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韬光养晦,深藏不露(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宏图未展身先死,纵使有满腹经纶、天纵英才又有何用。如果韩非能够把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另待明主,或婉转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那他就绝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巨相,而不会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人处世应该把持“宁错失不冒进”的原则,绝不可以轻易显露自己,冒冒失失行动,那样是十分危险的。俗话说,“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即使才艺超群,也不必到处炫耀、卖弄,而应在必要时施展出来。

    中国智慧经典《周易》认为,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不可追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嫉妒。圣人孔子则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当然,也不能“藏器”太深,在这个百舸争流的喧嚣时代,酒香也要吆喝,不然“藏器”到终老,想动也不行了。平日里最好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若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定要把握时机,看清形势才行。

    三国时期,自从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的心跳就加剧了,行事也愈加谨慎了,尽管他很想尽快离开许都,但是表面上却十分悠闲,没有任何急躁之色。

    有一天,刘备正与曹操闲坐,军兵来报告说:“袁术遣使欲归帝号于袁绍。”刘备在一旁听到这则消息,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脱身机会!

    于是,刘备一脸愤慨地对曹操说:“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没有怀疑,便准许了。

    刘备得到允许之后,又怕曹操中途变卦,第二天便亲自奏请献帝,要率兵讨伐袁术,献帝应允。于是,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得了诏命,立刻回府,连夜就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张马上起程。关羽、张飞都很奇怪,问:“兄长这次出征为什么这般着急啊?”

    刘备严肃地说:“我在许都就是笼中之鸟,网中之鱼。如今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出征的机会,就如同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

    关、张二人如梦初醒,立即率军疾行而去,逃离了许都。

    一个人要懂得趋利避害,更要懂得待机而动,尤其是那些才能出众者。

    无论是新人初涉职场,还是老手换了新环境,开始的时候都不要急于显露才华,而应该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潜龙,等适应了工作环境和协调好了人际关系,看清楚形势了,再发挥自己的才能。

    君子藏器于身,则应待时而动。想要让自己的聪慧才智得以发挥,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样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只有等适当的时机施展才华,才会得到正面的效果。

    千万不要乱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尤其是职场中人,每天都要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们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表现欲望大大提高。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尽管表现欲望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进取心,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没有把握个人表现时所需注意的问题,最终走上了急功近利之途,遭到挫折与失败。

    人在职场,千万不要乱表现。聪明的人应该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避免“树大招风”,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实打实的生存发展策略。

    郑庄公准备征伐许国。在出战之前,必须选拔先行官。众将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便都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先行官的选拔需要比试3项。第一个项目人最多,经过轮番比试,最后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接下来的项目是比射箭,比赛规则是每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

    前面几位,都没有成功。轮到第5位上场,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这个射箭的人叫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射完之后,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就退了下去。

    最后那位射手却是个老人,胡子都有点花白,他的名字叫颍考叔,曾经劝过郑庄公与母亲和解,因此郑庄公很看重他。当时,轮到颍考叔上场。尽管前面有公孙子都的优越表现,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抬手3箭射出,竟然也是3箭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庄公见只剩下两人,便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都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

    公孙子都很轻蔑地看了颍叔考一眼,认为自己一个年轻人肯定比一个老头跑得快。哪知他跑了一半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经把战车抢到手了。

    公孙子都见状大怒,提起长剑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战车飞跑。郑庄公看到这阵势,连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

    自此,公孙子都就对颍考叔怀恨在心。

    后来,颍考叔果然不负郑庄公所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第一个登上了许都城头。

    然而,就在颍考叔手举大旗挥师大进的时候,公孙子都在城楼之下看见了他,想起当日夺车之恨,他竟然抽出箭来搭弓射向颍考叔。

    颍考叔哪里知道这个情况,公孙子都只一箭就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一头从城墙上栽了下来。

    做人不可乱表现,更不能锋芒太露、傲气争功,颍考叔的悲剧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已有功在身的老臣,大可不必去与年轻的将领争功了,但他却总想立功求赏,因而与人争胜,结果却被暗箭伤了性命。

    一个人千万不可盲目表现自己,而应该适当地收敛自己。而大智者知道藏锋的重要性,常常会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然后暗中预测人事动态,思考具体的行动。他们懂得该进的时候就进,该退的时候就退,绝不会胡乱逞能,随便表现自己。

    一个人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周围的人,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西游记》中有一段故事:孙悟空拜了菩提老祖为师后,便开始认真修习功法。

    有一天,大家都在松树下闲聊。有人就问孙悟空:“悟空,你是哪世修来的缘法?前天老师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现在会了吗?”

    孙悟空笑道:“不瞒诸位兄长说,一来是因为师父亲自传授,二来也是我勤奋,那些功法我都会了。”

    大家听了,便说:“那何不趁机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看。”

    孙悟空听了这番奉承,心下开心,便抖擞精神说:“各位师兄,你们请出个题目,要我变什么?”

    大家指了指边上的松树,便说:“这有棵松树,你也就照着变棵松树吧。”

    孙悟空听了,便念起口诀,开始卖弄手段,果然,他摇身一变就变做了一棵松树。

    大家见了,纷纷鼓掌,呵呵大笑,高声叫道:“好猴儿,好猴儿!”

    这边一喧闹,惊动了菩提老祖。只见菩提老祖支着根手杖,走出来喝问:“是什么人在这里吵闹?”

    大家听了师傅的喝问,慌忙整理衣裳,向前施礼。这时,孙悟空也现了本相,对老祖说:“启禀尊师,我们在这里会讲,并没有其他人吵闹。”

    菩提老祖大怒,喝道:“你们是修行的人,这样大呼小叫像什么样。为什么在这里吵闹大笑?”

    大家便说:“不瞒师父,刚才孙悟空表现变化的功法,他说变棵松树,变出来果然是棵松树,因此我们才喝彩,没想到,声音太大了,吵闹了老师,望老师恕罪。”

    祖师听了,便把孙悟空叫了过来,问道:“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就在别人面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就不会要求他吗?别人见到你有,必然就求你。你如果担心祸患,就要传给他,若不传给他,他就可能加害你,你的性命就不能保了。”

    孙悟空听后,有些惭愧,连忙叩头谢罪。

    正如菩提老祖说的,好卖弄的人容易招灾。胡乱表现自己,一来会引人嫉妒,二来会失去城府,让人知道自己的虚实。总而言之,好卖弄、乱表现是十分危险的。

    在职场上,为人应该低调,把自己的才能藏起来,绝不能胡乱地表现,以免触犯别人,招人嫉妒。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而应该审时度势,尽量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