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做,你就能掌控情绪-克制嫉妒情绪,嫉妒会毁掉你的前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培根说:“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嫉妒是心中的毒瘤,是一种卑下的情感,嫉妒会使人失去心态的平衡,会使人失去抑制力、判断力,会使人失去良知和教养,会使人变得疯狂。它不但危害嫉妒者本人,更是危害他人乃至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黄疸病”。要掌控你的情绪,就要告别嫉妒,学会赞赏,为别人喝彩,为自己加油。

    嫉妒伤人又害己

    英国文学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写过一篇《论嫉妒》的文章,对嫉妒作过精彩的分析。他写道:“好嫉妒别人的是这样的一些人:无德无才之人,他们不能从别人身上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必定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其自身缺乏某种美德,以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来实现两者平衡;好打听闲话者,他们以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只有闲人才能享有它,而所有埋头自己事业的人,根本没工夫去嫉妒别人;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他们因为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需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经历过巨大灾祸和磨难的人,这些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痛苦的抵偿;虚荣心甚强的人,他们不能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上总是强于他们,他们不能容忍同事或他们非常熟悉的人被提升。”

    那么,好嫉妒的人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来危害他人呢?

    一是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杀他人的成果。

    明明是黑的,他偏偏说是白的;明明获得的成果有十条,他硬是只说二三条;明明他人获得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他却大说特说应用的局限性。总之,诚如黑格尔所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等同,以此来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

    二是想方设法算计他人。这类人整人很有一套本领,当他发现从正面无法抹掉他人的成果时,于是通过搜集他人“隐私”的方法将其打倒、搞臭。最常见的是所谓的“男女关系”“生活作风”之类的“桃色新闻”等,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将人搞得狼狈不堪;有的蛮有才气的人,并没有失败在自己的事业上,然而却惨败于嫉妒者发出的莫须有的“秘闻”之中。

    三是想方设法地整倒、告倒被嫉妒的人:好嫉妒的人总会拼上一股子邪劲,上蹿下跳,到处找领导,到处写黑信,写匿名信,对那些真的、假的、道听途说的、自己捏造的,都统统列上,给他嫉妒的对象列“罪状”。在这些“罪状”中,只要任何一条“成立”,都可将他人置于死地。碰到个糊涂的或过于认真的或本身就有嫉贤妒能毛病的上级,于是便认假为真,一查就查它个把年,尽管事情的真相最后都落实了澄清了,但是,那些被嫉妒者却都因此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和“关键时刻”。对嫉妒者来说,这也就算是达到了目的。

    四是当发现所有的手段都使尽而无效时,于是自己便赤膊上阵,或是像泼妇骂街似地咒骂对方,或是在群众面前公开地散布流言蜚语。这时的他,似乎大有“豁出去”的那股子劲,他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坏的结果不就是“两败俱伤”吗?反正他除了嫉妒之外已经再没有别的本事了。

    不要被嫉妒玩弄

    有人说:“嫉妒者无不以害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嫉妒的危害,我国的传统医学早就有过论述,《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嫉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塞,淤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

    的确如此。嫉妒孙膑的庞涓在马陵之战中计身亡,饴笑天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为嫉妒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被活生生地气死;《水浒传》中的白衣秀才王伦容不得一个比自己高明的人才,也死于林冲的刀下。

    唐军是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他的成绩一向优秀,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正当他飘飘然的时候,别人已经悄悄地赶上他了。这时,他理应急起直追,可惜他并不觉醒,反而产生了一种越来越强的嫉妒心,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唐军的脑子里萌发了一种邪念,决定去“报复”他人,不让他人有好成绩。开始,他只是偷看别人的书籍。当别人苦苦寻找时,他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后来,他的脑子越来越胡思乱想,竟破坏别人正常学习,纵火焚烧别人的衣物,最终还是被人发现,毁了前途。

    一位名人说过:“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心灵上的肿瘤“扩散”到身体,七病八灾的就不请自到了。研究结果表明,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腰酸背痛和胃痛腹胀,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和嫉妒者如影相随了。现代身心医学研究还揭示,脑和人体免疫系统有密切联系,嫉妒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体内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使机体抗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也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地、合理地使用。

    总之,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年情绪体验。它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摧毁自身。

    嫉妒是毒瘤,赞赏是良药

    赞赏他人的大敌是嫉妒。

    所谓嫉妒,一般是指个人在意识到自己对某种利益的(潜在)占有受到(潜在)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在名誉、地位、钱财、爱情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的嫉妒者,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人身上。古今中外,嫉妒置人于死地的事情,不胜枚举。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因被嫉妒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典型事例。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杨修其人。杨修乃曹操手下一名高级谋士。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高八斗、博学多才、通古知今、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能说会道,是魏国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杨修却英年早逝,死于丞相曹操的刀下。不为别的,只因他不谙为官之道,锋芒毕露,聪明反被聪明误,几次三番猜中曹操的计谋,使曹操不快,被曹操所不容,曹操借“鸡肋”事件,以动摇军心为借口将其诛杀。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这样可悲的事情: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攻击的目标,孩子的生活也不例外。

    王敏和张兰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数学考试前一天晚上,王敏打电话问张兰一道题。张兰费好大工夫才把这道题解出来,她不愿意让王敏不劳而获,又怕第二天考这道题王敏也做对,成绩分不出高低,于是就将一个错误的思路告诉了王敏。

    考试的时候果然有这道题。王敏做错了,成绩一下和张兰拉开了距离。一次小小的考试,竟使两人相互忌恨,一直到毕业。

    嫉妒心理既害人又害己。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给被嫉妒的人造成很深的心理伤害。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博士说:“这种致命的嫉妒是自我失落的产物。别人的成功很可能暴露出自己的空虚、贫乏。”有强烈嫉妒心理的人,他们不是想着自己怎样干得更出色,而是想怎样让对方倒霉,变得不如自己。他们害怕在别人的成功中显得自己无用,于是说坏话、传闲话、告黑状、搞小动作,以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同时,嫉妒别人的人自己在精神上也备受折磨。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言:“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情绪掌控术 向嫉妒说再见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克服嫉妒心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短处,也看到自己的长处,就不会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时,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尤其要克服乱攀比的心态,要善于学习,勇于超越,久而久之,嫉妒心理就会消失。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微妙。可以说只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轻或重地都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有此心理并非坏事,如果把此问题处理好了,则是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千万要警惕,切莫被列入嫉妒者的行列。那么,应该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

    1. 正视嫉妒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如果自己的态度是端正的,却依然是遭到嫉妒,在这种情况下,最要紧的是不怕。嫉妒这东西,也是欺软怕硬,你越怕,越是忧心忡忡地不敢前进,它便越凶。因为怕不但不会感动嫉妒者,反而会给人家提供把柄。当你对嫉妒者置之不理,挺胸阔步走上去时,嫉妒者的气焰反而会熄灭。鲁迅曾讲:对待嫉妒者,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 开阔心胸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要多向身边那些性情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不断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学小心眼。同时要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对自己的心胸做测验。有一个人自知他经常出现嫉妒心理,便向一个性情开朗的朋友多次求教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嫉妒,那个朋友说,办法十分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便立即见效。这个人一想,的确是那么回事。后来,他凡是碰上对别人心生不满的时候,就想起朋友的话,便觉得自己不会嫉妒别人了。

    3. 正确比较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对了,烦恼情绪就会少了。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就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满,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与怨恨交织的复合情绪,它埋在心里折磨自身,表现出来贻害他人。除了注意自身修养外,还应学会自控情绪。可多读一些情操高尚的书籍,多听格调清新的音乐,培养开阔的胸怀。遇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重自爱,与人为善。这样,就可抵御嫉妒的入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