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知识-乙肝的春季治疗与健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至立夏为止。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春季乙肝的调养与治疗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并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摄。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

    调养精神: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防风御寒:春天宜早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多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调节饮食: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和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人参、鹿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以免伤胃损阳。

    运动锻炼: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常锻炼,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保健防病:春天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讲卫生,勤洗勤晒衣被,消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病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春天又是气候交替的过度季节,若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再被时令之邪引发,一些旧病宿疾即易复发,如偏头痛、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精神病等,故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

    春三月,肝病高发,也易复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春季多风,阳气上升,气候温和,因而草木滋生。肝主气机疏泄、喜自由舒畅,似草木迎春,所以春季最适合肝脏,肝脏也最容易受到春季气候的影响。春季肝脏变得极不稳定,肝脏疾病也最容易发生、发作。春季邪气入侵,新发乙肝增多,感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更会导致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

    春季常见病防治

    患感冒、腹泻、胆囊炎、大出血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肝功波动。因此,肝炎患者平素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护好脾胃,调理好情绪。起居有常,尽量避免患上其他疾病。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代表的春季常见病进入高发期。乙肝患者一定要做好春季常见病的防治,以利于乙肝康复。因此乙肝患者除积极科学防治乙肝外,一定要慎于防病保健。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气候多变,万物复苏。再加上温暖多风,因此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外感热病较多,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讲卫生,除虫害,多开窗户,使空气流通,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四要通过保健针灸或保健按摩调整和加强身体的防卫能力。春季常用的保健针灸穴位是百会、大椎、命门、肾俞、合谷、足三里等。

    一、宿疾复发

    春季气候时有反常,一些年老体弱或患有宿疾者,常常发病或旧病复发,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即指此意。尤其是春分前后,气候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痛、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精神病等最为常见。研究发现,心脏疾病和中风在春天发生的概率较高。中国北京针对4000多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多在3、4月。根据美国统计,出血性脑中风也多发生于春季。有些人冬季乙肝的调养与治疗保健不当,恣食肥甘油腻,易生痰热,到春天被时令之邪气所引,向外发散,所谓“冬郁而春发”,常出现头晕眩胀,胸满气闷,精神倦怠,四肢沉重等脏腑功能失调之症。

    每天快走半小时,多运动。春光明媚,心情愉快将带来健康与希望。

    二、甲肝及戊肝

    春天万物复苏,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因为人们增加了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活动,给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带来了机会。乙肝还可以复合感染其他型病毒性肝炎,因此需加强预防保健,以防甲肝和戊肝的侵扰。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仍是最常见的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感染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如出现症状,绝大多数患者的经过是自限的。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黄疸发生前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呕吐。黄疸期一般仅十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①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1。我国人群I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而广大感染者并无黄疸史,不能忆及曾有肝炎发作。②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乙肝患者,则可有显著而迁延的肝内胆汁淤滞,没有特征性的生化改变。在进行系列检测时,甲型肝炎的ALT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复都快。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恢复。随访上海20世纪80年代大流行中的1212例甲型肝炎病人,2个月内临床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为63.4%,20.4%的病人需3个月,8.6%需4个月,4.8%需5个月,1.5%需6个月,超过6个月才恢复的仅1.3%。未发现进行性慢性肝病,但可有复发(复发性甲型肝炎),甚至多次发作,同时粪便再次排毒,一般都发生在6个月内。

    病原诊断:HAV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以EIA检出HAV的抗体。血清IgG抗HAV表示过去感染和对HAV的免疫,但如滴度继续上升则是近期感染。HAV感染2-3周后,IgM抗HAV常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保持30-420天,大多数在120天内阴转。这一试验灵敏、特异,单一血清即可获得可靠的诊断。

    2.戊型肝炎在水源性大流行中,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15岁以下的儿童和40岁以上的成人中较低,与甲型肝炎明显不同,后者主要发生于幼儿期。我国的水源性流行主要发生在新疆南部,散发性戊型肝炎则各地都相当多见,人群中已有一定的免疫水平。调查台湾省的健康人群,20岁以上384人中10.7%、20岁以下和小学生600人中0.3%可检出IgG抗HEV,84%持续3-8年,说明IgG抗HEV检测不能用于现症诊断。广州某医院病人的调查,在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和非甲—丙急性肝炎中IgM抗HEV的检出率分别为3.8%(1/26)、20.0%(4/20)、21.1%(4/19)和35.9%(51//142)。说明其他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常见。

    临床表现:由志愿者阐明潜伏期为16-75d,大多1个月。感染后血液检出病毒22-46d、粪便34-46d;少数病人病毒血症可持续约100d,故可能发生血液传播。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而较轻。急性起病;多有黄疸。不仅黄疸发生率较高,且可后于ALT恢复正常。暴发性戊型肝炎占0.5%-3%,在妊娠晚期的妇女中可高达20%。HEV不引起慢性肝病。

    病原诊断:以重组克隆表达的蛋白或合成寡肽作为试剂抗原发展的EIA,已可用于临床诊断。但目前IgM抗HEV试剂盒有待完善;只有除外其他肝炎病毒后才可作出戊型肝炎诊断。同时检出其他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者,不能轻易诊断为与戊型肝炎混合感染。

    春季防甲肝及戊肝,首先要搞好饮食卫生。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需要预防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肝的流行季节是冬、春季,其潜伏期是2周左右。每年的春节一过,传染病医院的甲型肝炎患者就开始上升,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原因一是到了流行季节,二是春节期间人们在外就餐、旅游、逛庙会吃小吃、走亲访友的机会增加,感染甲肝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人们可通过进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而感染甲肝。1987年底至1988年3月间,在上海市发生了医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甲肝暴发流行,累计发病人数共31万人。经调查发现,造成这次暴发流行的原因是因为曾经运送污物和垃圾的船,未经彻底消毒又运送毛蚶,使毛蚶受到甲肝病毒的污染,而当地人有吃毛蚶的习惯,绝大多数甲肝发病者在发病前均进食过这批毛蚶。甲肝初期表现多为发热,易被误诊为“感冒”,但退热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疲劳和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及食欲缺乏、黄疸等。另外,还有一种与吃有密切关系的肝炎,即戊肝,其发病高峰也在春季,其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和怀孕的妇女。把好病从口入关十分重要。就餐要讲究卫生,选择餐馆要找卫生条件好的,聚餐时要实行分餐制。但有些人认为分餐破坏了大家聚餐的气氛。为了不冲淡聚餐的气氛,提倡用公筷、公勺。饭前便后要洗手。

    其二,甲肝还可通过疫苗注射进行预防。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通过甲肝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有效方法。美国已通过将儿童的甲肝常规免疫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率先达到了这一目标。甲肝灭活疫苗以安全、高效、持久的免疫效果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亦可用于甲肝暴发流行时和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目前我国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肝灭活疫苗孩尔来福已经问世,并大面积推广使用,为甲肝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三、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发期,经过一个冬季的潜伏和积累,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开始上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它们都是通过患者、带菌者说话、咳嗽、喷嚏等活动产生的飞沫而传播。流感还可以通过流感病毒污染的茶具、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由于有些病菌的生存能力差,在阳光下、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就失去致病能力,因此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勤晾晒被子。此外,尽量不去人口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地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可以注射疫苗预防。如需要到医院就医的患者,无论是否患了呼吸道疾病,都要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不能为了工作、娱乐,而忽视传染病的预防。

    四、春寒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峰都是在每年1、2月份,统计分析认为,这与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密切。由于大气中温度和相对湿度低,气压高,气候干燥,体表蒸发快,血细胞比容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的时间相对延长,故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此外,由于早春时节寒冷、干燥的气候,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导致全身的抗病能力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特别有利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病毒性肝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大量资料还表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春季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季节。因此,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暖防寒,因为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寒冷时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高,故对于中老年乙肝患者来说,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觉时盖得稍厚一些,以不出汗为原则。衣服不要脱得太快,该捂还得捂着。平时要多饮茶,多喝姜汤、食用菌汤,多吃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等,加强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总之,春季防病切不可忽略了春寒。

    五、春雾

    立春以来,在清晨常常可见茫茫浓雾弥漫,能见度极差。这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更会损害人体健康。雾气伤人的说法,早在古医书《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清邪”即指清晨浓雾。由此可见,华夏先贤对雾气伤人早已有所论述。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雾气伤人比古代严重得多。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定点多次采样监测表明,雾水的酸度要比雨水的酸度高出10-100倍。雾滴中的酸性物质绝大部分是人类活动向空中排放硫而造成的,如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工业生产时排出的废气、交通车辆排出的尾气等。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大自然的,如海水蒸发、动植物腐败散发出来的酸性物质等。大气中的这些酸性物质在一定的气象因素和阳光的作用下,可以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据环保科研部门的监测一表明,大气中还常存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雾、氮氧化物、飘尘、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因为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的液态气溶胶组成的,故离地面越近,附着的各种污染物、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等就越多。科研部门测定表明:雾滴中还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雾,虽然是客观存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通过保护环境,控制工业“三废”的有害物排放,使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大减少。

    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有呼吸系统疾患者危害很大。因此,每当浓雾弥漫之时,人们切莫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乙肝患者更应暂停到室外晨练。

    六、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有人却感到困倦,头昏欲睡,到早晨也睡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常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春天气候转暖,皮肤血管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的氧气供应不足,因而困倦乏力。怎样减轻并预防春困呢?一要保证睡眠,克服消极懒惰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春季乙肝防治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气候的变化引发疾病为“时气病”。春季一般是指从农历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五行学说中春季属木,木主升发,特性就是生长和波动。人体自身也会有所变化,疾病的各种症状在这个时候也相应的更容易表现出来。因此,历代中医名家无不重视抓住“升发之季”进行疾病治疗。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一年中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变化最多的就是春季,春天常引起许多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流行感冒、哮喘、急性脑膜炎等,肝病也是在春季发作最多的一种。博大精深的祖国中医学和讲究天人相应的历代中医名家,无不高度重视季节的发陈变化,认为春季是许多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多发期。尤其是肝病,肝木逢春,春三月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在春季发病者有两类,一类是新感染的人群,占10%-20%;而大部分的是肝病复发病例。慢性乙肝患者在春季最容易病情变化,甚至急性发作,严重损伤肝脏,导致免疫低下,进一步加重病情。又由于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舒畅而恶抑郁。肝木逢春后,木气偏旺,肝脏本身功能也变强了。对于乙肝患者来讲,春季也是治肝的大好时节。春季治肝疗效会非常显著,中医讲“春三月,益治肝,功倍发,胜三秋”,就是“肝木逢春,阳春三月好治肝”的道理。

    一、慢性乙肝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常不困难。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有的病人病情似已缓解,多年稳定,都认为已经“痊愈”,却在一次“感冒”中发现已是重度肝病;也有病人血清转氨酶反复增高,经对症甚至抗病毒药物久治不愈,以为病重,肝穿刺却仅是轻度肝炎。不少人是在献血、参军、就职或婚前检查时发现HBsAg(+),同时ALT增高进而确诊慢性乙型肝炎;不少人有疲劳、食欲缺乏等非特异的肝病症状已多时,检查才知是慢性肝炎;有的病人无肝病史,首次就诊有黄疸、腹水和门脉高压,进而确定已是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已知的慢性乙型肝炎定期检查,约20%病变进展成为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与劳累程度不一致,或休息后也不恢复。但各人对疲乏的敏感性不同,关注程度也不同。疲乏是最不特异的症状,可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只能提请注意,难以就此作出判断。食欲减退是教科书中描写最多的肝病典型症状,其实在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并不普遍,程度也多轻微。许多病人甚至还能耐受宴会应酬,但已不如病前贪吃。肝区钝痛却很常见,尤其在顾虑较多的病人。忧心忡忡,夜不成寐,抚肝怵然,疼痛不已。疼痛与炎症活动并不一致,虽不影响正常生活,却很难治疗缓解。上述症状常在检出HBsAg后出现。也只是在检出HBsAg后才能赋予特定的意义。有较多病人自诉尿黄。尿黄可有不同情况:并非发病,只是饮水不足或病人过度关注;亚临床黄疸,虽无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可有轻度增高;无黄疸的较重慢性肝炎或已有肝硬化的病人可能由于尿胆原增高;较重的慢性肝炎出现黄疸。

    慢性乙型肝炎的体征:许多病人肝大和(或)脾大。但近年来病人就诊时许多医生不摸肝脾,这一技术正在“退化”,超声对此似乎也不很灵敏。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出现黄疸,黄疸常是重度慢性肝炎的表现。初诊时仅在少数病人发现蜘蛛痣,蜘蛛痣常标志慢性化的程度或病变的进展。也有病人就诊时有明显的肝病症状和体征,常已是重度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已有HBsAg(+)史多年;许多病人只是在常规体检时才检出HBsAg;少数病人有症状后才检出病毒标志物;由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者罕见。血清AIT增高,起病急的增幅高,缓慢起病的增幅低,增高幅度并不一定说明病变的程度,却能正确反映病变的活动性。血清球蛋白常增高,只反映感染的长期性,不说明病变的程度;因球蛋白增高(不是白蛋白减少)所致的A/G比率降低,也与病变程度无关。重度病人血清胆红素增高。

    临床上有时较困难的是鉴别慢性感染的急性活动。

    鉴别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活动初发症状典型较轻过去史无曾检出过HBsAg家族史常无慢性HBV感染者常有慢性HBV感染者黄疸有或无常无ALT升高500-1000U/L200-600U/LIgM抗HBe(滴度)>1:1000(-)或<1:1000HBeAg早期血清转换持续(+)或转换HBeAg6个月内阴转炎症可消退,HBsAg持续肝活检组织学小叶炎症明显而均匀汇管区炎症明显,可有纤维化病程6个月超过6个月。

    血清标志物:检测IgM抗HBc的Abbott试剂经特殊标定,阳性结果可以确定为急性乙型肝炎;未经标定的试剂在慢性HBV感染的活动期也出现阳性结果,滴度较急性感染时低,但没有鉴别急、慢性的界限值。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早期HBeAg血清转换,标志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V感染在活动期后HBeAg持续,也可转换。急性乙型肝炎病人HBsAg在6个月内阴转;慢性HBV感染病人炎症消退后HBsAg仍持续。

    肝组织学: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学特征是腺泡内炎症和肝细胞变性特别明显,且均匀分布;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活动时腺泡内炎症大多较轻,以汇管区炎症和间质反应较明显。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汇管区炎症浸润,炎细胞可向邻近的实质溢出,易与慢性肝炎的界面性炎症混淆;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活动无或仅部分界面有炎症,无或仅轻微纤维化。

    然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活动的重症病例仅几个月就可发生桥样坏死,甚至向肝硬化发展;急性乙型肝炎发生桥样坏死较少,无向肝硬化发展的组织学特征。

    病程观察作出判断:6个月内HBV抗原血清转换者多为急性乙型肝炎,否则可能为慢性。但可有少数向慢性发展的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有个别初次就诊便已近恢复的慢性乙型肝炎。

    1.慢性乙肝用药经验原则

    (1)疏肝宜柔: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同时彭勃还认为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麦芽等。其中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更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既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2)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白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

    (3)当心养阴: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中保存一分阴血便有一分生机,并要防止阴亏进一步发展致动血出血。一贯煎是滋补肝阴的代表方。若从“体阴用阳”出发调补肝气时可重用黄芪。

    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唯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阴无骤补之法”,养阴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守方稳进,方可取得较好疗效。养阴之品常用山药、大枣,并以其为伍,既益气又养阴,既生津又调营,健而不燥,补而不腻。

    (4)注重解毒: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薢等。但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5)治痰勿忘化:临床上一部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淤胶着有密切关系。究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内生,痰浊阻络,血行不畅,以致血淤,痰淤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以致形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治疗中单纯用化痰祛湿或者单纯用活血化淤任何一种方法均不易见效,必须兼顾痰淤两方面。“治痰勿忘祛淤,治淤勿忘化痰”,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芥子、吴茱萸、生姜、党参、泽泻、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泽兰等涤痰化淤之品组成基本方。久病入络,血淤络阻是肝病病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必然的病机转化,所以临床对慢性肝病即使无明显血淤见症,亦应在此病机显现之前在补肝健脾方内酌加活血化淤之品,而并非到上述血淤证完全显露才用去淤通络之法。软坚化淤药多选用三七、鳖甲、赤芍、丹参、牡丹皮、穿山甲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多数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且大多数慢性肝病是可以治愈的。“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据报道,80%-85%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能够完全治愈的,而只有10%-15%的病人演变为轻度慢性肝炎或中、重度慢性肝炎,而轻度慢性肝炎所占的比例又比中、重度慢性肝炎大,且预后多数良好,虽然病程有长达十几、二十年者,经正规专业治疗最终病变的肝脏组织仍可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只有极少数演变为中、重度慢性肝炎。

    2.慢性乙肝良方集粹

    益肝十味汤

    【功用】清热解毒化淤,益气扶正。

    【主治】乙型肝炎

    【组成】连翘12克,鸡骨草30克,黄芩15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柴胡6克,山豆根6克,桃仁6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肝区作胀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2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恶心呕吐较剧者,加旋覆花(包)9克,赭石30克;黄疸甚者,加垂盆草30克,茵陈15克;腰酸乏力剧者,加桑寄生、杜仲各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每剂煎2次,分早、晚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显效(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88例,有效(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且其他1项以上血清指标好转)26例,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12例。总有效率90.47%。

    【出处】周海萍,曹振键。益肝十味汤治疗乙型肝炎126例。天津中医,2000,17(4):41

    【按语】方中柴胡、连翘、山豆根、鸡骨草清热解毒;黄芩、茯苓益气健脾以扶正;丹参、当归、桃仁活血化淤;甘草调和诸药。

    补肝活血解毒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15-30克,党参15-30克,土茯苓10-15克,甘草10-15克,丹参10-15克,柴胡10-15克,莪术10克,白术10克,牡丹皮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

    【加减用药】黄疸或湿热较盛者,加茵陈、栀子、虎杖、大黄;湿热中阻胀满者,加苍术、薏苡仁、厚朴;肝阴虚者,加枸杞子、白芍、炙龟甲、墨旱莲;肢冷、怯寒、便溏者,加干姜、制附子、桂枝;便结不畅者,加大黄、枳实。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疗程3个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基本治愈61例,好转2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

    【出处】于遂罗,牛满山,李敏。补肝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陕西中医,1993,14(7):291

    【按语】以黄芪、白术补益肝气,合党参以增强补气之功。诸药合用,则肝气得复,疏泄有权,脾气健运,升降职司。柴胡、莪术等调理气机、通行血脉之品,取补中有通之意,借以振奋肝脏功能,使肝气充盛,肝络得养,则痛症自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以清除毒邪,使邪去则正安。

    益气健脾汤

    【功用】补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虎杖15克,柴胡9克,甘草9克,白芍12克,郁金12克,丹参20克,板蓝根20克。

    【加减用药】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者,加白豆蔻、郁金、香附;肝肾阴虚型者,加北沙参、麦冬、枸杞子;脾肾阳虚型者,重用黄芪,加人参、砂仁;淤血阻络型者,上方药中重用浯血化淤、凉血解毒药,加三棱、莪术、血竭。大黄、半枝莲、穿山甲。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空腹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基本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病毒复制消失,而HBsAg可持续存在,以上各项指标稳定1年以上)33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脾大无变动,且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病毒复制标志水平降低)24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5例。总有效率91.9%。

    【注意事项】空腹服用。

    【出处】傅国久。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陕西中医,1996,17(8):352

    【按语】党参、甘草、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补气健脾以扶正。黄芪、甘草提高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柴胡、板蓝根、虎权清热解毒,能够吞噬和抑制乙肝病毒,抗乙肝病毒,降低谷丙转氨酶。柴胡具有免疫调节和诱发干扰素产生的作用。丹参、白芍活血化淤,抗肝细胞纤维化,改善微循环,减少病变部位缺血,加速病灶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还可以促进排毒,增强疗效。因此,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在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

    疏肝理血汤

    【功用】疏肝下气,理血和营,益气健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柴胡10克,甘草10克,赤芍20克,郁金20克,丹参20克,白术20克,枳壳5克,黄芪30克。

    【加减用药】兼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大黄;口干口苦者,加黄连、南沙参、天花粉;胁肋胀痛者,加延胡索、木瓜;恶心呕吐者,选加法半夏、竹茹、赭石、紫苏子、陈皮;纳呆腹胀者,选加砂仁、草豆蔻、香橼、苍术;厌油恶心者,加山楂、鸡内金、泽泻;腹胀者,选加木香、厚朴、草豆蔻、大腹皮;五心烦热者,选用女贞子、牡丹皮、地骨皮、银柴胡;自汗盗汗者,选用龙骨、牡蛎、乌梅、浮小麦、麻黄根;肝脾肿大者,选用川芎、土鳖虫、穿山甲、三七、土贝母、三棱、莪术、月季花;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紫草、蒲公英或冲服五味子散剂;HBsAg阳性者,选加虎杖、白花蛇舌草、紫草、牡丹皮、重楼、夏枯草、山豆根;HBeAg阳性者,重用紫草、牡丹皮、女贞子;虚甚者,选加人参、党参、西洋参、淫羊藿、巴戟天。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测各项正常,5年无复发)53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HBsAg仍呈阳性) 30例,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好转,部分肝功能轻度异常)12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3例。

    【出处】薄利民。疏肝理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陕西中医,1995,16(7):290

    强活清乙肝汤

    【功用】滋养肝肾,活血化淤,清利湿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女贞子20克,赤芍20克,枸杞子10克,牡丹皮10克,虎杖10克,茯苓10克,白术3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蜀羊泉30克。

    【加减用药】肝肾阴虚型者,加山茱萸、何首乌、生地黄;阴虚湿热型者,加茵陈、金钱草、半枝莲;气滞血淤型者,加三七、郁金、桃仁。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0例,基本治愈171例,好转96例,无效31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9%。

    【出处】朱士伏。强活清乙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4,16(3):29

    黄芪贯众当归汤

    【功用】解毒祛湿、疏肝活络、培补脾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贯众15克,当归15克。女贞子15克,大黄10克,五味子10克,白术10克,赤芍12克,柴胡8克,败酱草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加减用药】湿热中阻型者,去白术、女贞子,加茵陈、虎杖各15克,栀子10克;肝郁脾虚型者,去败酱草,加郁金、猪苓各15克,枳壳12克,薏苡仁20克,泽泻10克;肝肾阴虚型者,去柴胡、败酱草,加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山药30克;淤血阻络型者,去白花蛇舌草,加三七10克,丹参30克,延胡索、郁金各15克;脾肾阳虚型者,去败酱草、大黄,加淫羊藿、仙茅各10克,肉苁蓉、巴戟天、党参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中、晚3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5例,经1-6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71例,好转207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91.1%。

    【注意事项】治愈后巩固治疗半个疗程。

    【出处】陈子忠,张洪成。调肝脾治慢性乙型肝炎。湖北。中医杂志,1995,17(2):37

    【按语】黄芪贯众当归汤以大黄、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贯众清热解毒祛湿,当归、赤芍养血活血,柴胡疏肝解郁,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女贞子滋肝之阴,五味子入肝安神。全方共奏解毒祛湿、疏肝活络、培补脾肾之功,攻补兼施,攻而不过,补而不滞。

    祛毒复肝汤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疏肝健脾醒胃。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

    【组成】山豆根15克,虎杖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土茯苓15克,白花蛇舌草20-30克,柴胡20克,白术20克,黄芪20克,厚朴10克,薏苡仁20克,茯苓10克,鸡内金10克。

    【加减用药】湿热壅盛而发黄者。加茵陈20克,苍术9克,田基黄10克;淤血阻络者,加郁金、延胡索、丹参各9克;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黄20克,何首乌、白芍各10克;脾肾阳虚者,加菟丝子9克,淫羊藿、桑寄生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顿服。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及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共服用6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40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

    【出处】胡大庆,杨素霞。自拟祛毒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4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1):18

    【按语】祛毒复肝汤以山豆根、连翘、板蓝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以黄芪、白术、薏苡仁、鸡内金调脾健胃;肝脾同治。此方重用清热解毒以祛疫败毒,又不忘养肝益脾以匡扶正气,标本兼治,故收良效。

    二子八味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女贞子12-20克,五味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蒲公英15-30克,刘寄奴15-30克,虎杖15-30克,垂盆草15-30克,平地木12-20克,郁金10-15克,丹参12-30克。

    【加减用药】黄疸者,加茵陈20-50克,炒栀子9-12克,赤芍12-15克;金钱草、田基黄各15-30克;恶心者,加法半夏9克,茯苓12克;脘腹胀满者,加枳壳10克,陈皮9克,厚朴6-9克;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各6-10克;纳呆者,加神曲10克,谷芽、麦芽各30克;乏力、头晕、苔薄白者,加太子参12克,灵芝15克;肝脾肿大,有肝硬化倾向者,可加穿山甲10克,炙鳖甲12克;白蛋白低下者加黄芪、山药各15-30克,白术10-20克;球蛋白增高者,加大白花蛇舌草和垂盆草的用量。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中、晚3次服。2周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56例,显效4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

    【出处】张振雷。自拟二子八味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5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1):19

    【按语】本方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垂盆草、平地木、六月雪、虎杖等清热解毒利湿药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多有抗病毒作用,其中白花蛇舌草: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证实有降酶、护肝作用;郁金、丹参能活血通络。疏肝经之淤,散肝中之结,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女贞子、五味子以补肝肾,实验研究证实有降酶、转阴作用。

    养肝健脾解毒汤

    【功用】养肝健脾,解毒化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丹参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灵芝15克,虎杖15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炒柴胡10克,佛手10克,垂盆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5克。

    【加减用药】舌苔黄腻或黄疸明显者,去白芍、黄芪,加茵陈15-30克,黄芩10克;食少腹胀者,加枳壳10克,鸡内金5克;大便溏薄者,加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舌红少苔者,加玉竹、桑寄生各10克;肝脾肿大者,加炙鳖甲、莪术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所有病例均配合云芝多糖、维生素C口服,3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评定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治愈41例,显效48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

    【出处】李国安,郭家云,畲万祥,等。养肝健脾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吉林中医药,2001,21(1):18

    【按语】药用丹参、白芍养血柔肝以滋肝体,太子参、黄芪、白术、灵芝、佛手益气健脾,补而不腻,合而用之,以治其本。虎杖、垂盆草、白花蛇舌草清化湿热,解毒降酶,用治其标。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养肝健脾而不留邪,解毒驱邪而不伤正。

    调治祛邪疗肝方

    【功用】益气腱脾、疏肝行气、活血祛淤、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15克,丹参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垂盆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炒白术12克,当归12克,醋炒柴胡12克,山楂12克,醋炙鳖甲(先煎)12克,枸杞子12克,茯苓12克,醋炒青皮9克,赤芍9克,鹿角(先煎)9克,大枣9克,酒制大黄9克,皂角刺6克,甘草6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中、晚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0例,临床基本治愈88例,显效100例,好转3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3.3%。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出处】张绍俭。调治祛邪疗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0,41(11).664

    【按语】方中黄芪、炒白术、大枣益气健脾;枸杞子、鹿角、当归补益肝肾、补养肝血;醋炒柴胡、酪炒青皮疏肝行气;丹参、赤芍、山楂活血祛淤;茯苓、茵陈渗湿利湿清热;败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皂角刺托毒排毒。其中,黄芪益气兼托毒,助皂角刺托毒祛邪;茯苓渗湿利湿兼能健脾补中,助白术、黄芪、大枣健脾益气;鹿角益肾兼能行血,败酱草解毒兼能祛淤,助丹参、赤芍、山楂行血祛淤;醋炙鳖甲软坚散结兼能滋阴,与当归、丹参、赤芍、山楂合用软肝缩脾,兼助枸杞子、鹿角、当归补益肝肾;酒制大黄活血消淤、泻热解毒。全方相配,有益气健脾、补益肝肾、补养肝血、疏肝行气、活血祛淤、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应病机,故能获效。

    五虫解毒方

    【功用】以毒攻毒,健脾护肝,活血利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僵蚕10克,全蝎5克,蜈蚣2条,土鳖虫15克,炮穿山甲15克,丹参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15克,神曲15克,徐长卿15克,赤芍30克,炙黄芪30克。

    【加减用药】湿热偏盛者,加茵陈、大黄;肝郁气滞者,加柴胡、白芍、延胡索、木香;肝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白扁豆;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制何首乌、女贞子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小儿药量酌减。同时加用西药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经3个月治疗,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正常)54例,有效(主要症状缓解,肝脾有所缩小,肝功能好转)23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无改善)3例。显效率67.50%。总有效率为96.25%。

    【出处】姜海华。五虫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12):519

    【按语】五虫解毒方取僵蚕、蜈蚣、土鳖虫、全蝎等虫类以小毒攻大毒,且走窜透毒逐淤,以增强清除病毒之力;炮穿山甲活血化淤,软坚化结;徐长卿,《本经》云其治“蛊毒,疫疾邪气”;炙黄芪补气固本;丹参活血化淤;赤芍凉血活血,清血分实热;五味子扶正敛肝;茯苓、神曲健脾益胃。全方共奏以毒攻毒、健脾护肝、活血利湿之功。

    慢肝I号方

    【功用】凉血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水牛角30克,重楼30克,垂盆草30克,石燕30克,赤芍15克,连翘15克,水红花子12克,青黛(冲)1克,冰片(冲)0.03克。

    【加减用药】胁痛者,加佛手、制香附各10克,延胡索15克;腹胀者,加厚朴10克,炒莱服子12克;黄疸者,加茵陈30克;口苦黏腻、恶心纳呆者,加姜半夏10克,佩兰12克,麦芽30克;肝脾肿大者,加桃仁、莪术各1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编印,1994-12)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断标准,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67%。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除使用维生素、葡萄糖和助消化药外,不加用其他药物。

    【出处】许兴国。慢肝Ⅰ号方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10):426

    疏肝活血汤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柴胡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郁金12克,丹参12克,茯苓15克,虎权3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5克。

    【加减用药】湿热中阻者,去白芍,加茵陈30克,蒲公英25克,夏枯草30克;血淤者,力口三棱12克;肝肾阴虚者,去白术、薏苡仁、茯苓、三七,加炮鳖甲、枸杞子、生地黄各15克,当归10克,南沙参2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经3个月治疗,基本治愈37例,好转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5%。

    【出处】章力勤。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5):44

    芝芪汤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健脾,疏肝理气。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灵芝30克,黄芪30克,板蓝根3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绞股蓝15克,白术10克,白毛藤15-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2例,HBsAg.转阴77例,转阴率58.4%。128例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者,有113例恢复正常,复常率88.28%。

    【出处】伊春锦,林春妹,翁绳文。芝芪汤治疗132例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2000,31(1):19

    【按语】灵芝、黄芪等扶正固本,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动体内防御免疫反应;绞股蓝、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丹参、赤芍活血化淤,以改善肝脏微循环,解除血脉淤阻,增加血流量和营养供给,使肝细胞无缺氧状态;白毛藤、茵陈清热利湿,恢复肝细胞功能;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以致不伤胃气;再加疏肝理气之品以解除临床症状。因而获得较好疗效。

    益肾化湿汤

    【功用】益气健脾补肾、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15克,白术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连翘20克,茵陈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苍术9克,淫羊藿9克。

    【加减用药】谷丙转氨酶高者,加垂盆草、岗稔根各15克;血清胆红素高者,加大黄(后下)9克,赤芍15克;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制香附各12克;早期肝硬化者,加炙鳖甲9克,莪术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1-3疗程。

    【疗奴】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基本治愈29例,显效49例,好转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任何不良毒副反应。

    【出处】周玉琴。益气化湿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四川中医,2000,18(2):22

    【按语】方中主用黄芪、白术、淫羊藿、连翘、茵陈、白花蛇舌草等药。黄芪伍连翘、茵陈、白花蛇舌草,益气化湿以清除湿热邪毒,黄芪伍白术、淫羊藿,益气健脾补肾,旨在鼓舞正气以除蕴毒之邪。

    舒肝健脾汤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疏肝理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柴胡9克,木香16克,猪苓15克,虎杖15克,白芍15克,丹参30克,白背叶根30克,山楂30克。

    【加减用药】有黄疸者,加茵陈、鸡骨草各20克;肝脾肿大者,加穿山甲9克,泽兰10克;肝区疼痛者,重用白芍25克,加延胡索10克;食欲不振者,去虎杖,加鸡内金9克,麦芽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20克,女贞子15克;恶心厌油腻者,加法半夏9克。

    【用法】每天1剂,早晚各煎1次,每次煎液200毫升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复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抗原、抗体5项,总疗程为3个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注意事项】慎用苦寒之药。

    【出处】林达秋。舒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0,20(3):20

    活血解毒补肾汤

    【功用】活血解毒,补益肝肾,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丹参30克,赤芍30克,苦参30克,虎杖15克,炙鳖甲15克,炮穿山甲1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甘草6克,大黄9克(后下)。

    【加减用药】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9克;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克;黄疸明显者,加茵陈30克;夜寐欠安者,加酸枣仁、首乌藤各30克;齿鼻出血者,加仙鹤草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各150毫升,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

    【注意事项】服用期间不加用其他降酶、抗病毒药物。

    【出处】邢练军,季光,张玮。自拟活血解毒补肾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5):377

    【按语】本方的组成以丹参、赤芍、穿山甲为主活血化淤;苦参、虎杖、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泄热;杜仲、枸杞子、续断、炙鳖甲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赤芍、苦参、穿山甲、炙鳖甲等药有明显的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作用,用药剂量超过常规。临床疗效明显,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良方。

    垂盆草败酱草汤

    【功用】扶正解毒,疏肝运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垂盆草30克,败酱草30克,虎杖30克,葛根30克,连翘30克,黄芪15克,灵芝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评定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临床基本治愈18例,显效38例,好转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8%。

    【注意事项】同时服用西药联苯双酯,每次50毫克,每天3次。

    【出处】畲万祥,李国安,郭宗云。自拟方配合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6):516

    【按语】方中垂盆草、败酱草、虎杖、葛根、连翘、升麻清热利湿解毒,黄芪、灵芝、白芍、茯苓益气养肝、腱脾以扶正,丹参活血祛淤、疏通经络,柴胡疏肝理气。全方共奏扶正解毒、疏肝运脾之功。

    舒肝解郁化淤汤

    【功用】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利湿,益气活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茵陈30克,板蓝根30克,丹参24克,茯苓20克,车前草20克,白芍18克,田基黄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香附12克,青蒿10克,郁金10克,虎杖10克,鸡内金10克,大黄10克,柴胡10克,党参10克。

    【加减用药】呕恶者,加半夏、竹茹;纳呆者,加砂仁、麦芽;腹胀者,加莱菔子、大腹皮。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液600毫升,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显效48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4%。用药最长6个疗程,最短2个疗程。肝功能恢复情况: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58例,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27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恢复者,15例。乙肝标志物转阴情况:HBsAg56例,HBeAg68例,HBcAb54例。肝脾肿大恢复正常者39例。

    【出处】温如丰。舒肝解郁化淤汤治疗慢性乙肝86例。山西中医,2000,16(3):16

    【按语】茯苓、党参之类健脾益气,使后天之本旺盛,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从而使肝脏修复;茵陈、板蓝根、虎杖、青蒿、田基黄、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柴胡、白芍、香附舒肝解郁,使肝之气机通畅,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丹参、郁金、大黄、鸡内金攻积导滞,活血化淤,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液阻力,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细胞的缺氧状态,使肝之淤得以消散;党参、白术还可以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对抵抗乙肝病毒,抑制病毒复制,防治肝硬化,促进肝病痊愈,巩固疗效,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复方扶正祛邪汤

    【功用】益气健脾,滋肾柔肝,舒肝活血,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麦芽30克,白芍20克,薏苡仁20克,淫羊藿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女贞子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大青叶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柴胡12克,佛手12克,土鳖虫15克,鸡内金15克,茵陈12克,虎杖12克,猪苓12克,大枣12克,大黄3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其中HBeAg阳转阴14例,占46.67%;谷丙转氨酶值恢复正常共26例,占86.67%。

    【出处】杨本雷。复方扶正祛邪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及其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4):30

    【按语】方中以柴胡、佛手、郁金、大黄、土鳖虫舒肝活血,以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大枣益气健脾,以当归、白芍、生地黄、女贞子、淫羊藿增强T细胞功能;黄芪、淫羊藿还能诱生干扰素。郁金、白花蛇舌草、女贞子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大黄、丹参可增强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虎杖、大黄、猪苓能破坏HBV。由此可见,本方通过增强免疫及抗HBV双重作用发挥疗效。

    水黄胶囊

    【功用】活血化淤,通经消痞,疏肝解郁,清利肝胆,利湿退黄。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水飞蓟素8.4克,丹参1500克,田基黄1000克,川芎600克,柴胡600克,郁金600克,白芍600克,茵陈600克,炒白术600克,五味子600克,大黄300克,甘草300克。

    【用法】柴胡、郁金、茵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盛于密闭容器中备用;丹参、川芎、五味子用醇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制成干浸膏备用。以上6味药渣与白芍、田基黄、炒白术、甘草合并,用水提醇沉法制成干浸膏备用。将上述两种干浸膏混匀,粉成100目细粉与大黄100目细粉充分混匀制成颗粒,喷入挥发油拌匀,分装于1000粒。号空心胶囊中。每次5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2例,显效65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3%。

    【出处】于逢春,张惠芸,张玉泉。水黄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2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0,19(9):535

    【按语】水黄胶囊具有活血化淤、通经消痞、疏肝解郁、清利肝胆、利湿退黄之功效。方中水飞蓟素有较显著的抗慢性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作用;大黄清热泻下、荡涤肠胃实热以通腑气,使湿热从大便而出;丹参、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柴胡疏肝解郁;郁金理气化淤;白芍养阴柔肝补血;茵陈、田基黄清利湿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和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以上药物配合,使月平郁得解,肝血得补,肝热得清,则诸症状自消。

    益气凉血活血方

    【功用】凉血活血、祛淤止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赤芍10-15克,三七(冲)3克,丹参15克,茜草15克,牡丹皮15克,虎杖15克。

    【加减用药】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精;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气滞者,加香附、郁金、枳壳;脾虚者,加白术、茯苓、党参;湿热偏盛者,加茵陈、栀子、金钱草;阳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淤血重者,加红花、桃仁。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液约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以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显效4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

    【出处】刘悦明。益气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陕西中医,2000,21(1):10

    【按语】方中三七苦微温,归肝、胃经,化淤止血;配合赤芍、丹参凉血止血,活血祛淤;牡丹皮苦辛凉,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补虚固本;虎杖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凉血活血、祛淤止血。凉血活血药物有抑制胆汁淤积因子、降低TXB2/ACE及血液黏滞度,改善肝脏微循环、调控免疫力等作用。实践证明,本方有消除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柴胡四草汤

    【功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柴胡10克,贯众10克,山楂10克,黄芩10克,土茯苓12克,蒲公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败酱草20克,甘草6克,丹参20克。

    【加减用药】如肝胆湿热者,加茵陈、栀子、龙胆草;肝郁气滞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白芍、女贞子。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出处】吴红斌。自拟柴胡四草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10):18

    【按语】柴胡四草汤用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血,改善肝脏循环;白花蛇舌草、贯众、败酱草、土茯苓、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搜剔痰淤;丹参、山楂活血化淤;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故本方既可改善肝脏的病理变化,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又可清除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对乙肝标志物转阴效果明显。

    养阴益肝汤

    【功用】补血养肝、疏肝健脾、活血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重楼30克,虎杖30克,丹参15克,马鞭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炙龟甲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鸡内金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以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与乙肝全套,未愈可重复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7例,1-2个疗程后,基本治愈140例,有效55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为78.9%。

    【出处】孙靖。养阴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7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

    【按语】本方中虎杖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荞肝柔肝,丹参、川芎养血活血,鸡内金健脾养胃,重用黄芪补气助运,合当归为补血汤,补血润肝,再加上马鞭草、白花蛇舌草清解毒邪。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肝、疏肝健脾、活血解毒之功,解毒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使肝郁自畅而毒邪自除。

    黄芪解毒活血汤

    【功用】益气扶正,清化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败酱草15克,槟榔15克,山楂15克,炒白术12克,当归12克,大黄12克,郁金12克,菟丝子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虎杖20克,车前草20克,三七(冲兑)4克。

    【加减用药】肝区痛剧者,加延胡索、三棱;伴黄疸者,加茵陈、田基黄;湿盛者,加苍术、厚朴;肝脾肿大或阴虚者,加炙鳖甲、炙龟甲;阳虚明显者,加仙茅、淫羊藿;淤血明显者,加土鳖虫、水蛭;有出血者,加茜草、紫草;浮肿或腹水者,加马鞭草、猪苓、茯苓。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午、晚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中青年患者,另酌情饭后服南通制药厂产季德胜蛇药片,每次0.6克,每天3次。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7例,痊愈19例,显效7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4.11%。

    【出处】徐立明。黄芪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肝107例。江苏中医,2000,21(10):22

    解毒凉血祛淤汤

    【功用】解毒,凉血,祛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茜草20克,丹参20克,牡丹皮12克,人中12克,柴胡6克,炮穿山甲10克,白花蛇舌萆30克,垂盆草30克,茵陈30克,半枝莲30克,薏苡仁30克,猫人参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肿大肝脾缩小,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HBeAg转阴,自身抗体有2项以上转阳,随访1年无复发)8例,有效(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有1项转阴)17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83.3%。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每半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每月检测HBV标志物1次。

    【出处】刘靖。解毒凉血祛淤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江苏中医,2000,21(6)

    【按语】丹参、茜草、牡丹皮、炮穿山甲等凉血活血祛淤药物,除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外,更主要的有促进白蛋白合成、降低球蛋白及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柴胡有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垂盆草、茵陈、半枝莲不但有抑制免疫复合物的作用,还可以兴奋网状内皮细胞,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

    祛淤扶正汤

    【功用】清热解毒、补益肝肾、行气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茵陈20克,蒲公英20克,半枝莲2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苫参15克,紫草15克,重楼15克,丹参15克,炮鳖甲15克,白芍15克,淫羊藿12克,五味子12克,枸杞子12克,灵芝12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气虚明显者,加西洋参;阳虚明显者,加菟丝子;血虚明显者,加当归;阴虚明显者,加南沙参、麦冬。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显效8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

    【出处】王浩。祛邪扶正调理气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黑龙江中医药,2000,(6):38

    【按语】方中茵陈、苦参、紫草、重楼、蒲公英、半枝莲均为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之品;淫羊藿、五味子、枸杞子、灵芝补益肝肾;丹参、炙鳖甲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使之疏肝而不伤阴。上述各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毒、补益肝肾、行气化淤之功。

    养肝健脾解毒汤

    【功用】养肝健脾,解毒化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丹参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灵芝15克,虎杖15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炒柴胡10克,佛手10克,垂盆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用药】血清胆红素增高者,去白芍、太子参,加茵陈、赤芍各30克,黄芩10克;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郁金各10克;纳呆、腹胀者,去太子参,加枳壳、鸡内金各10克;肝脾肿大者,加炙鳖甲、莪术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临床基本治愈41例,显效48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2%。平均治疗时间61.9天,临床服用本方未见副作用发生。

    【出处】李国安,畲万祥,王志刚,等。养肝健脾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四川中医,2000,18(12):15

    【按语】本方以白芍、丹参养血柔肝,以滋肝体;以黄芪、太子参、灵芝、白术、佛手益气健脾,补而不腻,合而用之以治本;以虎杖、垂盆草、白花蛇舌草清化湿热,解毒降酶;以柴胡配佛手理气和胃。纵观全方,养肝健脾而不留邪,解毒祛邪而不伤正。通过扶正祛邪,达到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和复制的目的,从而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HBV-DNA阴转。

    祛湿解毒汤

    【功用】健脾祛湿,活血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茵陈15克,虎杖15克,猪苓15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10克,连翘10克,苍术6克,柴胡9克,干姜3克,丹参20克。

    【加减用药】肝区痛者,加枸杞子、白芍;腹胀者,加陈皮、枳壳;胃痛者,加木香;腰痛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阴虚者,去苍术、干姜、猪苓,加南沙参、麦冬、生地黄。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基本治愈22例,好转28例,无效15例。

    【出处】易章俊。祛湿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17(1):22

    【按语】方中以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猪苓健脾祛湿;用山豆根、板蓝根解毒,虎杖活血解毒,柴胡解郁,佐黄芩、茵陈清热化湿解毒,少佐干姜护脾阳。

    健肝汤

    【功用】疏肝健脾、养营活血、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20克,丹参20克,白术12克,枸杞子12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郁金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芽30克。

    【加减用药】黄疸明显者,去黄芪,加泽泻15克,并加重茵陈用量;腹胀明显者,加枳壳10克,炒莱菔子15克;失眠者,加酸枣20克;肝脾肿大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6例,显效40例,有效84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

    【注意事项】每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

    【出处】高居芳。健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6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4):17

    【按语】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益气健脾,促运化;柴胡、郁金、麦芽疏肝理气,畅达气机;目芍、当归、枸杞子滋血而养肝体;丹参、赤芍凉血散淤,合柴胡、郁金等,调和气血而归和平;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茵陈清热利湿,除余邪以安正。全方融健脾,养肝、清热、利湿、化淤于一炉,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攻而不峻,共奏疏肝健脾、养营活血、清热利湿之功,以应本病虚实错杂之势。

    三五肝泰

    【功用】补中益气,活血通淤,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80克,煨灵芝3-6克,虎杖20-30克,垂盆草20-30克,平地木15-30克,岩柏15-30克,山豆根3-10克。

    【加减用药】食欲不振者,加谷芽、麦芽、鸡内金、砂仁、生姜;便溏者,加苍术、芡实、煨诃子、制附子;恶心者,加姜半夏、竹茹、厚朴、薏苡仁;湿重者,加苍术、茯苓、车前草;热重者,加败酱草、蒲公英、栀子;黄疸者,加茵陈、田基黄、田字草;肝区痛者,加柴胡、香附;腹胀明显者,加木香、枳壳、厚朴、神曲;肝脾肿大者,加丹参、川芎、红花、王不留行。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液约5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30剂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7例,临床症状的改善:经半个月的治疗,症状体征如发热头痛、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胁痛、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得到明显改善,以治疗3个月时症状改善最为明显。肝功能的变化:治疗半个月后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但需服药1个疗程后二者降至正常。白蛋白、A/G逐渐升高,但A/G升高缓慢,需用药1个月才能明显改善,服药2.5个月才上升至正常。γ-球蛋白下降缓慢,需用药2个月才降至正常。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治疗前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lgMAb阳性数分别为87、0、70、13、58、30例,治疗后分别为82、0、58、16、46、28例,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75、10、47、20、41、16例,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62、15、34、36、37、13例。

    【出处】尤荣开。三五肝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6,(11):488

    【按语】本方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强壮脾胃;煨灵芝性温味甘淡,化淤通滞,补益五脏,扶正培本;虎杖活血行淤,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平地木味辛性温,活血化淤;岩柏、垂盆草、白花蛇舌草清热利胆,解毒涤浊;山豆根消肿止痛。全方组合,诸药协力,共奏补中益气,活血通淤,清热解毒之功效,并具阴阳兼顾,温凉并行,鼓舞阳气,扶正祛邪之药力。故临床用之,收桴鼓之效。方中山豆根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剂量为3-10克,偶感上腹部胀满等不适,个别剂量稍大,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停药后自消。

    乙肝解毒丸

    【功用】凉血活血,祛邪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虎杖20克,茵陈20克,连翘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龙胆草20克,栀子10克,郁金10克,蜂房10克,紫草10克,薏苡仁15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甘草3克。

    【用法】按以上比例,加大100倍,研末,炼蜜为丸,外用芝麻油打光,每丸含生药6克。每天服3次(儿童每天2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0例,近期治愈267例,显效70例,好转54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90.94%。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

    【出处】朱传伟,朱鸿铭。乙肝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0例。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0):440

    【按语】本方中虎杖、栀子、茵陈、蒲公英、板蓝根、连翘、白花蛇舌草、蜂房、郁金、薏苡仁、龙胆草祛邪解毒;黄芪、甘草、蜂蜜、芝麻油扶正补虚;虎杖、丹参、紫草凉血活血。该方制成丸剂,既可使体内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药物浓度,又适应乙肝病人脾胃虚弱、纳呆运迟的特点。此外,郁金还有解郁利痰的作用。

    益肝抗纤方

    【功用】活血化淤,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益气养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10-30克,泽兰10克,茜草10克,白英10克,炒白术110克,木香10克,炒当归10克,赤芍20克,牡丹皮20克,大腹皮2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

    【加减用药】热甚者,去黄芪;水肿者。加防己、王不留行;历节痛进,加防风;脾气虚弱者,加党参;胃寒者,加干姜;脾虚泄泻者,加煨葛根;肾阳虚者,加制附子、淫羊藿、巴戟天;湿困者,加苍术、茯苓;肝区痛者,加延胡索、土鳖虫、柴胡、郁金。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占半数以上,肝脏肿大无变化或回缩;肝区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有1项阴转而HBsAg可阳性)31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占1/3以上;肝功能检查较原检测值下降一半以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有所下降而HBsAg可阳性)7例,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值无变化,甚至加重)12例。总有效率为76%。

    【出处】纪钧,董筠。益肝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江苏中医,1998,19(4):14

    【按语】方中当归甘温,和血补血,又为血中之气药,血行则肝络通畅;丹参气平味苦,破宿血,生新血,调经脉,除烦热,能治血虚血淤之候;赤芍、啦丹皮清热凉血清淤;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炒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白花蛇舌草苦寒而不燥,清热而不伤阴,是利湿解毒之要药,且无苦寒伤胃之弊;黄芪甘微温,补中益气,张锡纯认为又能补肝。诸药合拍,故取良效。

    扶正祛毒汤

    【功用】健脾益气,活血祛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25克,党参25克,猪苓20克,板蓝根18克,苦参10克,丹参15克,白术5克,鸡内金12克,红花12克,淫羊藿12克。

    【用法】每天1剂,文火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58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用药时间最长4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

    【出处】何立鳌。扶正祛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江苏中医,1998,19(4):16

    【按语】方中黄芪、猪苓含有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尚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损伤肝组织,降低乙肝病人HBsAg、HBeAg滴度;黄芪、党参、白术既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又能够促进白蛋白的合成;黄芪中含硒,党参中含锗,是肝细胞再生的必需元素;鸡内金健脾消积,增加胃肠蠕动;板蓝根、苦参清热解毒,其抗病毒作用可靠;淫羊藿不但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而且能够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活血化淤的丹参、红花可抑制免疫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其损害,又能抑制淋巴吞噬细胞系统的慢性炎症反应而降低球蛋白,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流阻力,增加肝脏血流灌注,改善肝细胞缺氧状态,使肝脏变软回缩。

    肝复康胶囊

    【功用】益气养血、柔肝健脾、解毒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党参300克,丹参300克,柴胡300克,炙鳖甲300克,山楂300克,黄芪200克,茯苓200克,虎杖200克,炒白术200克,板蓝根100克,五味子100克,甘草100克。

    【用法】以上12味药共研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10粒,每天3次。4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半年。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4例,显效106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7%。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出处】常培华,王云龙,梁开华,等。肝复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4例。江苏中医,1996.17(10):2

    【按语】肝复康胶囊具有益气养血、柔肝健脾、解毒化淤的功效。方中黄芪、党参、炒白术益气养血柔肝;茯苓、山楂健脾和胃;柴胡、丹参、炙鳖甲舒肝解郁软坚;板蓝根、虎杖、甘草清热解毒;五味子增强降酶之功。诸药合而成方,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恢复肝细胞功能,清除病毒复制,阻断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

    黄贯虎金汤

    【功用】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山楂30克,蒲公英30克,丹参2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贯众10克,柴胡10克,虎杖25克,大黄(后下)6-10克,郁金12克,三七末(分冲)3克,蜂房6克,炙甘草6克。

    【加减用药】若恶心、呕吐、纳呆者,加旋覆花(布包)

    12克,砂仁(后下)6克,鸡内金20克;若胁叻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克,醋香附10克;小便黄、口苦、苔黄腻者,减黄芪、党参用量,加金钱草、茵陈各30克;大便秘结者,增加大黄用量;便次增多者,减大黄量,另加茯苓20克;肝脾肿大者,加醋鳖甲30克,土鳖虫6-10克;若阴损及阳,伴阳虚者,酌加菟丝子、淫羊藿各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3例,治愈57例,显效4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3%。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

    【出处】晋中恒。黄贯虎金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3例。新中医,1999,31(9):41

    【按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湿邪得化,又可杜绝生湿之源;虎杖、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蜂房味甘性平,以毒攻毒,以除体内湿热疫毒之邪;大黄苦寒泄降,解毒攻积,引湿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郁金、柴胡疏肝解郁,与活血化淤之山楂、丹参、三七相伍,对慢性乙肝兼郁兼淤之证切中病机,郁淤除,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则有利于肝功能之恢复及HBV的清除;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熔扶正祛邪药于一炉,共奏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理气活血之功。

    解毒健脾活血汤

    【功用】解毒化湿、健脾活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茯苓15克,板蓝根15克,虎杖25克,党参20克,山楂20克,黄芪2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郁金12克,厚朴12克。

    【加减用药】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10克;脾气虚者,去板蓝根,加陈皮6克;肝阴不足者,去板蓝根,加白芍、女贞子各15克;淤血甚者,加丹参15克;肝脾肿大者,加丹参、鳖甲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31例,无效5例。

    【出处】杨杏池。解毒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新中医,1995(2):47

    【按语】方中虎杖、蒲公英、土茯苓、板蓝根清热解毒,且虎杖兼通下,土茯苓兼化湿,以清除体内湿热疫毒之邪,阻断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性味甘平,补脾益气。脾气健运,既可使湿邪得化,又能杜绝生湿之源。郁金疏肝解郁,与活血化淤的山楂为伍,对慢性乙肝之兼郁、兼淤证,可谓切中病机,郁淤除,肝脏的血液循环改善,又有利于HBV的清除。取厚朴辛能行气以消胀,香能化湿以散满,苫能下气以导滞,实为治湿困脾胃之良品。诸药为方,清热不嫌其寒,化湿不嫌其燥,健脾而不壅,疏肝活血又无太过之弊。

    益气活血解毒汤

    【功用】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18克,丹参18克,虎杖18克,党参15克,半枝莲15克,板蓝根15克,白术12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茯苓20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肝脾肿大者,加大郁金、丹参剂量;腹水者,加泽泻。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3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基本治愈34例,好转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4%。

    【出处】杨亚平,侯华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新中医,1995(3):50

    疏肝健脾汤

    【功用】清热解毒,滋阴养血,疏肝健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柴胡9克,木香6克,当归15克,五味子15克,党参15克,白芍15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8克,甘草10克。

    【加减用药】有黄疸者,加茵陈20克,栀子10克;肝脾肿大耆,加炙穿山甲9克,泽兰10克;肝区疼痛者,重用白芍,加延胡索1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9克,麦芽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腰膝酸软者,加牛膝20克,女贞子15克;恶心厌油腻者,加法半夏9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复查肝功能及乙肝5项。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9例,临床治愈2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8%。

    【出处】秦春红。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5,(4):47

    【按语】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甘草等健脾益气扶正;柴胡、木香疏肝理气;五味子、白芍、当归滋阴养血;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全方立足于疏肝健脾,扶正祛邪。发病之初,其病情往往虚实并见,多夹湿热,治宜疏肝健脾,佐以清热利湿。病久多气血两亏,重在补益气血,疏肝健脾。治疗应始终顾护脾胃,用药宜平和,慎用苦寒之品,以防损伤脾胃。若用苦寒之品,当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扶正解毒活血方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土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柴胡18克,苍术15克,白芍1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虎杖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重楼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加减用药】兼见脾虚者,加白术、鸡内金;肝气郁结者,加郁金、佛手;肝阴不足者,加女贞子、生地黄、南沙参;平素阳虚之体者,加淫羊藿、附子;谷丙转氨酶增高明显者,加蒲公英、紫草、葛根、山楂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60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治愈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

    【出处】符思,王微。扶正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新中医,1995,(11):44

    【按语】方中以小柴胡汤为主调理肝脾,用黄芪、太子参、丹参既能益气扶正,又能活血生血,助扶正之力。据国内文献报道,小柴胡汤具有使巨噬细胞、T细胞功能活化,白细胞间素产生增加,诱导产生干扰素、LAK细胞活性上升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人参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虎杖、蒲公英、重楼清热解毒;柴胡、丹参、郁金配伍可疏肝行气,活血化淤,促进肝脏循环及肝脏合成蛋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苍术、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助肝脏的解毒之功。全方共奏扶正解毒、保肝活血之效。

    化淤解毒汤

    【功用】化淤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柴胡15克,茵陈15克,泽泻15克,丹参15克,虎杖15克,桃仁12克,土鳖虫6克,板蓝根20克,白背叶根30克。

    【加减用药】湿热型者,于基本方中加田基黄30克,鸡骨草20克;肝气郁结者,加枳壳、郁金各15克;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5克;脾虚倦怠纳呆者,加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肝脾肿大者,加炮穿山甲10克;阴虚者,加龟甲、炙鳖甲各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10克;肝病日久,病毒滞留者,加枸杞子15克,山药、土茯苓各20克,乌龟1只,加水炖服,每周1-2次。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疗程3个月。服药期间禁饮酒,少吃煎炸辛辣之品,注意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9例,基本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5%。

    【出处】刘焕兰。化淤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9例。新中医,1995,(9):48

    【按语】化淤解毒汤中,虎杖、茵陈、板蓝根、白背叶根清解邪毒,丹参、桃仁、土鳖虫活血化淤,柴胡、泽泻、茯苓疏肝健脾。

    加味三才封髓丹

    【功用】补肾柔肝、益气健脾、化湿解毒。

    【主治】老年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熟地黄10-30克,西洋参10-20克,薏苡仁10-2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天冬10-20克,黄柏6-12克,砂仁6-12克,炙甘草6-10克,肉苁蓉10-15克,白芍15-30克。

    【加减用药】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肝脾肿大者,加炙鳖甲;有肝掌及蜘蛛痣者,加虎杖、丹参;合并腹水者,加大腹皮、泽泻。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及乙肝抗原、抗体五项,不愈者,继续第2个疗程。基本痊愈后,原方配成散剂口服,每次服6克,每天2次。停止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随访1年。

    【疗效】此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58例,治愈10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23例,无效7例,其中3例,总有效率为87.9%。

    【出处】陈世钧。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58例。新中医,1995,(3):48

    【按语】方中熟地黄、天冬滋阴补肾,养血柔肝;西洋参、炙甘草益气健脾;砂仁醒脾化湿;黄柏入肾坚阴;肉苁蓉补肾助阳,阳中求阴。加白芍敛阴柔肝,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花蛇舌草利湿解毒。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柔肝、益气健脾、化湿解毒之功。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多病情迁延,久难向愈,治疗应从长计议,缓缓调理,切忌孟浪从事,慎用大寒大热、破气逐淤之品,欲速则不达,反使病情加重。

    黄芪芍药丹参汤

    【功用】健脾益气活血。

    【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芍药30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黄精15克,泽泻15克,薏苡仁15克,白术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

    【加减用药】黄疸深,湿热明显者,加茵陈、栀子、金钱草;淤血重者,加大红花、桃仁、丹参、当归剂量;腹胀浮肿者,加大腹皮、白茅根、车前子;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参照1990年上海会议治愈标准。治疗86例,近期治愈50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6%。

    【注意事项】西药用维生素C、肌苷、维生素E等保肝药物,对较重者加强支持疗法,输注血浆、白蛋白等,3个月为1个疗程。

    【出处】马羽萍。中药为主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86例。陕西中医,1996,17(7):29

    【按语】黄芪中含有硒,黄精中含有锌,党参中含有锗,是肝细胞再生的必需微量元素。活血化淤的丹参、红花、桃仁、赤芍等可抑制免疫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其损害,既能抑制淋巴一吞噬细胞系统和慢性炎症反应而降低球蛋白,又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流阻力,增加肝血流灌注,改善肝细胞缺氧状态,从而逐渐使肝脏变软回缩。

    愈肝方

    【功用】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疏肝。

    【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田基黄30克,鸡骨草30克,丹参15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柴胡15克,三七10克,甘草10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疗程为3个月。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8例,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北京出版社,1993)的疗效标准,基本治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表明愈肝方对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同时服维生素B,不使用免疫制剂及其他药物。

    【出处】叶小汉。愈肝方治疗慢性活动乙型肝炎48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9,31(31):40

    【按语】黄芪、白术、党参、薏苡仁健脾益气,和胃祛湿;田基黄、鸡骨草清利湿热;丹参、三七活血化淤;柴胡清肝疏肝兼引经;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扶正不留邪;清利不伤正,共奏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疏肝之效。

    柴芩夏枯草汤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夏枯草10克,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虎杖30克,赤芍30克,白芍30克,山楂30克。

    【加减用药】气虚型者,加茯苓15克,炒白扁豆、炒白术各10克;湿热型者,加茵陈30克,栀子10克,郁金、炒鸡内金各15克,金钱草20克;阴虚型者,加枸杞子、黄精各12克,石斛、麦冬、南沙参各15克;血淤型者,加牡丹皮12克,丹参、炙鳖甲各30克;肝区疼痛者,香附、延胡索各10克;齿鼻衄血者,加白茅根30克,墨旱莲15克;抗原持续阳性者,加土茯苓、贯众各15克,木贼草10克;伴腹水者,加益母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10例,显效37例,好转4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77.2%。

    【出处】庄克莹。辨证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10例。新中医,1995,(8):44

    【按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早期属于肝脾失调居多,而脾虚及湿热是关键。若治疗不当或病情迁延,则肝郁化火伤津;或湿郁化热,湿热留恋伤津;或湿热入络,血脉淤阻。后期多出现肝肾阴虚及气滞血淤证候,而且在病理上往往相互影响,故用柴芩夏枯草汤为主,并结合中医辨证及临床化验结果适当增损药物,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对浊度异常者,多选用益气健脾、养血柔肝等扶正药物,如黄芪、当归、白芍、太子参、枸杞子、山药、黄精、石斛等;对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增高者,多选用清热利湿解毒药,如垂盆草、夏枯草、茵陈、栀子等;若总胆红素及γ-GT持续不降者,再加郁金、炒鸡内金、金钱草、赤芍,而且剂量要大;有腹水者,选用泽兰、益母草化淤利水而不伤阴。对HBsAg持续阳性者,不宜用大队清热解毒药,以免苦寒过量伤脾。在用药原则上,要做到养阴柔肝而不滋腻,行气化淤而不伤血,清热利湿而不伤阴,处处照顾脾胃之气机,使湿去不留,注意养血活血不淤滞。并强调饮食、营养、药物、情绪、休息等综合调理,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和正气的恢复。

    扶正托毒清肝丸

    【功用】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助阳升阳通阳和甘寒解毒,托内蕴之毒邪外达。

    【主治】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

    【组成】黄芪、党参、淫羊藿、巴戟天、灵芝、肉桂、升麻、葛根、柴胡、白花蛇舌草、蜂房、紫草、赤芍、丹参、薏苡仁、土茯苓、冬虫夏草。(原方无剂量)

    【用法】上药研末,加蜂蜜炼制为丸,每次服10克,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49例,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7%。

    【出处】陈长春。扶正托毒清肝丸治疗慢性乙型迁延型肝炎49例。吉林中医药,2000,20(5):21

    【按语】方以黄芪、淫羊藿、巴戟天、冬虫夏草、灵芝补益脾肾,小剂量肉桂助肾阳,升麻、葛根升脾阳,柴胡升发少阳清阳,白花蛇舌草、蜂房、升麻甘寒解毒,土茯苓、薏苡仁化湿毒。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淤”的理论,再以赤芍、丹参、紫草入血分,话血行血以荡除血中之伏邪。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

    1.概述

    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对这类携带者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及盥洗用具等应与健康人分开。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①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②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做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③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害则应及时治疗。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但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①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C、保甘维荞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⑦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③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开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不仅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而且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是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应该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

    2.乙肝病毒携带者四个正确对待

    (1)不要自悲自责: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

    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属于病毒复制不活跃的,传染性比较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预防。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乙肝病毒携带者由过去的10%-13%下降为0.8%-1.3%。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达到或低于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大部分只是体内残留病毒,而且复制不活跃,经临床做肝穿证实,对肝脏损害较少。乙肝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有疲乏的感觉,经过休息之后即可消失。60%-7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各种查体发现的。在体检时,一旦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到正规的传染病医院、肝病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检查时,医生首先是问,然后是查。问的内容包括:是否有经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尿黄、面色暗等症状;是否有家庭聚集现象;是否有与乙肝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是否服用过一些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可能还要询问有无饮酒史。查的内容包括:①体征。是否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颜面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脏、脾脏肿大情况、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水肿等表现。②血清学的检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看病毒活跃的程度如何。③影像学(B超、CT)的检查。通过“问”和“查”后,再进行综合判断。难以判断的,必要时还要做肝穿病理检查。携带乙肝病毒是不是肝炎,通过肝穿就可以确定,这通常被作为“金标准”。对没有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第一,要进行动态观察。每隔3-6个月到医院做检查。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脏有害的习惯要改变,比如饮酒、吸烟等。第三,自己心理上不要有压力,应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第四,患其他疾病就诊时,要向医生通报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医生在用药时会考虑药物是否对肝脏有损害。

    (2)不要把“转阴”作为终生目标:在不少患者的心目中,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病毒指标转阴,即所谓的“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误认为只要病毒指标转阴了,肝炎才算是治好了。这一误解带来了许多问题:患者四处寻找转阴良方,但用药后往往令人失望,或是偶有一二项指标转阴,但好景不长,出现反复。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大三阳”确实转为了“小三阳”,照理来说,病情应该好转,但是,事实却相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上述病毒转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这些阴转大多是病毒变异造成的,病毒变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异的后果也是相当复杂的。

    据统计,一般乙肝病毒标志物(俗称两对半)是“大三阳”者,经肝穿证实有30%-50%是肝炎患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乙肝的病情演变规律是,经过30-40年时间,没有其他夹杂因素的话,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对他人传染性强,自己患乙肝的可能性也大。复制弱的或不复制的,传染可能性小,患肝炎机会少。“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病毒复制弱,病毒基本上复制不活跃,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其实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①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②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乙肝病毒容易与其长期共处,而成为慢性携带者的。③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或有临床症状、体征的,如肝脾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

    (3)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予特殊治疗为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10%(约一亿四千万人),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的,自身并没有明显不适。这些人群该不该治疗呢?简要分析、讨论如下。

    从理论角度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应该及时防范和治疗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往往是乙肝发病的“潜伏状态”,此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牲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常常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一般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因此,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从实际情况上看,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是最难以防范和不该治疗的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混杂在正常人群中,不可能天天对他们进行随访和隔离。他们何时有可能传染给别人、何时有可能发病都是未知数。还有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定期随访,而且按时用药,有用干扰素的,有用胸腺素的,有用聚肌胞的,有用中药的,几乎都没有明显效果,“大三阳”还是“大三阳”,“小三阳”还是“小三阳”;有的还越治越坏,引起显性肝炎发生。由于携带者本身所处的免疫耐受状态、病毒与肝细胞整和等原因,决定了目前尚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另外,根据国情特点,也难以做到防范和治疗。如果想要搞清我国究竟有多少乙肝病毒携带者,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次全面检查,不要说组织工作艰难巨大,花销也非常庞大,一个人要做一次肝功能和“两对半”检查,需费甩为50-80元,全国则需近百亿元;查出来的人如果还要治疗,以人均1000元算,全国将需一千多亿元。而且这些花费常常是“无功而返”,既损国家,也损个人。从这个角度看,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予特殊治疗为好。

    从全面角度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自治”为主、“外援”为辅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处置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予特殊治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4)一定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及随访工作:一定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及随访工作,预防其他传染病的感染,注射甲肝疫苗和其他传染病疫苗;禁酒;适度参加体育与休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起居有常;调心态,乐观向上,豁达处世;定期复查肝功系列及B超,了解病变与否。

    3.乙肝病毒携带者验方

    乙肝汤

    【功用】扶正祛邪、益气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携带者。

    【组成】黄芪50克,绞股蓝50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紫草根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柴胡9克,法半夏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湿重于热者,加藿香、苍术、泽泻、茵陈、猪苓;热重于湿者,加茵陈、大黄、栀子、连翘;气郁型,选用柴胡、枳壳、党参、白术、山药;阴虚型,选用黄精、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隐匿型,加桑寄生、五味子、灵芝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2-4个月。儿童剂量酌减。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痊愈43例,基本痊愈22例,好转29例,无效4例,反跳2例。

    【出处】吴克山。乙肝汤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福建中医药,1992,23(2):37

    【按语】乙肝汤中以大剂量的黄芪、绞股蓝为主药,具有益气升阳,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辅以紫草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增强人体抗病毒作用;佐以丹参、赤芍、柴胡、法半夏疏肝活血,具有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力,防止肝组织纤维化作用,起着祛淤生新的功效;另以茯苓、甘草益气补中为使。诸药合奏扶正祛邪、益气解毒之功。应用得当,疗效颇佳。

    乙肝丸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散结,通络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瓜蒌200克,虎杖500克,酒炒丹参100克,炮穿山甲100克,槟榔100克,蜂房100克,明矾25克,浙贝母70克。

    【加减用药】黄疸指数偏高者,加茵陈100克;转氨酶稍高者,加五味子或覆盆子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上药为1个疗程量,1个疗程45天。每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两对半1次。停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

    【疗效】痊愈42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

    【出处】李合国,张锋。乙肝丸治疗HBsAg阳性携带者58例。四川中医,1992,10(12):30

    清热解毒汤

    【功用】清热解毒,护肝利胆。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蒲公英,茵陈,柴胡,丹参,赤芍,当归,大黄(原方无量)。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

    【出处】章建。清热解毒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7(4):26

    【按语】清热解毒方选用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虎杖、茵陈等大多具有抗炎、抗病毒、利胆和免疫调节作用;而柴胡可以引药入经,其含的主要成分为皂苷挥发油等,体外实验证明有抗肝炎病毒及保护肝细胞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甘草含甘草酸,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促进钠水潴留,对某些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因此选用临床有效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组成复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当是行之有效的。

    柴胡乙肝汤

    【功用】疏肝、补气、健肾、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柴胡10克,肉苁蓉10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用药】正常型(舌脉、精神、饮食量与饮食嗜好、情志等均无异常)加蚤休、半枝莲;脾虚型(体形偏胖,面色淡,舌质偏淡、舌面有少量薄白苔,饮食量减少,精神不振等)加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肝郁型(兼阴虚,体形偏瘦,性格内向,舌质偏红且不润,颜色偏红,脉细数)加香附、郁金、香橼。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120例,Ⅰ级(各项实验指标恢复正常。每2个月复查1次,复查2次无复发)45例,Ⅱ级(HBsAg滴度下降并稳定在<1:32,

    HBeAb、HBcAbl项阴转)57例,Ⅲ级(各项检查指标均无变化)18例。总有效率85%。

    【出处】陈睦涛。中药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12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3,15(1):29

    十全英蛇汤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原方无药量)

    【加减用药】阴虚者,重白芍,减肉桂,熟地黄改为生地黄;阳虚者,重用肉桂;气虚者,重用人参、黄芪;血虚者,重用当归、川芎、熟地黄;血淤者,白芍改为赤芍;脾虚者,重用四君子汤;邪实者(舌质红、苔厚),重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用法】每天或隔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服药100剂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94例,服药1个疗程,HBsAg转阴24例,其余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部有效。

    【出处】王清印,周若惠。十全英蛇汤治疗HBsAg携带者94例。河北中医,1995,17(2):39

    【按语】十全大补汤可大补气血,蒲公英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且含果酸、齐墩果酸、对香豆酸等,煎剂对兔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因此本方具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榔的作用,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理想的方剂。

    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方

    【功用】温补脾肾,祛湿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菟丝子15-30克,淫羊藿15-30克,桑寄生15-30克,黄芪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虎杖15-30克,败酱草15-30克,薏苡仁15-30克,黄芩15-30克,贯众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巴戟天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50例,经服上述中药1-6个疗程,有27例HBsAg阴转,未转阴者23例。

    【出处】胡朝阳,张晓妍。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治疗无症状HBsAg阳牲50例小结。河北中医,1994,16(4):1

    【按语】方中淫羊藿、巴戟天、桑寄生、菟丝子、黄芪温补脾肾而扶正。药理学研究,补气补阳药有促进受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白花蛇舌草、虎杖、败酱草、慧苡仁、黄芩、贯众清热解毒祛湿,消炎抗病毒;丹参、郁金活血行气,改善肝内微循环。诸药合用,温补脾肾,祛湿解毒,理气活血,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御感染,抗炎解毒。

    解阳汤

    【功用】益气温阳、清热解毒、健脾渗湿、养血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黄芪20克,草河车20克,土茯苓20克,半枝莲20克,丹参20克,郁金20克,山药20克,薏苡仁20克,芡实20克,仙茅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附子5克,茵陈30克,山豆根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50-200毫升,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215例,治疗期间每月免疫学检查1次,连续4次。HBsAg转阴性98例,占45.5%;HBsAb转阳性者34例,占15.8%;HBeAg转阴性者188例,占87.4%;HBeAb转阳性者50例,占23.2%;HBcAb转阴性者9例,占4.2%。

    【出处】张庆玲。解阳汤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21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5):2

    【按语】方中黄芪、仙茅、附子益气温阳,草河车、土茯苓、茵陈、半枝莲、山豆根清热解毒,丹参、郁金活血凉血,当归、白芍养阴柔肝,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芡实健脾渗湿。综观全方,温凉并行,调理气血,具有益气温阳、清热解毒、健脾渗湿、养血柔肝之功。

    固本解毒丸

    【功用】固本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女贞子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丹参12克,柴胡6克,白豆蔻6克。

    【用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10克,连用6个月。

    【疗效】此方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39例,阴转14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4.1%。

    【出处】冯仲华。固本解毒丸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39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2000,13(6):28

    【按语】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培补生化之源;柴胡、白豆蔻舒肝理气;女贞子濡肝益阴;赤芍、虎杖、丹参凉血活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利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固本解毒之功。

    清澳汤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板蓝根30克,黄芪30克,丹参10克,大黄10克,桃仁10克,生地黄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川芎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43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有4例各项指标转阴。经2个疗程治疗后,血清HBV标志物如下:HBsAg转阴者16例(37.2%);HBeAg转阴者32例(74.4%),HBcAb转阴者17例(39.5%)。3例神乏力疲者均症状消除。

    【注意事项】阴转病例继续服药1个月巩固疗效。

    【出处】魏玲。清澳汤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43例。陕西中医,1996,17(7):316

    转阴散

    【功用】益气补肾,清热活血。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黄芪30克,淫羊藿30克,女贞子30克,虎杖20克,板蓝根20克,丹参20克。

    【加减用药】单纯HBsAg阳性者,加补骨脂20克;HBV复制标志阳性者,加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上药焙干研末,过100目筛,装塑料袋中备用。

    每次10克,每天服3次,开水调和服用。儿童可取同量药粉水煎后取液服用。60天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80例,经1-3疗程治疗后,治愈(血清HBsAg及HBV复制标志转阴,随访半年无异常变化者)41例,有效(血清HBV复制标志转阴者)28例;无效(血清HBsAg及HBV复制标志均无转阴者)11例。总有效率85%。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西药。

    【出处】张赛克。转阴散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80例。四川中医,1998,16(7):24

    【按语】本方中重用补肾之品淫羊藿、女贞子,并配以当前普遍认为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的药物黄芪。黄芪除扶正补气外,还具有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T细胞生成、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等功效。虎杖、板蓝根清热解毒,药物实验证明此二药有较强的抑制HBsAg的作用。丹参活血化淤,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改善肝血微循环、激发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清除病毒的能力。全方共奏益气补肾、清热活血之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建立机体抗病毒状态,抑制HBsAg复制,促使HBsAg从阳转阴,终止乙肝病毒的长期慢性感染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

    三、脂肪肝

    1.脂肪肝概述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三酰甘油。

    2.脂肪肝验方

    肝脂消煎剂

    【功用】活血化淤,利湿化痰,疏肝理气。

    【主治】脂肪肝。

    【组成】柴胡10克,香附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大黄6克,何首乌15克,决明子15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郁金12克,白术12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8周。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西药。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9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1%。

    【出处】王文生。肝脂消煎剂治疗脂肪肝39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0,22(2):107

    【按语】方中大黄、山楂、丹参活血化淤;黄芪、何首乌补气养血,白术、鸡内金健脾消积;柴胡、决明子、香附、郁金疏肝清肝;泽泻利湿,使水湿从小便而解。故可治疗痰淤内阻所形成的积聚。

    加味通淤煎

    【功用】祛湿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脂肪肝。

    【组成】山楂2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制香附10克,乌药10克,青皮10克,木香10克,泽泻15克,莪术15克,姜半夏9克。

    【加减用药】痰淤交阻型者,加王不留行12克,厚朴9克,泽兰10克;痰湿偏重型者,加苍术9克,佩兰9克;淤血偏重型者,去姜半夏,加三棱10克,桃仁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48例,治愈2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9%。

    【注意事项】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祛除病因,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严禁饮酒。

    【出处】卢建明。通淤煎加味治疗脂肪肝48例。河北中医,2000,22(3):198

    【按语】本方用当归、红花行血祛淤,山楂消积化淤,制香附、青皮、羁药、木香行气疏郁,泽泻利水渗湿,加入姜半夏、莪术以增强化痰活血散积之功。故本方可用于治疗脂肪肝。

    祛癖汤

    【功用】疏肝活血,健脾化痰。

    【主治】脂肪肝。

    【组成】柴胡10克,枳壳10克,佛手10克,白芍15克,决明子15克,绞股蓝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芪30克,海浮石30克,海藻30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0例,治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56.7%。总有效率93.3%。

    【出处】李旭明。祛癖汤治疗脂肪肝3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4):146

    【按语】方中柴胡、枳壳、白芍、佛手疏肝理气,黄芪、茯苓、薏苡仁、泽泻益气健脾利湿,海浮石、海藻散结化痰,绞股蓝、决明子清肝化痰,丹参、山楂活血消积。

    破淤化浊方

    【功用】理血化淤,峻化痰浊。

    【主治】脂肪肝。

    【组成】茶树根30克,柴胡9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桃仁9克,茵陈15克,炒大黄6克,红花6克,八月札12克,当归12克,川楝子12克,莪术18克,丹参18克。

    【加减用药】恶心、纳呆者,加鸡内金、神曲各9克,山楂15克;肝功能异常者,加用垂盆草30克,栀子12克,龙胆草6克,虎杖15克;肝区胀痛显著者,加延胡索、徐长卿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连服8周为1个疗程。来愈者间隔2周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不超过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120例,显效63例,有效4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6%。

    【注意事项】药后大便偏稀或大便次数增加,为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出处】杨佩兰,周荣根。破淤化浊方治疗脂肪肝120例。四川中医,2000,18(2):30

    【按语】本方具有理血化淤、峻化痰浊的功能。其主要药物茶树根对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具有一定作用,并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有良好效果,加入活血化淤一类药物,可显著增强本方的破淤功能,再益以疏肝理气之药,对因脂肪肝引起的胁痛、恶心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祛脂汤

    【功用】清肝解郁,健脾化湿,活血化淤。

    【主治】脂肪肝。

    【组成】茵陈12克,丹参20克,山楂30克,陈皮15克,泽泻10克,决明子10克,五味子10克,大黄6克。

    【用法】每天1剂,头煎加水400毫升,煎30分钟,取液200毫升;第2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取液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分早晚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41例,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7%。治疗期间及之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

    【出处】王辉。自拟祛脂汤治疗脂肪肝41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5):371

    【按语】方中茵陈、泽泻清肝利胆,化湿祛脂;山楂、陈皮健脾消食,散淤行滞;大黄、决明子清肝利胆,攻积导滞,活血祛淤;五味子柔肝降酶;丹参活血化淤。全方共奏清肝解郁,健脾化湿,活血化淤之功。

    山楂消脂汤

    【功用】疏肝健脾、理气、活血软坚。

    【主治】脂肪肝。

    【组成】山楂30克,柴胡6克,三棱6克,莪术6克,枳实10克,党参10克,炙鳖甲(先煎)10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川楝子12克,赤芍15克,白术15克。

    【加减用药】肝经有热者,加栀子、牡丹皮;肝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兼呕者,加竹茹、陈皮;纳呆厌食者,加砂仁、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胁痛者,加郁金、香附;腹胀者,加大腹皮、木香;肝阳上亢者,加龙骨、牡蛎、决明子;失眠者,加远志、炒酸枣仁。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45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

    【出处】宋福印,李禾花。中药治疗脂肪肝45例。陕西中医,1991,12(3):103

    【按语】脂肪肝多因长期过食高脂肪、高胆固醇、低蛋白饮食,长期过量饮酒,肝炎治疗后期体重增长过快,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所致,最终病理产物属中医积证范畴。

    祛脂方

    【功用】疏肝健脾,活血祛淤,养血补肾。

    【主治】脂肪肝。

    【组成】虎杖20克,山楂20克,女贞子20克,丹参15克,柴胡15克,白术15克,灵芝15克,昆布15克,桑寄生15克,川芎10克,泽泻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164例,基本痊愈41例,显效80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95%。

    【出处】冯会明,邹春兰。祛脂方治疗脂肪肝164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1,17(2):13

    【按语】祛脂方中柴胡、白术疏肝健脾;川芎、丹参、虎杖活血行气祛淤;辅以灵芝、女贞子、桑寄生养血补肾以扶正气;山楂消食降脂。现代医学证明,丹参、山楂、虎杖、女贞子均有明显降脂作用。

    消脂复肝合剂

    【功用】清热利湿,化痰祛淤。

    【主治】脂肪肝。

    【组成】茵陈100克,连翘100克,泽泻50克,虎杖50克,莪术50克,大黄25克。

    【用法】上药制成合剂,每天服2次,每次50毫升。服4个月,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血脂。4个月后,复查4次B超。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0例,显效18例,有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出处】周玉琴。消脂复肝合剂治疗脂肪肝30例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49

    【按语】方中茵陈、连翘、泽泻、虎杖清热利湿,湿去痰自化;大黄、莪术通腑活血,化痰淤之积。全方用药精炼,配伍严谨,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未败胃,因而在临床上无任何毒副作用。

    肝脂清

    【功用】健脾燥湿,软坚化痰散结。

    【主治】脂肪肝。

    【组成】海蛤粉30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白豆蔻9克,浙贝母9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茵陈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100例,临床治愈58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

    【出处】李勇,王杰,孙建光。肝脂清治疗脂肪肝10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43

    【按语】方中二陈汤(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是燥湿化痰之代表方剂,其中陈皮行气和胃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化痰,法半夏既燥湿化痰又能散结;甘草培中醒脾以助运化;加以白豆蔻化湿和胃,行气宽中散结;浙贝母、海蛤粉软坚散结。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并嘱病者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适当活动,可获满意之效。

    化淤泄浊汤

    【功用】化淤泄浊散结、健脾疏肝滋肾。

    【主治】脂肪肝。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决明子20克,泽泻20克,制何首乌20克,海藻20克,制大黄10克,柴胡10克,枸杞子15克。

    【加减用药】气虚便溏者,去决明子、制大黄,加党参、白术、薏苡仁;肝肾阴虚者,加黄精、女贞子;气滞为甚,胁痛腹胀者,加郁金、枳壳;淤结较甚,肝脾大者,加桃仁、莪术、赤芍、白芍、陈皮、法半夏;苔黄腻者,加黄芩、栀子、法半夏;伴高血压者,加石决明、益母草。

    【用法】每天1剂,头煎加水500毫升,煎30分钟,取液15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取液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同时适当的锻炼、禁酒、限制脂肪类食物,糖尿病患者继续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

    【出处】孙菱娟,顾晓明,席彪。化淤泄浊汤治脂肪肝46例疗效观察。江西中医药,2000,31,(4):15

    【按语】方中选丹参、山楂、海藻健脾化淤散结,制大黄、决明子、泽泻清肝化淤泄浊,枸杞子、制何首乌滋补肝肾,黄芪、柴胡健脾疏肝。诸药合用共奏化淤泄浊散结、健脾疏肝滋肾之效,补泻并施,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健脾疏肝汤

    【主治】脂肪肝。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参9克,柴胡6克,黄连6克,薏苡仁15克,白及30克,决明子30克。

    【加减用药】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垂盆草30克;血脂升高明显者,加山楂15克;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9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以6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进食低脂饮食、禁酒,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适当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42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

    【出处】裴道灵。腱脾疏肝法治疗脂肪肝42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2000,16(4):13

    【按语】健脾疏肝汤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泽泻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白及含有多量的高分子葡萄多糖,能有效阻止脂肪吸收和促进脂类物质排泄,经临床应用取得好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治疗上多数降脂药物具有促进血液中的脂质进入肝脏代谢排泄的作用,用药不当极易导致肝损害和肝脂肪沉积加剧。因此药物选择应更加谨慎,相对来说,中医药在用药安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清浊降脂汤

    【功用】疏肝腱脾,化痰祛淤,利胆降浊。

    【主治】脂肪肝。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绞股蓝30克,山楂20克,葛根20克,泽泻20克,何首乌20克,决明子15克,海藻15克,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郁金10克,姜黄10克,大黄6克。

    【加减用药】胁痛、嗳气者,加川芎、香附;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加茵陈、栀子;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者,加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胁肋刺痛,舌紫,脉涩者,加桃仁、红花、地龙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47例,治愈17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

    【出处】谭剑霞,陶琼。清浊降脂汤治疗脂肪肝47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3):35

    【按语】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助脾健运而消痰湿;何首乌补精养血,使水湿得利而不伤阴耗血;二药同用,扶正固本。法半夏、胆南星化痰除湿;泽泻渗泻水道;海藻利水泄热去浊;大黄通腑利胆,推陈出新;山楂味酸入肝经,化淤消积;葛根、丹参、郁金、姜黄等活血祛淤;柴胡疏肝理,引诸药直达肝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海藻、郁金、泽泻、葛根、山楂、姜黄、大黄在抑制脂质吸收、促进脂质分解代谢及排泄、减少其沉积等方面发挥各自作用,从而降低血脂;柴胡可降谷丙转氨酶,与绞股蓝配伍能保肝、护肝;丹参改善肝微循环,与海藻为伍,还能回缩肿大的肝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疗程中嘱患者低脂饮食,适度运动,使体重指数维持在正常范围,不仅能有效祛除诱因,阻断发病之源,亦能提高药效,使本病愈后不致复发,到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茵陈丹参降脂方

    【功用】疏肝祛湿化痰,活血化淤行气,健脾和胃消食。

    【主治】脂肪肝。

    【组成】茵陈3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山药20克,山楂20克,泽泻15克,车前草15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防己10克,大黄6克,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餐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5例,痊愈17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注意调节饮食,勿食油腻、刺激性食品。

    【出处】周小平。茵陈丹参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5例。陕西中医,2001,22(1):32

    【按语】方中以茵陈、丹参为主药,疏肝祛湿,活血化淤。赤芍、柴胡、郁金行气活血开郁;大黄通腑导滞;泽泻、车前草、防己利水渗湿;山药、山楂健脾和胃消食。全方合用有疏肝祛湿化痰、活血化淤行气、健脾和胃消食之功用。

    消脂保肝汤

    【功用】消脂保肝。

    【主治】脂肪肝。

    【组成】山楂30克,泽泻20克,栀子20克,丹参20克,鸡内金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制大黄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

    【加减用药】胁肋疼痛者,加延胡索、白芍;上腹痞满者,加枳实、急性子;乏力者,加仙鹤草、黄芪。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60例,治愈33例,好转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

    【出处】张显耀。消脂保肝汤治疗脂肪肝60例。新中医,2000,32(11):32

    【按语】过食膏粱厚味、嗜酒及营养不良、感染、药毒等均可损伤肝脾。肝脾失调以致疏泄运化失常,湿热内生,甚或气滞血凝而成本病。消脂保肝汤中,重用山楂、泽泻、栀子、鸡内金消滞利湿、降脂;柴胡、郁金、制大黄疏肝解郁利胆;

    苍术、白术健脾化湿;丹参、川芎、制大黄活血祛淤、散结生新。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祛淤之功,使肝脾得调,湿化淤祛,气血畅利,故获良效。

    降脂调肝汤

    【功用】泻热祛淤,养肝健脾。

    【主治】脂肪肝。

    【组成】山楂30克,何首乌30克,泽泻30克,黄精30克,丹参20克,虎杖20克,决明子20克,柴胡10克,大黄3克(后下),荷叶15克。

    【加减用药】胁痛者,加延胡索15克,白芍15克;下肢浮肿者,加猪苓15克,白术15克;腹胀纳果者,加鸡内金10克,佛手10克;胸闷者,加瓜蒌10克,郁金10克,薤白5克;痰多者,加胆南星10克,法半夏10克;气虚血淤者,加黄芪15克,蒲黄10克;肝阳上亢者,加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湿热者,加茵陈10克,龙胆草3克;脾虚便溏者,去大黄。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0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

    【出处】许丽清。降脂调肝汤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1996,17(12):9

    【按语】方中重用山楂、泽泻、大黄泻热祛淤,消食化积;荷叶、决明子清肝醒脾助运;何首乌、黄精补肝益脾;丹参、虎杖活血行淤通络;柴胡疏肝理气。现代药理研究也认为,山楂可扩张血管,增加胃中酵素,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泽泻能使血液中的滞留尿素及胆固醇含量减少,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大黄能促进大肠蠕动增快,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具降脂作用;决明子可降低血压及血清胆固醇;何首乌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黄精有抑制血糖作用,对防止肝脏脂肪浸润有一定作用;丹参、虎杖降低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有效。总之本方治疗脂肪肝,收效甚为满意。

    疏肝降脂方

    【功用】疏肝健脾、活血化湿、通络消积。

    【主治】脂肪肝。

    【组成】柴胡10克,姜黄10克,泽泻15克,红花15克,黄芪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五味子8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取液150-200毫升,分早晚温服。以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150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56例,有效8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注意事项】在治疗前半个月内即停用降脂、护肝降酶药。

    【出处】缪锡民。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15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6):238

    【按语】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利胆消脂;丹参、红花、姜黄、山植活血化淤,疏通肝络;黄芪、泽泻健脾益气、祛湿化浊消积;五味子补肾益气;决明子平肝通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湿、通络消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上述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护肝降酶、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的作用。在治疗中,部分病例出现短期大便次数增多,毋须担心,乃因方中有通便作用之决明子所致。

    碧玉汤

    【功用】祛湿化痰,疏肝利胆,活血化淤。

    【主治】脂肪肝。

    【组成】茵陈30克,青黛(包)10克,郁金10克,白矾3克,决明子15克,山楂15克,醋柴胡9克,丹参15克,泽兰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30天为1个疗程。疗程后期可用原方研末装入1号胶囊,每天服2-3次,每服6粒,饭后服用,以巩固疗效。

    【疗效】此方治疗脂肪肝31例,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

    【出处】周培红。碧玉汤治疗脂肪肝。湖北中医杂志,

    1998,20(4):40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脂肪过量浸润,脂肪微滴散布于肝脏而成。临床所见大部分患者舌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且血脂指标异常,符合“肥人多痰多湿”之旨。

    故治疗参照汉代张仲景的“硝石矾石散”组方,用茵陈、青黛、白矾除湿热清肝胆,郁金、柴胡疏肝利胆,决明子清肝火,丹参配泽兰调肝胆祛淤血,山楂祛淤消积化脂。本方用药旨在清除湿、热、痰、淤,可调整肝脏的代谢功能,保护肝细胞并加速肝内脂肪转运。

    消胀调肝汤

    【功用】疏肝健脾、利湿化痰、祛淤通络。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

    【组成】三棱12克,莪术12克,炮穿山甲12克,丹参3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焦山楂30克,泽泻30克,大腹皮30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乌药15克。

    【加减用药】肠鸣便溏,遇冷则甚者,白术、山药、薏苡仁改为炒用;舌苔厚腻,口苦而黏者,加藿香10克,龙胆草15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后下)10克。

    【用法】水煎服,每2天1剂。控制饮食,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肥胖性脂肪肝64例,治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0.31%,总有效率为96.88%。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出处】韩伟锋,张影,李素领。消胀调肝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6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1):14

    【按语】消胀调肝汤中三棱破血中之淤结,莪术行血中之郁滞,两者配伍消淤散结、行气消积;丹参、郁金活血化淤,解郁理气;炮穿山甲善走窜,有祛淤通络、软坚散结之功;香附、乌药入肝经畅肝气,走少腹畅大肠,共奏行气活血之效;白术、山药、薏苡仁、焦山楂可健脾胃,杜痰湿之源;泽泻、大腹皮利水湿,直折痰浊。现代研究亦证明,泽泻、山楂、丹参有降血脂及抑制肝内三酰甘油合成而抗脂肪肝的作用。

    养肝祛脂汤

    【功用】健脾化湿,活血降脂。

    【主治】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

    【组成】黄芪20克,苍术15克,陈皮15克,决明子15克,山楂15克,荷叶15克,丹参15克,郁金15克,泽泻25克,柴胡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此方治疗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34例,结果不仅肝功能有改善,脂肪肝也有不同程度好转。

    【出处】毕德忠,张博。养肝祛脂汤治疗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吉林中医药,2000,20(6):22

    【按语】养肝祛脂汤中黄芪、苍术、陈皮健脾利湿化浊;山楂、丹参、郁金活血化淤;泽泻利水除饮,通利肠胃,使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所以应用本方剂对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的治疗有良好疗效。

    春季精神调摄

    中医认为,在养阳之中重在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要想让肝气顺应春天自然之气,首要一条是调摄情志。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不会致病的,但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的疏泄,阳气的升发,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疾病丛生。据统计,春季精神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素有肝病或高血压的人也会加重。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应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游山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以利春阳之气。春天来临时,应怀着愉快心情“拜访春天”,以使一身之阳气适应春气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春天宜“少发脾气,多微笑”,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皿流量,活化肝细胞。

    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能处处是阳光,时时有花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旦失落感占据上风,主宰情绪,就会削弱生理功能,使各种致病因子(包括生物、化学、气候等)肆虐,损害身体健康。据资料显示,因压力造成情绪紧张而致病的约占71%,而80%-90%的工伤事故与不能解脱压力有关。我国古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百病生于气”。现医学研究证实,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积累与发展,人们的感情释放与古代人有极大的不同。在远古时代,人们只求温饱,并无奢望,感情释放是无保留的。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注重外部形体容颜乃至手中权力等多方辐射影响。斯文中蕴藏抑郁,沉默中执拗追求,平静中升腾激动,热烈中包裹痛苦,自若中浸润焦虑等。而这些往往容易导致心理损伤,引发病理性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出血、失眠、头痛及癌症等。当心理疲惫时,你不应单纯在药物治疗上做文章,而应加强心理支持、养护和保健。实在气闷时,不妨采取适度的“感情发泄”,甚至可哭笑一番,或去找心理医生讲出自己的心态,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德国学者里奇说过:“压力太小与压力太大的害处相同。”要想做到完全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一些名人的做法堪值效仿:岳飞虽气愤金兵入侵,宋君无能,却以《满江红》词泄心中之气;林则徐嫉恶如仇,却以“制怒”为座右铭告诫自己;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虽是“欺世名言”,但其真正寓意怕只有他自己明白。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有其“自欺可笑”的一面,但也不失为自我安慰、调节心绪的办法。人生旅途,成功与失败同在,顺利与困难交替,欢乐与苦恼共存,感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任何情况下,要保持乐观、平衡的心态,不积累“感情势能”。做到喜而不狂,悲而不郁,急而不躁,惊而不慌,让生命之歌的主旋律不受冲击或干扰,“不觅药方觅乐方”以达怡情爽神、益寿延年的目的。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更重要的是,这样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一些人办公桌的玻璃台下或床头常常可以看到“制怒”二字,意在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是完全必要的。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像林则徐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触物即烧。当你大发雷霆时,不妨试试下面几招。①坐下来,身子往后靠。如果站着跟人吵,会使人更加紧张。②用冷水洗脸,可让人冷静下来,降低皮肤的温度,消除一部分怒气,有利于平静下来。③不要钻牛角尖,老往坏处想。这样使你更加愤怒而气上加气、不能自拔。④盛怒之下,不妨跟自己说“我就不信毫无办法处理此事”,这样可以化愤怒为力量,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⑤话尽量讲得平缓一些,自己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气随之也会减少。⑥自我按摩肩部或太阳穴10秒钟左右,会有助于减少怒气和肌肉紧张。⑦赶快转变一下思路,想象一些轻松、愉快的情景,例如风和日丽的天气,青山秀水的风景,鸟语花香中的感受,或闭眼几秒钟,这样就能从矛盾中逐渐解脱,使你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春季起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经常出现乍暖乍寒天气,特别是初春阴寒未尽,北方冷空气仍较强烈。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要注意防风御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之乙肝患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药王孙思邈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说明应注重衣物的加减,否则容易感冒。《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寿亲养老新书》说:“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咯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注重衣物的加减,以防感冒。

    以衣着为例,人体上半身为阳,下关身为阴,故在晚春较暖和时,宜先减裤后减衣。但早春之际,气候冷热多变,风寒邪气易乘虚而入使人致病,故要适当“春捂”。由于背部为阳,尤需注意背部保暖,棉背心不可轻易去掉。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白昼为阳,黑夜为阴,起居应“夜卧早起,厂步于庭”,即适当晚睡,但要早起,以迎朝阳,避寒就温,采纳阳气。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季娱乐

    春日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欢愉的季节。

    一、放风筝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人发明了风筝,直到很晚,风筝才传到欧洲,并逐渐传遍了世界。常放风筝能益寿。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

    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促进了机体组织、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荣辱皆忘,杂念俱无,与保健气功的作用异曲同工,其效应符合传统医学的修身养性之道。

    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此外,放风筝的群体性很强。筝友相聚,妙语连珠,破闷解难,精神愉快。“笑一笑,十年少”,也是鸢者长寿的重要因素。

    二、垂钓

    中国自古便有春日踏青的习俗。清明佳节,男女老少,齐赴郊外游览,领略无限春光。在这大好环境中踏青钓鱼,此乐何及。谚语曰:“钓鱼钓鱼,十钓九娱。”

    在春暖花开的春季钓鱼,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既有趣,又有益。钓鱼消遣,大概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了。姜太公垂钓渭水,孔夫子“智者乐水”,陶渊明结友渔郎,严子陵七里钓滩,至今传为佳话。古代文人画师笔下更是留下了许多描绘渔父钓翁的不朽画卷和千古绝唱。南唐后主李煜的《渔父》词,更把春日钓鱼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依有几个。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唐代著名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诗中说:“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首诗把春光、鱼情、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日钓鱼真正乐无穷。

    春天垂钓,沐浴阳光,面对两岸随风飘荡的垂柳,杨柳依依,碧水盈盈,夕阳残照,芦荻纷飞。那大河边,小溪畔,荷池旁,坐在石礅上、小凳上、船头上、矶头上的垂钓者,手执钓竿,丝纶慢卷,凝神屏气,细观动静,只待漪涟初起,浮标下沉,便急急扬臂抬竿,继而起身,或有或无,或鱼或虾,都是一笑一乐,然后又重复下一个程序。那种轻松悠然,那种宁静安详,真使人神清气爽,万虑皆消。临风把竿,心旷神怡。钓鱼有味,钓鱼有趣,钓鱼有益身心。有谚语云:“天悠悠,地悠悠,钓鱼的人儿无忧愁。”春天是一年中垂钓的黄金季节,因为鱼儿经过一个冬天的潜伏,春天纷纷出来活动,加之要蓄卵、产卵,需要充分的营养,就得大量进食,故春季的鱼亦最肥。

    人们一冬在室内时间长,怕冷,嗜睡,食少,心烦。春季在郊外垂钓,呼吸着新鲜空气,神清气爽;走路,提竿,弯腰,取鱼,四肢得到运动和锻炼,皮肤适应外界风寒的袭击,傍晚归来,吃得多,睡得香,感到疲劳尽去,舒适愉悦,有益健康。

    钓鱼要求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对提高人的视觉敏感和头脑反应的灵敏性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钓,有美丽的景色和新鲜的空气相伴,是一种很好的自然疗法。

    春天万物复苏,春绿大地,钓鱼人终于迎接来了好心境和好收获共同相伴的大好时光。钓鱼既可娱乐健身,又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确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钓鱼可以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春季肝阳偏盛,临河钓鱼可调节人的情绪,得以平肝潜阳,有益养生。“雨余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君衙。今夜相呼好垂钓,平湖新雨涨蒹葭。”钓鱼既然是休闲消遣,陶冶情操,那就抛却尘烦杂念,超然物外,如行云野鹤般的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到真正的钓鱼所在去寻求乐趣吧。

    三、踏青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万物更新,生机勃勃。在这春光明媚的好时节,远离都市的喧嚣,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或踏青郊野,或登山远眺,或信步观赏都是人生乐事。春天的空气十分清新,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极多,最适宜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既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又可振奋精神。更多地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使呼吸、循环系统得到锻炼,改善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使腿部力量增加,筋骨变得更加灵健。

    然而,一年四季之中,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特别是清明前后。天气的剧烈变化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很易使人患上种种疾病。外出春游时,旅途颠簸、过度劳累、环境改变、水土不服、饮食不洁。也可能诱发许多急症。

    因此,在尽兴游玩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卫生和安全,提防疾病困扰。

    春季饮食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月干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延胡索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初春阳气初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芫荽、红枣、花生等皆宜。在春季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花菜、白菜、青椒。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胃功能,应少食。一般地讲,也不主张在春季服用补药及服用过多的补品。清淡爽口的饮食更利于春季乙肝的调养与治疗。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日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日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日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一、春季食养

    春季三月是阳光明媚的季节,也是万物萌生的阶段,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调养与治疗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黄帝内经》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以,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为先,合理的饮食能排除邪气,安定脏腑,有利于气血的化生。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道理就在于此。

    1.以脏补脏,鸡为先。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乙肝患者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乙肝患者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食醋。另外,春季的时令水果,大多味酸,酸入肝,有滋养人体肝的作用。成熟于春季的水果有草莓、青梅、杏、李、桑椹、樱桃等。

    3.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养血,菠菜为佳蔬。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二、春季食治乙肝

    医学上认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也就是说,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对不同的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该脏器发挥有益的养生作用。

    长期偏嗜某一味食物必然要造成相应脏腑的偏盛和偏衰,也会造成脏腑之间的营养过盛或匮乏,从而产生各种病症。适量吃一些酸性食物对肝脏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中医饮食原则“补而不过,补而不滞”,因此对慢性肝病患者来说,饮食调养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大多数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可以适量多吃些酸性水果!

    乙肝患者的中医食疗忌吃的食品:肥猪肉、鹅肉、胡椒、虾、蟹、公鸡、竹笋、酒、狗肉、韭菜以及辛辣刺激的食品、油炸熏炙等。

    依据中医的药食同源,推荐下面的中医食疗方法。

    泥鳅豆腐汤:泥鳅500克,豆腐250克,食盐,加入清水煮熟而成。具有清利湿热、利小便,适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红枣花生汤:红枣、花生、冰糖各50克,加入清水先煮红枣和花生后加冰糖。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转氨酶升高者。

    冬菇玉米冬瓜瘦肉汤:冬菇100克,玉米500克,冬瓜500克,瘦肉150克,食盐少量,加入清水煮熟即可。具有健脾利湿热、利小便,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西洋参田七煲瘦肉:西洋参30克,三七15克,瘦肉290克,加入清水煮熟即可。具有益气活血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气虚血淤。

    冬虫夏草炖瘦肉:冬虫夏草5克,瘦肉150克,加清水炖120分钟即可。具有滋补肝肾,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低白蛋白者。

    茯苓红枣粥: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去核)20枚。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沸即成。具有健脾利水渗湿,养心安神。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鲫鱼冬瓜汤:鲫鱼1条,冬瓜皮200克,生姜3片。加入清水共煲烂。退黄利水,用于肝硬化腹水和黄疸型肝炎。

    山药桂圆炖甲鱼:山药片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具有滋阴潜阳,软肝散结。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者。

    养阴里脊肉:里脊肉300克,鸡蛋2个,女贞子5克,墨旱莲5克,桑椹子5克,菜油、湿淀粉、绍酒、白糖、精盐、醋、蒜、姜、麻油、葱花各适量。炒锅下油烧至七成热,分散投入肉条,炸至金黄色,表面发脆时捞起,另放入猪油、姜、蒜炒出香味。烹入药汁拌匀,放入里脊肉,醋拌匀,淋上麻油入盘即可。适合平素身体虚弱,血虚头晕,腰酸乏力者。尤其适合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之肝肾阴虚型患者。症见胁痛隐隐,头晕眼花,耳鸣,口干咽燥,心烦少寐,视力下降,须发早白,腰膝盖酸软等。

    猪肝四物汤:猪肝150克,熟地黄10克,当归5克,白芍10克,炒酸枣仁5克,枸杞子10克,水发木耳20克,熟猪油、鸡汤、绍酒、酱油、湿淀粉、味精、精盐、胡椒粉各适量。炒锅炒旺下药汁、鸡汤、木耳。煮开后将木耳捞入碗内,肝片抖散下锅,汤开后去浮沫。肝片浮起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熟猪油,片刻后关火,盛入碗内即成。适合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炎症日久迁延、阴血亏损、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型患者。症见头晕眼花、耳鸣、肝区隐隐作痛、心悸失眠、疲乏倦怠等。平素血虚头晕,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者也可服用。

    春季运动疗法

    丽日轻风,春回大地,人们穿上运动鞋,趁这大好春光锻炼一番,的确是件十分有利健康的事。这对调动人体的精神情绪与促进生理功能都有很大的作用。春天阳光充足,环境气温一般在20℃上下,是最为适合人体的气温,具有较好的运动条件。而且,参加者的情绪受到春光的激发,必然兴致高昂。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情绪支配下进行各种锻炼,自然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最佳的健身效果。

    从人体的生理功能来看,春天也是唤起运动的欲望及促进机体活跃的最好时节。人们在经过一个冬天的相对静息(冬天虽然也运动,但毕竟天寒地冻而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之后,有一种较强烈的冲动要去投身于各种运动。生理功能,主要指内脏的功能活动,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各种功能,都能通过参加适当运动而得以展开,同时机体的适应功能也因而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更是首当其冲地得到极大的调动与激发,如骨骼、肌肉、关节、筋膜、肌腱……都在运动过程中,一步步地得到强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确指挥下,肌肉之间的协调动作在参与运动时得到增强,协调动作良好,也有助于塑造健美的形体。

    春季是乙肝患者进行运动调养与治疗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中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厂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坚持在春天进行体育锻炼,人体会增加免疫力,不易患病。春季里,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户外锻炼项目,如体操、慢跑、散步、郊游、垂钓、练气功、打太极拳、放风筝、荡秋千、登山,乃至骑单车游山水等。让身体沐浴在明媚春光之中,吸取大自然活力,以化精血、充养脏腑。实践证明,春季进行锻炼的人,抗病力强,一年中很少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传染病。

    清晨是一天中阳气始生之时,晨起运动既锻炼身体,又可调神养性,练气保精,实乃乙肝的调养与治疗之一大法。

    一、散步

    在春季里,坚持每天散散步,对中老年乙肝患者是十分有益的。那么,长期坚持散步锻炼有哪些好处呢?我们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步行是增强心脏功能有效手段之一。步行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大步疾走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心每搏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于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如果心率能达到每分钟110次,保持10分钟以上,则对心肌与血管的韧性与强度大有增进,同时也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可减少心肌梗死与心脏衰竭的机会。②步行还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长时间和大步疾走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那些因多食少动而肥胖的中老年乙肝患者,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1255.65千焦(300千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以避免发胖。这一运动量相当于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③步行锻炼有助于促进糖类代谢正常化。饭前饭后散步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研究证实,中老年乙肝患者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1.5-2小时,代谢率提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④步行是一种需要承受体重的锻炼,有助于延缓和防止骨质疏松症。又因为运动能延缓退行性关节的变化,步行能够预防或消除风湿性关节炎的某些症状。⑤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散步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良好方式。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说:“轻快的步行(至有疲劳感),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镇静剂。”每天步行1小时可作为保持心脏健康的一种手段。如果以每分钟平均走100步(中速)计算,步行1小时可走6000步。运动医学博士赖维说:“轻快散步20分钟,就可将心率提高70%,其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

    另外,据美国《北美日报》(1986)报道,美国学者总结的步行七大好处如下:①步行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②步行锻炼不容易发生骨折或其他意外;③从事步行锻炼的人与那些长期坐着的人相比,肺活量较大;④步行锻炼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⑤在预防肥胖或减肥方面有明显的益处;⑥能促进食欲和消化,从而增加营养的摄取量;⑦有利于关节炎的防治。

    步行的形式不同,对增进健康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步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路况的变化,来改变运动的强度。如插入一段斜坡路段可提高步行的强度,坡路对锻炼腰、腿部最有效;再如在沙地上步行很费力,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步行速度与步行时间决定运动量大小,可快慢走交替进行。因为普通步行是一项轻微运动,至少需要20分钟的持续运动,才能对身体各器官形成代谢刺激,产生效果。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走路不仅是人体的基本活动形式,还是一种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最佳途径。俗话说:“走为百练之祖。”步行的优点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而且动作缓慢、柔和,不易受伤。因此,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身体肥胖和患有慢性病病人的康复锻炼。希望老年朋友在春季里,走起来,健康起来。

    二、慢跑

    双手抱拳,提到腰间,慢跑时自由前后摆动,上体放松,全身重心下移,常速保持在稍快于步行,两腿弯曲,以跺脚落地有声为准,并加意念把不平衡物质排掉。随着慢跑,还可以从肺腑深处发出吼声,把肺腑深部的不平衡物质吼出。到空气清新、怡然的地方进行跺脚慢跑,可选择道路平坦的地段,也可选择河石铺路的地段。可跑圈,也可来回直跑。练习时间,根据个人情况,可选择任何时间。慢跑时,不要与他人交谈,眼观怡然的景色为佳,同时注意脚下路障。最好穿舒适的运动鞋。

    三、园艺

    顾名思义,园艺疗法就是在翻土、种植、浇水以及修剪等花园或菜园的活动中,消除消极情绪和思维,强化积极情绪和思维,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园艺治疗(horticulture therapy)即是利用植物、园艺及人与植物亲密关系为推力,结合精神投入、希望、期待、收获与享受全过程,协助病患获得治疗与复健效果的方法。园艺治疗是借着从事园艺活动的过程,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一种治疗方法。广义的园艺治疗包含景疗(1andscape therapy),借由景观元素所组成的环境来作为刺激感官的工具,以达到舒缓身心、治愈疾病的目的。与植物接触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人置身于栽满植物的环境中,血压降低、肌肉放松,恐惧感减低。植物的颜色与气味亦有其疗效。不同的颜色会造成不同的生理、心理感受,如红色令人心跳加快、蓝色使人放松等。一些香气植物如熏衣草可舒缓头痛、失眠的情况,天竺葵可减缓焦虑及疲劳的状态等。

    首先,园艺活动可以增强自我控制感和成就感。在园子里种养的植物,可以任人打理和摆弄,一番培育之后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焕发出生命力。这种创造和促进生命力的活动,总是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在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增强自我控制感,对心理保健和康复都非常有益。因为心理疾病的特点就是老堵在心里,挥之不去,让人觉得控制不了自己,很沮丧。这种丧失自我控制的沮丧感会反过来加深心病。而园艺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其次,园艺活动可以把注意力从内心痛苦中转移出来。面对花花草草,像培育孩子,每长出一片新叶,每逢一场春雨,都会引起种养人的欢喜。大多数人的心理困扰都是在面对社会和人群时产生的,从人群中退一步,做一个投入到植物生灵中的人,很自然地会把注意力从内心苦痛中转移到这些植物上,从而得到解脱。

    此外,园里的色彩和气味能沁入心底,缓解紧张,降低血压,平静灵魂。翠绿的嫩叶、缤纷的花瓣,还有草尖晶莹的晨露,泥土的特殊气味和着淡淡的花香,再加上来串门的嗡嗡蜜蜂和啾啾小鸟,都会抚慰内心的疲惫和痛苦。

    再者,园艺活动能重建人与大自然节律的联系。春去秋来,四季更替,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晴雨冷热,大自然以它固有的节律运行着。人是自然之子,在城市里待久了,日渐割断了和自然之间的那种天然联系,慢慢地再不能感应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不再会去体会一场大雨或者是一片阳光带来的愉悦,很可能陷入莫名的空虚和烦躁。园艺能让人重新恢复身心节律和大自然节律的联系,对身心健康很有裨益。

    20世纪初,美国已认识到园艺疗法对智力低者智力的提高和由贫困导致的变态心理的消除具有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越南战争后,由于战争对复员军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他们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军人医院开始采用园艺疗法进行治疗,效果颇佳。

    园艺疗法操作的主要方面:①身体运动(全身、上肢和手,下肢的运动,筋骨与关节可动部位,协调性),刺激感觉(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温冷觉、味觉、嗅觉等)。②注意力集中,智慧(经验)积累,加深理解力。③季节的变化,生长周期的变化,生命力的增强。④适度的疲劳,增加体力与促进心脏功能,时间的有效利用,人们之间的交流。

    园艺疗法可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一般来讲,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盆栽花木、花坛制作以及庭园花卉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慎重与注意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花木可能枯萎。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的结果,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订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病人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当然,为了不让患者们失望,开始时应该选择易于管理、易于开花的花木种类。

    园艺活动好处这么多,参加其实很简单:没有花园,可以去郊外踏青、采摘,也可以义务维护小区花坛,甚至可以买几盆花放在阳台上养,也能享受健心养心的好处!

    春季节假日的调摄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一名乙肝病患者,在悠长的假期里怎样才能既控制好肝功能,又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快乐呢?专家认为乙肝病患者只要遵从医嘱,控制、稳定病情,是完全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其前提是要有自控能力,在特殊时期可以作一些轻微的调整,但不可过度放纵自己。患者在春节期间应牢记三句话:综合防治不松套,生活规律保持好,精神愉快莫过劳。春节来临,万家团聚。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尽享天伦之乐。但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总有一些患者在节后感到身心疲惫,精神不振。为此,广大乙肝病患者谨防春节期间出现“节日综合征”。

    春节期间,接二连三的团圆聚餐,探亲访友相对增多,暴饮暴食造成胃肠不适以及急性胃肠炎;加上人们喝酒较多,鸡鸭等油腻食品比平时吃得多,造成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而就医的患者也有所增加。节后别忘抽空做个体检。

    据医学资料显示,如果连续十多天饮酒,每天超过80克酒精,就可以发生酒精性肝炎;如果连续两天进食高脂肪油腻食物,血脂含量就会超标。根据我国春节的饮食习俗,超出以上标准的饮酒以及油腻食物的人群不在少数。平时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不错的人,有可能在春节期间由于生活不节、起居失常、饮食失控,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造成身体损害,有的人可能这几天已经感觉到不舒服;有的人身体可能尚无明显不适,偶然在体检时,才发现已是疾病缠身。

    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如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肝功异常,应该进一步确诊,抓紧时间治疗,确保不留后患。对于各类慢性病患者来说,春节过后进行一次全面复查非常有必要,因为慢性病患者春节期间有可能违背了保健原则,放松了自我要求,吃得多了些,走得远了些,玩得过了些,春节一过有可能病情会反弹,肝炎患者可能转氨酶水平飙升。而患者对这些情况大多并不清楚,他们自我感觉暂时并无大恙,往往忽视及时检查,等到病情突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那就悔之晚矣。

    具体方法是通过调节生物钟、补充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来预防“节日综合征”。应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提前睡觉,按时起床,睡前可以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解乏,起床后做一些伸展运动和有氧运动也有利于恢复精力。饮食方面应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牛奶、肉类和蛋,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便及时补充营养并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同时,还应从心理上进行自我调适,不要沉湎于节日的喜庆氛围,尽快收心静心。

    春季其他疗法

    一、音乐

    用音乐治疗疾病称之为音乐疗法。古今中外,早有此类记载,国内外在4000-6000年前就有音乐治疗疾病的记载,20世纪以来更是风行于世界。如产妇聆听音乐,有助于解除产前紧张情绪。在精神病医院,用音乐可作为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神经症及假性痴呆等疾病的手段及促进精神康复的方法。

    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增加注意力,增强患者生活情趣,有利于心身腱康的恢复,因而音乐能治疗疾病。音乐疗法可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节奏鲜明的音乐具有兴奋作用,使人精神振奋;节奏缓慢、优雅的音乐具有镇痛、降压、镇静及调节情绪的作用。因此,音乐能改善人的心理功能及生理活动。

    在心理治疗界对音乐疗法的原理虽然解释不同,但对其治疗作用的肯定却达成了共识。音乐心理治疗瑞典学派的创始人Pontwick仔细研究了心理共鸣理论,认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而洪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另有人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证明,徐缓的大调忧郁、悲切、苦闷、伤感、凄凉,使人感到忧伤;快速的小调内含激情。焦虑不安、惊慌、不宁、凶狠、危急,易使人愤怒;快速的大调则欢腾、愉快、喜悦、富有朝气,能使人感到愉快:研究表明,正确的音乐既能消除病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能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的领域,还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而大多数病人可依据这些不难理解的原则进行音乐心理治疗。

    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给人一种愉快、喜悦的感觉,可解郁释闷、排除愁绪,多有振奋阳气的作用,因此,可用于情志郁结所致的各种病症。汉魏古曲《流水》、古曲《桃叶歌》、《阳关三叠》及被人经常选用的《喜洋洋》、《步步高》、《欢乐的天山》、《春天来了》、《啊,莫愁》,外国名曲《悲痛圆舞曲》等,都是较好的乐曲。这些曲目多用于郁证、痫证、眩晕等疾患。

    舒缓轻悠、悦耳怡人、柔婉绵长的音乐,使人身体放松,心理畅快,能消除急躁、平和怒气、缓解紧张。乐曲有梁代琴家邱明的《幽兰》,晋代桓伊的笛曲《梅花三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空山鸟语》、古筝独奏曲《平沙落雁》,还有《春江花月夜》、《仙女牧羊》、《小桃红》、《烛影摇红》、《出水莲》、《春思》、《银河会》等。以上音乐适合失眠、头痛、烦躁、易怒、恐惧、癫狂等人进行治疗。

    二、舞蹈

    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潇洒的翩翩起舞,把人带到美的境界之中。舞间与舞伴交谈,交流思想,解除郁闷。如果能经常跳舞,对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动脉硬化和防治疲劳症、消化不良、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肌肉萎缩、动脉硬化、血液循环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作用。跳舞与慢跑、打太极拳等有相同的功效。

    经测定,跳3分钟快四步,脉搏可达130-140次/分,运动量相当于1500米慢跑。跳舞的健身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消除疲劳。人们在从事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大脑皮质的有关中枢会形成较强的兴奋点,一时难以消除。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跳一段舞,就会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发生兴奋,使工作、学习时中枢的兴奋点减弱,从而消除工作、学习中产生的大脑疲劳。②改善脏器功能。舞蹈疗法可以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机体各部位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兴奋、清醒。③增进大脑灵敏性。舞蹈是有节奏、有变化、有规律的活动,身心要密切配合,要求具有协调性、同步性,才能完成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因此,长期坚持跳舞,能增进大脑的灵敏性。④有利于消化和增强体力。跳舞时人的腰肢扭动和腹部肌肉的活动都是对胃肠有规律的按摩过程,有利于消化和增强体力。

    舞蹈有交谊舞、迪斯科,还有街头的秧歌舞等,种类较多。迪斯科舞蹈多是以腰肢扭动为主,带动上下肢活动,活动量较大,非乙肝现症患者适宜。如果在晚上或早晨,利用适当的场地(如公园、广场),同舞伴跳1-2小时交谊舞;可充实生活,消除孤独感、精神紧张、疲倦和烦恼,使神经在优美动听的乐声中得到充分的松弛,还可使一些病症减轻。

    三、观赏春花

    花,是美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愉快、活力和希望。花可以美化环境,增添生活乐趣,裨益身心健康。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处处有奇花异草,时时在争芳斗艳。数千年来,我国人民一直把花视为良朋益友。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苏东坡爱海棠,郑板桥爱竹,朱德爱兰,至今被传为佳话。神话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翁,由于养花、爱花、护花,竟得到花仙的护助。古代的文人雅士无不有咏花之佳作、倾花之锦句。今天,赏花、爱花、养花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花,不仅可供人观赏,给人以美的享受,好多名花的花、叶、茎、根还可入药。水仙花含有抗癌成分,长春花已被提炼制成长春新碱,应用于治疗癌症。菊花用于治疗高血压,杜鹃花用于治疗气管炎等。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到田间地头、湖边溪畔、花圃公园去观赏春花吧。

    四、食醋

    食醋疗法,是指用醋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淤,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阳偏亢的高血压老年,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此外,把醋倒入铁盘或饭盒盖中,放于炉火上,通过加热蒸发,称加热蒸发法。亦可将其口服、含漱,或外涂,或外敷。禁忌证与注意事项:若用醋口服治疗时,有严重胃、十二指肠溃疡者不宜用。

    醋,味酸,酸入肝,春令酸主肝。醋不仅是调味品,而且还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民间广泛应用,疗效较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