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宫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这一天的皇宫生活很丰富,给我留下了鲜明独特的印象。

    对于那些信息封闭、见闻狭窄的宫中女子来说,我们简直是太奇特的存在了。她们一连串的问题雪片一样飞向我们,等待我们的回答,问题无非是关于外国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等。

    我很快就发现,这些宫中女子和其他任何国家的女人们一样,对自身认知经验之外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感,也特别喜欢闲聊。

    庆亲王那个相貌出众的四女儿(宫中称“四格格”)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她问我:“你是在法国出生和接受教育的么?我听别人说,凡是有人到了外国,喝了那里的水,就会很快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你是通过学习通晓了那里的语言,还是喝了那里的水才最终学会的呢?”

    我不禁哑然失笑,干脆不做回答,而是向四格格提起自己曾经在巴黎见过她的哥哥,也就是载振贝勒。那个时候,载振贝勒途经巴黎前往伦敦,去参加爱德华国王的加冕典礼。当时我的父亲也收到了一份加冕典礼的特别邀请,我们本可以顺道和载振贝勒一同前往的,但是因为父亲要处理云南问题——那个问题当然更加紧迫——无奈只好放弃行程。

    四格格追问我:“啊,英国也是有国王的么?我原以为我们的皇太后是全世界唯一的女皇呢。”她的姐姐,也就是皇后的弟媳妇,是一位非常聪慧、娴淑温柔的女子,一直站在一边微笑着,凝神倾听妹妹那些大惊小怪又很可笑的问题。

    听到了四格格这些幼稚的问题,年轻的皇后说道:“你多么无知啊。据我所知,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执政者,有的国家是共和政体,比如美利坚合众国,就是对我们比较友好的共和政体国家之一。很遗憾,我们那么多平民百姓到了他们的国家,让他们认为我们的国家都是这等平常之辈呢。我特别希望能有一些满族正宗的皇族贵胄过去,让他们也见识见识我们的高贵风度。”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自己正在阅读介绍外国历史的书籍,当然,都是翻译成中文的。她看上去满腹诗书,颇有见识,非常与众不同。

    2

    待到退朝了,百官散去,太后令我们从屏风后面出来,陪着她一起去看戏。她说,这样晴空万里的好天气,真该出来走一走。我们于是开始步行,保持在太后身后不远的距离,这是宫廷内部严格的日常规矩,任何人都无可逾越。

    一路上,太后兴致很高,时不时指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东西给我们看,那些都是她特别喜欢的。因为步行位置的原因,她必须不断回头和我们说话,最后她干脆让我们和她并行。我后来得知,能与太后并行,这在宫中是很大的恩典了,太后平时极少这样对待别人。

    太后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宠物和个人爱好,比如养些花草树木、狗儿或者马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一条狗儿特别得到太后的喜爱,算是她最得意的宠物了。这条小狗一直跟在太后左右,几乎形影不离,是我见过的最温顺乖巧的动物。因为实在想不出合适的名字来称呼这条狗,太后觉得它毛色油亮顺滑,特别漂亮,就干脆叫它“水獭”。

    在距离朝堂不远的地方,我们进入了一处大院子。院子内部的四边,各有两只大花篮,高约十五英尺,以茂密的紫藤经过精心修剪后自然长成,精巧而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很显然,太后非常喜欢这些简约却不简单的花篮,总是在繁花似锦的时候,自得地展示给大家欣赏。

    通过了这个大院子,我们又穿过一条环绕着假山的曲径,花了很短的时间,一直走到宫廷戏院。

    那戏院真是超乎常人想象,它沿着露天庭院的四边因势而建,每边都彼此分开并各有不同。戏院共有五层,一二两层的舞台完全敞开,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上面三层用作储藏室和张幕之用。其中第一层比较普通,第二层建的像一座庙宇,主要用于演出太后最喜爱的神仙题材戏剧。

    戏台的两侧各有一排低矮建筑,由同样狭长的走廊连着,是王公大臣们获得恩典,陪同太后看戏的所在。戏台的正对面是一排宽敞的建筑物,包括三个大屋子,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这大型观戏台的地基高于地面约十英寸,和戏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观戏台前面设置了很大的玻璃窗子,夏天的时候可以撤去玻璃,换上蓝色的纱帘。三间房子的其中两间作为起居室,剩下的最右边那间,作为太后的卧室,前面摆放了一张很大的床榻,太后可根据自己的心情,坐卧舒展两相宜。这一天,她带着我们正是进入了这间屋子。

    我后来得知太后经常来这间屋子,看一会儿戏剧,然后开始午睡。她可以睡得很踏实,戏剧现场的吵闹声一点儿都打扰不到她。如果我的某些读者有机会来到中国宫廷戏院,亲身体验一下,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在那种喧闹的锣鼓声演唱声中,若还能一如既往沉稳入梦,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3

    我们走进房间坐定,戏曲便开场了。那出戏名为《蟠桃会》,所谓仙界的蟠桃盛宴,传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举行。

    第一幕拉开,只见一位身着黄色僧袍、左边肩膀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驾着祥云从天而降,邀请各路神仙同赴蟠桃盛会。看到那名演员轻巧敏捷地在棉花做成的祥云上腾挪翻滚,我真是惊奇万分。

    舞台上的布景在不断地移动变换,加上其他的一些奇怪好玩的东西,真是多姿多彩,非常有意思,让人感到兴致盎然。我想这戏院的管理者应该在训练演员方面下了很多苦功夫,演员才能不借助任何器械,徒手做出这些令人咋舌的高难度动作。

    在僧人降临的同时,一座宝塔自舞台中间徐徐升起,宝塔中有一位菩萨手持香炉,高声吟诵佛经。随后有四座小型宝塔从舞台的四个角落升起,每一座中间都同样有一位诵经的菩萨。第一位神僧降临地面,和其他几位菩萨走出宝塔,共同环绕舞台中央,吟诵不止。那五座宝塔转瞬间便消失无踪了。戏台上的佛僧不断增加,最后比肩围成一个圆圈,绕场走动,齐声吟诵佛经,场面蔚为壮观。

    过了些时候,戏台上升起一座大莲花,以粉红色的丝绸制成,带着两片绿色的大荷叶。绿叶和荷花花瓣渐次张开,我看见一位美丽的女菩萨(观世音菩萨),身着白色的丝绸衣装,戴着白色的头巾,立于莲花中间。莲叶打开之后,又出现一对金童玉女,分侍观世音菩萨两边。待到莲花完全打开,观世音菩萨渐渐升起,莲花渐渐合拢,最后观世音菩萨站在了合起的莲花尖顶。童女站立于右侧的荷叶,手捧玉净瓶与柳条。据传说,只要观世音菩萨以柳条蘸起玉净瓶中的甘露洒到死去的人身上,可保起死回生。这对金童玉女是观世音菩萨的侍者。

    最后,观世音菩萨与侍者从花叶上走下来,加入了那些佛僧中间。这时,天宫的王母娘娘降临了,那是一位面目慈祥、体态端庄的老年女性,满头银发,从头至脚的黄色衣装,身后跟随着很多侍从。王母娘娘登上位于戏台中央的宝座,说道:“现在,宴会开始吧。”戏剧第一幕到此结束了。

    第二幕紧接着开始了,戏台中央是王母娘娘的盛宴桌子,上面摆放着蟠桃和各种美酒。四名侍者在桌边打点。忽然,一只蜜蜂飞过来,在侍者的鼻孔边撒下了一些粉末,侍者马上沉沉睡去了。蜜蜂变成了一只大猴子,一阵风卷残云,几乎吃掉了所有的蟠桃,喝尽了全部的美酒,临了,还裹走了剩下的东西。如此大快朵颐之后,猴子偷偷溜走了。

    宫廷仙乐响起,王母娘娘带着那些佛僧、菩萨、侍从走进来。王母娘娘看到桌上的蟠桃与美酒都已不翼而飞了,赶紧叫醒那四名侍者,询问为什么他们睡着了,那些蟠桃与美酒都到哪里去了。侍者均禀告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在等待王母娘娘和宾客的时候,莫名其妙就睡着了。

    其中一名宾客建议,不如先查查到底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于是,王母娘娘派了两名侍从到守门的卫兵那里了解情况,询问这段时间究竟有谁出入过这个地方。

    没等前去打听的侍从回来,先有守门的卫兵来禀告王母娘娘,刚刚有一只醉醺醺的猴子,扛着一个大包裹出门去了。王母娘娘得知这个消息,马上派出天兵天将和几名菩萨,一同去寻找那只胆大妄为的猴子。

    那只猴子本是由一块大石头所生,住在一座大山洞里。它有腾云驾雾的神奇本领,王母娘娘想召它进入天庭看守御果园。待到天兵天将等一众到了那座山上,看见猴子正与其他同类大摆盛宴,分享从天上偷来的珍味。

    天兵天将马上向猴王宣战。猴王前去迎战,天兵天将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它拔下一撮毫毛,变成了很多小猴子,各个手持铁棒抵抗前来侵扰的天兵天将。猴王的那只铁棒更是非同寻常,乃是东海龙王送给它的,可根据意念随意变形,小到像绣花针,大到如擎天柱。

    与天兵天将一众同来的有一位神仙,名叫二郎神。他长着三只眼睛,法力最为高强。二郎神有一条凶猛异常的神犬,他放出神犬,扑倒了猴王,将猴王擒到天庭。

    王母娘娘命令将猴王交给道家之神太上老君处置,太上老君把猴王放进自己的炼丹炉中大火焚烧。炼丹炉中烈火熊熊燃烧,太上老君把猴王扔进去,严加看管防止猴子逃出。炼了很长时间,太上老君觉得应该烧化了,便心下懈怠,放松了看管。

    然而,猴子并没有被烧死,它趁着太上老君离开的短暂时间,动用法力逃出了炼丹炉,顺便偷拿了太上老君装在葫芦里的丹药,逃回山洞去了。猴子深知太上老君的金丹法力无边,任何人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猴王吃了一颗,觉得味道很好,就把余下的赏给了小猴子们。太上老君回到宫中,发现猴子逃走丹药被偷,立即禀告王母娘娘。第二幕到此结束了。

    第三幕开场,天兵天将和菩萨再次来到凡间,聚集在猴王的洞口,向猴王宣战。猴王大喊:“好哇,还敢再来?”它大声嘲笑那些天兵天将的无能。他们开始打了起来,天兵天将还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甚至连二郎神的哮天犬都奈何猴王不得。天兵天将一众最终败北,无奈丢盔弃甲返回天庭,向王母娘娘禀报战况,说那猴子委实法力无边,兵将无法将其捉住。

    这次王母娘娘下令召来了一位小神,大概十五岁的样子,名字叫做哪吒。哪吒年纪虽小,却法力无边。他是莲花化成,莲花为骨,莲叶为血肉,所以能够随心所欲,百般变化,十分神勇。王母娘娘命令哪吒赶往花果山,将那猴子擒上天庭严加处置。

    哪吒来到花果山,猴王见了他,大喊:“什么?一个小毛孩子也敢来挑战?若是你真觉得可以打赢我,尽管放马过来!”哪吒马上变作了一位三头六臂的巨人,猴王见此,立即也跟着变作三头六臂。哪吒见状,又变作更大的巨人,追赶着去捉那猴子。猴子化作一支宝剑,将巨人拦腰斩为两截。哪吒又变成熊熊烈火去焚烧猴王。猴王变成大水,冲熄了烈火。哪吒见不敌猴王,马上变作一只凶猛异常的狮子,谁知猴王变成了一只大网,罩住了狮子。哪吒见实在没有办法取胜,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天庭,向王母娘娘禀告,说那猴子当真是法力无穷无尽,自己亦是难以取胜。

    王母娘娘万般无奈,只得请来众神之神如来佛祖,还有普济苍生的观世音菩萨,下界擒那妖猴。

    如来佛祖与观世音菩萨来到花果山,那猴王出来一见,乃是众神之神、法力无边的如来驾到,顿时诚惶诚恐,不敢再说半个不字。如来佛祖伸手指指猴子,猴子马上跪拜地上。如来对猴子说:“跟我走吧。”然后以法力把猴子压在了一座山下,告诉它说,除非它一心向善,否则不会放它出来。

    如来对猴子说道:“有朝一日,我会放你出山,要你保卫一位圣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一路艰难险阻,你将遇到无数考验,历经无数磨难。如果你能保卫圣僧取到真经,你将脱去愚顽之性,洗去从前罪孽,修成真身正果,从此永驻天庭,过上极乐永生的生活。”

    这场戏剧到此结束了,非常的有意思,我从头到尾保持了很高的兴致观看。整出戏剧排演得十分巧妙和逼真。我真是奇怪,宫廷的太监怎么能演得这样精彩。太后告诉我们,整个场景的布置与绘制都是太监们亲力亲为,她自己也尽量地为太监们指导排演,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4

    这里的剧院与一般常见的中国剧院有明显不同,安装了可供升降的幕布。慈禧太后并没有看见过外国的剧院,我真想不通她怎么会有这样先进的设计思维。

    太后还经常阅读宗教类书籍和神话故事,然后亲自写进戏剧并排演,并对完满的演出效果深感自豪。

    慈禧太后安坐谈笑,我们站在一边凝神倾听。太后问我们能不能看懂戏剧的故事情节,我们回答说看得懂,她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她热情地说:“哎呀,我光顾着和你们说话了,把午膳的事情都忘记了。你们肚子饿了吧?你们身在外国的时候,有机会吃到中国饭菜么?想不想家?要是我离开自己的国家这么久,肯定会想家的。当然了,在异国他乡居住那么久,也并非是你们的问题,是我派裕庚到法国巴黎去的。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到遗憾。现在你们可以让我面上有光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也可以把你们展示给外国人,对他们说咱们满族的女子也能说外国话了。”

    在太后说话的当口,我看见一些太监摆上了三张大桌子,每张桌子上都铺着漂亮洁白的桌布。还有一些太监捧着食盒在庭院里站立等候。那些食盒和盘子均为木质,涂着黄色的漆,比较大,足以容纳四只小碗两只大碗的饭食菜肴。

    等到桌子摆放齐全,庭院里的太监们在院子的小通道处站作两排,将手中的托盘一个接着一个地传递过来,一直传递到房间里,再由四个衣装华美的太监一件一件摆上桌子。

    很明显,太后并不喜欢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用膳,而是到了哪个喜欢的地方,就在哪里用膳。我还注意到,那些碗无一例外的是凸显尊贵的金黄色,上面盖着银质盖子。有的上面描绘着绿色的龙,有的则雕刻着“寿”字。

    菜肴摆放完毕,我暗暗数了数,差不多有一百五十种不同的菜肴,列成了长排,一排是大的碗,一排是小的碟子,然后又是一排大碗,又是一排小的碟子,就这样一排又一排。

    在菜肴的行列不断延伸的时候,两位宫女走进了这间卧室,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只大食盒。我感到非常惊讶,想不到宫女竟然要做这类事情,若是我们进了宫,是不是也要做这些事情呢?尽管餐盒显得很是沉重,但是并不妨碍她们以优雅的姿势捧着。

    太后面前摆放了两张小桌子,宫女打开食盒,拿出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碟子,分别装着各式甜点,糖莲子,西瓜子,各色口味的核桃,切片的时令水果等等。这些碟子很快摆放停当。

    太后告诉我们,相对于肉食类菜肴而言,她更喜欢这些甜点。她赏赐了我们一些甜点,让我们随便吃,如同在自己家里一般,不要拘束也不要客气。我们谢过她的恩赐,开始认真品味起来,吃得津津有味。

    我发现慈禧太后食欲很好,她从不同的盘子里吃了不少东西,真难以相信她待会儿还要吃午餐。吃完了之后,两位宫女走进来收拾了碗筷。慈禧太后告诉我们,每次她吃完了,都把剩下的菜肴赏赐给这些宫女。

    一位太监端进来一杯茶,茶杯由洁白无瑕的美玉制成,茶托和杯盖都是黄金制就,极尽华美。接下来,又有一位太监走进来,手里托着一只银质托盘,上面放着两只白玉杯盏,和前面装茶的那只完全一样,我看到其中一只装着金银花,另一只装着玫瑰花瓣。另外,这位太监还备着一双金筷子。两位太监跪在太后面前,举起托盘,保证手中物品太后伸手可及。

    太后拿开杯盖,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杯子里。她一边饮茶,一边对我们讲着,她本人非常喜欢这种金银花,放到茶里一起慢慢品尝,可以品味到淡淡的甜香味儿。

    转眼间,太后又说道:“你们也尝尝我的这种茶吧,看看是不是也会喜欢。”她命一位太监拿来相同的一杯茶,并亲自泡进了金银花,看着我们慢慢品尝。这是我品尝过的最为可口的茶,加入了金银花之后,散发出一种非常特别的、细腻的甜香味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