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政策调整、GDP快缓、通货胀缩、赢利变化等,都构成刺激源。而这些刺激源对股市构成的冲击有时候是很小的,但市场却因此产生了超出预期的恐慌或者乐观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市场反应过度。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投机投资者,索罗斯的投资者理念之一就是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干扰,无论投资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能冷静地面对问题。当金融市场处于强市或者弱市时,他总能保持淡定的心态,从不因为别人的看法或者观点而改变自己的决策。索罗斯对金融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判断力和独特的洞察力,这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投资状态,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投资过程中获益匪浅。
利用反射理论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是索罗斯所擅长的事情。当市场形成新的趋势之后,在自我推进加强到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中,抓住市场变化趋势的转折点,这正是索罗斯获得丰厚利益的投资时机。
其实,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两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必然会造成盛衰转折现象的发生。
索罗斯认为,盛衰现象形成的主要顺序特征是:第一,市场发展的趋势尚未被认定。第二,当趋势被投资者所认定后,将逐渐加强市场趋势的发展并形成自我推进过程。随着这种趋势和投资者认知上的缺陷和偏见的不断影响。偏见将会日益加深。当这一过程达到某种临界点时,将会产生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可以对市场趋势的变化进行测试。市场趋势和投资者的偏见都能够通过外界的各种冲击而得到测试。
第四,确信度的不断增强。假如投资者的偏见和市场趋势能够承受住外界的各种考验,而依然未曾动摇的话,将会急速增加确信度。
第五,实际情况与认知的破裂。投资者的观念和实际的情况发生了偏离,这时意味着高潮将要来临。
第六,自我推进的过程发生了逆转,逐渐向反方向发展。这时,投资者对市场趋势的看法不会对市场起到推进的作用,造成原本的趋势处于停滞的状态,另外一种新的趋势重新开始影响市场。一旦投资者对原本的市场趋势失去了信心,市场便会向相反的方向逆转,此时就会形成股市反射的转换点。
在投资市场中,尤其是对于农产品市场,市场波动周期相对比较短,季节性因素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经常会出现盛衰交替的现象。因此,投资者往往会过高地估计其价值,市场出现极度狂热的状态。导致该种类的股票出现持续的上涨或下跌趋势,而回调时间和空间却十分有限。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盛衰交替现象的发生。
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大豆的价格上涨至每吨1000美元。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对此表现出极度的乐观,他们认为美国大豆的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到每吨1400美元,或者是每吨l600美元。尽管当时的股市已经处于牛市的晚期,但是,让投资者意外的是,美国大豆的价格却依然在不断地上涨。因此,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其价格上升的空间还并未到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使投资者产生了认知的偏差,此时美国大豆的库存能力被过分地低估。最后因为其价格过分地被投资者高估,造成股票市场由胜转衰。美国大豆的价格突然开始大幅地下跌。这种情况使当时的许多投资者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由于索罗斯善于从混乱中寻找投资机会,因此,通过对股票市场盛衰交替的变化,他总是能够抓住投资的最佳时机。20世纪80年代,由于公开竞标某家上市公司,使这家上市公司的价值被投资者重新评估。因此,各大银行都愿意向其他投标者发放贷款,结果使出价高于其实际的价值,造成市场的混乱。这时,索罗斯判断出市场将会逐渐崩溃,所以他立刻将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抛售,以避免陷入这场危机之中。
索罗斯认为,市场主流的偏向越大,市场的波动也会越大,造成的影响也会很大。这时,如果投资者能像索罗斯那样,可以迅速抓住市场盛衰交替的时机,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按照计划进行投资,便能在混乱的市场中获得良好的投资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