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安宁与幸福对犹太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相反,苦难、迫害、残杀几乎将他们的生命之火灭绝。
但是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过人的勇气,超人的智慧,战胜了一切灾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建立了美满的家园,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1.忍耐也是一种美
每当灾难来临,以色列人总是最先察觉;而当幸运来临,以色列人总是最后感知。
——《塔木德》
忍耐也是一种生存方法,《塔木德》中就有许多关于忍耐的故事,犹太史上最伟大的希雷尔拉比就非常善于忍耐:
希雷尔拉比是一个忍耐力极强的人。
一次,有两个年轻人打赌,如果谁能让希雷尔拉比发怒,谁就可以赢400元钱。这天刚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尔拉比正在洗头。
这时,有个人来敲门,并大声喊道:“希雷尔,希雷尔在家吗?”
希雷尔拉比忙用毛巾包好头,出门见是个年轻人,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吗?”
“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年轻人说。
“那就请讲吧,孩子。”希雷尔拉比说。
“为什么巴比伦人的头是圆的?”年轻人问道。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巴比伦人缺乏熟练的产婆。”希雷尔拉比回答。
那个年轻人听完就走了。没过多久,这个年轻人又来了,大声喊道:“希雷尔,希雷尔在家吗?”
希雷尔拉比连忙又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吗?”
“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个年轻人说。
“那就请讲吧,孩子。”希雷尔拉比说。
“为什么帕尔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长烂眼睛?”那人问道。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们生活在沙尘飞扬的地区。”希雷尔拉比回答。
这个年轻人听完后没走,又说道:“我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怕惹您生气。”
希雷尔拉比干脆把身上都裹好,坐下来说:“年轻人,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吧。”
“你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以色列亲王的希雷尔吗?”
“不错。”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以色列不要有太多像你这样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为了你,我输掉了400元钱。”
希雷尔问明情况后,对他说:“年轻人记住了,希雷尔是值得你为他输掉400元钱的,即使再加400元钱也不算多,不过希雷尔是肯定不会发火的。”
由此可见犹太人的忍耐力之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他们常常表现得从容自信,练就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素质,能忍一切不可忍之事。
在犹太人心目中,忍耐不可耻,一个人越有耐力,别人越尊重他,忍耐已被犹太人看作是一种美德了。
2.竞争越烈,斗志越高
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方能生生不息。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为了生存,就要竞争,自己和别人竞争,同时也是在和自己竞争,一个人虽然能够掌控自己,却控制不了时间,因此,时间只属于永不停息奔跑的人。所以,他们为了生活忙碌着,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如果停止奔跑,就可能被别人甩在身后,更可能因此而失掉积极进取的斗志,最终被社会淘汰出局。
有这样一个故事:
荷兰的渔民出海去捕捉沙丁鱼,捕到后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能卖个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很难运输,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死掉。于是,渔民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海港。
可是,除了一艘渔船外,其他渔船的种种努力都是白费的,沙丁鱼到达港口前还是死掉了。而那艘渔船的船长却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观他的鱼槽,秘密才被揭开: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在沙丁鱼槽中加入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陌生,便不安地四处游动,处处挑起摩擦,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另类”,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就是“鲶鱼效应”。它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游动,生命才会顽强地保持下去。只有不停地奋斗,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有位记者问一位著名的登山家:“你已经是登山者中最成功的一位了,为何还要去登那座无人敢登的山?”那位著名的登山家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儿。”
的确,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奔跑,就在于向更高的山峰发起冲锋。只有不停地奋斗,主动出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人才会为自己赢得主动,才会在人生和事业当中常变常新、不断向前。如果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或安于一时的快活而不思进取,最终会落后于别人,一无所获。
犹太人流浪漂泊的历史际遇更让人们看到,尽管他们受尽了歧视和迫害,但他们从来不消极悲观,而是积极进取,不停地奋斗。他们有极强的时间观念,认为消沉和坐以待毙不但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更会白白浪费掉有限的宝贵时间,使可能的财富和机会白白地丢失。
经常运动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长距离越野中,如果中途停了下来,休息一下再起跑的话,就会感到浑身无力,如果你一直跑下来,面对越来越近的目标,你就会浑身充满力量。人就是这样,只有在不断地奔跑中才会有成绩、有目标、有斗志。
3.做最后的努力
笑对苦难,它最终也将会向你露出微笑。
——《塔木德》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然而成功似乎并不服从某个人的意愿而去垂青他。一个人可以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他需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个人可以没有各种熟人关系,但是他需要有一副真诚的态度,真诚的人给人以可靠和信赖感,能真正得到有益的帮助。
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机会,但是他需要有一份安宁的心情,能够安心地继续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因为偶然的机会常常隐含着一些必然的联系,如果能坚持与继续,不断前进,那么机会总是会伴随在左右。
在犹太典籍《塔木德》中有一则名叫“飞马腾空”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犹太人因惹怒了国王而被判死刑,这个人向国王请求饶恕一命,他说:“您只要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如果过了一年,您的马不能飞上天空的话,我宁愿被处死刑,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国王想了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个人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很不解地说:“你这不是信口胡说吗,马怎么能飞上天空呢?”
这个犹太人却说:“一年之内,也许国王会病死,也许我会病死,说不定那匹马会意外地死去。总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没准儿马真的能飞上天空!”
大概没有人会相信马能飞上天,但这个犹太人却异想天开,想出了一个“飞马腾空”的故事。在紧要关头做了最后的努力,为自已赢得了机会。
正如那个犹太人所讲,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什么事都没发生,这个犹太人还是多活了一年,这就是犹太人的乐观精神。
犹太人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他们对未来生活始终充满着憧憬,他们可以在别人觉得不可能的地方找出可能,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变为现实。
4.凝聚的力量
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
——《犹太法典》
犹太人十分注重自己周围的环境,他们认为这是生存的基础。
犹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非常关注,团结互助的观念已深深的根植于犹太人心中。他们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犹太人每次筹集向国王交纳的税款时,富人往往主动地替穷人把税款交上,接济贫穷在犹太人中蔚然成风。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存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
上帝为什么在创世纪的时候只造了一个亚当呢?这种问题流传了许多年,也有了太多的解释,但只有犹太民族的解释最为独特。犹太典籍《塔木德》是这样解释的:“神在开始时,为什么只创造一个人呢?因为当初只造出一个人,那么溯源而上,每个人都会发觉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所以,也就不会有这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说法了,因为大家都是从同一个亚当那里繁衍下来的。”
既然是一个祖先就都不是外人,理当团结互助,这就是犹太人的团结意识。有了这种团结意识,他们遇事从不会感到孤单,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相信凝聚的力量。
5.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自己
不要鄙视任何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在有钱和有时间的条件下创造奇迹。
——犹太智语
犹太人认为: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在一些犹太社团,都设有一种“吃饭日”的制度。每个礼拜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中去吃饭,以便使这些穷苦的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犹太社团里有固定的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着富裕的犹太人捐助来维持的。
富裕的犹太人帮助穷苦犹太人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贷款,或接受他作为商业伙伴,或帮助他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总而言之,使他能够无需别人帮助就能维持生活。
犹太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从内心深处帮助自己的同胞,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同胞。有位犹太拉比说:“要想测知你是否真心敬爱神,只要看你是否爱你的朋友就知道了。”
古代犹太人在神庙中有若干个小房间,称之为“静室”或“禁声室”。犹太人把他们为穷人准备的东西秘密地放在里面,穷人们来到这里就秘密地得到帮助,让给予者不知道给的是谁,接受者不知道是谁给的。
在施舍时,犹太人很注重并允许穷困的人在接受帮助时保持尊严。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所做的捐赠中,还有许多是匿名的。
犹太的法律规定,富人要留下一定量的庄稼、葡萄或是橄榄让穷人来拿。在收获季节掉在地上的几捆小麦,或几堆玉米属于穷人,而长在地边的庄稼也属于穷人。相互帮助成为他们的生存法则和经久不衰的民族意识。
犹太人之间的这种团结和帮助,让其他民族非常嫉妒,有人问犹太人为什么要这样相互帮助,犹太人会回答:“我们自己不相互帮助,难道还等别人帮助我们吗?”正是依靠这种团结互助,犹太人在历经追杀、迫害、侮辱之后,反而更加繁荣兴旺,在生存的恶风险浪中幸存下来。
6.化敌为友,择人交友
谁是最强大的人?化敌为友的人。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谅解和接受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是最好的待人之道,这样双方之间都会得到回报。所以犹太拉比高度赞美那些受到侮辱却不侮辱别人的人,听到诽谤却不反击的人。
今天的犹太人非常重视团结,东欧一些国家的犹太社团成员为了消除相互之间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隔阂,在赎罪日前夕做礼拜时,往往真诚地向相遇者打招呼,说声“请宽恕我”。
这个时候,那个人一定会全神贯注地听完他的话,然后立即回答:“我宽恕你。”他也要向对方寻求宽恕。这种方式成为犹太人中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即便是社团的首领和德高望重的长者也不例外。有些时候,如果两个犹太人误会太深,以至于碰在一起也视而不见,互相躲避,那么最好的调节方法是双方都很熟的老人主动上前,打破僵局,使其中一方首先开口。这样做,至少会使他们相互平息怒气,甚至有可能握手言和。
对于朋友,更要团结。千百年来,犹太人备受迫害和欺辱,但是他们能够从事物的正反方面看待福祸关系,相信一切的好是因为曾经的错。所以犹太人对待朋友以真诚为本。
犹太人把朋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面包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必须需要的;第二类是像菜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偶尔来一次的;最后一类是像病的朋友,这种朋友是一定要避开的。因为“跟狗玩,就会有跳蚤上身”。可见,择友重要。
7.知识的力量
即使最聪明的智者也要永远学习。
——犹太智语
“知”就是知道,“识”就是识别、见识;“知”是获得资讯,“识”是运用资讯,对某一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判断、把握和认识,即新知。“办大事由于才,而成大事却由于识。”有知才有识,而识又决定了知的发挥程度和数量。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长青树的长流水。
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里写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知识的宝藏越丰富,产生重要设想的可能就越大。此外,如果具有有关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么,独创的见解就更可能产生。”
犹太人有着“杂学博士”的称号,和他们在谈判的时候,他们讲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精彩,所谈内容左右逢源,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有个日本人在和犹太人谈判之后,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那个犹太人太厉害了,那天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是他在不停地说。他给我的印象好极了,他穿着很整洁,讲话极有道理,条理极为清晰,态度又极为谦和,他的谈话让我那样地神往,我简直不想说任何话,而只是愿意听他来讲。你和他交谈越多,你就越会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了,他谈政治、论经济、说军事、讲历史,还滔滔不绝地聊体育、娱乐、时事,真是天文地理无不涉猎,似乎天下没有他不通晓的道理。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他的话语更是滔滔不绝,让你大开眼界。”
有位犹太人应邀出席英国的金融会议,在苏格兰参会期间,一天晚餐后外出散步,走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禁触景生情,乘着酒兴吟诵了英国诗人史考特的诗,英国人听后大为叹服,认为该先生学识渊博,对他另眼相看,最后在谈判桌上犹太人自然赢得了不少好处。
犹太人由于自身的水平比较高,他们不喜欢和见识浅薄、教育水平低下的人交往,他们说:“在玫瑰花丛的人身上充满馨香”,因而喜欢和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他们之间可以经常讨论学习,相得益彰。
正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他们才具有高智商的头脑。从而在生意场中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学识渊博的人可以放眼世界,他们站在经营大师们的肩膀上俯瞰脚下的财富。知识丰富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世界巨富们那里,学习他们最为精髓的赚钱秘诀。而学识浅薄的人无论是自己的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可能低于学识渊博的人,他们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很难长久地站稳脚跟。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犹太人重视知识,目的在于使自己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自己民族的力量。
8.“勤”必有所获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犹太谚语
犹太人认为,勤勉和成功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一般来说,勤勉造就成功,而懒惰却足以毁掉一个资质非凡的人。虽然勤奋并不一定能成功,但无论如何也要勤奋,因为这是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俗语说:“成事在人”,细细想来,发人深省。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相连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
其实,勤勉或懒惰本不是一个人的本性,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辛勤地工作,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虫,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勤勉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勉;另一种是自愿的勤勉。
犹太人认为外力是强迫的劳动,一旦外力消失,这种勤勉就会荡然无存。自愿的辛勤,较易产生出自己的东西,从而逐步培养自己,久而久之,就能打造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哈德良皇帝看见一个老头正在勤奋地种植无花果树。他问老头:“你想享受你劳动带来的果实吗?”
老头说:“假使我活不到吃无花果的时候,也没什么,我的子孙们将会吃到,也许上帝会特赦我。”
“请记住,老人家,如果你得到了上帝的特赦吃到这树的果实,那你一定告诉我。”哈德良皇帝说。
时间过得很快,果树在老头的有生之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老头十分高兴,装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来见哈德良皇帝。并且说道:“我就是你看见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头,这些果实是我劳动的成果。”
哈德良皇帝让他坐在金椅子上,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皇帝的仆人反对说:“您想给一个犹太老头那么多荣幸吗?”
哈德良皇帝却说:“上帝给勤奋的人以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吗?”
哈德良皇帝说得很对,对于勤奋的人,上帝总是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对于那些懒惰的人,上帝不会给他们任何的礼物。懒惰的人一生无所事事,他们的一生也必将是一无所获。他们只能在空虚的生活和无尽的悔恨中度过一生。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假如坐吃山空,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惟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就能成功;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赢家。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是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9.忘我的工作是对上帝最好的报答
“适度的享乐,速度的工作”才是丰满、充实而又有意义的生活。
——犹太格言
最无聊的事莫过于无所事事,最愉快的事是人们在不停地忙工作。
犹太人崇尚工作,整天清闲、无所事事、到处游走,这是让他们觉得最难受的事情。而整天勤勉甚至紧张的工作才是他们喜欢的。
犹太人认为,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奖赏勤勉的人。因此,犹太人的生存之法是养成每天都工作的习惯。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没有办法他只好辍学做了童工。15岁他就开始步入了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一边开始自学。
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英里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吃完一点儿饭他就赶紧睡觉,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的操作方法。
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居然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于是他被破格提升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电气工程学专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在1912年4月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沉船信息的人。他连续72个小时守在电报机旁,不间断地收传信息。
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在他30岁的那年,提升他为无线电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他那种顽强坚韧的工作态度。
实际上,所有人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经过超人的、顽强的奋斗,一般性的奋斗是很难成功的。
犹太大亨洛克菲勒工作异常地勤奋,他常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他的一生中平均每周工作76个小时,经常是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工作。
他说:“如果什么都不想干,那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你如果想干点什么,那么别人下班的时候,正是你工作的开始。”
别人说他怎么能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他却说:“一天工作20个小时怎么可以,我需要一天工作48个小时。”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忙于工作,于是人们说洛克菲勒只有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他这样忘我的工作,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努力的民族之一,这种顽强的精神不知道成就了多少犹太富翁,这些杰出人物无不具备这样顽强忘我的奋斗精神。犹太人似乎是一群从来不知道疲倦的辛勤工作者,他们可以长期地忍辱负重地工作而没有丝毫怨言。
在这些巨富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他们一般都可以长期默默地埋头工作而不为外人所知晓,人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而他们也似乎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最终有一天,他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10.金钱——犹太人的护身符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在祝福着人们。
——《塔木德》
金钱给人类以光明,金钱给万物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直,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愣;金钱给神购买了礼物,敲开了神那紧闭的门。
对人而言,赚钱始终只是一种手段。那么,赚钱的目的何在呢?这成了我们时常追问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犹太人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保证基本的生存权利,犹太人动用了最有效的武器——金钱。在遭受异族排挤时,在面临反犹分子的血腥杀戮时,他们不止一次地捧出了“钱”。这时,我们或许能明白犹太人不惜一切赚钱的真正原因。在一些人眼中,赚钱只是为了游戏或者享乐,而他们,却是为了生存。
在很早的时候,犹太人就发现了这样的事实:金钱是全部生活的源泉。犹太人在历史上,数次惨遭灭国之祸,他们被迫流亡到世界各地。但是无论到哪里,犹太人要想在当地生存就必须要缴纳各种高额的税金和说不清楚的捐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他们所纳的捐税。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一起祈祷要纳税,结婚要纳税,生孩子要纳税,连给死者举行葬礼也要纳税。他们稍有疑义,别人就说他们是吝啬鬼,假如他们少缴了什么税金,立即就会遭到驱逐和屠杀。
没有国家、没有政府,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流浪到各地,可以说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但是他们有钱,有了钱,他们在统治者眼里就有了价值,也就获得了自己生存的条件。
金钱让当地的人们不敢小看他们,也让当地的政府对他们恭敬。一位观察家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写道:“犹太人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和观念上的政治权力之间的矛盾也是政治与金钱势力之间的矛盾。虽然在观念上,政治权力凌驾于金钱权利之上,其实前者却是后者的奴隶。”
金钱让世间的权势们都匍匐在它的脚下,让犹太人真正地得以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在这种情况下,获取钱财成了犹太人的一种反射式行动,就像手还未碰上眼珠,眼睛就必须先行合上那样的一种天然本能。
犹太人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来发财,让自己变得有钱。因此,他们对钱的崇拜达到了极端的地步。对于犹太人来说,钱居于生死之间,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钱居于中心地位。
犹太人因为金钱获得了保护和安全,但是也因为他们实在是富可敌国,遭到了世人的嫉妒和仇视,他们只好再次拼命的赚钱来获取更大的保护。为了获取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让自己赚钱的能力越来越精湛,随着理财、生财、发财的本领越来越高,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富有。
11.用智慧延续自己的民族
拉比们规定,遇到地震、惊雷、风暴和闪电时,应该这样祷告:“赞美您,主啊,我们的上帝,宇宙的主宰。您的力量充盈了世界。”
——《塔木德》
犹太人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不过智慧这个概念模糊,到底智慧是什么,解释可能各有千秋。
犹太教流传了几千年,它没有给世人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宫殿或建筑,也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名篇和佳作,它惟一留下的就是智慧,智慧是一切文明的根源。犹太人就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在流浪迁徙中没有灭绝,反而在世界各个领域做出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犹太人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有人说:“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
对于犹太人的富有,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又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这样的优秀,让世人为之惊叹,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引起了世人普遍的兴趣。
当然,犹太人最让人折服的是他们惊人的富有和奇异的赚钱能力。犹太民族像谜一样,他们虽然是世界上的少数人,但是却控制着世界上庞大的资产;他们遭受了千年的迫害追杀、备受打击、四处流浪却惊人的富有;他们独立慎行,行为思考让人觉得神秘莫测;他们没有什么资本,但却始终处于金钱的顶峰。
多少年来,犹太人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犹太人拥有的巨额财富产生浓厚的兴趣。
基督教的牧师诋毁他们,说犹太人是金钱魔鬼;一些不学无术的贵族和王侯们为了得到犹太人的金钱,处心积虑却毫无办法;反犹太主义者对犹太人所掌握的庞大金钱更是暴跳如雷而又一筹莫展。犹太人对自己所掌握的巨大财富讳莫如深。他们的发财秘密从来不传。
这就是智慧的犹太人,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体现着精明与智慧,这也是犹太民族历经追杀迫害而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