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5:官宦王朝-上帝折鞭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时间进入1251年前后,宋朝人在忙于建筑之余,忽然间发现边境那一边,蒙古人似乎也在忙着砌墙,很多的城池要塞拔地而起。

    西起四川,东至淮东,在南宋的全部边境线上,遍布蒙古人的军城。

    蒙古军修筑的著名要塞,在蜀川有沔州城、利州城、成都城,在京湖有光化城、毗阳城、枣阳城,在两淮有亳州城、海州城。

    屯田的力度更大,地广人稀的河南大地上重新出现了庄稼。这远远大于南宋京湖一地的屯田面积。对此南宋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是尽量添乱。比如利州城,南宋四川守将全力以赴不停骚扰,让蒙古人建了整整五年才把这座城盖起来。

    可毕竟它还是盖起来了。

    宋、蒙新一轮的战争随即爆发,蒙古军在所有盖了军城的地方展开攻击,也就是四川、京湖、两淮全被波及,结果灰头土脸,半点好处也没捞着。尤其是在嘉定、扬州、襄阳三大要塞,堪称损兵折将。蒙古人痛定思痛,觉得住了几千年的帐篷,突然学着汉人盖城,实在是颠三倒四。

    蒙古人集体思考,准确地说,是蒙古新大汗用心思考,怎样征服南宋呢?是的,这时蒙古已经有了新的主人,他就是孛儿只斤·蒙哥。蒙哥是拖雷系的长子,参加过长子西征,功勋卓著。贵由死了之后,窝阔台的老婆、贵由的老婆,加上窝阔台指定的继承人失烈门的妈妈,三个女人争先恐后地添乱,终于把全体蒙古人都惹火了。

    长子中的长子拔都提议,重新召开忽里台,这次不在和林老家,而是到钦察草原来,在他的监督之下,由他保证公正。

    三个女人都怒了,蒙古人要重视誓言,上次发誓说蒙古大汗永远产生于窝阔台一系,什么时候轮到朮赤系的人说三道四了?!

    孛儿只斤·拔都用事实教会她们什么才是蒙古人。他在中亚地区设帐,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很多人没来,他照样选出了新一任蒙古大汗,与他交厚的蒙哥。

    女人们在和林反对。

    拔都冷笑,他派重兵送蒙哥回和林,同时集结大军在中亚边缘,随时准备进入窝阔台一系的领地。在这种压力下,蒙哥终于成功登顶。

    出来混,终于要还债了。察合台从小敌视欺侮长兄,窝阔台害死幼弟,这两人祸及子孙,从此大蒙古国的君主之位再没有他们的份。

    在历史的综合评价里,蒙哥得到的四个字是“刚明雄毅”。仔细想,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词。刚,此人上位之后杀尽所有祸根,比如窝阔台系的三个女人;明,相对而言吧,比贵由之流要强一些;雄,指他迅速恢复了向外扩张,很有蒙古人作风;毅,这个可真不好说,根据后边的事态发展,很可能是赞美他做事一根筋,头脑不是一般的硬。

    这一点的证据还有一个,就是他认真地思考怎样征服南宋,费了很大的劲,想出的办法毫无新意。看名词,叫“斡腹”,是迂回穿插腹地的意思,搞得像很尖端的新战术,其实和成吉思汗灭金的计划如出一辙。当年正面进攻金国没办法,只好借道南宋抄金国后路。现在正面进攻南宋没办法,蒙古人把主意打到了云南大理国的头上。

    终于要说一下大理国了。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提过大理,是因为它对南宋无害,对吐蕃无害,对西夏无害,对金国无害,对蒙古无害,它最大的努力就是消除自己的存在感,不让任何人觉得不舒服。

    大理国区域的政体说起来要从南诏论起。南诏,是以乌蛮为主体建立的西南民族政权,立国165年。在唐天复二年(902年)被权臣郑买嗣取代,改国号叫“大长和”。传了三代之后,被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推翻。当时天下大乱,进入五代十国,杨干贞觉得自己出头不保险,于是把白蛮(白族的祖先)大姓赵善政推到前台,建立“大天兴国”。

    那个时代节度使是最牛的一群人,随时可以称王称帝割据一方。估计杨干贞在圈子里被严重嘲笑了,他深觉羞耻,在10个月之后干掉赵白蛮,自己登基坐殿。

    国号“大义宁”。

    他这样粗暴地对待当地老乡,算是犯了最大的忌讳。白蛮有人不干了,是他的属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段思平自称祖先是西北武威郡人,在西南落地生根好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他联络了东方37个部落,会师于石城(今云南曲靖),把杨干贞灭了。

    他建立的国家名叫“大理”。

    这一年是938年,比赵匡胤立国要早了22年。大理国的疆域基本上与南诏差不多,包括现在的云南全境、四川西南等地,建都大理,中心地带在洱海周边。所辖共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八府四郡是直系政区,三十七部各有世袭的部长,非常独立。

    段氏得国之后,吸取经验教训,对国内子民部众非常友善,比如37个部落的徭役是全免的。这样的作风宋朝很欣赏,对它也比较友善。这种日子就一直安宁了下去,直到1080年前后。那时王安石正在忙着变法,没空理会这个与世无争的西南小国。

    就在这时,大理出事了。权臣杨义贞发动政变,第十二世大理王段廉义失败,大臣高智升命儿子高升泰起兵攻灭杨氏,拥立段氏后嗣段寿辉继位。14年之后,段氏让位给高升泰,高升泰立国,国号“大中国”。也许是这个国号实在太大了,他承受不起,没过两年,这人死了。

    王位重新回到段氏手中,国号改为“后理国”。其后高氏世代为相,称“中国公”。从这时起,段氏的权力名存实亡,国人称高氏国主,波斯等商人往来,都是先见国主再见国王。大理的国风也变了,37部不再倾心归附,多次发动战争。

    世外桃源,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清静与平和。

    蒙古人的“斡腹”,就是绕道云南灭亡大理,从背后包抄南宋。实施这个计划的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是拖雷系的四王子。以蒙哥为首,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是拖雷所生的同母兄弟。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或许真的有所谓的气运存在,别的国度里民生凋敝,政治昏暗,就连蒙古内部,也接连出现贵由这样的废物。

    可拖雷系实在太可怕了,这几个兄弟个个雄霸一方,蒙哥不用说,是蒙古共主,此前功勋炫目;忽必烈是谁,全世界都知道;旭烈兀征服西南亚,建立伊儿汗国;阿里不哥的故事也很颠覆,后面到时再说。一个雄踞世界之巅的民族,突然间有这样一群人出生于同一父母,让人没法不感叹造化的奇妙。

    这样的组合,注定要让周边一切受到威胁。

    1252年的九月,蒙哥命忽必烈由金莲川大本营出发南征。当年年底,抵达黄河上游,次年夏天从甘肃深入藏区,再九月,整整一年之后,蒙古南征军到达了四川若尔盖县边境的忒剌。由此兵分三路进攻大理。抛开正义与否,这是人类历史上史诗般的一次远征。

    难度才刚刚开始。

    蒙古南征军渡过大渡河,辗转山谷2000余里,面临天险金沙江。没有船,没有桥,蒙古军含泪杀了自己的战马,以马皮充气做成皮筏渡过了这最后一道障碍。天险既破,大理必亡,大理的战士面临蒙古军时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

    大理国主段兴智逃往善阐(今云南昆明)。1254年的春天,忽必烈留兀良合台经略云南,他自己北归蒙古。

    兀良合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平定大理,俘获段兴智。至此大理灭亡,共317年,历22王。

    “斡腹”成功,蒙古人想迅速得利。办法是不出动蒙古本部的战力,以兀良合台一部从云南入四川,打通直下江南的道路。

    如果成功,南宋的京湖、两淮战区全都成了摆设,蒙古军可以直入临安。南宋京湖、两淮的军队敢回防的话,蒙古灭金时的三峰山之战将重演。

    南宋会死得更难看。

    兀良合台在灭亡大理之后迅速出兵,从云南北上,同原驻扎在利州、兴元一带的蒙古军合力进攻四川……他们的遭遇比较惨。因为路线上有座山城,叫钓鱼城。

    斡什么腹啊?孟珙当初设的三道防线里早就预判到了来自云南的攻击。到这时蒙古自然也知道了,但不在乎,他们视之为征服事业里的艰难过程。

    1257年的春天,蒙哥下诏伐宋。蒙古全军分为三路,蒙哥自将右路军,率领4万精兵攻打四川,都元帅纽璘是他的前锋;左路由灭亡金国的塔察儿率领,进攻京湖;云南蒙军由兀良合台率领,进攻广西、湖南。

    预期三路大军会师于鄂州,再合力攻打南宋都城临安。

    全世界的焦点凝聚于蜀川。这时南宋在蜀川的兵力在5万左右,大体上稍微优于蒙古军。可是地域广阔,兵力分散,具体到某一块区域的争夺上却居于绝对的劣势。

    纽璘率军自利州沿嘉陵江而下,过阆州大获山,出梁山军,直抵夔门,破宋军于云顶山,接连攻破彭州、汉绵、怀安军等要塞,完成了蒙古大汗亲征的先期准备。

    蒙哥的主力军团终于出动,七月入大散关,十月,攻破剑门西边的苦竹隘,再破潼川府治所长宁山城,迫降阆州大获城守将杨大渊,十一月青居城、运山城、大良山城相继献城投降,蜀川安危所系的三江八柱中的四柱已经沦陷。

    转年二月,蒙古军兵锋直抵合州钓鱼城。

    下瞰重庆、上控三江的钓鱼城,若这里再被攻破,全蜀皆平。

    此时,蜀川方面南宋所能控制的实际上已经只剩下川东。为了确保一战定蜀川,蒙哥下令前锋纽璘在涪州蔺市造浮桥,“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以阻止川外宋军从水路援助蜀川。

    决定历史的钓鱼城之战爆发。

    在当时,于蒙古人而言,他们根本不相信这块弹丸之地会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山水之险也要人员之固,之前的那些山城难道很差吗,不还是一样投降。有这个思维存在,在开战之初,蒙古军没派军队,而是派来了一个劝降的。

    南宋降将晋国宝施施然上山,自我感觉非常好,对钓鱼城守将王坚、张钰说,蒙军托他给他们带个话……晋国宝被拉到校场当众斩首。

    蒙哥大怒,纵横世界的无敌霸主被赤裸裸地打脸,是可忍孰不可忍,进攻!

    蒙哥的“毅”字诀神功发作,他坚信蒙古人的蛮力会决定一切,下令强攻。先主攻钓鱼城的一字城墙(横城墙),再转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这样子非常像是蒙古军在山地也发挥了传统上的骑兵优势,动作大,范围广,飘忽得很。

    其实很郁闷,每个地方他们都啃不动,钓鱼城“地势险峻,炮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

    三百多米高,九十度仰角,蒙古大兵们得有什么样的长梯,得有怎样先进的火炮,才能打得上去?

    尽管如此,蒙哥的“毅”字诀仍然威猛绝伦,蒙古军在他的驱策下连续强攻了近两个月,毫无进展的成绩煎熬着每个蒙古大兵的身心,最终还是天气救了他们。

    四月到,雨季来了。

    就算有全套的现代户外顶级装备,在雨季里顶着大石头、箭雨去爬300多米的陡坡也不是人干的活儿。蒙哥下令休整。

    四月末,雨季走了,蒙古军再次发起进攻。这一次他们显然有了经验,一度冲上了外城,杀伤很多宋军,可终究还是被赶了下去。王坚随即还以颜色,趁夜色突然出击,把蒙古军营劫了。这让蒙古人恨得牙根痒痒,这时他们才想起来,孟珙烧粮毁船时派出去具体实施的人就是这位王坚。

    四月至五月,蒙古军轮番强攻,士气逐渐低落,一个消息适时出现,把他们的警惕性再次提了起来。南宋增援了。

    南宋两湖、京西、四川宣抚使贾似道奏请宋理宗赵昀下诏表彰钓鱼城将士,同时命令四川制置司副使吕文德率领千余艘战船沿江溯流而上增援钓鱼城。

    吕文德是一个要详细介绍的人物,他的出身和他的成就非常奇异。说出身,他貌似没法再低了,一个樵夫。这个职业他干了很久,乃至于他显赫之后,还有人取笑他,叫他“黑灰团”。发迹之始,源自名将赵葵的某次闲逛。

    赵名将一眼看中了这个又黑又壮,长着一双超级大脚的樵夫,把他带回府中。一般来说,这种人只配当个合格的亲兵,可吕文德到了赵府之后,立即呆呆地盯着墙上一幅孔夫子的画像发愣。赵名将发笑,逗他说这是圣人,为何不拜?

    吕樵夫直愣愣地回答:“他又没教过俺,俺拜他个啥?”

    憨直讨喜,吕文德起步,看起来遥遥无期,但他竟然在一段相对来说不算长的时间里建起了一个吕氏军事集团。这个集团在南宋晚期举足轻重,因为——它最大。

    吕文德率领刘整、曹世雄等战将趁江水暴涨,猛攻蒙古军前锋纽璘设在涪州江中的浮桥。历史再一次证明进化是需要时间的,浮桥、城堡这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事,蒙古人暂时望尘莫及。

    浮桥被冲断,吕文德部溯江而上,进入重庆。

    蒙哥怒了,钓鱼城必须孤立,如此坚城,攻不进去就只有困死,有了外援那还了得。他命令蒙军汉系部队的史家主将史天泽出击,务必拦住吕文德。

    吕文德的军队迅速被扼制住。蒙哥趁势猛攻钓鱼城。这一次他有样学样,没派蒙古军上阵,而是派出了蒙军四川主将汪德臣。久居四川的汪德臣对付山地的确有一套办法,钓鱼城的马军寨被他攻破了。

    形势危急,马军寨形成了突破口,源源不断的蒙古兵顺着云梯往上爬,大有趁势抢城的架势。关键时刻王坚赶到,双方拼死搏杀,王坚仅仅能遏制汪德臣的攻势,却没法把蒙古军赶下城去。局势越来越恶劣,人力不可及时,上天突然来帮忙。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

    在雨中,久居南方的宋军战士如鱼得水,把汪德臣部赶下了城墙。汪德臣失望之余,以己心推断王坚,觉得这时的王坚应该识些时务了,毕竟刚刚差点就城破身死。

    汪德臣给出了足够的诚意,他单人独骑到了钓鱼城下,向上喊话——“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

    回应他的是像暴雨一样猛然砸下来的大石块,汪德臣几乎被击中,注意,是几乎。他逃了回去,生命没有半点受损的迹象,可是半夜时分突然发病,不久这人就死了。根据医官鉴定,他是被吓的。

    时间进入七月,江水再次涨潮,吕文德率领300艘战船突破到了合州,驻泊黑石峡东,与钓鱼城近在咫尺。蒙哥大怒,命令史天泽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击败吕文德。史天泽夹江列阵,近3万蒙古军在江岸狭窄段向南宋水军攻击,吕文德再一次功败垂成。

    种种迹象都表明,钓鱼城气数已尽,尤其是增援部队都能看见了却无法接近,这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合格的侵略者,蒙哥决定发动最后一击。

    在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亲自登上一座高坪,瞭望指挥攻城。很显然,他是个历史盲,不知道早在253年以前澶州地段有个叫萧挞凛的人是怎么死的——千万千万,别在阵地前沿露脸!

    钓鱼城的某个角落里,王坚像当年澶州城头的威虎军军头张绬一样,发现了趾高气扬、挥斥方遒的蒙古大汗。他悄悄命令城上的炮手,用发石器瞄准这位空前巨大的猎物,发射!一块谱写史书的石头飞了出去,没有证据证明它当场准确地击中了蒙哥,但是蒙哥在战场上消失了。

    事后据说那块石头在蒙哥身边坠落,坚硬的石头在坚硬的山石上崩碎,巨大的动能让那些碎片像弹片一样四处横飞,有几块碎片切入了蒙哥的身体,哪怕这位蒙古大汗身穿当时最昂贵辉煌的铠甲也无济于事。

    蒙哥重伤,愤怒让他丧失了一切理智,有将领劝他放弃这座城,别再跟石头们较劲了,战争不是这么打的,没必要死磕。

    可是他本人,以及更多的蒙古将军们深信“攻城则功在顷刻”,只差临门一脚而已。于是再次强攻,接着再次失败。

    来自宋军最强的反击是张钰扔下去的东西,那不再是石头,而是鲜鱼和面饼。城头上的宋军向下喊——“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攻十年,亦不可得也。”

    手捧鲜鱼,蒙古人灰心丧气。南方的七月天气,鱼这种东西半天就臭了,可这居然是新鲜的。这说明城里的食物、水源绝对充足。

    这还怎么打呢?“功在顷刻”,像是笑话一般!直到这时,他们仍然不知道钓鱼城的概念。钓鱼城城周10余里,参见平原地带的重镇襄阳,重建之后也不过才周长9里。

    蒙哥不知道这些,他在全力以赴地憋气窝火,不久之后他得病了,不得不选择退兵。他像是有所预感,下令说,他之所以得病都是因为钓鱼城,要是因此有所不讳,他日若破此城,必将屠之。

    蒙古退兵了,行军至金剑山温汤峡时,孛儿只斤·蒙哥死亡,时年52岁。蒙古军加速后撤,沿途以屠杀泄愤,两万多南宋平民被无辜杀戮。

    钓鱼城之战改变了世界历史。

    按照惯例,蒙古大汗死亡,全世界各处征战的蒙古军必须立即停战,回来抢汗位,或者见证大汗的上位。

    旭烈兀的西征就停止了。这时他已经攻下了巴格达城,屠杀了该城几乎全部居民,西南亚随之近乎全部陷落。

    蒙哥死讯传来,旭烈兀当即停战,留下一部分军队留守之后,率领主力东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