(Vladimir Peter Sabich)相恋同居,1976年两人发生矛盾,而后萨比奇在两人住处被枪杀。舆论普遍认为是克劳汀谋杀所致,但后来她却以“过失杀人罪”被轻判。——编者注。
[170]《红河谷》(Red River Valley):加拿大民歌,讲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人们在那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的情形。——编者注。
[171]莱顿·库尼(Leighton Cooney):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缅因州财务司司长。——编者注。
[172]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1940— ):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美国参议员、美国国防部长。——编者注。
[173]此处应为美制加仑,1美制加仑约合3.79升。——编者注。
[174]这句话的原文是:“I got potatoes in the chest and both radios are in the sun.So it's all out for the trees.”——编者注。
[175]查尔斯·怀特曼(Charles Witman,1941—1966):美国杀人犯,被称为“得克萨斯钟楼狙击手”,其由于家庭问题导致精神失常,于1966年先开枪杀死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然后跑到得克萨斯大学继续开枪射击,共造成16人死亡,31人受伤,最后被警方击毙。——编者注。
[176]理查德·斯派克(Richard Speck,1941—1991):美国杀人犯,于1966年4月打死一名酒吧女服务员,7月又潜入护校宿舍奸杀8名女生。后被判终身监禁,1991年死于狱中。——编者注。
[177]“山姆之子”(Son of Sam):原名戴维·理查德·伯科威茨(David Richard Berkowitz,1953— ),美国连环杀人犯,其每次作案后都留下记号,甚至给媒体写信,一直自称“山姆之子”。其喜欢狙杀约会中的情侣,共先后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至今仍在狱中监禁。——编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