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

    1.阿里斯塔恰斯——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曾测定出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距离的近似比值,估算出了地球和太阳的直径。提出了朴素的日心说,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哥白尼。

    2.喜帕恰斯——约公元前190—公元前125年,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是方位天文学的创始人。他还编制了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表,并用来推算日食和月食。

    3.托勒密——约公元100年。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又称《大综合论》),他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日月星辰的构成和运动方式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

    4.哥白尼——1473—1543年。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5.第谷·布拉赫——1546—1601年,丹麦天文观察家。

    6.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1609年,他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不久他又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从而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这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7.开普勒——1571—1630年。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指出行星是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8.牛顿——1642—1727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解释了天体为什么会运动,计算出了它们的轨道。

    9.哈雷——1656—1742年。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阐述了1337—1698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

    10.爱因斯坦——1879—1955年。举世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宇宙学理论,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使得许多天文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11.洛厄尔——1885—1916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预言了太阳系存在着第九颗行星——冥王星。

    12.哈勃——1889—1953年。美国天文学家。他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银河系外星系存在及宇宙不断膨胀,是银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

    天文学的起源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物体统称为天体。

    天文学大事

    1.公元前2137年,中国《书经》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

    2.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测定木星绕天一周的周期为12年。

    3.公元前14世纪,中国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日珥记录。

    4.公元前12世纪,中国商末周初采用二十八宿划分天空。

    5.公元前11世纪,传说中国周朝建立测景台,最早测定黄赤交角。

    6.公元前776年,中国《诗经·小雅》上记录了世界最早的可靠的日食。

    7.公元前687年,中国有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8.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9.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天论》一书发表,提出地球中心说。

    10.公元前28年,中国《汉书·五行志》记载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世界天文馆

    亚洲:

    北京天文馆——北京1957年开馆

    香港太空馆——九龙1980年开馆

    比尔拉天文馆——加尔各答1963年开馆

    尼赫鲁中心天文馆——孟买1977年开馆

    新德里天文馆——新德里1984年开馆

    雅加达天文馆——雅加达1969年开馆

    大阪市立科学馆——大阪1937年开馆

    杉并区立科学馆——东京1969年开馆

    名古屋市科学馆——名古屋1962年开馆

    北九州市立儿童文化科学馆——北九州1970年开馆

    吉隆坡天文馆——吉隆坡1994年开馆

    新加坡科学馆——裕廊1977年开馆

    曼谷天文馆——曼谷1964开馆

    欧洲:

    维也纳天文馆——维也纳1964年开馆

    劳姆弗拉格天文馆——克拉根福1977年开馆

    布鲁塞尔天文馆——布鲁塞尔1936年开馆

    布拉格天文馆——布拉格1960年开馆

    哥本哈根天文馆——哥本哈根1989年开馆

    发现之宫——巴黎1952年开馆

    威廉·福斯特天文馆——柏林1965年开馆

    波鸿天文馆——波鸿1964年开馆

    汉堡天文馆——汉堡1930年开馆

    德国博物馆天文馆——慕尼黑1925年开馆

    威斯特法伦自然博物馆天文馆——蒙西特1981年开馆

    哥白尼天文馆——纽伦堡1927年开馆

    斯图加特天文馆——斯图加特1928年开馆

    沃尔夫斯堡天文馆——沃尔夫斯堡1983年开馆

    耶拿天文馆——耶拿1926年开馆

    尤金尼德斯天文馆——雅典1966年开馆

    布达佩斯天文馆——布达佩斯1944年开馆

    赫普利天文馆——米兰1930年开馆

    哥白尼天文馆——霍茹夫/卡托维兹1955年开馆

    卡洛斯特天文馆——里斯本1965年开馆

    圣彼得堡天文馆——圣彼得堡1959年开馆

    莫斯科天文馆——莫斯科1929年开馆

    基辅天文馆——基辅1952年开馆

    宇宙中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可分为几个层次:(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太阳的寿命

    现代科学证明,太阳是一个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巨大的火球。太阳的年龄已有45亿岁,太阳将由红星球变为蓝星球,再变成白星球,最后变成黑星球,经历红太阳、蓝太阳、白太阳和黑太阳几个阶段之后,太阳就会寿终正寝。过去的45亿年加上未来的55亿年,太阳的寿命应该是100亿年。

    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行星的发现者

    天王星:在1781年被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发现。

    海王星:依据勒维耶的预测位置,在1846年被伽勒发现。

    冥王星:在1930年被克莱德·汤博发现,但在2006年8月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

    木星有哪16颗卫星

    在宇宙飞船探测木星之前,人们知道木星有13颗卫星。科学家们从“旅行者2号”发回的照片上又发现了3颗,共有16颗木卫。按距离木星中心由近及远的次序为: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它们都围绕着木星公转,离木星最远的木卫九与木星的距离比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远60倍,它绕木星公转一周需要758天。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于1610年由伽利略发现,称为伽利略卫星。1892年巴纳德用望远镜发现了木卫五,其他卫星都是1904年以后用照相方法陆续发现的。

    “旅行者号”飞船于1979年发现了木卫十四,1980年又先后发现木卫十五和木卫十六。除四个伽利略卫星外,其余的卫星半径多是几千米到20千米的大石头。木卫三较大,其半径为2631千米。

    第五空间

    近几年来,西方航空界把300米以下的空间称为“第五空间”。距离地面300米以下的空域,地形复杂,地物阻隔,雷达发现角的可控度非常有限。因此,第五空间对于雷达,是一个未攻破的极地和“盲区”。同时第五空间又是现代制导式武器的“死角”。因为,现代最先进的防控导弹,对付中、高目标有很高的命中精度,但对低空目标却难以捕捉和追踪。

    哈雷彗星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座。

    四象,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最长和最短的日照

    撒哈拉沙漠东部地区是全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全年日照达97%,在4300小时以上;而北极则是全年日照最短的地区,全年有186天不见阳光。

    云的种类

    云分为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其中,高云族有: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中云族有:高层云、高积云;低云族有: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雨的等级

    通常情况下,雨量分为6个等级:

    小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毫米以下。

    中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39.9毫米之间。

    大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40~79.9毫米之间。

    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80~149.9毫米之间。

    大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0~200毫米之间。

    特大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阿波罗”计划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最古老的天文台

    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

    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的由来

    所谓标准时间指的就是格林尼治时间。这个规定起源于一件争执案。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赛特郡的时钟指在上午10时6分,该郡一位法官判决一名土地诉讼的人败诉,因为在上午10点钟开庭时,他没有准时到庭。两分钟后,那人来到了法庭,他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束耳镇火车站的时钟,他是准时到达的。因此,他要求法官重新审理此案。

    于是这一时间的差异,使得英国开始进行时间统一的工作。到了1880年,英国国会最终决定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

    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采取以英国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全世界的统一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

    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一周为什么是七天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的纪日制度。他们建有七星坛,共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以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各层祭拜的神,每天祭祀一位神,七日为一周期。“星期”就是各星值日的日期。

    十二时辰小常识

    子时——夜半十一时到翌晨一时。

    丑时——晨一时至三时,称鸡鸣。

    寅时——三至五时。

    卯时——五时至七时,是古时候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又称点卯。也称日出。

    辰时——七时至九时。又称食时。

    巳时——九时至十一时。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

    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此时太阳开始偏西,又称日侧。

    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

    戌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我国古代的记时单位有:时、刻、更、鼓、点。

    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地支来命名各个时辰。

    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

    更——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四鼓相当于一时至三时。

    点——古人把一更分为五点,一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

    时间古称

    奄——突然

    逾时——过了一会儿

    须臾——一会儿

    顷刻——一会儿

    旋——立刻、马上

    未几——没多久

    几——将近

    适——刚才

    既——已经

    已而——不久

    寻——不久

    初——刚开始

    垂——将近

    既望——阴历十六

    素——一向

    旦旦——天天

    积年——好几年

    是年——这一年

    失时——过时

    子时——半夜

    夜分——半夜

    斯须——一会儿

    顷之——一会儿

    俄而——一会儿

    尝——曾经

    迩来——从那时以来

    夜阑——夜深

    暝——天黑了

    暮——傍晚

    质明——天亮了

    翼日——明天

    宵——晚上

    辄——常常

    夙——早晨

    异日——将来

    期年——一整年

    迩年——近几年

    岁——年

    农历月份的别称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各个历史时期,对于月份的称呼各不相同。一般月份有以下别称:

    一月:正月、新正、初月、孟春、嘉月

    二月:花月、如月、丽月、仲春、杏月

    三月:桃月、蚕月、暮春、季春、莺时

    四月:初夏、梅月、孟夏、清和

    五月:仲夏、天中、榴月、皋月、蒲月

    六月:季夏、伏月、精阳、蕉月、荷月

    七月:新秋、巧月、孟秋、瓜月

    八月:仲秋、正秋、壮月、桂月、仲盲

    九月:季秋、玄月、三孟、菊月、霜序

    十月:初冬、露月、孟冬、良月

    十一月:仲冬、杨月、幸月、葭月

    十二月:腊月、季冬、严月、冰月

    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世界上我国最早发现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录,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有不少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是《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河平元年是公元前28年。我国古代非但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而且数量很多,记录很详细。从平和元年到明末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既有准确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情况,对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天气预报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假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其中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