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苹果的诱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上一章中,我们讨论了关于爱情与婚姻的一般问题。现在来看这些问题更加具体的方面——性欲及其与现实或想象中的反常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与其他的生活能力相比,大多数人在两性关系上都更加没有做好准备,更加缺乏良好的教育。在人类性欲这个大问题上,还有非常多的迷信需要被消除。

    最常见的迷信是关于性特征的遗传性——有人认为性欲的强弱是天生的,并且不能被改变。遗传的概念很容易被用作借口或托词,从而避免为进步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提防那些打着科学的旗号,总是被普通人太当回事的观念。科学家只会给出他们研究的结果,而不会讨论训练和教育可能会有的影响或者负面的环境因素。

    童年性欲

    性欲在生命很早的时候就显示了出来。任何观察得足够仔细的护士或家长,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天都能发现,他们已经有了某些性冲动。然而,性欲的显露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依赖于环境。当孩子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性欲时,家长应当找办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他们通常都不能提供分散注意力的正确方法。我们已经知道,孩子们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他们的自然发展受损或者态度出现错误——性器官也不会例外,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就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教育。

    一般来说,童年的一些性欲表达是相当正常的,不应为此而担心,此时我们的策略应当为观察和等待,站在一边以确保他们性欲的表达没有沿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人们很容易把那些实际上是小时候自我教育的结果,当作是遗传的特征。有时,这种自我教育的行为,真的被当成了一种遗传特征,所以,如果孩子们对自己的同性比对异性更感兴趣,这就会被认为是基因构成中的一种因素,但是这种倾向是一天天发展起来的。有时,儿童或成人显示出性反常行为,此时,人们又一次把它当作是遗传的,但是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这些人又为什么要自我教育呢?他们又为什么想象并且预演这些行为呢?

    某些人的性发展在某个年龄时会停止,这个现象可以使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比如,有些人由于自卑情结而害怕失败,有些人过于努力,以至于他们发展出了一种优越情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注意到他们的夸张言行,比如过于强调自己的性欲——这种人可能真的会有较强的性能力。

    这种发展也许尤其能被环境所刺激。我们知道图片、书籍、电影或者某些社会接触容易过于强调性欲,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东西都容易有对性过于夸张的强调,当然也没必要为了表明性在当前被过分强调,而故意贬低这些自然欲望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爱情、婚姻和生育中的作用。

    父母最需要防范的是性欲的夸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对孩子最初的性欲表现都过于关注,从而使得孩子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她总是跟孩子讨论这些事情,并且惩罚他或她。现在我们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欢被当作焦点,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一直有这些习惯,正是因为他们由于那些习惯而被责骂。其实更好的做法是不跟孩子们强调这个话题,而是像对待其他任何话题一样,让孩子们觉得,我们不是天天想着这些事情的。有个母亲总是用亲吻、拥抱等方式表达她对自己孩子的喜爱,这种事情是健康的但不能过度,因为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性方面不会有良好的发展。

    性欲并不可怕

    很多医生和心理学家认为性欲的发展是整个思想和心灵的发展,以及所有生理发育的基础,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相反,性欲的整个表现形式和发展是以人格——生活方式和原型——为基础的。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孩子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性欲,或者另一个孩子把它给抑制了,可以推测出来在他们各自的成年生活中都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孩子总是想当焦点,想当老大,那么他(她)在性发展方面,也会想处于统治地位,想成为注意的焦点。

    当很多人表达出自己多配偶制的性本能时,他们认为自己比较强并且是老大,会因此与很多伴侣发生性关系,并且很容易看出来,出于心理学的原因他们故意强调自己的性欲——这种认为自己是征服者的假象,其实是自卑情结的一种补偿。

    处在性反常行为核心的正是自卑情结。一个遭受着自卑情结困扰的人总是在寻找最容易的出路,有时就会通过忘掉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和夸大性欲来找到出路。

    对于儿童,通常能在那些渴望别人关注的孩子身上看到这一点。他们通过给父母和老师制造麻烦,来独占他们的关注。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就想掌控他人,并且希望在性方面处于强势地位。这种孩子长大后就搞不清楚性欲与征服欲、控制欲的区别。有时,在拒绝了生活中的某些可能或问题的同时,他们也完全拒绝了异性,并自我教育为同性恋倾向。过度强调的性欲,通常会被用来确保自己可以不用面对常规性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只有知道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才能理解这一切。这些人想让别人给自己很多关注,但又认为自己不能引起异性足够的兴趣,他们关于异性的自卑情结,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比如,一个男孩觉得家里面女孩的行为和母亲的行为比自己的更有魅力,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吸引女性的能力。其他个体可能会非常羡慕异性,以至于开始模仿她们。因此,可能会看到那些想当女人的男人和想当男人的女人。

    变态性心理的畸形心态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人被指控对儿童有虐待行为和性行为。这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那种倾向是如何形成的。在调查了他的发展过程后,我们知道了他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她总是在批评他。尽管如此,他在学校里仍然是一个聪明的好学生,但是母亲对他的成就从来都不满意。因此,他想把母亲从自己的家庭情感中抹去,对母亲漠不关心,心里只有父亲。

    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怎样开始认为女人很严厉,认为她们爱吹毛求疵,并且认为跟她们的接触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他开始把异性从生活中抹去,但他仍然是那种在害怕的时候会变得性兴奋的人。这种人遭受着焦虑的困扰并且被刺激着,会喜欢惩罚或折磨自己,或者喜欢看到孩子被折磨,或者只是想象自己或另一个人被折磨。只有在这些现实或想象的折磨过程中,他才会找到性满足感。

    这个男人的例子显示了错误教育的极端结果。这个男人永远不懂得自己的习惯背后的原因,或者如果他懂得,也懂得太晚了。当然,在25岁或30岁的时候,才开始正确地教育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时间是在童年早期。但是在童年时期,由于他们跟父母的心理学联系,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不良的性教育是如何由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作为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为了伤害父母而故意发生滥交的行为。我们已经熟知,男孩和女孩在跟父母吵架之后会发生性行为,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报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当他们看到父母对这个问题很敏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很可能会采用这种攻击方式。避免这种战术的唯一途径,是让孩子们为自己负责,以便使他们不再认为处于危险中的只有父母的利益,而且还有自己的利益。

    除了童年时期的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之外,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也对性欲有所影响。特定的条件会产生某种非常有感染性的社会风气。在改革或其他极端社会动乱时期会看到对性欲的夸大,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由于生命看上去犹如草芥,一文不值,所以人们对声色的寄托非常普遍。

    正确看待性欲

    曾经有人说过,人是唯一一种在不饿的时候吃东西,不渴的时候喝东西,并且随时发生性关系的动物。纵欲跟其他欲望的过度放纵是类似的,当任何欲望被过度放纵以及任何兴趣被过度发展时,就会影响生活的和谐性。心理学家的记录里充满了那些兴趣或欲望发展到使他们成为强迫症患者的病例:过分强调金钱重要性的守财奴案例,对我们来说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人认为干净是极为重要的,他们把清洗放在所有其他活动的前面,整个白天加半个晚上都在清洗;还有一些人强调吃东西是最为重要的,他们整天都在吃,只对食物感兴趣,也只谈论吃的事情。

    纵欲的案例也是一样的,它们会导致人们的活动不和谐,并且不可避免地把整个生活方式都推向无意义的深渊。

    在性本能的正确教育中,性欲应当用于有益的目的,这种目的能表达我们的所有特征。如果选择的目标是正确的,那么无论是性欲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被过度强调。

    另外,即使所有欲望和兴趣能得以控制和协调,完全压抑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很危险,这就像吃东西,当人们饮食过度时,心灵和身体都会痛苦,在性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完全的禁欲是不可取的。这暗示了,在正常的生活方式中,性会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这不是说仅仅通过自有的不受约束的性表达,我们就能克服神经症这种生活方式紊乱的痕迹。

    力比多[1]导致了神经症,这种被广泛传播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更确切地说,事实刚好是反过来的:神经症患者找不到正确的性表达方式。

    我们见过一些人,他们被建议去尽情释放自己的性本能,他们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却使自己的境况更加糟糕。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人不能把自己的性生活融进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中,这种目标是唯一可以改善其神经症的东西。性本能的表达不可能治好神经症,因为神经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只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才能治愈。

    对于个体心理学家来说,所有事情都如此明了,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性行为问题唯一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是幸福的婚姻或恋爱关系,神经症患者不会赞同这个方法,因为他们通常都很胆小并且没有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与之类似,那些过于强调性欲,讨论多配偶制、性开放或试婚的人,其实是在逃避对性行为问题的社会性解决办法,他们不能通过夫妻双方的合作找到解决社会适应上存在的问题,并且梦想着用某些新办法去逃避这一切。然而实际上,那些看起来最难的道路反而才是一条捷径。

    术语表

    个体心理学是关于不可分割的完整个体的研究。它把个体看作一元的、以目标为主导的自我。在正常和健康的状态下,个体是社会的健全一员,是人类关系的参与者。

    自卑情结是一种自卑或缺陷的感觉。它能够引起紧张、心理逃避和个体追求虚幻优越感的补偿性行为。

    生活方式是个体心理学主要概念之一,代表着个人哲学、信仰、行为和性格特征的统一体。它也是个体对童年经历的创造性反应,影响着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情感、动机和行为。

    男性反抗两性都有的对社会上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偏见的一种反应。男性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是对社会上期待男性更加优秀的错误想法的反抗;女性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是对社会上期待女性较弱势以及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各种限制的反抗。

    被误导的行为一种以错误的“个人逻辑”为基础的对无助感或不安全感的补偿行为。

    器官自卑感是一种生理缺陷或受损状态,常常引起补偿行为。

    异性阿德勒对“相反的性别”所用的术语,他强调男性和女性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溺爱对孩子的过度迁就和保护,阻碍了他们独立自主、勇敢、有责任心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发展。

    原型生活方式的早期表达方式,“原型”这一词汇在个体心理学中已不再使用。

    心智是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思想和整个性格。它主导着个人驱力,引导着个体的欲望,强调感知和感觉,并产生了需求和目标。

    社会感(社会兴趣)是一种团体精神、对伙伴关系的感受力和对所有积极社会关系的辨别力。在本书中,健康的建设性关系包括平等、互惠和合作。社会感以合作和人人平等为基础,以同情他人开始,以达到理想社会终止。这个概念跟阿德勒把个体看作社会实体是相符的。

    生活任务包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三大经验领域,即追求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或职业,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和获得爱情、婚姻以及家庭。

    注释

    [1]力比多(libido),由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出,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译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