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靖王妃-第二百十七章 谁主沉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接下来几日朝中风平浪静,而靖王府则在秘密的研制解药。他依旧没有出门,所有事都是荀青和魏如山对外处理。

    直到第四日,太子监国主持朝政时,忽然有几名太医一起闯到了朝臣议事的大殿。

    “太子殿下,臣等找到了毒药的来源!”大家齐齐跪在地上,所有在跟太子回禀朝事的大臣都看了过来。

    “是什么人放的毒?怎么害的父皇和小虎子?”太子急忙问道,忧心忡忡的样子。

    那为首的太医心里打鼓似的,踟蹰一会,回道:“殿下,却荷香来自靖王府两位小公子身上!”

    “什么?”所有人大惊。

    怎么可能?

    那可是两个孩子啊,就算是靖王的计谋,可他忍心对自己儿子下手?

    “你弄错了,绝不可能!”太子怒驳,随即横着眉,“来人,给我把他们轰出去,没什么本事,就胡乱造谣!”

    几个黑甲侍卫立即架着那些太医准备往外面拖。

    这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阻止道:“殿下且慢!”

    他神色清冷地看着几位太医,对太子和大臣们拱了拱手,“殿下,各位大人,此事不得不慎重,靖王殿下并非没有嫌疑,大家试想想,出事后,靖王府还想把小公子带走呢?这意图不是很明显么?此外,正是借孩子之手,才不会有人怀疑,咱们暂且听听几位太医怎么说?”

    几位宰相闻言也点了点头,不管实情怎么样,先听听太医的说话。

    于是那为首的太医继续道:“却荷香之毒是一种很奇怪的毒,那种香无色无味,却遇绿豆则成寒毒,侵蚀人体的热气,从而损坏心脉,而这种却荷香并非粉末,无从查起,臣等这几日日夜不休,把御膳房经手的所有人所有物都查了一遍,也把那日早膳服侍的一切人物查了一遍,均没有踪迹,直到一个宫女不小心把靖王府小公子穿过的衣衫拿出去准备洗时,被臣看到了,臣便多了一个心眼拿着一试,结果发现,那却荷香正是在小公子的衣衫上!”

    众人大惊。

    旋即那太医把那衣衫用绿豆粥水一燃,再用银针一试,结果便试出了毒来。

    大臣无不冷汗涔涔,心下骇然。

    真的是靖王殿下吗?

    一半大臣处于怀疑状态,剩下那一半,其中一部分十分愤慨要求惩治靖王府,还有一小部分则观望之。

    心思清明的大臣相互之间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知道,这是太子与靖王之争,中毒不中毒其实是个引子。

    现在就看解药在谁手里,皇帝才能得救。

    很快,一些没有到场的大臣也赶了来,朝堂上吵得喋喋不休。

    有些受靖王府窝囊气很久的大臣纷纷跳出来,指责靖王恃才傲物,眼里没有皇帝,把靖王以前的怠慢皇帝的事一件件数出来,再联想靖王出征,太子亲自郊迎,结果靖王不给面子,自己悄悄进了城等一系列事,很快靖王府被推到了风尖浪口。

    大致有十几位大臣请求太子派人拿下靖王一家,太子故作姿态,表示自己绝不相信九弟做出这样的事。

    紧接着那些大臣齐齐跪下哭谏,见此情形,其他大臣哪还有不明白的呢?

    显然是跪下就认太子,不跪就认靖王。

    形势所迫,一些本没啥立场的大臣,犹豫很久后,还是跪了下去。

    最后只剩下三省长官,和另外十来位大臣。卫杞和卫斌,以及苏侯爷等人暗自不动,也不多说话,但显然不相信这个事。

    为首的中书令李元忽然开口道:“殿下,要不要再派人细细查探下做决定,毕竟靖王没有害自己儿子的理由!”

    太子还没搭话,立马有一个大臣反驳道:“靖王是何等冷血之人,他府上还有一个孩子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何况那毒又不致命!”

    “既然不致命,那靖王目的何在呢?”李元也反问道,那位大臣面色一囧,噎住了话,支支吾吾道,“谁知道呀!靖王是什么人,大家还不知道么?这些年他太嚣张了,眼里没有圣上没有太子,擅自兴兵去南照,这难道不是大罪么?”

    李元叹了一口气,却不知道如何作答,毕竟他说的是事实,虽然上次靖王千里救妻儿情有可原,可到底犯了大忌。

    这下太子再没什么好犹豫的,立马下令道:“贺国公,你领兵包围靖王府,让靖王进宫来陈述事情,孤要问他为何这么做?”

    “臣遵旨!”贺国公冷冷一笑,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他要报杀子之仇。

    卫杞和苏常暗暗交换了几个眼神,没有吭声。

    就这样,靖王府被三千将士围个水泄不通。

    贺国公派人给靖王传达太子命令时,靖王理都没理他,等他进宫,恐怕就再也出不来了吧!

    夜里靖王只轻飘飘地让暗卫给苏家和卫家送了信,随即思索对策。

    第二日清晨,苏夫人和苏檀儿借口出城上香,与此同时,卫孝和和卫孝康也带着郑希怡、卫巧娴、卫云岫等人悄悄易了容出了京城。

    后来两拨人马在城外的青山寺汇合,就躲在了寺庙里头。

    苏夫人想带走苏生,偏偏苏生决定去棱王府上,男子汉大丈夫,他不能逃避,他要面对这一场政治风波。

    太子与靖王之间早就水火不容,确切地说,是太子容不得靖王,现在正是亮剑的时候。

    可两日过去了,靖王府依旧没有任何动静,这就给了太子借口,太子下令兵攻靖王府,拿下叛贼靖王和卫晏如以及他们的儿子大虎子。

    等到贺国公终于气势汹汹地杀进靖王府时,他惊讶地发现靖王府空无一人。

    他们不知道,小虎子出事那一日,靖王早料到有这么一天,他把绝大部分下人遣走,唯有少数心腹则跟着从密道悄悄去了天机堂,再由天机堂的人护送出城。

    天机堂一直是大晋最机密的组织,就是太子也从没有染指过,故而太子短时间内压根找不到靖王的踪迹。

    天机堂才是靖王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太子听闻靖王府空无一人时,吓了一大跳,立即传播消息,言之靖王有造反之心等等,京城里风起云涌,黑云压城。

    太子东宫的书房里,一些亲信在商量对策。

    “殿下,他们一定会去营救陛下和小虎子!”贺国公说道,“对,让你集结的兵力都准备好了吗?”他问贺国公,靖王出征这一年,他就在谋划这一件事,他早知道靖王会凯旋,他必须除掉这个九弟,他的江山才能坐得稳。

    “已妥当!”贺国公冷冷一笑。

    “好的!”旋即太子看向王昱之和另外一名个头很高的心腹大将,“昱之,你和赵雄守好京城,兵符交于你!”

    “好!”王昱之郑重接过兵符,“苏家、卫家都给看好了吗?”太子再问一名亲信徐伟,徐伟正是武都卫中郎将,一直跟大将军郑尚不对付。

    “都派人把守着,卫杞和卫斌都在府上!”徐伟回道,“好,你再派人去把郑尚也给控制住,理由就说他是靖王的同党!”太子冷眯着眼。

    “臣遵旨!”徐伟早跟郑尚不合,自然没有二话。

    太子随即又仔仔细细安排了一番,他母妃早逝,封太子之前,养在皇后宫中,这一次暗害皇帝之事,皇后也有参与,皇后想来觉得让亲近自己的太子继位,总比那个眼里从没有她的靖王继位好。

    所以后宫由皇后把持,前庭由王昱之的爹王勋坐镇,王勋是太原王氏出身,声望极浓,而京城则由王昱之、赵雄、徐伟三人共同驻守,已无大碍。

    太子准备亲自去浅璧山擒住他爹和靖王的小儿子。

    他早有谋划,太医那番话则是顺着他计划说的,故而浅璧山那早埋伏着他的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着靖王发兵浅璧山,他便有了出师之名,果不其然,当日下午便有士兵来报,说是有一只黑甲军队攻向浅璧山。

    太子有了借口,旋即与贺国公二人齐齐上马,带着城外的兵力前往浅璧山。

    带兵前往浅璧山营救皇帝的是魏如山,等到太子与他交兵后,才意识到靖王不在,那么靖王到底去了哪里呢?

    出乎太子意料,靖王着人把卫晏如母子送走后,他依旧留在京城,太子一走,给了他机会控制京城。

    必须在太子反应过来之前,控制京城,故而连夜,靖王派了一支黑衣卫士悄悄前往郑尚的府邸,协助他反制徐伟。

    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了徐伟,有了郑尚这武都卫大将军的印信,那么控制了一半的京城。

    京城城门是由勋卫大将军晁错控制,他只听命于皇帝,任何人的面子都不给。

    现在王昱之和赵雄驻守在皇城,里头还有很多大臣,必须攻下皇宫,才得以救下忠贞的大臣。

    靖王亲自前往京城南门试图说服晁错,让他协助武都卫攻打皇宫。

    起先晁错谁都不信,他也不准备插手两边的事,将来谁是皇帝,他再效忠于谁是一样的,可直到靖王拿出了赤金令,晁错才变了脸色,跪下接令。

    赤金令是皇帝在紧急时刻的最高指令,皇帝不在时,只要有赤金令在手,那么全国任何军队都必须听命于执令之人。

    有了晁错和郑尚的帮助,靖王则组织兵力进宫皇城。

    皇宫正南门城墙上的赵雄和王昱之看到靖王出现在下头时,几乎吓得腿软。

    起先他们以为靖王秘密出城救皇帝和儿子去了,没想到他居然潜伏在京城里,赵雄和王昱之哪里是靖王这样血战沙场的汉子的对手。

    从黎明一直攻打到深夜,到处是烽火缭绕,碧血横飞,好在宫城附近并无百姓聚居,百姓都躲在府内不敢出门。

    棱王和苏生也带着人前来相助。

    历时一天一夜,靖王终于攻克了皇城,拿住了王家和太子东宫之人,随后他让郑尚和荀青驻守京城,安抚百姓,让棱王和襄王安抚宗室,卫杞和苏常安抚朝臣。

    他自己带着一部分亲卫敢往浅璧山。

    此刻京城西郊的浅璧山下面,几乎成了修罗地狱。

    魏如山兵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他在撑,撑到靖王来救他们。

    太子已经控制了浅璧山,而魏如山的目标就是阻止太子与京城的往来。

    靖王出城后并没有往西,他直接去了南郊的南营,这里有一只巨大的军队,太子利用兵符调走了一半的军队,他深信没有他手里的兵符和皇帝圣旨,任何人别想再调动南营的兵力。

    所以他只要剿灭了魏如山的兵力,就无大碍了,谁知道等到贺国公与魏如山在焦尸如土的战场上厮杀,而他在后方坐镇时,靖王带着南营剩余一半的兵力围攻了上来。

    怎么可能!

    太子远远的看到“靖”字军旗迎风飘展时,他吓得踉跄了一步。

    他不知道,正是靖王拿着赤金令调动了南营的兵力。

    “杀!”

    南营大兵如地震山摇的呐喊声击溃了太子大军的心志。

    南营都是靖王亲自调教出来的勇士,太子当时不敢调这些靖王亲信,却没想到把他们留给了靖王本人,此刻他们几乎以一当十,气势如虹,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地杀了过来。

    靖王横槊所到之处,碧血横飞,头颅落地!

    “靖王殿下携赤金令勤王,斩杀谋反的太子,营救圣上,反投降者,立赦!”

    靖王一名心腹爱将边策马奔腾边喊着。

    贺国公与太子兵力中,有一半是南营的军士,那些军士本受靖王熏陶最多,听了这话,他们立即倒戈奔向靖王。

    有了靖王亲自上阵,再加之南营三万大兵的合围,贺国公的两万兵力,损失了一大半。

    而贺国丰本人也被靖王亲自斩于马下,最后太子带着剩下三千兵力,退向浅璧山。

    一个时辰后,靖王带兵来到了浅璧山下的千刃峰下。

    千刃峰是挡在浅璧山行宫前的一座相对而开的矮山峰。

    山峰下的有一座石门,易守难攻,几乎是一夫守关,万夫莫开。

    这块大石门正架在两山之间,宽厚高大,有如千刃,所以叫千刃峰。

    望着那高高的山门,几乎所有将士都心生怯意。

    怎么办?

    连敌军人影都看不到,怎么冲上去,简直就跟前面竖了一块悬崖峭壁,就算爬都爬不到里面去,何况是攻上去呢。

    正当大家叽叽喳喳,气急败坏时,有一行人悄悄从后面挤到了前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