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裕容龄(1882-1973年),裕德龄的妹妹,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1902年,20岁的裕容龄在巴黎公开登台表演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奥菲利亚》《水仙女》《西班牙舞》等舞剧,博得了观众的好评,引起了广泛关注。1903年回国后,裕容龄随母亲及姐姐裕德龄进入清朝宫廷,成为慈禧的御前女官,曾获得慈禧亲赐封号“山寿郡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裕容龄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著有《清宫琐记》等书。——译者注

    [2]即三叩九拜之礼。三叩九拜: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祭拜祖先、祭祀时候所行的大礼。“三叩”、“九拜”各有其修真含义,“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叩”就是顶礼恭敬。《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译者注

    [3]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这一天,老北京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佛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结下的缘分,即“有缘千里来相会”之意。因为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以“圆”结“缘”,其非凡意义人所共知。浴佛节便由此有了吃豆的习俗,此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上至宫廷下至寻常百姓家,都有此风俗。清宫内每年四月初八,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们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译者注

    [4]满族的发式讲究是在脑后的正中间,梳出两个尖角燕尾形扁发髻,垂于脑后,被称作“燕尾”。——译者注

    [5]站笼,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盛行于清代。犯人站在特制的木笼里面,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脚下可垫砖若干块。犯人受到痛苦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有的犯人是先站而后斩,有的则是活活站死其中。站笼之刑在惩罚犯人的同时,将其示众,以起到警示、威慑的作用。——译者注

    [6]此处所提到之人为裕勋龄,裕庚的次子,裕德龄的哥哥,算得上慈禧的御用摄影师,慈禧太后的很多传世照片都是出自他手。——译者注

    [7]作者此处所说之乐器“木虎”,实名为敔[yǔ],又称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敔为木制,形如伏虎,背有锯齿形薄木板,以一支一端劈成数根细茎的竹筒,逆刮虎背的锯齿演奏,它一般代表一段乐曲的终结,用于宫廷雅乐。——译者注

    [8]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等。乞巧节传统庆祝活动很多,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喜蛛应巧、为牛庆生、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等。其中,投针验巧风俗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古代书籍多有记载,如: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译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