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民间故事集-故事(5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前,有个小姐,不小心把嵌在首饰里的一粒珍珠丢失了,她遍寻不着,心里很肉痛。丫头说:“街上有个测字先生,人家讲交关灵,我去测个字试试看。”小姐听了半信半疑,便叫丫头前去试试。丫头向测字先生讲明来由,先生便叫丫头抽一张字牌,拆开一看,是个“酉”字。先生告诉丫头,你家小姐的珍珠,掉在地上被鸡啄了,你回去把鸡杀掉,一定能找到珍珠。旁边的人问:“这是什么意思?”测字先生说:“生肖中,‘酉’就是鸡,一定不会错。”丫头回去把鸡杀了,珍珠果然寻到了。

    不一会儿,来了个打铁匠,他说找不到铁钳,也要测个字。铁匠抽了一张字牌给先生,拆开一看又是一个“酉”字。旁人都笑了起来,难道铁钳也会被鸡啄了?只见测字先生把“酉”字横摆,大家都说这不是一部风箱的样子吗?测字先生对铁匠说:“你不要急,铁钳就在你的风箱旁边。”铁匠回去一寻,果然一点不错,回来称赞测字先生。

    这时候,有个人有意寻测字先生开心,对先生说:“昨天,我的一顶蚊帐被人偷去了,请先生测字。”那人抽了一张,拆开一看,是个“四”字。先生说:“你的帐子好端端地挂在床上,没有被偷去。”那人问是什么意思,先生说:“‘四’字四角方方,蚊帐根本没有被人偷走,这是你故意在和我开玩笑。”

    另一个人抢着说:“我的帐子真的被人偷去了。”说着顺手抽了一张。拆开一看,是个潦草的“の”字。先生说:“小哥你不要生气,你一直就没有帐子,是在骗我。”大家问他为什么,先生说:“你们看,这个潦草的‘の’字,很像一盘没有点完的蚊虫香,他买不起帐子,夜里靠点蚊虫香过日子的。”

    大家都被这测字先生说得心服口服。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秦堰村)

    “扒灰佬”的传说

    骆冠忠/口述 骆贫侠/整理

    传说过去有对农家夫妻相敬相爱,膝下有一子。可到了第二年,其妻得病而死,只剩父子两人苦度光阴。等儿子长到二十岁,娶过媳妇,在外就业,生活开始慢慢好转。思想往事,老人既悲痛又高兴,虽然年已半百,但二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花,老人默默地走到柴房间,不由随心在灰堆上写了几句:

    廿年以前做父亲,

    廿年以后做公公,

    儿子在外做生意,

    媳妇在家待公公。

    当老人写好诗走后,媳妇恰巧去柴房间拿柴,看到灰堆上留着几句诗,觉得奇怪,这什么意思?媳妇不由心中一动,也在旁边写上了四句:

    丈夫在外当婆婆,

    丈夫在家当媳妇,

    一年三百六十天,

    孝顺公公或丈夫。

    过了几天,丈夫做生意回家,路过柴房间,只见灰堆上留着八行字,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气得双脚发抖,这还了得,忙拿起柴枝匆匆写上了几句:

    爹与媳妇同一巢,

    生出子女怎称呼?

    猪猡啊,猪猡——!

    丈夫一气之下,匆匆出走,再也不回家来了。老人闻得此事,走到柴房间一看,气得个半死,忙用双手扒掉灰堆里的几排字。

    不料媳妇来到柴房间,看见公公如此情景,忙问公公是怎么回事,老人吞吞吐吐,双手一摆,慌张地说:“没什么,我在扒灰。”

    从此以后,扒灰佬的传说一直流传到如今了。

    (1987年,采录于横河镇上横江村)

    测字先生的“天机”

    胡遐/搜集

    从前,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出外做生意去了。这天妻子起床后,见屋前树梢上有两只喜鹊对着她欢声叫着,长长的尾巴向上一下一下地摆动。她心里暗暗思忖:喜鹊叫,喜事到,莫非出行在外的丈夫快回来啦?听说街上来了个很有本事的测字先生,我何不找他测个字,顺便也好买些东西回来。

    街口摆测字摊的先生见一位少妇挎着篮子找上门来,便微笑着问道:“这位大嫂,可要测字?”她点了点头。测字先生说:“请你随便写个字。”少妇的眼光落在篮里酒瓶上,便写了个“酒”字。测字先生一直在观察她的神态动作,这时便说道:“自古有酒就有喜,我看嫂子家马上要有喜事。”“先生,是什么样的喜事?”测字先生摇了摇头说:“天机不可泄漏,什么喜事你心里有数,就在家里等候吧。”

    少妇好像吃了定心丸,便到街上买了许多酒菜,烧好了,一心一意等候丈夫回来。

    真是无巧不成书,傍晚时分,丈夫真的回来了。他看到满桌的酒菜,又摆着两副碗筷,便怀疑妻子对他有二心,当晚投宿到朋友家。第二天一早丈夫就去衙门告状,说自己的妻子不贞,一定是自己长年在外,有了相好。可是妻子在公堂上大喊冤枉,把自己为何买酒菜,如何测字的情况,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县官老爷想了一下,就宣布退堂。

    一会儿,县官老爷换上便装,带了差役到测字摊去测字。测字先生也叫他写一个字,县官老爷提起笔,铺开纸,先用衣袖在纸上拂了一下,写了个很有气势的“人”字。

    测字先生自然一直观察着他的动作,这时便开口道:“衣袖一拂是一横,加上一人变成大,原来是大人到此,小人有失远迎,请大人多多包涵。”

    县官老爷一听,默不作声,摸出几枚铜钱往桌上一放,转身就走。

    过了一会,测字摊上又来了一位顾客,只见他身上穿的衣衫簇新,但脸色苍白难看。他也要求测个字。测字先生把纸笔递给了他。此人铺开纸,见纸上有点灰沙,便用嘴“呼”地吹了一口气,然后,写上一个大大的“人”字。

    测字先生冷眼观察着,见他写好了字,便脸色一沉,骂道:“口里吹气写上人,便成囚字蛮灵清。大胆囚犯,你也敢在我这里测字?!快快滚蛋!”

    这时,躲在旁边偷听的县官老爷走过来,问测字先生:“为何写同一个字,你却有两种测法?”

    测字先生一看说话的是刚才那位“大人”,便说:“这是天机,不可泄漏。”县官老爷使个眼色,命令外面的差役把刚才测字的人带走了——原来他真是囚犯,是县官老爷让他化装前来试探测字先生的本事的。

    然后他把围观的人们驱散,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叫测字先生讲清楚一个“人”字为啥会有两种不同解法。

    测字先生只好对县官老爷讲老实话,说:“老爷,测字其实是骗人的把戏,全靠察言观色,揣摩推测。刚才,我见您满面红光,家境显然富有,又看您写字架势很足,所以称您一声‘大人’。至于刚才那位我看他脸色苍白,印堂发黑,两眼黯淡无神,好像终年未见阳光,又见他写字那只手腕上有一道伤痕,像是戴手铐留下的记号,所以我大胆断定他是个囚犯了。”

    县官老爷听了微微点头,说:“言之有理。现在我要问你一件事,昨天上午有个小妇人来你这里测过字吗?你对她是怎样解说的?”测字先生想了一下说:“有的。她测了个‘酒’字。我看她喜形于色,挎着的篮子里装着酒瓶之类的物件,便说她有喜事来临。她问我是啥喜事,我哪里猜得准,便说这是‘天机’,轻易蒙混过关啦。”

    县官老爷听后连连点头,满意地走了。

    关于县官老爷如何再度升堂断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了。

    (1987年,采录于彭桥乡初级中学)

    苦诗

    邹仰之/口述 佚名/整理

    有一户人家,儿子还在读书,爹娘却给他成了亲,讨了个廿岁的大姑娘。

    新媳妇日里帮帮做做,夜里各自困觉,真是呒话呒商量。有一日,她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月亮弯弯两头尖,

    双脚勾郎郎自眠,

    可恨爹娘婚配小,

    活人睡在死人边。

    诗给婆婆看见了,婆婆也在旁边写上了一首:

    媳妇说话太重言,

    耐心度日过几年,

    待等我儿长大后,

    一对鸳鸯共枕眠。

    媳妇看到婆婆的诗后,又回了一首:

    婆婆说话原从依,

    宽心话头无道理,

    但等我夫年长大,

    日出东方月落西。

    十四岁的小丈夫放夜学回家,看到墙上写着字,就依次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也写上了四句:

    少年郎君被妇欺,

    金刚虽大却如泥,

    莫看蜜蜂身子小,

    采蜜不怕花高低。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子陵村)

    走马观花

    黄章川/搜集整理

    关于“走马观花”这个成语,我们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东村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只是小时摔破了嘴唇,伤口没有及时缝合,上唇豁开了一道口子。因为这个缺陷,她廿多岁了还没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

    说来凑巧,十里外的西庄,有个小伙子,相貌虽然英俊,但因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成了跛脚,他也为找不到漂亮的女子作伴侣而万分苦恼。

    有个媒婆得知这个信息,便先来到东村姑娘家中说媒。说是西庄有个英俊青年,家境殷实,二月十五要路过此地。姑娘若有意,可手拿鲜花,遮在鼻前,在门口观望。若有一位骑红鬃白马的人经过的,那位青年便是我做媒的郎君。

    接着,媒婆又来到西庄小伙子家里说合,说是已经物色好一位漂亮姑娘,小伙子可在二月十五日那天,骑上红鬃白马,途经东村。若是看到一位手拿鲜花的姑娘站在家门口,她就是你要寻找的意中人,若看中意了即可去求婚。

    二月十五那天,春光明媚,蜂飞蝶舞。青年骑马经过东村,果真见到一位女郎,容貌俊俏,站在门前,手拿鲜花,擎在鼻前嗅着。再说那位姑娘,听见一阵马铃响声,抬头看时,果然有一位英俊青年骑马过来。两人碰面,四目炯炯,心里都十分满意。事后男方来求婚,女方马上爽气地应承下来。

    待到成婚之夜,双双送入洞房,他们这才知道自己寻找的终身伴侣,原来一个是豁嘴唇,一个是跛脚。虽然知道各自都中了媒婆的圈套,但回忆当时情景,心里也暗暗觉得好笑。

    (1987年,采录于彭桥乡丝绸针织厂)

    神龙山下葬

    孙雅凤/口述 罗长泰/整理

    明朝初年,江西龙虎山有一股官脉上升到山顶,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和徒弟发现后观望了几天。他们看到了这股官脉在不停地移动:从山顶沿着山坡到山脚下的平地,然后往东北而来,师徒俩跟着这股官脉跋山涉水也往东北而来。

    这股官脉到了杭州,在南高峰停留了三天,然后往东过钱塘江,经萧山、绍兴府山、上虞百官和余姚哞山,最后来到东横河畔。在翠屏山北麓的神龙山停下了,师徒俩也停下来,一直观望着。

    农民觉得很奇怪,走上前去问:“近半月来,你们两人老是望着山干啥呀?”

    风水先生和徒弟都笑笑不回答。

    农民越觉得奇怪,第二天碰到了,又问:“为啥要望着山呀?”

    风水先生和徒弟只是笑笑,还是没有回答。

    又过了一天,两个农民上山来干活,一个农民对另一个说:“这两人好奇怪,老是望着山,我问,他们也不回答。”

    “今天,我去问问。”另一个农民说。

    风水先生听了,对徒弟说:“我们上代的棺木运到这里来葬,时间来不及了,还是向他们说了吧。”等到两个农民走到师徒俩面前时,风水先生说,“我俩从江西龙虎山跟着一股官脉到这里,官脉在这座山上停下了。因为这山上有天生石穴,如果祖宗棺木葬进石穴,后代就可做官了。”

    “啥时葬?葬哪里?”

    “八月十五上午辰时,在‘铁叉鱼’‘马骑人’‘头戴铁帽’三件事情发生之时,山上的天生石穴自然开了,就可以下葬。”风水先生透露了秘密。

    “怎样葬?”两个农民异口同声地问。

    “这个嘛,……”风水先生吞吞吐吐的。

    于是,两个农民分别邀请他俩来指导安葬棺木。原来,这两个农民是一对连襟,一个姓孙,是孙家境人;一个姓胡,是湖塘下人。姓孙农民邀请了风水先生,姓胡农民邀请了徒弟。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两家人都热情地招待,把他俩供为座上宾。姓胡农民按照徒弟说的,准备好了太平杠、麻绳、棍棒等下葬工具,还加备了两条苎麻绳索、一把斧和一把锹,召集了八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抬棺木。姓孙农民按照师傅说的,准备好了太平杠、麻绳、棍棒等下葬工具,又加备了一副太平杠和一把锯,也安排好抬棺木的人。

    八月十五上午辰时前,孙胡两家安葬祖宗棺木的人马都到了神龙山下,一切准备就绪,老等天生石穴开,好安葬棺木。

    这时候,有个大山里的农民到横河街上卖了一担柴,买了条两斤重的鲤鱼,把穿过鱼鳃的绳子挂在冲担铁头上,肩扛着冲担正回家去。童家岙有个农民,因昨天马凳脚坏了,这时正背着马凳去横河木匠家修理。梅溪边的杨家岙人在横河街上买了一只铁锅戴在头顶正往家里走。

    风水先生指着这三个人说:“看!‘铁叉鱼’‘马骑人’‘头戴铁帽’三件事情发生了,石穴好开了,可下葬咯!”

    大家一转身,就举目寻找石穴。果然,在神龙山上的崖壁中,出现了两个正在裂开的石穴。于是,孙胡两姓的人赶忙抬的抬,挑的挑,背的背,争先恐后地向石穴攀登。到半山腰,孙姓的太平杠断了,只好停下来换杠,幸亏有一副杠备了。但是,胡姓人已到前面去了。孙姓的太平杠才换上时,胡姓人的太平杠也断了,只好放下来。于是,他们迅速拿来备着的苎麻绳索,用绳子扛着棺木上山。

    孙姓人上气不接下地把棺木抬到,石穴已全部开了,里面游出十多条鲤鱼来。他们立即把棺木放到石穴中去。这时,石穴开始闭起来了,一只棺木角还放不下,风水先生拿来锯,把它锯下。这时,最后一条鲤鱼蹿出来,它的头被闭拢来的石头夹了一下,据说后来成了孙如法的头。

    胡姓人用苎麻绳索把棺木扛到,石穴已经关闭了。他们用斧头斫掉石穴旁的树木和柴草,掘掉了高突的山土,平整好地基,把棺木放在石穴的旁边。

    几十年以后,横河孙胡两姓果然出了不少官。后来,许多人还做了尚书大官哩!

    (2016年,采录于匡堰镇龙舌村)

    金砂锣

    邹美香/口述 鲁伯宏/收集 叶仁法/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