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鳞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鳞部主要是鱼类和蛇类,它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也很大,它分水陆二类,对人有利有弊,倘若我们以它的性味和功能了解了,不也就知道它和利弊了吗?

    蛇类

    蚺蛇

    【释名】就是埋头蛇,它的头是扁的,尾巴呈圆柱形,身上没有鳞,生命力强。身上有斑纹,如旧的丝织品。它常在春夏的山林中伺机捕食野鹿,赢瘦的蛇将鹿消化后才变得肥壮。它的形状很是吓人。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流行病,喉中有毒,吞吐不出。除疳疮及瘟瘴气,手足风痛。可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四月勿食。

    胆

    【性味】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眼睛肿痛、心腹隐痛,下部暗疮。治小儿八种癫痫、疳疾。将胆水灌入小儿鼻儿,可除脑热,治疳疮;灌下部,治小儿疳痢;和入麝香,可敷齿疳宣露。还能治大风,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去翳膜。

    【发明和传说】唐慎微说:顾含的养嫂双目失明,须用蚺蛇胆医治,但顾含无从得到。有一个书童送一只小盒给他,顾含看是蚺蛇胆。书童则化作青鸟飞去,顾含于是拿去给养嫂治病,养嫂的眼睛便复明了。

    膏

    【功效主治】主治伯牛病。

    【附方】蚺蛇酒:治疗中风瘫痪,筋脉拘挛骨病,肢体麻木,瘙痒。杀虫辟邪,治疗风疥癣恶疮。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用袋子装好。取糯米二斗蒸熟,把酒曲放在缸底,再将蛇盘在酒曲上,用米饭密盖,待酿熟时取酒。然后将蛇焙后研末,用它的酒随量温饮几杯,但应忌风及房事。

    治狂犬咬人:将蛇脯为末,用水送服五分,每日三次。

    鳞蛇

    【释名】是巨蟒。长达一丈多,有四只脚,鳞有黄、黑二种颜色,能食麋鹿。春、冬两季生活在山中,夏、秋则生活在水中,能伤人。当地人将其捉而食,取胆治病。它生在云南的边远地带。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杀虫,去死肌,治大风。

    胆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解药毒,治恶疮及牙齿疼痛。

    白花蛇

    【释名】又叫蕲蛇。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它喜欢咬人的脚。贵州人一旦脚被蕲蛇咬了,马上将此脚锯掉,接上木脚。此蛇有烂瓜气味,必须用韧带将它驱逐。以防它伤人。

    【采集加工】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六、七月浸一夜,十一、十二月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瘙痒及疥癣。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自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瘀癣恶疮之要药。

    眼睛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用竹沥调少许灌入。

    【附方】驱风膏治风瘫疠,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二钱半,研末。放入好酒二升,蜜四两,用瓦器熬成膏。每天服一盏,用温汤送服一日三次。

    乌蛇

    【释名】又叫乌梢蛇、黑花蛇。背部有三条棱线,色黑如漆。性情温和,不乱咬物。还有一种能缠物至死,也是这一类。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顽痹诸风、皮肤不仁、风瘾瘙痒、疥癣、皮肤生癞、眉毛胡须脱落。功效与白花相同,而性善无毒。

    膏

    【功效主治】主治耳聋,用绵花裹豆粒大的膏塞进耳朵,有神效。

    胆

    【功效主治】主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

    皮

    【功效主治】主治风毒气、胆生翳、唇紧唇疮。

    卵

    【功效主治】主治大风癞疾。

    金蛇

    【释名】生长在宾州、澄州。细中指,长一尺左右,常攀树饮露水,身体是金黄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色白的叫银蛇。都能解毒。

    肉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解中金药毒,使人肉作鸡脚裂,夜晚如银色,到次日早晨变为金色的,就是中金药毒。可取蛇四寸炙黄,煮汁常饮,直到毒消为止。

    水蛇

    【释名】又叫公蛎蛇。生活在水中。体大像鳝鱼黄黑色,有花方,咬人但毒性不大。它能变成黑色。

    肉

    【性味】味甘、成,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渴、烦、热、毒痢。

    皮

    【性味】烧成灰用油调,敷小儿骨疸脓血不止。

    【功效主治】主治手指天蛇毒疮。

    【发明与传说】治天蛇毒:刘松篁《经验方》载:会水湾陈玉田的妻子患了天蛇毒。一个老头用一条去除了头尾的蛇,取其中段,如手指长,剖去骨肉。不让患者看见,便用蛇皮包她的手指,束紧,外面用纸裹好。患者马上感到遍身清凉,病也就好了。过几天解开看,手指上有一条如小绳的浅沟,蛇皮内宛然有了一条小蛇,头目俱全。

    黄颔蛇

    【释名】俗名黄喉蛇。以吞食老鼠及小鸡为生。身上的花纹黄黑相间,喉咙下呈黄色,大的近丈长。毒性不大,有人喂养它来玩耍,死后即食。它大多生活在人们的房室里。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瘌顽癣恶疮。须酿酒服用,也可作羹。

    蛇头

    【功效主治】蛇头烧灰,治久疟,将其研末入丸散中。

    骨

    【功效主治】主治症同上。

    蛇吞鼠

    【功效主治】主治鼠瘘、有细孔如针的蚁瘘。用腊月的猪油煎焦,去滓涂用。

    蛇吞蛙

    【功效主治】蛇蚕蛙治噎膈。

    蝮蛇

    【释名】又叫鼻蛇。黄黑色像土,有白斑,黄颔尖口的,毒最烈。众蛇之中,只有它是胎生的,它咬人着足断足,着手断手,片刻全身就起初糜烂。七八月毒盛时,啮树以泄它的毒。树片刻几就死亡;又吐涎沫在草木上,咬人成疮身肿,称为蛇谟疮,最不容易医治。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酿作酒,可治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且可下气结,除蛊毒。

    胆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疗各种漏疮,研成末涂抹患处。

    皮

    【功效主治】烧成灰。主治疗疗肿、恶疮、骨疽。

    蜕

    【功效主治】主治身痒、疥癣。

    骨

    【功效主治】主治痢。烧成灰,饮用三钱。

    鱼类

    鲤鱼

    【释名】鳞有十字纹理,所以名鲤。死后鳞不反白。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不论鱼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但山涧水中的鲤鱼,不能吃。它味道最佳,现在处处都有生产。人

    很爱吃。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口渴,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及胎气不安。作鲋,有温补作用,去冷气、胸闷腹胀、上腹积聚不适等症。烧研成末,能发汗,治咳嗽气喘,催乳汁和消肿。用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的严重腹泻。用童便浸煨,可治反胃及恶风入腹。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按丹溪朱氏所言,诸鱼在水,一刻不停地游动,所以皆能动风动火,不单独指鲤鱼。鲤脊上两筋及黑血有毒,食用害人,山涧溪水中的鲤鱼脑中有毒,不可以食。凡烧烤鲤鱼,不可让烟入眼,否则损害视力。流行病后,痢疾腹泻后,皆不能吃,服天门冬,朱砂者不能吃。也不能与狗肉及葵菜同食。

    鲑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杀虫,不可和豆藿同食。

    胆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目热红痛等症状,还可治青光眼,有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作用。久服使人强悍健壮,益志气。点眼,可除红肿疼痛,视物不清。滴耳,治聋病。

    脂

    【功效主治】食服,治小儿惊厥和抽搐症状

    脑髓

    【功效主治】主治各种抽搐症状。煮粥食,治突然耳聋。和胆等分,点眼,可治青光眼。

    血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红肿疮毒。涂于患处马上见效。

    肠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皮肤生疮。同醋捣烂,棉布裹后塞入耳内。治疗痔瘘时,切断鱼肠烤熟,棉布裹后坐贴于患处。

    齿

    【功效主治】主治结石症及小便不利。

    骨

    【功效主治】主治女性白带多、带血、阴部疮疖。又治鱼鲠不出。

    皮

    【功效主治】主治瘾疹。烧研成灰,用水服,治鱼鲠六七日不出者。

    鳞

    【功效主治】烧研成灰后酒服,治产妇滞血腹痛。又可治吐血,崩中漏下和痔疮脱出。

    【附方】治水肿及妊娠水肿:用大鲤鱼一尾,醋三升,煮干食用,即愈。又可用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水二斗,煮食饮汁,一顿服完,即愈。

    治咽喉麻痹疼痛:用鲤鱼胆二十枚,和灶底土混合后涂抹在咽喉外,很快见效。

    治阳痿:鲤鱼胆公鸡肝各一枚为末,成雀蛋和豆子大的丸,每次吞一丸。

    鲢鱼

    【释名】它的形态像鳙鱼,鱼头小而形体扁,有细小的鱼鳞和肥大的肚腹。它的色彩最白,现在到处都有。

    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中益气,多食会使人的中焦酿生温热,出现口干症状,又易生疮。

    鳙鱼

    【释名】今俗称皂鲢,又称为皂包头。鳙鱼在所有的江河湖泊中都有,它的形状像鲢鱼,颜色呈黑色,它的头最大,有重四、五十斤的,味道不如鲢鱼好。这种鱼的眼睛旁有一种骨头称为“乙”,食鳙鱼时去除乙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补脾胃强身,消除赘疣。食多易引发风热和疥疮。

    鳟鱼

    【释名】形状似必鱼但小些,鱼身圆而长,有一条红色的脉纵贯全骨止于鱼目,鱼鳞细一小,颜色为青底赤纹。就是必鱼和赤眼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补脾胃。多食易引起风热和疥癣。

    鲩鱼

    【释名】形体长而身体圆。肉松厚,形态像青鱼,有青、白两种颜色。白色鲩鱼味道好,它也叫草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温暖中焦的脾胃。不可多食,否则会引发多种疮疡。它的胆汁味道苦,性寒,无毒。腊月将其阴干,可治疗咽喉肿痛及传染病,用水冲服。若是有骨鲠、竹木刺在咽喉中,可以用酒化三枚鱼胆,温开水呷几口,即可吐出异物。

    青鱼

    【释名】是一种颜色青的鱼。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同韭菜一同煎煮,可治疗脚气和下肢弱无力,又能补气,解除烦闷。

    头中骨

    【功效主治】用水磨成粉服,可治心腹忽然气滞作痛,平抑水气。有解毒的功效。

    眼睛汁

    【功效主治】滴注入眼中,能夜视。

    胆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腊月收取阴于。点眼,能消除眼睛赤红肿痛症状。又能治疗恶疮,吐出因咽喉痹引起的痰多及鱼骨鲠喉。

    【附方】治疗乳蛾喉痹:用青鱼胆含化咽下。

    治疗红眼及视物不明:用青鱼胆频频点眼。

    鱼胆丸:治疗一切视物不清。用青鱼胆、鲤鱼胆、羊胆、牛胆各半两,熊胆二钱半,石决明一两,麝香少许,研为粉末,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空腹用茶服下十丸。

    竹鱼

    【释名】长得像青鱼,体形大骨少刺。外观颜色,青翠可爱,鳞下夹杂着红点,味如鳜鱼。为两广珍品。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调理脾胃,补气,治疗湿气。

    鲻鱼

    【释名】又叫子鱼,体形圆而头扁。有爱食泥的习性。它生长在浅水里。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有开胃,通利五脏的作用,使人肥健。与任何药物同用没有妨。

    白鱼

    【释名】就是乔鱼,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呈白色,喜昂头,体形大者长六、七尺。它的味道很美。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开胃下气,去水气,使人肥健。助脾气,调整五脏,理十二经路。呵治肝气不足,补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助血脉。患疮疖、痤疮的人食后,可促使其成熟,加快脓液排出而愈。宜用新鲜的豆豉一起煮汤,虽可免于发病,但也不要多食。隔夜的鱼最好不要吃,吃后会使腹部冷痛。腌后或糟藏后都可食。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石首鱼

    【释名】就是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采集加工】每年的四月,来自海洋,绵延数里长,鱼来时的声音有如雷鸣。渔民用竹筒探到水下,听到它们的声音后就下网捕捞。向鱼的身上泼些淡水,就浑身没有力了。第一次来的鱼味道最好,第二、三次来的鱼就慢慢变小,味道也没有以前鲜美了。鱼捕上来后,在船中装满坚冰,将鱼冷冻。不然,鱼易腐烂,不能运送到远方。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和莼菜一起做汤,开胃益气。

    头中石

    【功效主治】用火烧成灰或用水磨成粉后冲服。主治疗泌尿系结石(石淋)小便不通,解砒霜毒及野菌毒和蛇毒。

    鲚鱼

    【释名】就是刀鱼。生长在江湖中,常在三月出现。形态狭长。鳞细呈白色。唇边有两根硬须,肋下有像麦芒的长毛,腹下有硬角刺,锋利如刀。腹后近尾端有短毛,肉中多细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能助火生痰,引发疥疮。不可多食。

    江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开胃爽脾。味鲜而没有腥味,仍是鱼中的佳品,多食亦能助火生痰,引发疮疡。

    湖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鲥鱼

    【释名】鲥鱼这种鱼只在初夏才出现,其他时间不出现,所以称为“鲥鱼”。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补虚劳,治疗小儿慢性营养不良和顽症,不宜多食。蒸出的鱼油用瓶装后埋于土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涂于火损伤的皮肤创面,效果特佳。

    嘉鱼

    【释名】就是丙穴鱼。此鱼因常在丙日游出洞穴而得名。形状像鲤鱼而鳞细如鳟鱼,肉肥而味美。这种鱼四川很多。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食后使人体健容美。用于治疗肾虚消渴,身体劳瘦虚损。因此鱼食乳水,所以此鱼的营养强于乳汁。

    鲳鱼

    【释名】鲳鱼生长在南海。身体呈正圆形,没有硬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食后使人身体健壮,有力气。腹中子,有毒,可引起腹泻。

    鲫鱼

    【释名】就是鲋鱼。头像小鲤鱼,形体黑胖,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达一、二斤重。喜欢藏在柔软的淤泥中,不食杂物,所以能补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鱼子多,味道很美。鲫鱼是鱼中上品,它产生在池塘水泽地域。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与五味煮食,作用是温中下气,补虚赢,止下痢肠痔。六、七月发生的热痢可用;十一、十二月发生的则不宜作此种方法。和莼菜一起作汤饮用,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下,调理中焦,补益五脏。合茭白煎汤,治疗丹石发势。鲫鱼与赤小豆煮汁服,可消除水肿。烤鱼滴出的油涂抹妇女阴部及诸疮处,可杀虫止痒。剖开鱼腹后塞入白矾,烧烤研成末冲服,治疗肠风血痢。用硫黄酿后,五倍子煅烧,研成末用酒冲服,治疗便血。酿茗叶煨服,治疗消竭。酿胡蒜煨好后研末冲服,治疗膈气。酿盐花烧研成粉,掺入齿缝,止牙痛。和当归一起焙干,研磨成粉,可用来止牙出血和乌胡须。和酒、盐一起焙干成粉,可治疗鱼疽。和附子一起烤焦后加油混合,擦治头部脓疮和斑秃。生的捣烂后,涂敷,治疗恶核肿毒不散及恶疮。同赤小豆捣烂外敷,治疗丹毒。烧成灰和着酱汁涂抹,治疗诸疮久不收敛者。用猪油煎鱼灰服用,治疗肠烂急性化脓性炎症。

    头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头疮和口疮、重舌和眼睛视物不清。烧成灰研末冲服,治疗咳嗽及下痢。用酒送服,治疗脱肛及女性子宫脱垂,也可用油调搽之。烧灰和酱汁涂抹,治疗面部黄水疮。

    子

    【功效主治】调中,益肝气。

    骨

    【功效主治】主治虫咬引起的烂疮,烧成灰敷于患处。

    胆汁

    【功效主治】涂于各种恶疮上,杀虫止痛。点于喉中,治疗骨鲠、竹刺不出。

    脑

    【功效主治】主治耳聋。将其放在竹筒中蒸后,滴入耳中。

    【附方】治疗男女虚劳消瘦,发热咳嗽病症:取活鲫鱼一尾,刮去鳞肠,将篦麻子去壳,按病人年龄计算,一岁一粒,纳入鱼腹中,外用湿草纸包几层,放入柴火中煨,煨至极熟后,睡前全部食完。连用三尾疗效甚速。

    治妇女血崩:用鲫鱼一个,长五寸,去肠,放人血竭、乳香在腹内,在炭火中煅烧后,研成粉末,每次用热酒送服三钱。

    治小儿鼻喘:活鲫鱼七个,用器皿装好,用小儿的小便饲养,等到鱼体发红,煨熟吃,疗效极佳。

    治小儿丹毒,阴部红肿出血:用鲫鱼肉五分,赤小豆末二分,捣匀,用水和好,敷于患部。

    治小儿秃疮:用鲫鱼烧成灰,用酱汁和好涂敷局部。

    鲂鱼

    【释名】就是鳊鱼,体形略显方形,它的身体扁平。尤以汉河为多。头小颈短,脊背隆起,腹部宽阔,鳞细,色青白,腹内有脂肪,味道最为肥美。各地都有生产。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调理胃气,滋利五脏。和白芥子同食,能助肺气,去胃中之风,消食。作鱼令食,助脾气,使人食欲增强。做成汤,对人有宜,它的功用与鲫鱼相同。不过患小儿营养障碍与痢疾的人不宜食用。

    鲈鱼

    【释名】就是四鳃鱼。每年四五月份出现,它的身长不过数寸,形态像鳜鱼,色白,有黑点,口大鳞细,有四个鳃。生产于江浙一带。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补益五脏,益筋骨,调和肠胃,治疗水气。腌制或晒干更好,能补益肝肾,安胎。多食能诱发腹胀和腹疮肿,不能同乳酪一起食用。鱼肝不能用,否则使人面皮肃脱,如有中毒者,可用芦根汁解毒。

    鳜鱼

    【释名】就是石桂鱼、水豚。形体扁平,肚腹宽阔,口大而鳞细,首和尾短。体形为黑色的斑彩,颜色鲜明的为雄性,稍微黑一些的为雌性,鱼背上有鳍刺。鱼的皮比较厚,肉很紧,肉中没有细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腹内恶血,杀肠道寄生虫,益气力,健身强体魄,补虚劳,另可益胃固脾,治疗肠风泻血。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张杲在《医说》中曾记有:越州有一姓邵的女子,十八岁时就已患痨病多年,偶尔喝了鳜鱼汤病就好了。由此看来,正与它的能补虚劳、益脾胃的说法相吻合。

    【附方】治骨鲠竹木刺咽喉:不论深浅用在腊月收获阴于的鳜鱼胆研末冲服。每次用皂荚子大小的鱼胆粉煎后用酒趁热含咽。能吐则鲠随涎沫流出,不吐再服,以吐出为限度。酒随各人的酒量服用,没有不出来的。鲤鱼、鲩鱼、鲫鱼的胆都可以这样使用。

    鲨鱼

    【释名】生长在南方溪涧中,大的有四、五寸长,它的头尾一般大小。头像鳟鱼,体圆像鳝鱼,肉厚唇重,有细鳞。外观颜色黄白,身上有黑斑,背部有刺特硬.尾部不分开。生活在沙沟中,游时吹沙,咂食细沙。也叫吹沙鱼。腹内的子,味美。俗称河浪鱼。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暖中益气。

    石斑鱼

    【释名】长数寸,白鳞上有黑斑点。平常浮游水面,听到人声即沉入水底。生长在溪涧的山石中。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鲦鱼

    【释名】就是白鲦。很小,形体狭窄扁平,类似柳叶,鳞细整洁,洁白可爱,喜欢群游。浮于水面。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温暖胃腑,止寒冷引起的腹泻。

    鲙残鱼

    【释名】就是王余鱼。传说吴王阖闾坐船到江上,吃绘鱼时将它的残余的肉丢到水中,变成这种鱼,所以称绘残鱼。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汤食,宽中健胃,利气和中,鲜鱼吃得过多,也易导致湿症。

    金鱼

    【释名】金鱼有鲤、鲫、鳅、餐鱼数种,金鲫易找,鳅、餐鱼难寻。金鱼的味道鲜美,肉也坚硬。

    肉

    【性味】昧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久痢,敷涂火疮。

    无鳞鱼类

    鳢鱼

    【释名】又叫文鱼。头有七颗星,夜间朝向北斗星,是自然界的规律,所以称为鳢鱼。形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很像腹蛇,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它生长在北方。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面目浮肿,利大小便。利气,可治疗妊娠有水气。制成鱼汤给有风气、脚气的患者食用,效果极佳。但不能多吃,否则会引发顽固性疾病。有疮者不能食,否则易留下白色的疤痕。

    肠及肝

    【功效主治】主治疮中生虫

    肠

    【功效主治】用五味调料炙香研成粉末,贴于痔瘘及蛀骨干疮处,以诱虫出完为限度。

    胆

    【功效主治】绝大多数鱼胆昧道苦,只有此胆甜而且可吃。治疗喉痹将死的患者,点人少许即可痊愈,病重的用水调后灌服。

    【附方】治疗十种水气垂死:用黑鱼一斤重的,和冬瓜、葱白作汤食用。

    浴儿稀痘法: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一尾,小的二、三尾,煮汤后,用汤汁沐浴小儿,浑身上下均要遍及,不能嫌它的腥味,再用清水洗净。若留一处不洗,遇到痘时,则未洗处较多。

    鳗鲡鱼

    【释名】又叫白鳝。鳗鲡形态如蛇,背后部生有肉刺一直延续至尾部,没有鳞甲,有舌头,肚腹白。大的数尺长,油脂特别多。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各种痔疮瘘和女人阴疮虫痒,暖腰膝,壮阳,又能治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痹,用五味煮食,补益力极强。患各种疮瘘疠疡风的人,应该经常食用。小儿营养不良及肠虫引起的腹痛,妇女带下,一切风瘙如爬行都可用它来治疗,一切草石药毒等都可运用它来解除。鳗鲡鱼中小的可以食用,体重达四、五斤及在水中游动时昂头的不能食,肚下有黑斑,毒性很大。与银杏同食,易患风软病。背部有白点没有腮,也不能食用。妊娠期食用,则易使胎儿患病。此鱼虽然有毒,但是用五昧调料煎煮则能益五脏,及治疗肺结核。

    【功效主治】治疗各种疮瘘及耳中有虫引起的疼痛。

    【性味】晒干后微烤,取黄油外涂,可治疗自癜风,马上颜色变浅,用五至七次即可痊愈。

    骨及头

    【功效主治】烤后研成末入药,治疗慢性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及白带过多。烧成灰后外用可治疗疮疡。

    血

    【功效主治】主治疮疹人眼引起视物不清,用少量血液点眼即可。

    【附方】治疗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用鳗鲡鱼二斤处治干净,酒二盏,煮熟,加入陈醋后食用。

    治白癜风生于头面上,像癣一样逐渐扩大者:用刀刮去创面表皮,使之燥痛感,然后取它的脂涂搽患部,不超过三次即可以治疗。

    鳝鱼

    【释名】就是黄鳝。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补益血,治疗口中唾液过多。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消瘦均可食用。另可以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及混痹气,驱除十二经的风邪。患有风恶气、体虚出汗、食肉后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食用。另外治各种痔、瘘、疮疡。过多食用也易诱发疮疡,损人的寿命。大的鳝鱼有毒,对人有害,鳝鱼不可与犬肉同食。

    血

    【功效主治】用以治疗疥癣及痔瘘。治口眼歪斜,用少量麝香调匀,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后就洗去。治耳痛及鼻衄,分别滴数滴入耳、鼻。

    头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烧成灰后研成末服用,止痢疾,治疗消渴症,除内脏冷气,及消化不良、食物积滞。同蛇头、地龙头一起烧成灰后用酒服下,治小肠痈。将它烧成灰研末包好塞耳,能治疗虫类入耳。

    皮

    【功效主治】烧成灰后空腹以温酒送服,可治疗妇女乳房红肿疼痛。

    【附方】治疗臁疮溃烂:取几条鳝鱼,打死,用香抹在腹部,将鳝环绕在疮上并用布带固定,马上就会痛不可忍,然后取下布带,看鱼腹部有针眼,那都是虫。倘若虫还没有出完,再做一次,然后用人胫骨灰与油调和后涂抹。

    泥鳅

    【释名】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没有鳞,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暖中益气、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调补中焦脾胃治疗痔疮。

    【附方】治疗异物鲠喉:用线捆住活泥鳅的头,将它的尾巴朝里,先放入喉中,然后将泥鳅拉出来即可。

    黄鱼

    【释名】是没有鳞的大鱼。它的形状像鲟鱼,色灰白,它的背部有三行骨甲,鼻上长有胡须,它的嘴靠近颔下,尾部有分叉。它生长在深水处。

    肉

    【性味】昧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通利五脏,健身美容。多吃,常难以消化。

    肝

    【功效主治】用于治疗瘀血疥癣。不要同盐一起烤来吃。与荞麦一起食用,可致人声音嘶哑。

    人鱼

    【释名】身有四条小足,声音像小孩。也叫孩子儿鱼。

    肉

    【性味】昧甘,无毒。

    【功效主治】吃了能治疗腹内包块,杀虫。

    鲵鱼

    【释名】是一种人鱼,生活在山溪中,像鲇鱼,有四只脚,尾巴长,会爬树。

    【采集加工】人们捕捉到鲵鱼后将它绑在树上,用鞭抽打,直至身上的白汁流尽,这样才可食用,不然,则有毒,不能食用。

    肉

    【性味】味甘,有毒。

    【功效主治】可以治疗传染病。

    河豚

    【释名】形状如蝌蚪,大的有一尺多长,背部呈青白色,有黄色条纹。没有鳞没有腮没有胆,腹部白但没有光泽。江浙一带很多。

    肉

    【性味】味甘,性平,大毒。

    【功效主治】补虚,去湿气,利腰腿,去痔疮,杀虫。河豚鱼味虽美,如做法不当,也使人食后中毒。生长在海中的有大毒,江中的小些。煮时不要靠着锅,应当将它悬挂起来煮,以防中毒。陶九成在《轰耕孙》中记载:凡食河豚,一日内不能服汤药,尤其是荆芥、乌头、附子这类药。曾有人因此丧命。

    肝及子

    【性味】有大毒。

    【采集加工】同蜈蚣一起烧后研成粉末,用香油调和涂抹。

    【功效主治】可用以治疗疥癣虫疮。入口烂舌,入腹烂肚,没有药可解。只有橄榄木、鱼茗木、芦根、煮汁可解。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江浙人说它的血有毒,食用害人,它的脂使舌麻木,鱼子使人腹胀,鱼目使人眼花,有“油麻子胀眼腈花”的说法。但江阴人用盐糟制它的食用,就是所谓的“舍命吃河豚”。粪,清水也可解它的毒。

    海豚鱼

    【释名】海豚生活在海中,随着风潮出没。形态像河豚,鼻部在脑袋上方,能发生声音,且能喷水直上,每群海豚数目都在百条以上。

    肉

    【性味】味咸、腥。

    【功效主治】主治各种传染病。

    脂

    【功效主治】主治恶疮、疥癣、痔瘘,且能杀虫。

    比目鱼

    【释名】生长在海中。有呈紫白色的细鳞,两片合在一起才能行,它的结合部位半边平整而且没有鳞,口靠近颌下。形状像鞋底,也叫鞋底鱼。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补、虚益气,多吃动气。

    鲛鱼

    【释名】就是沙鱼。形态都像鱼,眼青颊赤,背部有长毛,腹下有翅,味道肥关,南方人喜欢食用。

    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成鱼会,能补益五脏,

    功效不及鲫鱼。

    皮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治疗心神不定,惊恐,吐血及虫毒。烧成灰用水冲服,能解鱼毒,治吃鱼会后不消化。

    胆

    【功效主治】主治喉痹,和自矾灰混合成丸,用布包好放入喉中,吐去恶涎,即可以治疗。

    乌贼鱼

    【释名】乌贼没有鳞有须,皮黑而肉白,大的像蒲扇。因它爱吃乌鸟,所以叫乌贼鸟。

    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益气,增志,通行月经。能动风气,不可长期食用。

    骨

    骨又叫海鳔蛸。

    【性味】味咸,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女子赤白漏下、闭经、阴痒肿痛、寒热往来、不孕、惊气入腹、腹痛绕脐、男子睾丸肿痛,杀虫,以及妇女下腹包块,大人、小儿腹泻。经常服用可补益精血,治疗女子血枯病以及肝伤咳血、尿血、便血、阴道流血疟疾和结核病。研成末外敷,治疗小儿疳疮、痘疹臭烂、水火烫伤及外伤出血。烧成性,和鸡蛋黄一同研成外涂,治疗小儿鹅口疮。同蒲黄末外涂治疗舌体肿胀及出血。同槐花末一起吹入鼻,止鼻衄出血。同银朱一起吹入鼻,治疗喉痹。同白矾末一起吹入鼻,治疗蜂蝎螫咬疼痛。同麝香吹耳,治疗中耳炎及耳聋。

    血

    【功效主治】主治耳聋。

    腹中墨

    【功效主治】主治胸部刺痛。

    【附方】治骨卡在喉:用海螵蛸、陈年橘红焙干,各等分制成末,再用冷面和饮,做成芡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含服。

    章鱼

    【释名】形体像乌贼,比乌贼大,味比乌贼好得多。脚有八只,肉多。也叫章举。

    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养血益气。

    海鹞鱼

    【释名】海鹞鱼,海中多见,江湖里也有形状如圆盘或荷叶,大的周长约七、八尺。没有鳞没有脚,背部青色腹部白色。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螫人毒性很大。也叫邵阳鱼。

    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对人没有益,男子阴茎涩痛,流白色脓液,比如性病,可以用它来治。

    齿

    【性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疟疾。烧黑后研成末,用酒送服二钱匕。

    尾

    【性味】有毒。

    【功效主治】可用来治疗牙齿疼痛。

    文鳐鱼

    【释名】大的长一尺左右,翅膀与尾巴等长。它们常成群地在海上飞翔。它的形态像鲤鱼,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它常常夜间飞行。所以叫飞鱼。

    肉

    【性味】味甘、咸,无毒。

    【功效主治】可治疗妇女难产,将它烧成炭石研成末用温酒送服一钱。还能治疗癫狂症及痔疮。

    水母

    【释名】水母形状完全像凝结的一样,它的颜色红紫,没有口、眼。它的腹下有物体,虾子附在它上面吞食涎沫。

    肉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妇女劳损、积血带下;另可治疗小儿风疾丹毒,水、火烫伤。对因食河鱼引起的疾病也有作用。

    虾

    【释名】大而色白的虾;小且色青,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赤白游肿,将虾捣碎后敷贴于患部。作汤可治疗包块,托痘疮,下乳汁。煮成汁,治风痰。捣成膏,敷虫疽有效。生于水田及沟渠的虾有毒,制成腌品更有害。和热饭盛于密器中腌制来吃,能将人毒死。没有须或腹下通黑的,煮后变为白色的,都不能吃。

    海虾

    【释名】海中大红虾长达二尺多。它的头可作茶杯,胡须很硬。

    肉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做成汤可治疗蛔虫、传染病、口腔粘膜麇烂、龋齿、头疮和疥癣病症,有止痒作用。

    鲍鱼

    【释名】现称干鱼。用盐腌压成的,称为腌鱼;未加盐者,称淡鱼;石首鱼晒干即称为白鲞。

    肉

    【性味】味辛、臭,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用以治疗骨折、扭伤、瘀血不散、女子阴道流血。煮汤可治疗女子贫血并利肠。同麻仁、葱、豉一起煎煮,可以通乳汁。

    头

    【功效主治】煮汁,治眼闭;烧成灰,可治疮肿及瘟疫。

    【附方】治疗产后贫血:鱼胶烧存性,用酒和童便调和,每次服用三至五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