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左传-鲁庄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

    春天,周朝天子周庄王派人带兵救卫(河南北部)。

    为什么周天子发兵救卫呢,这事说来话有点长。卫国,位于中原(河南省)的北部,国君卫宣公是个老淫棍。他生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儿子,名叫急子。急子该娶媳妇了,就议定从齐国娶媳妇。齐国国君齐僖公膝下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大名宣姜,是个大美女。于是,议定给急子娶来宣姜做媳妇。

    不料,卫宣公听说儿子急子的未婚媳妇宣姜艳压群芳,春光撩人,禁不住浑身乱颤,想了想,就不愿意送给儿子了。于是老卫在淇水之上筑了个享乐的台子,把儿子急子支到国外,自己跑到台子上等着。

    宣姜找不到新郎官急子,发现的却是老公公一双色迷迷的三角眼。宣姜糊里糊涂,就跟卫宣公办婚礼办了,俩人浪漫开了。

    几年后,急子从外国回来,看见老爹跟没上门的自己的媳妇好上了,并且连生俩孩子,急子可真成“着急的孩子”了。

    过了些年,卫宣公跟儿媳妇宣姜生下的二儿子子朔,已经长到可以说人坏话的年龄了。他憋足劲说急子的坏话,想取代急子成为国家继承人。宣姜也帮着他说。卫宣公同意,于是有一天,他派急子又出使齐国,然后在边境河边埋伏了刺客,说好,等看见拿着白牛尾巴的使节来了,就给杀掉。

    不料这个阴谋给子朔的哥哥子寿(宣姜的大儿子)得知了。子寿是个善主,虽与子朔是一母(宣姜)所生,却没有子朔的野心,赶忙给急子通风报信,让急子逃跑避难。急子点点头,万念俱灰,说:“我不想逃跑,如果跑了,咱爹和你妈就要沾上恶名,我不能置咱爹和你妈名誉于不顾,宁可我自己死了算了。”

    道义面前,子寿也不愿输给急子,他实施“替死计划”:把急子灌醉了,持了急子的白牛尾巴跑到河边,埋伏在那里的刺客看见白牛尾巴,如期跳出,把这个当仁不让的“假冒急子”(子寿)误作急子杀了。

    真急子酒醒之后找不见子寿,也追到河边,跟那帮刺客打听:“大哥,对不起问一下,刚才有没有拿白牛尾巴的人经过?”

    “看见了,不过我们已经把他杀了。”

    “对不起,你杀错了,我才是真的急子。”

    刺客说:“哦,是吗?”于是就把真的急子也照单杀了。

    于是,急子和子寿都被杀了。不久,卫宣公老死了,宣姜的二儿子子朔如愿以偿,欢天喜地继承了君位,是为卫惠公。结果上岗第四年,国内愤怒的干部群众都不服气他,一起上街把他打了出来。

    卫惠公(子朔)于是跑去齐国,因为他妈妈宣姜是齐国人嘛。

    这时的齐国,齐僖公已经死去了,儿子诸儿(名字)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和宣姜是兄妹,一看自己妹妹的儿子卫惠公跑来了,连忙收下,问是怎么回事。卫惠公说:“他们造反,把我打出来了,我妈也被废入冷宫了。他们把急子的弟弟黔牟给立为新君了。”

    齐襄公说,这个不难,我带着兵,送你回国复辟去。

    于是,过了不久,到了去年冬天,齐襄公约集了齐、宋、鲁、陈、蔡,五国兵车连结,杀奔卫国,以武力送子朔回卫国继续当国君。

    卫君黔牟赶紧向诸侯的共主——天子周庄王求救。这时候周朝已经开国三百多年了,天子正是周庄王,虽然实力已经颇是衰落,但名义上还是管着祖先所分封出的各家亲戚诸侯。

    今年春天,周庄王派子突,带领兵车北上,从洛阳来卫国救助卫君黔牟。

    夏天,齐襄公的大兵击败周天子的维和部队,把外甥子朔纳入卫都朝歌,继位当国君(卫惠公)。

    卫君黔牟也被逮捕了,齐襄公倒是网开一面,把他驱逐去了洛阳。黔牟跑去洛阳,找周天子诉苦去了。支持黔牟的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则被杀死。

    鲁庄公、宋闵公、陈宣公、蔡哀公也跟着齐襄公,参加了这次活动。

    冬天,齐襄公把从卫国得到的宝器,派人送给鲁国的鲁庄公,以感谢鲁国发兵助战。

    南方的楚文王(在位第二年)北上讨伐申国,将申国灭掉。申国位于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内。

    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

    春天,鲁庄公的妈妈文姜,跑去齐国,与齐襄公会面。

    文姜和宣姜一样,都是齐僖公的女儿,她俩是姐妹,都是大美女。齐襄公则是齐僖公的长子。

    夏天,鲁国上空发生流星雨,这流星真是太多了,以至于夜里都亮得很,看不见正经的恒星了。伴随着流星雨,又下大雨。在古人看来,奇怪的天象,预示着有人要倒霉。

    齐襄公派大夫连称、管至父,到都城西边不远的葵丘(淄博以西)戍守,以防诸侯或者周天子来伐。

    这两位驻守郊外的大夫,临行就问齐襄公,我们守到什么时候啊,何时换我们回来啊。

    齐襄公一边吃瓜,一边吐籽,打发说:“不急,以瓜代为期。”意思是,等明年再到吃西瓜的时候,就让你俩回来。(成语“及瓜而代”,期满换任的意思。)

    秋天,受雨水影响,鲁国麦子、谷子绝收。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

    夏天,齐国的甜瓜终于在盼望中成熟了,但是招呼连称、管至父回城的诏书却遥遥无期。两个在郊外等待一年之久的驻防大将,已经不耐烦了,就干脆想作乱。

    秋天,齐襄公出城去打猎,带着车队军马,在深山老林里跑的正欢。

    齐襄公呼哧呼哧跑呢,突然遭遇一只大野猪,獠牙如戟。大野猪本来不可怕,打猎打得就是它,于是,齐襄公弯弓搭箭去射,野猪中箭,就“人立而啼”,非常异类。齐襄公吓得扭身就跑。结果一跤跌下车去,脚骨骨折。

    野猪追在他后边,齐襄公一瘸一拐终于逃得了活命,但跑丢了一只鞋子。齐襄公觉得那鞋子很高级,就吩咐寺人费回去找鞋子。

    寺人费找了一番,回来报说没找到。齐襄公这时候躺在宫里卧室床上,于是赏了笨蛋寺人费一顿鞭子。

    齐襄公有个小妾,长得不怎么样,齐襄公从来不去临幸她,她于是心怀怨恨。刚好,她的哥哥就是连称。于是小妾偷着跑到临淄郊外驻防的连称、管至父的驻地,对哥哥连称说:“今天,那个没有审美能力的坏蛋出去打猎,脚摔坏了,在宫里躺着呢,你们要行动,现在最合适,他跑不了了。”

    于是,当晚,两员驻扎在郊外长期不得回城,因而心怀不满的大夫,连称、管至父,作乱。俩人壮起胆子摸近城,到了公宫门口。正好寺人费从门里出来,就是白天找鞋没找到,挨了一顿鞭子的,连称、管至父赶紧把他抓住。寺人费谎称自己也恨死齐襄公了,要造反也算我一个。俩人说:“凭什么相信你啊。”寺人费就脱下衣裳,给仨人看了脊梁上的鞭痕,一条一条的,像爬了一脊梁蜈蚣,都是因为找不到鞋而挨的揍。

    二人信以为真。寺人费说:“杀进去,未必能战胜,不如我先进去,偷着把国君杀了,抱着脑袋来找你们。”

    二人点头。于是寺人费进了宫门,入殿之后,跑入卧室,赶紧给主子通风报信。齐襄公闻言,急得想跑,但脚上打着石膏跑不掉,只好命寺人费把他背着藏了起来。

    然后寺人费从寝宫里出来,到宫院大门口,二话不说,挥剑就刺连称。连称、管至父赶紧与他格斗,寺人费一边打,一边大呼小叫,组织亲兵布阵护主,结果一剑不留神,被敌刺穿胸膛,倒在门中。

    连、管两个造反派带着兵,攻入宫院,乱杀一气,冲进寝宫,挑起帐子用宝剑就砍,把床上的人脑袋砍下来了。举火一看,却不是齐襄公——是个宦官假扮的。原来,宦官孟阳假扮齐襄公,躺在床上。

    齐襄公这时候藏在了内室门后头,可惜,当他差不多就要躲过去了的时候,帷幕之下却露出他的一只脚。敌人赶紧过来检查,一划拉,露出后面的齐襄公。一剑进去,将齐襄公杀死。

    齐国大乱,齐襄公除了有宣姜这个美丽的妹妹,还有俩弟弟,分别叫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从前嫌齐襄公为君无状,怕自己倒霉,就提前出奔去了莒国(山东莒县)。公子纠则一直呆在齐国,这时见齐国大乱,怕自己也在混乱中被杀,就带着跟班管仲,往南逃跑去了鲁国。公子纠到了鲁国,因为他妈妈是鲁国的公女(齐鲁互相结姻),鲁国国君鲁庄公将他收下。

    连称、管至父于是立了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为新的齐国国君。

    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

    春天,公孙无知刚刚当了齐国新君,出去游玩,一个过去的老仇家,名叫雍廪,打了个埋伏,把他杀了。齐国再次无君。

    夏天,鲁庄公亲自带兵,保着齐国跑来的公子纠,向北杀奔齐国,准备武装送公子纠入齐国为君。这对鲁国当然也有好处。

    这时候,齐襄公的三弟公子小白,也从莒国出发,带着莒国人赞助给他的兵车,还有自己的跟班鲍叔牙,往临淄跑来。两边比赛,预备看看谁的运气好,谁能先到,谁就先入城当上国君。

    两支赛跑夺权的兵车队伍在半路上还碰了个正巧。管仲是公子纠一派的,是公子纠的跟班,他为了干掉公子小白,就偷偷摸摸钻进对方营地,照公子小白肚子上就放了一箭。小白不傻,故意咬破舌头,满嘴喷血,四腿乱蹬,使管仲愉快地误以为暗杀得手,遂不再发箭续射。小白逃了条活命。

    当时练习射箭有要求,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右手同时执两、三支箭,夹在手指缝里预备着,以便于连发。

    其实管仲只是射中了小白的带钩,人没事儿。所谓带钩,就是腰带扣,一般是玉质的,塑有龙兽鸟鱼之形,十分精美,也有青铜质地的,所以可以挡住管仲的一箭。

    小白装死,管仲信以为真,以为胜券在握,遂保着公子纠慢慢溜达。他们慢慢溜达,到了临淄眼却傻了。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在鲍叔牙的张罗下、齐国一些大家族支持下,登上君位了,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于是保着公子纠(含其跟班管仲),进攻临淄,在临淄郊外的乾时,与齐军大战。

    鲁庄公大败,被追得跳了车。好在他的驾驶员和保镖扛着他的大旗把追兵诱走,这俩人都被齐军俘虏了,而鲁庄公则事先跳车,步行跑回了鲁国都城曲阜。

    齐国趁着战胜,顺势夺去了鲁国北部泰山脚下的汶阳之田。

    齐桓公随即发来使者,要求鲁庄公把他窝藏的齐国公子纠(齐桓公的二哥)杀掉。鲁庄公觉得齐桓公已经继位,自己现在要的就是跟齐国保持友好关系,而不是为恶——当初送公子纠是为了讨好齐国人,现在杀公子纠也可以讨好齐国人。

    于是,鲁庄公派兵把公子纠杀死。公子纠的跟班管仲也当了俘虏,被拉到鲁庄公这里。

    鲁国大臣施伯说:“管仲是个贤人,不如留下帮您治国。”

    “但是这样就违逆了齐国呀,”鲁庄公说,“齐国那边派人来抓管仲了呢!”

    “那就杀了管仲,以免为别国所用。”

    齐国使者马上拦住:“不许杀,管仲射过我们主公一箭,主公恨之入骨,非亲手杀了他不可。”

    于是,鲁庄公于是不杀管仲也不留管仲,把他引渡回齐国处理。

    管仲到了齐国以后,齐桓公的跟班,同时目前也是齐桓公依赖的大臣了——鲍叔牙,就推荐管仲,叫齐桓公任用管仲为执政官,说:“管仲的才能,比我们齐国的上卿高奚还高,可以为政。”

    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射了自己一箭,于是拜管仲为相。

    管仲随即搞了一系列改革,他要求男的走马路左边,女的走马路右边,不能再搞齐国的性乱伦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又强调士农工商都要分类而居,士人住在城里的固定街区,农人住在乡下田塍之间,工人住在官办的手工业场内外,商人住在“市”(农贸市场)里。还有加强盐铁管理国有化,统一铸造货币,狠抓物质文明。

    齐桓公则听凭管仲治国,全部授权给管仲,自己则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和齐襄公、宣姜、文姜这些姐妹兄弟一样,以好色为务。

    齐桓公好色,确是事实,据说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国君最喜欢的事,就是披散着头发(不戴冠),坐着马车,载着妇人跑到临淄的市(农贸市场里),在阳光照耀下徐徐脱下裙子,和车上的妇人makinglove。这种出格的行为,在不重周礼的齐国,应该是非常酷的。而在鲁国则是不可想象。

    不过齐桓公也有独特的能力,就是有志向,他出奔莒国的时候,半路经过谭国,谭国人不善待他,使他很吃了些苦头,这几年的流浪经验,使他知道发奋图强。同时,他智商也比较好,虽然好色,不务正业,但是对于管仲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分辨好坏,虚心听从,并且放手支持管仲去做。于是齐国得到发展。本来齐鲁水平相当,此时齐国开始有所胜出。

    管仲岁数比齐桓公大,齐桓公就尊称管仲为“仲父”,就是干爹或者二叔的意思。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春天,齐桓公派兵南伐鲁国,报复去年鲁国在乾时攻击齐国之事。按照国际惯例,挨打了,总要随即出兵报复对方。虽然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但还是要报复鲁国。

    鲁庄公没有选择求成讲和,而是准备迎战,给齐国点颜色看看。

    这时候,一个士人,名字叫曹刿,求见鲁庄公。士人,也称布衣,你说他是官吧,他不是官,说他是老百姓吧,他又不乐意承认,总之算是普通百姓中的佼佼者吧。

    当时当官的人有俸禄,可以买肉吃,叫做食肉者,士人则穷,和其他平民一样主要吃菜。曹刿既然是一个士人,就是吃菜者。吃惯了菜的曹刿再也不想多吃一口了,他说:“我要当官去,改吃肉去!我要去见国君。”

    他的乡党劝他:“国家大事都是肉食者管着,何必插中间掺合呢?”

    曹刿说:“食肉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跑去求见鲁庄公,问道:“国君,现在齐国大兵压境,听说您打算迎战。打仗需要有胜利把握再打,您觉得您有什么打胜的凭依呢?”

    鲁庄公说道:“我平时祭祀神祗,从来都用上好猪肉。鬼神准能保佑我打赢这场仗。”

    曹刿说:“只靠鬼神,是不够的。关键你平时对老百姓怎么样。”

    鲁庄公说:“平时开堂办案,我尽量做到公正无私,取信于民。”

    “那咱们就有胜利希望。到时候,您叫上我,我帮您指挥”

    于是鲁庄公跟他共乘一车,与齐军战于长勺(曲阜以北的野外)。当时打仗还很讲礼仪的,两军各自公开行军,互相路上不偷袭,公开进入预定阵地。齐鲁两军各自列好。第一通鼓响,齐军实行战车横排编组,络绎压向鲁军。

    战车一般使用大排面横列作战方式:两军对垒的战车都以横排前进,迎面对冲,敌我车辆俩俩交错,战车兵从车上立直了身子,趁着与敌车一错轴的时刻,拿戈往旁边车上的人脑袋上招呼,或者用矛去戳。所以车战的阵列很重要,最好是战车排成整齐的一行,俩俩夹击对方的战车,在互相错轴的时候。如果阵列不整齐,自然战斗效能下降。

    鲁庄公也要击鼓前进,曹刿却叫他先不要击鼓,而是命令鲁国战车原地不动,以箭雨注入齐军,拒住对方攻势,挫敌锐气。

    齐军像一把锤子敲打着铁桶,鲁军车阵却纹丝不动。偶有冲入鲁阵的齐车,也因后援不至,在鲁阵肃然有序的大嘴里无所作为,东突西驰来回碰壁,最终被牙齿咬碎,咀嚼之后,吐出吃剩的葡萄皮。

    齐军见一冲不能奏效,于是擂动第二通战鼓,战车又向鲁阵的铁桶淹过去了。但是仍然不能击破鲁阵。

    不久,齐军人喊马嘶,兵车乱糟糟地,队列也不怎么整齐了,又敲响第三次冲锋鼓。曹刿大喊一声:“军人士气,一鼓振作,再而衰,三而竭。敌人锐气已竭,擂鼓冲啊!——”鲁国子弟兵乘坐雷霆一样的战车,把队不成列的齐军冲得弃甲跳车,全线溃败。

    一般打仗,靠的是士气,而人的精神头是有限的,干一件事情,一开始肯定精神专注,但做的久了,难免就松懈下来。而且进攻两次都没能击溃鲁军,信心也开始滑坡。这时候鲁军才出击,就把六神无主的齐军打败了。

    夏天六月,齐桓公又约来了宋闵公(宋国在河南西部,与山东交境,以商丘为都城,是商朝贵族微子启被周武王封为的诸侯),联手来打鲁国。

    齐军将领没有记载,宋军统帅是南宫长万,这人是个大力士。

    鲁庄公藏在郎城里,不敢出来,大夫公子偃说:“宋军队列不整,我们先攻击宋军,宋败,齐军就也得走。”

    鲁庄公觉得敌人人数太多,不准他冒险。

    公子偃就偷着带着一部军队,出了城门,用虎皮蒙在驾车的马身上,冒充老虎,朝着宋军就跳过去了。

    宋军战车的马匹都不瞎,一看虎来了,纷纷拧着脖子,往后转车子。驾驶员慌忙跳下车,拼命拉马头,哪里拉得动。马儿们背着车子,没命地逃,前几排转眼就跑光了。

    宋军统帅南宫长万力战,鲁庄公一看既如此,只得也命令击鼓出兵。双方杀在一起。鲁庄公时年二十二岁,年轻力壮,也喜欢勇武,那举起宝弓,朝着南宫长万射去,一箭正中长万的屁股。长万掉下车来。鲁庄公车上的保镖歂孙,赶紧跳下车和长万搏斗。鲁庄公喜欢收养勇士,这歂孙自小武艺高强,什么刀枪跟棍棒他都耍的有模有样,一番力搏,竟将长万打倒,活捉了去。

    宋军大败,齐军也只得撤走。

    鲁国两次战胜齐国。

    冬天,齐桓公准备先捡软的柿子捏,他流亡时经过谭国,谭国国君不礼遇他,而且如今齐桓公继位后,谭国一直不派人来聘问,于是,齐军伐谭,灭掉谭国。

    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

    夏天,宋国因为战败,就再次发兵进攻鲁国,以为报仇。鲁庄公又亲自领兵迎战。宋军未等列阵完毕,鲁军就杀了上去,因为宋军阵势尚乱,于是大败宋军。

    秋天,宋国发了大水。鲁庄公派人去宋国吊问,这是出于礼仪的。鲁庄公说:“天降淫雨,以害庄稼,我们为什么不去吊问呢?”

    南宫长万被鲁庄公保镖俘虏后,鲁庄公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宫里养伤。随即,宋国来人请求释放长万。鲁庄公遂把长万释放回国。

    长万回国后,国君宋闵公就对他说:“我从前敬你,如今你是鲁囚,我不再敬你啦。”

    南宫长万心中恼怒。

    鲁庄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

    秋天,宋闵公去蒙泽游玩,南宫长万也陪着去了。玩累了,宋闵公请南宫长万陪自己下棋,一边下,一边问他;“诸侯间传说鲁侯甚美,是吗?

    长万说:“是啊,鲁侯之美,鲁侯之淑,诸侯都比不上。”

    宋闵公觉得没面子,就扭头对着旁边的美女,说:“这个人是个虏。”又转头对长万说:“你被他虏了,所以夸他。鲁侯之美能到这个地步吗?”

    虏是一个污辱的字眼,表示奴隶,当时的俘虏就当奴隶,没有人格和地位了。后来孟母在骂孟子的时候就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为盗贼,必为虏役!”把“虏”和盗贼、奴隶并提,可见是骂人的狠词了。

    长万大怒,举起棋盘,就把宋闵公的脑袋拍碎了。

    长万往国都跑,在城门口遇上仇牧,后者听说他弑君,就堵着城门骂他,长万一臂挥去,将仇牧的脑袋击碎,直撞在门扇上,牙齿都嵌进门板里。进城之后,宋太宰华督来堵截,长万又挥戟将华督杀死。

    随后,南宫长万往南出逃。他把老妈装在辇车上,自己拉着车,二百五十里路,一日就赶到了陈国,被陈国人收留。

    宋闵公的弟弟宋桓公继位。宋桓公给陈国送去贿赂。陈国人于是把南宫灌醉,捆了起来,又怕他挣破,就用犀牛皮捆住他。然后装车运回宋国。快到宋国时,南宫长万使劲挣扎,手脚都从犀牛皮里挣破冒出来了。

    随即,宋桓公将长万醢掉,就是剁成肉酱。

    长万应该走奔鲁国,鲁国跟宋国目前为敌,去了鲁国还能得到重用。而陈国是小国,在宋国南边,与宋为友,去了自然无法活。

    至于南宫长万的老母,就不知下落了。

    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

    春天,齐桓公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邹国在北杏会盟,议题是确认宋国新君宋桓公的合法地区,表达对宋国内乱平定的看法。

    其实,宋桓公已经继位了,也杀了算是作乱的南宫长万,似乎没必要再搞这样的国际聚会了。但是齐国为了在国际事务中体现自己的作用,就积极地搞了这么一次。

    夏天六月,齐国发兵灭掉遂国(山东宁阳县)。

    冬天,齐桓公通知鲁庄公去柯邑会盟,表示与鲁国讲和取平。

    会议之上,两君登上盟坛,宣布从此睦好如故。这时候,鲁庄公的随行大夫曹沫,一把拔出暗藏的宝剑,抵住齐桓公的肚子,大喊:“不许动。”

    众人张皇失措。

    管仲跑上前,问道:“什么意思啊。”

    曹沫说:“既然两国讲和,那么,乾时之战后,齐国夺走我们的汶阳之田,就请归还给我们。”

    管仲想想说:“好,请国君许诺。”

    齐桓公却不愿意,汶阳之田可是块价值不菲的肥田啊,但见管仲这样讲,自己又被控制着,只得说道:“好,我许诺,还给他汶阳之田!”

    于是曹沫放了齐桓公。盟会进行,随即各散。

    齐桓公回国后,就不想兑现诺言。因为,被劫持时许的诺,是可以不兑现了。

    管仲劝谏:“讲信用,才能争取诸侯拥护。”

    齐桓公于是就真的把汶阳之田还给鲁国。从此,齐鲁交睦。

    诸侯听说这事后,都开始相信齐国,都暗自有了依赖齐国主持国际大事的心思。齐桓公之信著乎天下,据说就是从这次柯邑会盟开始。

    冬天,宋国宋桓公宣布背叛年初的北杏之盟。具体原因不知,大约是不想给齐国什么面子吧。

    鲁庄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

    春天,齐桓公约会陈宣公、曹庄公,又请来了周天子的代表单伯,一起讨伐被叛北杏之盟的宋国。

    宋国不支,向联军求和。

    联军撤回。

    冬天,周天子代表单伯,与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邑相会,相与盟誓,宣布宋国附从于齐国。

    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

    春天,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再次在鄄邑相会,于是号称齐桓公始霸,开始成为诸侯霸主,主宰诸侯国际事务。(因为周天子已经式微,管不了诸侯了,诸侯又不能无序,得找了领导。于是齐桓公就当了二老板。)

    趁着诸侯会盟,郑国私下派兵向东进攻宋国(郑国在河南中部的新郑——今郑州南二十里)。郑宋两国东西是邻居,历史上曾经有怨。郑厉公本是老二(郑庄公的二儿子),不当继位,但是他妈妈是宋国人,于是,郑庄公死后,在宋国人的大力支持下,说服郑国执政大臣祭足,硬把郑庄公的大儿子赶走,叫他做了国君,是为郑厉公。随后,宋国就向郑厉公不断讨宝器(青铜鼎什么的)作为回报。郑厉公给了一些,但是宋国越要越多,于是与宋结怨,互相敌视,此时趁着都去会盟,宋国无备,于是进攻宋国。

    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

    夏天,齐桓公带领宋国、卫国这两个附从国家,讨伐郑国。郑国既然也参加了鄄邑会盟,与其他与会国家就是盟友,盟友之间不能互相打仗,既然郑国偷袭宋国,盟主齐桓公当然要讨伐他。

    秋天,楚文王也北上讨伐郑国,打到郑国南境的栎城。

    楚国也是周初分封的诸侯之一,始受封者熊仪的爷爷,据说是周文王的老师,因为这个德行,被封为了楚国国君。但是楚国最初地盘很小,还常在迁徙中,最后去了长江畔的郢都(湖北江陵,在湖北南部,长江北岸,离武汉不远)。这里属于长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文明后进。楚国国力也弱小,不被各家诸侯当回事。

    每当周天子召集各地诸侯开会,楚子(楚君的称呼,子是爵位,最低)就背着苞茅、棘枝等山货,作为贡礼,也去了。苞茅是给周天子编作滤酒器用的,棘枝是给周天子作箭杆的原材料。到了周天子祭祀仪式开始前,楚子帮着在下面打杂,像祥林嫂那样忙碌,用自己带来的苞茅,亲手过滤酒汁。周天子的一切高级酒,特别是给祖先喝的高级酒,必须全用苞茅过滤,而且必须让楚子动手亲自过滤,他是专业人员啊。

    当祭祀开始,其他重要的诸侯们都在堂上坐着,干了半天活儿很累的楚子竟没有资格上去,而是立在院子里火堆旁干杂役,看着别让火灭了。跟他一起看火堆的还有鲜卑族长,俩人一起看着上边人喝酒,自己却一点地位都没有了。

    但是,楚国不断奋进发展,很有创业精神,不断在江汉流域兼并诸侯,目前已经有几百里方圆,占有湖北很大地盘,开始成为了中原诸侯的威胁。并且在几十年前,楚子还自称王,是为楚武王。如今的大王楚文王,是楚武王的儿子。

    郑厉公遭受楚文王的北侵,这才害怕了,积极向中原诸侯靠拢,于是派人去齐国,表示愿意接受齐桓公领导,也不再违背盟约,进攻宋国了。

    冬天十二月,齐桓公、鲁庄公、宋桓公(很南东部)、陈宣公(很南东南)、卫惠公(河南北部)、郑厉公(河南即中原中部)、许国君(在郑国南)、滑国君、滕国君(山东南部的滕县,小国),在幽地再次会盟。宣布郑国服于齐国领导的诸侯联盟。

    周僖王驾崩,儿子周惠王继位。

    鲁庄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

    齐国灭掉遂国后,就派兵戍守遂国,但是遂国的“爱国志士”还在活动。夏天,遂国的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四大卿大夫家族,邀请齐国卫戍部队的长官来家里宴饮。等齐国将官们喝醉后,埋伏的家兵一拥而上,把齐将官们全部杀光。

    冬天,鲁国的麋鹿太多了,多得多成了灾。(这种事现在绝对不会有了。只有人成灾的可能。)

    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

    春天三月,出现日食。

    夏天,戎人(蛮族)入侵鲁国,随后退去。鲁庄公带兵追击,直追到济西(济水西)。

    秋天,鲁国的蜮(吃庄稼的虫子)成灾。

    楚国所在的湖北地区,还有一种叫巴人的部族,建有一个巴国。后来巴人被楚人所迫,移民去了四川,但此时还在湖北中部混生活。据说他们最早发现了茶叶的功用,时间最晚在武王伐纣时期,但是用于烹饪作调料,而不是饮用。

    巴人和楚人原本是盟友,十二年前,楚王文北上攻灭中原南部的申国,就是带着巴人一起去的。当时楚文王的军队中还有来自楚国那处县的县官阎敖,结果半夜时候,阎敖没看清敌人,带着县兵把巴人给揍了一顿。于是巴人叛楚。

    今年冬天,巴人出动,去进攻楚国郢都。

    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

    楚国有个耿介的老臣,名叫鬻拳,这鬻拳曾经一次因为什么事,进谏楚文王,楚文王不听。鬻拳他就急了,掏出刀子抓住楚文王的袖子:“你不听我的,我跟你一起死,都别活了!”

    楚文王大惊,赶紧答应听话。

    不想鬻拳说道:“大王从善如流,但是我劫持大王,罪该万死,我给自己来个惩戒吧。”

    于是鬻拳回到家里,给自己来了个刖刑,把一只大脚给砍下了。楚文王知道了,又惊又愧又佩服。

    当时人喜欢用残害肢体的形式表示惩罚,而不是喜欢关进监狱里蹲几年,大约在监狱里蹲着,太浪费粮食,还占用房子。而砍脚、砍手、割鼻子什么的,砍完就可以放回来了,好像从医院回来似的,所以,当时监狱业不怎么发达。北方的托尔斯泰曾经研究认为,砍脚砍鼻子比关监狱里蹲着好,因为人在监狱里只能跟着人学坏和被憋得变态,而砍完脚,就跟遇到了一场车祸似的,一瘸一拐还可以高高兴兴为社会服务。

    既然没有脚了,安排什么工作呢?于是楚文王叫鬻拳改去城门传达室工作,守城门。这样的好处是,敌人打过来的时候,大家都跑,就他不跑,坚守岗位。

    春天,楚文王闻说巴人来攻击自己都城,当即统兵出战。楚文王站在河边一处高坡上,指挥作战,手中挥舞着两展旌旗,指挥这边支援那边,那边支援这边。正挥得来劲呢,砰的一声,一枚巴人的青铜箭,射在他腮帮子上了,从前头进去,后侧出来。楚文王捂着脸,扔了旗子,龇牙咧嘴就往郢都逃跑。到了城下,往上叫门:“快开门啊,寡人受不了啦。”

    守城门的正是独脚大夫鬻拳。鬻拳听说,连忙一跳一跳跑上城楼,对下面楚文王说道:“大王此次出征来,可是胜利?”

    楚文王捂着腮帮子说:“输咧。”

    鬻拳说:“大王落败而回,有何面目与国人相见,我这城门,从来不让败军之将进来。”于是硬把楚文王锁在外面。

    楚文王没办法,收整了残军,又去找巴人寻战,结果巴人已经跑没影了。楚文王就整顿人马,往北跑到河南南部,攻打黄国。黄人在碏陵迎战,被楚军杀败。

    楚文王总算是有了战果,赶紧回国,不料行军半路上,腮帮子的箭伤严重感染,细菌入侵大脑,楚文王说了一宿胡话,就在军中死掉了。

    楚文王的灵柩运回郢都,群臣都来哭吊。

    鬻拳也跑来,祭拜了几下,回到家里,说道:“我逼迫大王不得胜不得还,导致大王驾崩,虽然我忠心耿耿,但必须给自己一个惩戒。”

    他儿子说:“父亲是要把另一只脚也砍下来吗?”

    鬻拳说:“这次冒犯得太严重了,得是用那个了。”

    于是鬻拳找了根绳子,自缢身亡。一时江陵城里,人们的眼睛湿漉漉的。

    楚文王的儿子熊辉继位,是为楚成王,此时还年少。(此人要留意,是重点人物,堪称准的霸主。)

    从前,周僖王有长子王子阆,还有小儿子王子颓。王子颓有个爱好,喜欢养牛,把牛当宠物养。周僖王更宠爱王子颓。周僖王死去后,长子阆接班,是为周惠王。王子颓则觊觎大哥的王位。(素来受老爹宠爱的老二,难免长大后就对老大不服气,要比试个高低。)

    周惠王的特点是“惠”,爱占人小便宜。弟弟王子颓的老师蒍国,有个大花园,周惠王就硬抢了归自己。大夫边伯的家离王宫比较近,周惠王私搭乱建,把边伯的家都给占了,边伯只好搬家走掉。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私家田地也被周惠王抢了来。王宫大厨师石速经常买菜拿点回扣,周惠王舍不得,于是把石速辞退。于是,这五个人都恨周惠王。

    秋天,五个人团结在王子颓周围,带着家兵,进攻周惠王,结果战败,逃奔到卫国。

    卫惠公从前被公子黔牟抢君位,周天子是支持黔牟的,于是他也恨周天子。于是冬天,卫惠公带兵,保着王子颓一行人,进伐洛阳。

    周惠王被打跑去了郑国,王子颓进入洛阳,自立为王。

    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

    因为有霸主齐桓公,所以诸侯比较安定,没有战事。

    春天,郑厉公跑去洛阳,为周王室斡旋,希望王子颓和周惠王讲和。没有成功。

    冬天,王子颓酒宴招待蒍国、边伯等五大夫,当时宴饮要奏乐,有专门的飨食之乐,可是王子颓把各种场合该奏的乐,叫全给演奏了一边。郑厉公听说,就去西边虢国,找虢公说:“我听说,哀和乐失去应有时机,就会有大祸。如今王子颓演奏歌舞不倦,这是乐祸啊。他抢了王位,这是多么大的祸,可以他不知警惕,还把乐舞演了个遍。临祸忘忧,祸必及之。我觉得是纳天子回去是时机了,只要你也肯帮忙。”

    虢公听了分析,于是许诺:“这是寡人之愿也。”

    办事就要小心谨慎,战战兢兢,这样还唯恐失败呢,王子颓这样大大咧咧,乐而不知警惕,势必不能久。

    鲁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

    夏天,郑厉公带着周惠王,虢公也带着军队,各自东西夹攻洛阳,攻了进去。杀死王子颓和他那五个大夫。

    王子颓这人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牛,那时候的牛还不会种地,基本上就是留着杀肉吃。牛肉可以烤着吃,炖着吃,晒成干再泡在罐子里做醢吃,但是拿牛当宠物养着玩儿,王子颓是头一个。他宫里的牛宠物,吃的住的,都特高级。王子颓爱牛爱得体贴,亲自喂养,饲以五谷,被以文绣,还亲切地称呼它:文兽。如今被击败,逃跑的时候,还不忘带着文兽一块儿跑,但是牛跑得慢,他还总等着牛,终于被郑国和虢国兵追上,掉了脑袋。

    郑厉公和虢公杀死了王子颓,纳周惠王回到洛阳复位。郑厉公又出资宴请周惠王,也把乐舞演奏了一个遍。

    大夫原伯说:“郑侯效尤,也将有大祸。”尤就是错误,效尤就是仿效别人的错误,也要倒霉。

    果然,五月,郑厉公薨。(诸侯国君死,叫薨。“公”,是人们对诸侯国君的称呼,而周天子则叫“王”。“公”死叫做薨,“王”死叫做崩。王比公大,崩比薨响!)

    秋天七月,鲁庄公的母亲,文姜女士,也薨了。

    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

    作为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小时候一直苦闷无聊。一天他跑到郊外寻找人生的意义,站在一个游览用的台子顶上,忽然看见下边人家的院子里有个闺女,非常漂亮。那女孩随即跟着俩丫鬟,走了出来。鲁庄公当即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跑到台下,堵住人家女孩,进行自我介绍。

    女孩吓得哇呀一下就跑。鲁庄公在后面追,女孩逃进院门,把大门一闭。鲁庄公在外面反复许诺:“你跟我好吧,好了以后,我叫你做夫人。”夫人当然是个很大的官儿,这女孩对于当国君夫人,很有兴趣,而且鲁庄公长得也是“美目盼兮”(《诗经》上的形容他的话)。女孩说:“你发誓。”

    鲁庄公就捋起袖子,用刀子割出血来:“我要不娶你当夫人,有如日。”

    于是,女孩把门打开了,叫鲁庄公进去。俩人当即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鲁庄公把这女孩(名叫孟女)从家里接到公宫,要立她做夫人。但是母亲文姜却不同意,因为孟任不是贵族家庭出身,不配当夫人,当妾还可以。夫人最好还是从齐国选,以拉进两国关系。

    但是鲁庄公又任性,就拖着,硬是不去齐国娶正夫人,拖了一年又一年,直拖了十多年,拖到自己三十多岁,就是不去齐国娶媳妇。期间,孟女只好做妾,还给鲁庄公生了个孩子。

    如今,鲁庄公三十五岁,实在拖不下去了,母亲文姜都已经被他拖死了。于是,今年冬天,在安葬完母亲后,鲁庄公亲自到齐国,求聘齐国宗女,做自己的夫人。

    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1年)

    秋天,鲁庄公把父亲鲁桓公的宗庙的柱子都涂成了红色。这是为了把宗庙妆点一番,未来迎娶了新人,在宗庙里办婚礼,新人觉得脸上有光。鲁庄公拖了这么久才去娶人家闺女,人家早不高兴了。以此作为讨好和补偿。

    当时涂东西用的漆,都是植物漆,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比现代家装材料更环保、更健康。为了调出颜色,也要加入氢氧化铁、朱砂、铅粉、金粉、银粉,凑成各种色泽。当时的家居物件比如箱子盘子杯案,常漆成漆器,连士人战车兵所用的戈的戟的柄、盾牌也都涂漆绘画,人和马匹的皮革甲胄也是涂上黑漆,上作红画。上了战场,又奢侈又威武。

    鲁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70年)

    春天,鲁庄公检阅了宗庙上的红彤彤的美丽的柱子,又要求工匠,把椽子上都雕刻出美丽的图案。

    大夫御孙终于忍不住了,说:“臣听说,俭朴,是百德之首,侈汰,是恶之最大。先君桓公素来俭朴,而国君却要把大恶放在他的庙门,与先君何益?”

    鲁庄公不听。

    鲁国是个讲礼的国度,把柱子涂红色,是超越了诸侯国君的礼仪等级了,雕花,也是过于奢侈。不过,比起后代帝王,这实在已经是俭朴得很了。

    秋天,齐国宗女——齐姜,终于来了。鲁庄公又叫宗亲妇人在婚礼上与齐姜相见时,也要手执着币帛,这样更隆重些。当时贵人在场合上见面,手里要捧着东西,互相施礼。

    大夫御孙忙又说:“这也不行啊。贵人相见,是要手执物品以示诚敬,诸侯执玉,太子执帛,卿执羊羔,大夫执雁,士人执野雉,庶人执鸭子,以此标明等级。而妇人呢,从宗亲到以下,依其贵贱,不过是执榛子、栗子、枣和肉干而已,这就是礼。如果婚礼上叫妇女也跟男人一样,也执币帛,那么男女就无别了。男女之别,是国家的大节,国君乱此大节,如何使得?”

    也就是说,女的要低于男的,这在婚礼仪式上的亲戚们中间都有体现,如果男女平等了,鲁国就要亡国!呵呵。

    鲁庄公当然也没有听。

    婚礼结束后,鲁庄公(37岁),终于算是有了夫人了。而他早年认识的孟女,这时则忧愁哭泣,自不必说。不过,鲁庄公很有心机,就是不跟齐姜夫人生小孩。他那意思,是要让自己和孟女生的公子般,未来做太子。不能叫孟女当夫人,未来能当个国母,也行啊。

    鲁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

    春天,陈国大夫来鲁国访问,鲁陈开始结好。

    夏天六月二十七日,太阳出现日环食。鲁庄公命击鼓,吓唬天狗。并且宰杀牛,用牛来祭鼓。按礼,只有正月时候出现的日食,才在朝廷击鼓,以祈祷。因为正月是纯阳,天却黑了,需要赶紧拯救太阳。其他时间,则不需。

    晋国(位于山西西南角)国君这时是晋献公,已经在位八年。晋献公有个爸爸,名唤曲沃武公,爷爷叫曲沃庄伯,祖爷爷叫曲沃桓叔。之所以都带曲沃两个字,是因为这是他们家族的世代封邑(山西闻喜县)。他们家族本不是君族,曲沃桓叔是晋文侯的弟弟,受封在曲沃。但是,曲沃的这一枝,野心勃勃,世代跟都城里的君族互相讨伐战斗,来回杀了五六十年。终于,曲沃武公攻破了都城,灭了晋君缗,篡位上去当了国君。

    晋献公就是曲沃武公的儿子。

    晋献公反思本家族的成功,本家族是晋君族的亲族,反倒夺了晋君的权,那么,未来自己的亲戚,是不是也会夺自己的权呢?

    于是,晋献公就想把自己的爷爷庄伯、祖爷爷桓叔,所生下的所有的男性子孙(除去自己的爸爸和自己这一枝),称为群公子,全都杀掉。以免他们再抢自己的位子。

    怎么杀呢?

    晋献公修了个很华丽的新城,叫聚城,叫群公子都搬家住进去。

    冬天,晋献公发兵围攻聚城,把群公子全给杀光了。

    这是大夫士蒍给他出的主意。随即,以士蒍为大司空。

    晋献公杀完群公子,感觉心情不错,不再担心君权旁落了。这也算是加强君权了吧。晋献公加强君权不是靠搞土改,比如废除分封制,而是砍人脑袋,虽然也同样起到加强君权的作用,但不持久啊。一旦不再砍人脑袋了,君权就又削弱了。

    不过,公族亲戚们都死绝了,异姓的人才就有了晋升当官的机会。而齐国鲁国,都是君族子弟世代为官。齐国能任用一个布衣出身的管仲,是难得的特例。晋国经过这次清洗,反倒有了勃发崛起的平台。

    鲁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

    群公子也没有都被杀光,一些残余的,逃跑南下去了虢国(河南西部三门峡地区),投奔虢公。虢公觉得晋献公这是太欺负人了,也不讲亲情了。

    于是,秋天,虢公替群公子北上讨伐晋国。

    冬天,虢公再次侵晋。

    鲁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7年)

    春天,齐桓公、鲁庄公、宋桓公、郑文公(郑厉公的儿子)、陈宣公,再次在幽地会盟。这次会盟的原因是,陈国前段时间发生君位之争,败掉的公子陈完投奔齐国,引发胜利的陈国国君就宣布叛离齐国。如今,陈国又宣布重新与齐国亲好,听齐桓公领导。于是,搞了这次会盟。

    秋天,晋献公打算南伐虢国,以为报复。

    大司空士蒍说:“不可。虢公自从上次匡扶天子之后,就甚是骄狂,如今他屡屡侵害我国,如果很轻易地就战胜我们,他势必更加骄矜,于是弃其民众,为所欲为。到时候我们再伐他,他拿什么来抵御?所以不如再忍几年。”

    晋献公于是不出兵。

    那边虢公就想了个办法,派出大量的流亡浪人,住在自己北境的沿境旅馆里,没有职业,专干的事就是日常过境骚杀晋国边邑之民,天天折磨晋国。但是晋国君臣就是忍着这个痔疮,不把屁股抬起来,过来和虢国相打。

    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

    晋献公的媳妇,有两个来自狄国(蛮族的),分别叫大狐、小狐,大狐生下重耳,小狐生下夷吾。晋献公觉得家里的狐狸还不够多,就去骊戎又抢来了骊君的俩闺女,大闺女叫骊姬,生下奚齐,小闺女生下卓子。骊姬是俘虏来的,地位最低,但她知道发奋图强:花样百出的床上功夫,使晋献公获得了别人所不能给予的满足,骊姬遂鹤立于诸狐之群。

    晋献公还有个正夫人,来自齐国,也叫齐姜,生下了申生。因为是正夫人所生,所以是既定的太子。

    性感骄人的骊姬很有志向,打算把申生、重耳、夷吾全给搞掉,以便自己生的奚齐能当太子。

    晋献公还有俩同性恋男朋友,分别叫梁五和东关嬖五(不是日本人),于是骊姬贿赂这两个五,叫他俩对晋献公说:“曲沃,是您家族从前的封邑,历代祖庙的宗庙都在那里。蒲城和屈城,是边境上的两个要地。这些地方不能没有主人啊。如果宗庙之地没有主,则对民众不威武。边境之城没有主,则外面的戎狄就轻视,会犯我边疆(当时全国各地都散布有戎狄蛮族,称为北狄、西戎、东夷、南蛮,连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都有戎狄,洛阳附近都有)。不如叫太子申生去主宰曲沃,重耳去主宰蒲城,夷吾去主宰屈城。这样,就内外安定了。”

    晋献公觉得这主意好,于是把这仨公子全给打发走了,太子申生去曲沃当主子,二公子重耳去蒲城当主子,三公子夷吾去屈城当主子。三个公子都去了外地,从此都城里就剩骊姬生的奚齐了。骊姬和这两个“五”,开始说太子申生的坏话,而父子又相隔遥远,于是日渐产生猜忌和嫌疑。(后来诸葛亮说“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完全是看史书“只观大略”导致的囫囵吞枣,说的根本不对。在外只能危,而且这俩都是在外。)

    冬天,鲁国发生饥荒。臧孙辰跑去齐国买救济粮。

    鲁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

    夏天,郑文公侵伐许国。这没有什么特别原因,许国在郑国以南五十公里(今河南许昌),离郑国很近,郑国要扩张,自然扩张到许国头上。但是,侵许也许是不划算的,如今南方的楚国(在许国再往南的湖北)势力渐曾,有许国在,郑国不用浪费太多兵力去防备楚国,而打灭许国的话,郑国就得自己去顶雷了。

    秋天,鲁国闹了蝗虫之灾。

    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

    楚成王这时候已经在位八年了,年龄十七八岁(父亲是楚文王),不过他一天也没有掌过权。父亲楚文王的弟弟子元,做了令尹,把持楚国大小事情。

    两年前,令尹子元干脆搬到王宫里去住着,小楚成王随时都有被废被杀的可能。于是,今年这一天,大夫斗射师就跑来,对子元说:“令尹不应该在王宫住着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社稷堪忧啊。”

    子元大怒,当即命人把斗射师揪住,拿两块木板,把他俩手背在身后,枷了起来,又把双脚枷住,站立在宫门示众。

    斗射师丢尽颜面,回家之后,就写信喊来自己的大儿子斗班。

    这斗班正在中原南部上班,是申县的县长(今河南南阳地区里,从前是申国,被楚文王所灭,成为楚国一个县),和老爹商量之后,斗班就带着申县的县兵,混入郢都城中,逾墙杀入宫中。子元的侍卫赶紧抵抗,被斗班的县兵打散,宫人嗷嗷直叫,子元被斗班追上,一剑刺死。

    令尹子元一死,年少的楚成王方才不再担惊受怕,彻底掌握大权。随即请来斗射师,说:“不如您老来当令尹吧。”令尹是楚国最大的官。

    斗射师说:“我老啦,我的四叔斗伯比有个儿子,叫斗谷于菟,是个贤人,他可以做令尹。”

    于是,以斗谷于菟做令尹。这个斗谷于菟,也有个非凡的童年。他爸爸斗伯比有一次去自己的妈妈的老家(云耳)国玩儿,就跟妈妈的妹妹玩起来了,互相爱了起来,结果乱搞生下了个孩子。因为是跟妈妈的妹妹生的孩子,太不像话,只好把他扔了,扔到云梦泽里后。一个老虎看见这孩子,觉得这东西很可爱,就叼去抚养。(云耳)国国君这天出猎,看见老虎带个孩子,非常惊异,就吓跑老虎,把孩子拣来。孩子脖子上还带着块玉,是自己小闺女的。(云耳)子非常奇怪,心说我闺女跟老虎生了个儿子吗?赶紧回家询问。

    闺女只好承认,是跟姐姐的儿子斗伯比生的这孩子。

    舅甥之间结婚,在楚国这个蛮夷国家,有这习俗(至今湖南一些山地还有),(云耳)国君很开通,就叫斗伯比娶了自己这女儿,并且继续抚养这孩子,给他起名“谷于菟”,楚国话管乳叫作“谷”,管老虎叫作“于菟”,翻译成夏言就是“乳于虎”。这就是斗谷于菟了,长大成年加冠以后,起了一个字,字子文。比喝老虎奶的名雅致多了。

    于是现在,斗谷于菟做了令尹,即令尹子文,令尹子文为了帮着楚成王壮大王权,就把自家的斗氏封地全都割舍,让给了王室。楚成王这才有了当王的资本。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成语),抗日时期常用这个词。

    楚成王是个有作为的君主,随后就内抚民众,向外结好诸侯,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他给楚国的一个“强迫症患者”平反。

    这个强迫病患者的名字叫卞和。从前他拣到一块石头,当作宝贝献给了楚武王,结果马屁拍在蹄子上了,经专业人员一检查,说这是石头。楚武王说你诳寡人,寡人砍你一条脚吧,以严肃法纪。于是被砍下一条脚。

    楚武王死后,到了儿子楚文王时代,这卞和不长记性,又跑来献宝了,一瘸一拐地,结果一检查,还是石头。于是又被砍掉一只脚。

    到了如今楚成王时代,“强迫症”患者卞和又坐着担架来了,又献上石头。楚成王为了体现爱民之心,剖开一看,喊说:“耶!居然真是美玉呀!”——也不知真是假是,总之这就是那块著名的和氏璧了!

    于是楚成王给卞和平反,重赏卞和,赐封他为阳陵侯。卞和苦笑一下,坐着担架,不就而去。

    楚成王赏赐卞和,实际上是奖励卞和身上的忠君思想,鼓励人们以后有好东西都献给大王,把热血和头颅也献给大王。在对待卞和的态度上,楚成王比上两代大王都高明。

    冬天,齐桓公和鲁庄公在鲁济单独相见。最近,北方的山戎(蛮族)日益猖獗,屡屡骚扰燕国。燕庄公向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打算去北伐山戎,希望鲁国出些军资相助。鲁庄公当即许诺。

    随即,齐桓公带着大军,北上去伐山戎。山戎有两个据点,一是离支国,是山戎自己建的,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下面的卢龙、迁安一带,是山地。此外,附近还有一个孤竹国。这孤竹国在商朝时就有了,本是个相对有文化的地方,国君还有俩著名的公子——伯夷、叔齐,这两个人,都是流浪中的君子,“君子固穷”“义不食周粟”的那种,为了逃避君位,都远走他乡,后来去了陕西周文王那里。孤竹国的贤公子互相让位,结果国内没人管,慢慢就被山戎接管了,直到如今。

    齐桓公带着管仲,长驱一千多里,大败离支国的山戎,又追到孤竹国,把孤竹国君的脑袋砍了。燕庄公(在北京西南方位)跑来,对齐桓公千恩万谢。

    这就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攘夷了。

    但是,齐军在回来的时候,因为已经是春天,冬春景物不同,而且当时北方地广人稀,到处是丛林荒野,齐军就走错了路,陷入迷野。齐军在里边怎么转,也找不到出来的路了。人在广阔的荒漠上行走,是很容易迷路的,因为人脚一般很难走成直线,左脚迈步一般会比右脚稍大0.2毫米,不知不觉就会偏右。于是人通常以3至5公里的直径走大圆圈。

    齐桓公的部队在荒漠里画了好多大圆圈,反复回到起点。齐桓公急坏了,管仲连忙想办法,说:“我听说老马识途,不如从车上解开几只老马,叫它们领路。”

    还真灵,老马对走过的路很有记忆,哪里曾经留下自己的马粪,哪里的石头是什么样的,于是,借着这些长着狗鼻子的老马的帮助,齐国大军终于从荒漠迷野里死里逃生,回到了人间正道,慢慢朝南而去。

    鲁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63年)

    夏天六月,齐桓公来到鲁国,把斩山戎所得的战利品和俘虏,献给了鲁国,感谢鲁国对此役的帮助。

    鲁国的大夫却说这是不合礼的:“诸侯和四夷作战,有了战功,应该献捷给天子,让天子在四夷面前抖威风。诸侯之间,不能互相赠送战争俘虏。”

    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

    夏天,鲁国又不下雨了,于是搞了个雩的仪式,就是求雨仪式。这个仪式挺复杂,于是鲁庄公先到梁氏家里来学习,由梁大夫给他和群臣讲解具体步骤,鲁庄公和大家穿着礼服,在院子里来回彩排。

    鲁庄公和他的小妾孟女(就是民间来的,割臂盟誓过的)所生下的公子般,已经二十来岁了,也跟着到这儿演练。

    梁家的闺女也出来旁观,梁氏女儿很漂亮,公子般就产生了爸爸从前那种初恋的感觉,跟她聊得特开心。随即,继续排练。院子外面,是众人的车马,公宫的圉人,也就是马厩的班长,名字叫荤,就站在墙外,从墙头露出脑袋,看里边。结果,这马班班长也看上了这梁家闺女了,还从墙头唱流氓歌曲挑逗人家。公子般知道了,气得半死,说:“好你个马夫,敢抢我的马子!”于是跑出院子,按住这马夫狠揍一顿。

    鲁庄公随后提醒公子般:“你不如杀了这马夫。这个马夫是不可鞭打的,他是个狠人,力气还特大,能把城门扇扔出一丈远。”意思是,你打了他,就不如干脆杀了他,以免他报复你。

    公子般也不知是不以为意。没过几天,鲁庄公四十五岁年纪,又突然病倒了,眼看要撒手人寰。

    鲁庄公躺在床上,他的三弟叔牙跑来问病,鲁庄公问:“我如果不幸死去,谁来接班好啊?”

    叔牙说:“二哥庆父就很有才。”

    鲁庄公点点头。鲁庄公是长子,庆父是二弟,叔牙是老三,老四是季友。所谓伯仲叔季,老大到老四的称谓。老二庆父和老三叔牙都是妾生的,跟鲁庄公属于同父异母。老四季友则据说是鲁庄公的亲弟弟,是鲁桓公和文姜生的。

    随后,老四季友也来问病了,鲁庄公问季友说:“我若不幸了,谁来接班好啊?”

    季友说:“我愿以死奉公子般接班。”

    鲁庄公点点头,说:“可是,刚才叔牙说庆父很有才。”

    季友就不说话了,出去之后,心中大怒,这老二老三是要篡位啊。于是季友以国君鲁庄公名义给叔牙下命令,叫叔牙到金咸巫氏家里去办事。这金咸巫氏是个巫师,专门给人祈求治病的,也熬制毒药。叔牙来了之后,金咸巫氏早已接了季友的指令,拿出一杯鸩酒,对叔牙说:“你把这喝了。”

    叔牙说:“这是什么酒?”

    金咸巫氏说:“喝了就知道了。你喝了的话,你的儿子还可以受封作官,不然,你自己死,儿孙也废掉了。”

    叔牙明白了,只得喝了。出去往城里走,不等到城门,就毒发而死。

    他的儿子,则按照承诺,被立为叔孙氏,也是卿大夫了。

    八月五日,鲁庄公终于病死。儿子公子般继位。

    按照礼制,诸侯国君死后要过五天才殡殓,之所以要等五天,是要确信国君不会复活,然后才装进棺材。接下来,按照周礼,装殓后的人不立刻发丧下葬在城外,需要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停灵放着,接受诸卿大夫进来祭吊,儿子们也要倚庐守灵五个月。

    公子般于是出离公宫,到大夫党氏的家里住着。这就相当于倚庐守灵。表示孝子没有心思住好的地方了,改住破的地方。但是,党氏是普通家院,不如宫中防守严密。

    于是,鲁庄公的二弟庆父开始活动了,他跑去收买那个马厩班长荤(就是曾经因为调戏梁家闺女被公子般遍打的那个),于是,这马夫跳墙钻进党氏家院,月黑风高,把公子般杀死了。

    新国君居然被人暗杀,朝廷立刻大乱。老四季友害怕了,赶紧逃奔陈国。

    公子般死了,不怕,鲁庄公还多生了一些预备着呢。庆父和鲁国卿大夫们一商量,把鲁庄公和齐姜夫人的媵人(陪嫁来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公子启,立为国君。大号鲁闵公,时年才八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