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民间故事集-传说(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虞舜传说四则】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大联盟首领,世称“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虞舜曾经在今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石堰村的虞山为了避让丹朱而耕种。《光绪余姚县志》云:“虞山在县东北二十三里。”《太康志》载:“舜避丹朱於此。”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也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

    避让丹朱

    康起龙/口述 张信人/整理

    在横河镇石堰街的北面,有一座小山,叫作虞山。山上有座虞舜庙,相传古代贤明的虞舜帝在这里住过。

    比虞舜早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叫唐尧。唐尧年纪大了看到虞舜既勤劳又善良,对百姓十分关心和爱护,百姓也十分拥护他,便把首领之位让给了虞舜。

    唐尧有个儿子叫丹朱,见自己阿爹把首领之位不给自己却让给别人,很不服气。于是他集合了父亲旧臣作为自己的亲信,要捉拿虞舜,想把他杀掉,自己坐王位。

    虞舜看到这一情形,就马上带了自己的部下和亲人,一直往东面走。一天,他们来到杭州湾边的曹娥江畔,打算在这里安居。谁知丹朱却紧追不放,眼看一场战争就要发生。

    虞舜想到百姓又要吃战争苦头,就以大局为重,含着眼泪与跟随自己多年的百官告辞。当他与众官告别的时候,虞舜走上土墩,大声呼喊:“百官啊百官,苍天佑汝!”在场众官都含泪跪拜,并且一齐呼喊:“誓平乱贼接大舜!”从此曹娥江边就有了叫“百官”这个名称的集镇。

    于是,虞舜换上轻装便服,乘上竹筏,沿着曹娥江支流再向东去,这条江后来叫舜江,也就是今天的姚江,因为虞舜姓姚而命名。如今舜江边还有座舜江楼呢。他再往东来到凤凰山边(即今余姚的隍山),正逢东海潮涨,江水滚滚,形成一个个漩涡,又见江水漩涡上,有不少鸟鹊飞来飞去,他以为这是吉兆,就撑了竹筏往北行向东横河。他来到石堰附近,看见一座绿油油的小山,登上小山向南一望,看见自西至东山脉连绵不断,足足有上百里,好像一堵天然的屏障。虞舜很高兴,想:有了这一块好地方,就能抵挡丹朱的侵犯了。从此,他就在这座小山上住了下来,亲自耕作。

    劳动时遇到风雨,虞舜就躲避在山洞里,也美称其为“石屋”(在今石堰虞山的白杨岙)。虞舜曾经在今余姚历山种田,早先那里建有“舜耕学堂”。虞舜打鱼晒网的地方叫沥网山,就是今天的历山。虞舜在这里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都拥护虞舜。后来虞舜带领部下平息了叛乱,成为部落首领。

    虞舜因为舍不下这块生息过的土地,留下了部分家人依旧在这里耕种田地。虞舜姓姚,余姚市也因此命名。

    (1986年,采录于石堰乡上街头)

    舜象兄弟

    严志钧/搜集整理

    据讲,舜在历山耕种时,还有一个舜和象两兄弟的故事。

    舜的父亲,名叫瞽叟,舜的亲生母亲早已死去,他父亲讨了个后妻。舜的后母原有一个儿子,叫象,跟着娘来到舜家。因为娘太溺爱,使象整天游游荡荡,不务正业,而舜每日干着繁重的农活,很孝敬生父和后母,对象这个弟弟,也很友爱。所以人们都很称赞他。

    尧帝知道了舜,从心里敬佩他,决定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一起嫁给舜。尧帝这样做,一是使两个女儿得到了贤人,一生就有了依靠;二是想试试舜,有了妻子以后,对待父母怎样。

    舜成亲后,夫妻互敬互爱,娥皇和女英对待公婆也一直很好。但是象很小气,又眼红,想出坏主意,要谋害舜,想把娥皇和女英夺过来做自己的妻子。有一次,象请舜吃酒,舜防着被酒灌醉,便和两个妻子商量。两个妻子说:“吃酒就吃酒,这粒药丸暗暗含在嘴里,喝一千杯也不会醉了。”就这样,舜吃了一天酒,仍旧面不改色,象看了,非常奇怪。

    过几日,象又叫舜给父母修房顶,舜也不推脱,两个妻子知道后,拿来一顶斗笠。舜头戴斗笠,爬到屋上,突然下面着起火来,舜慌忙说:“我被人暗算,此番必死矣!”正在紧急关头,忽然听到妻子在下面歌唱,“鸟会飞兮,翼之力。人而不飞,为无羽翼。为无羽翼,何殊乎斗笠。”舜马上想起有顶斗笠,忙把斗笠高高擎起,往下一跳,果然落到地上,没有伤身。

    象想:屋上虽然可以飞下,但是屋前一口枯井很深,便叫他下去掏井,看他怎么上来。象又去跟舜讲,舜仍然答应了。

    舜在妻子指点下,腰里插上一把短柄铁锤和几十枚长钉,用绳索下到井底,正在挖泥清底,象暗暗把绳索拿走了。回到家里,象想舜一定会死在井底,索性回去把石头投进井里,叫他早点死,这样,还可说他是因井塌而被压死的。

    象投好石头回到家里,很得意,来到舜房中,想霸占两个嫂嫂,刚刚走到舜的房门口,见舜竟已在房中,正与两个妻子嬉笑谈天。象顿觉莫名其妙。原来,象拿走绳索之后,舜照妻子的指点,用短柄铁锤在井壁上钉上一枚枚的长钉,下钉一枚立脚,上钉一枚攀手,一步一步地爬了上来,等到象回转再来填井时,舜早已安全爬出井口,回到了家里。

    舜见象在门口走了个来回,便问:“弟还有别事见差否?”象只得涨红了脸说:“不敢,不敢!”舜又诚恳地劝说:“你我手足,应以情义为重,望休再生异心。”象非常羞愧,也非常感动。舜叫妻子们摆酒席款待,象不好意思领受,连忙退了出来。从此以后,象再也不敢谋害舜了。

    (1987年,采录于余姚城区)

    海边耕种

    张水洲/搜集整理

    古时候,虞舜为了避让丹朱挑衅,使老百姓免遭战争的苦难,带领亲人和部下,从姚江乘竹筏水路东行,然后往东北折入东横河,来到今天的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石堰村。

    虞舜看见南面有百里长的绵绵群山,可以挡住丹朱顺姚江而下东追的视线;北面是荒芜的海涂和沿海小山岛屿,有荒芜的土地可以开垦耕种,海涂里可以捕捞海鲜,小山岛屿上可以采集果实,食物很丰富。他看着想着,对大家说:“这里真是很好的躲避处呀!”

    于是,他们一行人上岸,又走到村北面的山岙里(今石堰村白杨岙),这山岙里有一个山洞。虞舜叫众人把武器、工具、衣服和炊具等行李先存放到山洞里。接着,他就叫部下斫树、砍竹、割草,搭起了茅屋。夜晚,虞舜安排好众人的住所和岗哨,才到山洞里歇息去了。

    第二天,虞舜带领身强力壮的男人到山脚下开垦荒芜的海涂,年轻妇女上山采摘果子或挖野菜,老人小孩留在茅屋看家做饭。阳春三月,天气暖和。莺歌燕舞,草长花开,垦荒和采挖的人都心情舒畅,干得欢快。午后,潮水退去,虞舜派小伙子们下海去捕捞海货,捕捞到许多跳鱼、沙蟹、蛤蜊和小虾等。晚餐山海食物俱备,菜肴丰盛,大家吃得非常开心。此后,虞舜带领着众人在海边开垦荒涂,种上庄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春去夏来,被开垦的荒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盛夏季节,稻谷黄了,瓜果熟了,蔬菜大了,虞舜和大伙忙着收获与耕种,收成真不错哩!

    中秋将来临了,涨上来的潮水一天比一天多,波浪也一天比一天高。夜里,虞舜躺在石头床上想:到中秋大潮来时,种在离海比较近,地势低处的庄稼可能要受淹,得想法子保护可能被海潮淹没的庄稼呀!于是,他想来想去,想出了妙计:挖河围塘,来抵挡海潮。

    早饭后,虞舜带领一帮人,拿着掘泥围塘的工具,到海边围起塘来。这样,一连干了五天,一条两米左右高的小海塘就造好了。随着中秋节的到来,大潮汛也来了,淹没了海边不少庄稼。

    虞舜围着小海塘的庄稼没有受淹,秋后得到了好收成。附近的人们都纷纷向虞舜学习,在冬天空闲季节,他们围起一条条小海塘来。虞舜和部下却干起了织网和做罾的活儿,打算明年到海里去捕大鱼大蟹。

    冬逝春回,虞舜和大家就按季节种上庄稼,并进行松土、施肥、除草和除虫等田间管理,庄稼长势喜人。空闲时,虞舜想开垦更多的土地来耕种,有了多余的粮食,将来可以招收更多人马,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辜负尧对他的期望。于是,他想到了去以前耕种过的海岛上烧荒垦地,在海岛也种上庄稼。

    立夏过后,虞舜带着部下,乘竹筏、蹚泥涂,来到人们晒网的沥网山(海涂小岛)。他们在比较平坦的南坡和东坡,先烧掉杂草和灌木,再开垦坡地。十天后,新开垦出来的五六亩坡地也种上了庄稼。后来,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在海边的山坡上也开垦出了许多坡地,种上庄稼。

    这一年,由于虞舜和部下的辛勤劳动,他们获得了大丰收。粮食在山洞和茅屋里都放不下了。虞舜教部下搭建了许多粮仓,把多余的粮食藏到粮仓内。粮食贮藏多了,虞舜就招收人马,来扩大队伍,将来好实现重新成为联盟首领的愿望。

    这样年复一年,虞舜和部下在海边辛勤耕种了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虞舜和部下教会了海边的人们围塘挡潮、织网捕鱼、烧荒垦地和建仓藏粮。在这三年里,虞舜和部下也帮助海边人们收种,救济粮食,采集草药,治伤医病。在这三年里,海边的人们对虞舜十分感激,都把自己的孩子陆陆续续地送到队伍中,来助虞舜完成大业。在这三年里,他们的庄稼丰收了,粮食殷足了,队伍扩大了十倍,兵马也训练得非常精良。

    这三年中,虞舜亲自带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感动了部下,感动了海边的人们,感动了曾多次想谋害他的弟弟象,感动了海边的鸟儿,感动了上苍。因此,部下为他使劲卖力气,人们为他送子入伍,象为他耕种,鸟为他除虫,上苍为他风调雨顺。

    看来,出兵时机已经成熟了。虞舜就带领部下去征讨丹朱,实现夙愿。丹朱的部下久闻虞舜的贤德和才能,也深知丹朱的不义和可恶。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灾难,一天夜里,丹朱部下十余人闯入丹朱的卧室,将他逮住了。第二天,他们大开城门,迎接虞舜的到来,并拥戴虞舜为首领。

    从那时候起,人们为了纪念虞舜把横河镇石堰村北面的一座山叫作虞山。虞舜避让丹朱住过的山洞美称其为“石屋”。虞舜带领部下曾经历烧荒垦地耕种的小岛叫作历山。人们还在虞山上建庙宇、树石碑、造亭子和刻楹联等来纪念这位先贤。在历山,人们把学校取名为“舜耕学堂”,来纪念虞舜。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也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

    如今,虞舜当年住过的山洞还在,里面有石床、石凳和石椅等,传说是虞舜避让丹朱时期所用的物品。虞山上,人们建造的虞舜庙里香火常年不断,碑亭下前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在历山村,“舜耕小学”的校名仍然沿用着,“舜发于畎亩之中”的童音也经常在校园内萦绕。

    (2005年,采录于横河镇石堰村)

    舜禹治水

    卢自悟/搜集整理

    远古时代,姚江从龙泉山附近北流到海,现在低塘镇的白云南村和姆湖村一带,是当年的入海口。姆湖村的崇山和龟山是海口的天然屏障,是当时的避风良港。现在的历山也是海边的小岛,附近陆地的渔民经常在这小岛上晒网,所以原来叫作沥网山,后来改名为历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海口向北伸出了许多里,原来的汪洋大海变成了陆地,姚江向东转弯,从宁波出海了。许多低凹的地方成了湖,有杜湖、姆湖、缅湖、茅湖、黄湖和铜池湖等。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历山来了一位舜。相传,历山南坡是舜居住的地方,这里凿有石眠床、石马桶、石脚桶和石尿瓶等。舜在历山带领人们耕种,从此,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成为鱼米之乡,百姓日子过得很好。后来,他还带领人们治姚江,所以,姚江又叫舜江,人们还造了舜江楼来纪念他。

    舜后来被推为尧的继承人,称舜帝。舜老了,又传位给禹。

    大禹又带领人们治水,因姚江改为东流之后,常闹水灾,还夹着海潮,危害农作物,苦透了姚江两岸的老百姓。于是,大禹不怕劳苦,过山跨水地查明闹水灾和海潮倒灌的原因,又带领人们疏通河道,修筑江堤,还在离余姚十多里的地方,把姚江转了一个“乙”字形的大弯,所以后来成为地名“乙家湾”。这样一改,加快了江水东流,又减慢了海潮倒灌的速度,使姚江两岸农田获得丰收。接着,禹又带领人们疏通了最良桥江及伸向姚北平原的东江、中江和西江。这对分洪排涝及抗旱灌溉,起了很好的作用。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绍兴建造了禹陵,盖了禹王庙。姚北的芦城庙里,也盖了禹王殿,塑了禹帝菩萨。

    (1987年,采录于余姚市文化馆)

    【严子陵故事三则】

    严子陵(生卒年不详),原姓庄,名光,西汉末年会稽郡余姚县(今属慈溪市)陈山人。少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擢任为谏议大夫,不受,归隐于富春山耕钓。公元41年,刘秀曾再次征召。严子陵再次拒绝,回到陈山故乡隐居起来。过了几年,他便老死故里,享年80岁,葬于陈山。

    北宋范仲淹出任严州太守时,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赞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故里陈山曾建有子陵阁、高风亭、客星庙和严子陵墓。其中严子陵墓现为慈溪市文物保护点。余姚市黄清堰村也建造了严子陵祠堂、牌坊和客星亭来纪念。

    试妻闯祸

    金仁康/口述 金联国/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