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珅派出的心腹明查暗访,将纪晓岚的祖宗八代查了个底朝天,查出了纪晓岚与号称江南文坛泰斗的卢见曾是姻亲关系。
因为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
卢见曾在乾隆元年时曾任两淮盐运使,而今告老还乡。
近年来由于两淮盐业大量亏空,乾隆皇帝决定追究历年来盐官的贪贿之罪。
乾隆皇帝在宫内密下旨意,纪晓岚与和珅是皇宫之内的人,当然听说了皇上的旨意。
这旨意是秘密的。
只限于朝廷重臣和皇帝身边的人知道,绝不准任何人向外传送消息。
更不准宫内人向历任两淮盐官的人透露查抄的消息。
和珅心想作为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多年占有这个肥缺,早已成了江南的首富,肯定贪污受贿了不少的钱财良田。
如今皇上准备查抄他,作为他的姻亲,纪晓岚难道能袖手旁观吗?
纪晓岚焉能无动于衷而不给他暗传消息呢?
纪晓岚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他肯定会有所举动的。
和珅把自己的看法告诉给皇太后——托古拉氏。
皇太后托古拉氏认为和珅的想法很正确,就对和珅面授机宜,让他派得力的心腹武士化装后,分别暗中查看纪晓岚的家人有何行动。
查看纪晓岚的姻亲卢见曾家有何举动。
查看纪晓岚本人和他的心腹随从又有什么样的活动。
皇太后托古拉氏不惜一切代价要和珅监视好纪晓岚的一切活动。
她许诺和珅在此事件中若能抓住纪晓岚的把柄,定会说动自己的儿子——乾隆皇帝再升他的官。
和珅听了眉开眼笑,誓死效力。
他辞别了皇太后立即召集他的心腹武士,分别向他们布置了监视纪晓岚行动的任务。
这天夜里,守在纪晓岚家门口不远的两名化了装的和珅的随从,看到从纪晓岚家门走出一个牵马的人,出门后骑上马向城外疾驰而去。
这两个武士看到那骑马的人好像是出远门,怀疑他远去报告。
他们也骑上马追随而去。
那骑马的人就是纪晓岚的随从。
他奉纪晓岚之命去山东德州去报信。
因为卢见曾是山东德州人。
卢见曾已经告老还乡在德州。
这两名和珅的心腹随从暗中跟踪纪晓岚的信使到了德州卢见曾的豪宅,就明白他是来通风报信的。
和珅的两名随从认定了这个报信的人。
他们苦于没有凭据不便轻举妄动。
他们又怕暴露了身份引起打草惊蛇的不良后果。
他们断定那人是口头报信的。
他们只好悄悄跟踪着。
纪晓岚的心腹随从面见卢见曾,代纪晓岚问候了几句家常话,并未多说额外的话,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给了卢见曾。
身材瘦长、面目和善、双目睿智、颈发斑白、不失儒雅风度的卢见曾接过信来到自己的雅雨斋,拆开一看,只见信封内装着一小撮茶叶,封口用面浆加盐封死,心中已经明白:皇上要查抄盐官了。
他看完信,当即将信函烧毁了。
他用酒宴款待了送信的人。
当送信的人骑马离开时,他对送信的人说:
“这是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你收下。祝你一路顺风。请你转告纪大人,我心里明白,请他多保重!”
他说完,赏了他一包黄金。
那送信的人怀揣赏金,依依惜别了。
他骑马离开德州,向京城返回了。
和珅的两名跟踪者从德州分头而行,一人骑马先回到京都报告了和珅,另一人骑马跟踪而来。
当那送信的人刚一回到京城,就被和珅事先埋伏在城门口的人一举抓获了。他被化装后押往皇宫,在和珅的禁军密室接受和珅的严审。
和珅搜了他的身,掏出了那包赏金。
和珅问他纪晓岚派他干什么?
他回答说去送信。
和珅又问信中说什么?
他说不清楚。
于是,和珅命令侍卫们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抽,又用烙铁烫,他依然说不知信中说什么。
其实他就是不知信中的内容。
纪晓岚也没有告诉他什么事。
只说让他把信面交卢见曾。
和珅以为他故意隐瞒不招,立即命令侍卫要砍下他的头。
他听了心惊胆颤,惨叫饶命,哭诉说他真的不知什么事。
和珅命令不砍他的头,又逼问:
“你看信封有何特征?”
他流着眼泪说:
“我不敢拆开看,只用手摸到里面好像装着茶叶,封口上除了浆糊还有盐,信内写了什么话,我没看。”
和珅心想他可能真的不知什么事,因为纪晓岚聪明过人,不可能把机密告诉他,让他去泄露。
和珅命人把送信的人关起来。
他又去找皇太后,请示她如何办?
皇太后听完和珅的话,冷冷地说:
“你真笨!不用再审了,事情很清楚了。”
和珅疑惑地问:
“怎么清楚了?送信的人说不出信中到底说些什么话,无有凭据啊!”
皇太后突然大笑起来,笑够了,她才说:
“你是个笨蛋!真不开窍呀!让我怎么说你呢?你听着!信内的茶叶和封口的盐,已经告诉对方了:皇上准备查抄盐官了。你现在惟一的证据就是那个大活人。千万不能打死他,看好他,他若一死,你就白费心机啦!”
和珅这才明白过来了,他茫然地问:
“依太后之意,现在该如何办?”
皇太后毫不迟疑地说:
“你马上密报皇上,再让皇上密审送信人,自然就会有结果了。快去吧!”
和珅怀着立功的心情,向乾隆皇帝秘密报告了这件事。
乾隆皇帝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和珅,然后命令他把送信的人押来审讯。一经皇上亲自审讯,送信的人又把对和珅讲过的话重复了一遍,皇上相信了和珅所说的话。让他仍把送信的人关押起来。
乾隆皇上传来了纪晓岚,绷着面孔问他这件事。
纪晓岚一听皇上问他关于送信的事,心中已经明白事情败露了,再若隐瞒或者欺骗,将会罪上加罪,不如索性原原本本谈出事情的真相,或许还有死罪活免的余地。
他毫无掩饰地谈出了关于暗送消息的动机和目的。
他惭愧地承认自己以私情对抗国法,以私利抗拒皇上的正义之举,实在无地自容。
皇上心想:纪晓岚漏言泄密他的姻亲,固然可恶,罪当该死,可他从容坦然,据实招供,毫无隐瞒,令人可信,大有悔罪之心。
如此巧妙的泄密手法,令人叹服,可谓奇才。如果杀了他,实在可惜。如果免于追究,国法难容,众臣不服。不如将他流放边塞,以示惩戒,日后也好起用。
他想完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纪晓岚,纪晓岚流着眼泪表示感激不尽。
此后不久,纪晓岚就被流放到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乾隆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德州,查抄了卢见曾的家宅,将他已经疏散藏匿的家财全部收归国有。
然后又以贪污受贿罪将他关进大牢。由于他年老体弱,惊恐得病不久就死在牢中。
他在临死前不断地念叨着纪晓岚、怀念着纪晓岚,为他的获罪流放而万分悲痛,流出了惋惜的泪水。
他跪在地面对苍天说:
“愿上苍保佑大才子纪昀一路平安,化险为夷,折罪立功,重返京都,再耀日月之光。”
乾隆皇帝得到卢见曾的死讯后,命钦差大臣前往德州,亲自主丧,以重臣之礼厚葬了。
卢见曾的后人在暗恨中又感受到一丝皇恩的慰藉。
纪晓岚一行快到京都的消息传到皇太后托古拉氏的耳中,使她大吃一惊。她把和珅传来训斥了一顿,说他简直是个废物,连这样一个文人都对付不了,还能成什么大气候。
和珅听后面呈愧色,说皇上有意庇护他又有什么办法?
皇太后听了切齿地问:
“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和珅愤恨地说:
“听眼线说他已经快到离京城60里的石家堡了。”
皇太后沉思了一会儿,说:
“绝对不能让他们进京都。他如果来到京都一靠近皇上,就有机会参奏你,到那时,皇上一旦查出你谋害他的事实,那么,你就一切都完了。连我也无法保护你啦!你明白吗?”
皇太后说出的话,句句如霹雳,击得和珅六神无主,他急切地问:
“依太后之意,该如何办?”
皇太后严肃地说:
“惟一的办法就是追回那密文。”
和珅不安地说:
“密文就那么重要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