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科幻小说精选1-荒岛上的人:神秘的漂流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试独木舟--海岸边一漂流物--拖曳--漂流物淤积地角--箱内物件--潘克洛夫的憾事--《福音》--一段经文

    10月29日,树皮船做好了。潘克洛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5天之内造好了一艘独木船,它的船壳是用“克来金巴”(crejimba)树的柔软枝条编制而成的。船上有三个座位,一个在船尾,一个在中间,还有一个在船头,以保持船身的平衡。船上配有支撑两支桨的桨架和掌握方向的尾橹。船身长12英尺,重量不到200磅。这艘船下水的操作非常简便。把轻便的独木舟放在沙滩上,就放在花岗岩宫前面那处沙岸边沿,涨潮时,它就会漂浮起来。潘克洛夫马上跳到船上,摇起了船橹,他觉得这艘船正符合他们的用途。

    “太好啦!”水手高呼着,他在为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周游……”

    “周游世界?”吉丁·史佩莱问道。

    “不,环游小岛。找一些石子压舱,再竖起一根桅杆在船艏,再让史密斯先生为我们制作一面帆,这样我们就可以远航啦!来吧!赛勒斯先生,还有您,史佩莱先生,还有你,赫伯特,还有你,纳布,你们不来试试我们的新船吗?见鬼!还得看看它能否把我们5个都装上呢!”

    确实有试一试的必要。潘克洛夫穿过岩石间一条狭窄的水道,将船摇到岸边。他们商定,当天的试航,就沿着沙岸直航至第一个地角,也就是南面岩石的终止处。

    正要上船,纳布大声喊道:“潘克洛夫,你的船渗进了不少的水啦!”

    “不要紧,纳布,”潘克洛夫答道,“木头会自己密封起的啊!2天后就不会再有这种情形。那时,我们独木舟里的水就会比酒鬼肚里的水还要少。上船来吧!”

    大伙于是上了船,潘克洛夫将船驶向大海。天气非常好,海上风平浪静,就像平静的湖面,因此,独木舟此时在海上航行十分安全,这和在平静的感恩河溯流而上行驶并没有什么区别。

    船上有两支桨,纳布划一支,赫伯特划另一支,而潘克洛夫则坐在船尾摇橹。

    水手首先穿越了水道,接着便要掠过那小岛南面的地角了。一阵微风此时从南面吹来。无论是在水道里还是在湛蓝的大海海面,都见不到有浪涌。海面上有几起长条形水波在有规律地波动,但由于船的载荷比较重,所以坐在独木舟上几乎感觉不出来。他们划至距离海岸大约半海里的海面上,这样便能看到富兰克林峰的走向。

    接着,潘克洛夫就掉转船头,转回向着这条河流河口处驶去。独木舟此时沿着那圆形海岸航行,这里的海岸一直延伸到地角尽头,海岸遮盖住的地方是整个冠鸭沼地。

    这个地角距离感恩河大约3海里。海岸线弯弯曲曲,所以距离也就长了。新移民们决定到尽头那边去,甚至可以划得更远些,以便快速观察一下直至爪形海角这处海岸的概貌。

    这时,小船沿着离岸边至多2链的海面航行,以避免触礁,因为礁石原本是布满这处近岸的。那片悬崖峭壁从河口到地角渐呈下降趋势。峭壁由花岗岩构成,东一堆西一堆,零乱散布,起伏不平,和构成眺望岗的峭壁板障不同,外观看起来很荒凉,仿佛曾经有人在这里开采过石料似的。从森林向外突出直到这个地方的2海里的地角,没有任何植物,就像从绿色袖子中伸出一条巨人的手臂。

    小船在双桨的推动下轻松前进。吉丁·史佩莱此时一只手拿着铅笔,另一只手拿着记事本,正在将海岸的轮廓勾画下来。纳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边聊天边观察。在他们眼中看来这片区域是他们新的势力范围。随着独木舟下行向南,那南北两个颌骨海角像是移位,更狭窄地构成了合众国湾。

    至于赛勒斯·史密斯,他没有说话,只是在凝望着某处,眼神中带着疑虑,或许是在观察着这个奇特的地方。

    在航行了三刻钟之后,便到达接近那地角尽头处海面。正当潘克洛夫要绕过地角之时,赫伯特突然间站了起来,他用手指着一个黑色的东西说:

    “嗨,我看见那边海滩上有个东西。”

    所有的目光此时都投向他所指的那个地方。

    “真的,”记者说道,“是有个什么东西在那。像个漂流物,有一半被埋在沙子里了。”

    “啊!”潘克洛夫喊道,“我看出那是什么东西了!”

    “是什么呀?”纳布问道。

    “一些小木桶,一些小木桶啊,它们有可能是满的!”水手答道。“靠岸,潘克洛夫!”赛勒斯·史密斯说道。

    他们划了几下桨,独木舟就进入了一处小海湾靠岸,乘客们于是便跳上了沙滩。

    潘克洛夫没有看错。那是两个小桶,它们半埋在沙地里边,被牢固地与一只大木箱绑缚在一起,木箱靠木桶支撑,最初是在海上漂浮,后来就搁浅在这处沙滩上了。

    “这么看来,小岛附近海域曾经有过遇难船只了?”赫伯特问道。

    “显然是。”吉丁·史佩莱答道。

    “可是,箱子里头有什么东西呢?”潘克洛夫急切地问道,“箱里有什么东西?它是关着的,没有什么东西把盖子揭开呀!干脆,就用石头将它砸开算了。”

    水手跟着就举起一块沉重的石头,正要向箱子的一块板砸下去,工程师此时此刻止住他说:

    “潘克洛夫,您能克制一下您的急躁,哪怕只是1个小时吗?”

    “可是,赛勒斯先生,想想吧,那里头或许有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呢!”

    “我们会知道的,潘克洛夫。”工程师应答着,“请您相信我好了,请不要砸坏这只箱子,它对我们会有用的。我们将它运回花岗岩宫去吧,在那里,我们不用砸坏它就可以将它打开。这只箱子是用于漂游的,既然它能一直漂到这里来,它当然也能一直漂到河口。”

    “您说得对,赛勒斯先生,我错了。”水手答道,“但是人总有克制不了自己的时候!”

    工程师的看法是明智的。事实上,这只箱子要两只小木桶才能浮起来,那它里面装的想必是比较沉的东西。这样一来,独木舟大概承受不了箱子的重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水面上将它拖到花岗岩宫前面的海滩上去。

    现在,这只箱子的来处,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赛勒斯·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仔细地察看了周围的情况,在几百步的空间范围内扫视了一遍海岸,没有发现其他的遗物。他们所处的这片海面也已观察了。赫伯特和纳布登上一块高耸的岩石去俯瞰大海,可是海面上一片苍凉,什么也没有。既没有一艘不能航驶的船,也没有正扬帆航行的船。

    但是,曾经有过遇难船只,这一点是无须怀疑的了。或者,这甚至与铅弹事件有关?会不会有一些陌生人在小岛的另一地方登岸?他们是否还在小岛上?新移民很自然就考虑到这些问题了。不过他们也想到,这些陌生人不会是马来海盗,因为那只箱子显而易见是欧美制造的。

    大伙又回到箱子旁,木箱长5英尺,宽3英尺,是用橡木制成的,很密实,外头覆盖着一层很厚的兽皮,并用铜钉钉住。两只大肚子木桶是密封着的,敲击一下能感觉到里头是空的。木桶们被牢牢地绑缚在箱子的两侧,潘克洛夫一看就肯定地说只有水手才能系出那种绳结来。箱子似乎丝毫未损,这说明它是搁浅在沙滩上,而不是撞在礁石上。此外,经过认真观察,还可以肯定这木箱漂在水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看来它是近期才搁浅在这片海滩上的。看来海水并没有渗进箱内,里头的物品估计未损坏。

    显然,这只箱子是从一艘不能航行的船上扔下来的,后来它才漂浮到小岛的海岸边来。船上的乘客希望它能一路漂到这处海岸,以便他们过些时候再找回它,所以就采用了这一类浮动器具的办法,使得它在水中负重减轻而漂浮起来。

    “我们用牵引索把这漂流物拖回到花岗岩宫那边。”工程师说道,“到时我们再清点一下箱内物品。以后要是我们找到从遇难船只上脱险的人,我们再将箱子归还他们。要是找不到……”

    “那就留给我们自己吧!”潘克洛夫喊道,“但是,天啊,里边装的到底是什么呢?”

    潮水已经开始涌到这个漂流物所在地方,海水满潮时它肯定能浮起来。这时,他们将两只小木桶上的绳子解开一段,准备把这浮动器具跟小船系在一起。潘克洛夫和纳布用他们的桨将泥沙挖开,以便移动箱子。没多久,小船就牵着箱子,开始绕过这处地角。而从现在开始,这个地方就被取名为“漂流物淤积地角”。箱子拖起来很沉,两只小木桶几乎只是令其勉强浮在水面上。水手为此还不时担心那木箱会脱离小船而沉入海底。不过很幸运,他的担忧是多余的。独木舟启航后行驶了一个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它得跨越3海里这处海域--接着便在花岗岩宫前沿靠岸了。

    船和漂流物被拖到了沙滩上。当时正在退潮,它们很快就将处于无水地带了。纳布跑回去取工具,以确保开箱时不弄坏箱子。紧接着,他们就能清点箱内物品。潘克洛夫的心情非常激动,而他也毫不掩饰他那极其激动的心情。

    水手首先将小木桶上的绳子解开,它们都完好无损,仍可继续使用。箱锁是用铁撬棒使劲弄开的,而箱盖随即翻开。

    箱子里头还有一层锌板包裹住箱内的东西,这显然是为了防止箱内的东西受潮而特别装上的。

    “啊!”纳布喊道,“里面装的兴许是一些罐头!”

    “但愿不是。”记者回应着。

    “会不会仅仅有……”水手低声道。

    “有什么?”纳布听到他说于是问道。

    “什么都没有!”

    锌板被完全割开,翻在箱子的侧面,箱内各种物品就渐渐被取出摆放在沙地上了。每当取出一件新物品,潘克洛夫便使劲发出一阵“好哇”的欢呼声,赫伯特则在拍手叫好,而纳布作为一名黑人,则跳起舞来……箱子里头有一些书籍,这会使赫伯特开心至极,而一些厨房用具,则会使纳布兴奋不已!

    箱子里的东西让这些移民们心满意足,因为里面装有工具、武器、仪器、衣服、书籍等,而下面便是吉丁·史佩莱在他的记事本上写下来的那类物品的确切清单。

    工具:3把多面刀,2把砍柴斧,2把木工斧,3个刨子,2把横口斧,1把两头木工凿,6把冷錾,2把锉刀,3把锤子,3把螺旋钻,2把木工钻,10包铁钉和螺钉,3把大小不同的锯子,2盒缝衣针。

    武器:2支燧发枪,2支撞针枪,2支卡宾枪,5把大刀,4把格斗军刀,2小桶火药(每桶25磅),12盒雷汞雷管。

    仪器:1个六分仪,1副双筒望远镜,1架望远镜,1盒绘图仪器,1个袖珍指南针,1个华氏温度计,1个空盒气压计,1个装有成套照相器材的箱子,物镜,玻璃感光片,化学物品,等等。

    衣服:2打衬衫,由类似羊毛的一种特种布料制成,但显然是植物纤维原料;同样质地的长袜3打。

    厨具:1个铁制水壶,6个带柄小铜锅,3个铁制盘子,10副铝制餐具,2个烧开水用壶,1个轻便小火炉,6把餐刀。

    书籍:1本《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1本地图集,1本《波利尼西亚方言词典》,1部6册《自然科学辞典》,3令白纸,2本白纸簿子。

    “应当承认,”清点完毕后记者说道,“这只箱子的主人一定是非常有实践经验的人!工具、仪器、武器、衣服、厨具、书籍,什么都不缺!他好像已经预料到要遇险似的,所以事前都做好了准备。”

    “是的,一应俱全。”赛勒斯·史密斯若有所思地喃喃说道。

    “嗯,可以肯定,”赫伯特补充说道,“装载这箱子及其主人的船,不是一般的马来海盗船。”

    “除非这位主人已经成了海盗的俘虏……”潘克洛夫说道。

    “这个假设让人无法接受,”记者应声道,“可能性更大的是,大概一艘美洲或者欧洲的船被暴风带到这处海域,乘客们希望将起码的必需品保留下来,所以才把这些物品装好在箱子里头,并把它抛入了大海。”

    “您也这么看吗,赛勒斯先生?”赫伯特问道。

    “是的,我的孩子。”工程师答道,“事情经过大概如此吧。可能在遇险,或者是在预料到遇险的时候,他们就将最有用的东西都集拢起来,放进这个箱子里,期望以后能在海岸的某一处找到它……”

    “难道连照相器材也都要收集?”水手带着一种怀疑的神态示意道。

    “至于那照相器材,”赛勒斯·史密斯应声道,“我也想不通它的用途。对于我们以及任何别的遇险者,较齐备的衣服和数量可观的弹药、粮食会更有用!”

    “在这些仪器、工具、书籍上面,没有任何记号可以让我们知道箱子的来历吗?”吉丁·史佩莱问道。

    这就需要检查一下才知道了。于是每一件物品都被仔细地检查一番,尤其是书籍、仪器和武器。可是,无论是武器还是仪器,都跟平常的不同,统统不带商标,而且都是崭新的,像从未使用过一样,工具和厨具也都有这个特点。总之,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证明,这些东西并非信手拈来放进箱子里去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此外,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箱内的物品用上那第二层金属外壳包盖,说明之前也考虑到要注意防潮,而在慌忙之中也是不可能进行焊接的。

    《自然科学辞典》和《波利尼西亚方言词典》都是英文版的,但是上面没有标有任何出版者的名字,也没有标明出版日期。

    那本4开本的英文版《圣经》也不例外,它的印刷非常精美,而且一看就知道它曾经常被翻阅使用。那本地图集是一本精致的书籍,它包括了世界各国的分图和几幅麦卡托[译者注:麦卡托(1512—1594),佛来米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投影法制作的地球平面球形图或天体平面球形图,其专门术语是法文,可是它同样也没有标有出版日期和出版者的名字。

    在各种物品上,他们找不到任何关于箱子来源的线索,所以也就无从推测这艘最近在邻近海域航行过的船的国籍。不管这只箱子是从哪儿来的,但它却给林肯岛上的这些新移民增添了财富。之前,他们通过改造大自然的产物,为自己创造了一切,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现在上帝给他们送来了这些人类的工业产品,如此看来,这不就是要奖赏他们吗?于是他们仰望着上苍,一起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他们中的一位却并不感到完全满足,那就是潘克洛夫。

    箱子里似乎少了一样他特别期望的东西,随着箱子里的物品逐渐被清理出来,他那“好哇”的欢呼声也逐渐减少。待物品清理完毕后,只听得他喃喃地说道:

    “所有这些东西都很好,但是,你们看,这里却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纳布听了以后随即就对他说道:

    “怎么啦,潘克洛夫,你到底想要什么?”

    “半磅烟草!”潘克洛夫正儿八经地答道,“只要有了这个,我就会满足了!”

    听了他的话,大伙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由于发现了这个漂流物,大伙更是感到完全有必要对整个小岛进行一次认真的搜索。于是他们商定第二天天一亮就动身出发,沿着感恩河溯流而上,直到小岛西海岸。如果遇难船的人在这一带海岸登陆,他们恐怕一无所有,那就赶紧给他们提供援助。

    就在那天,他们将所有物品搬到花岗岩宫,并把它们井井有条地摆放在大厅里。

    这一天,10月29日,恰恰是星期天。临睡觉前,赫伯特问那位工程师能否给他们其余的人念一段《福音》。

    “好。”赛勒斯·史密斯回答道。

    他拿起《圣经》,正要打开,潘克洛夫阻止他道:“赛勒斯先生,我这个人很迷信。请您随便将书打开,把您首先看到的那一段念给我们听吧。我们来看一看它是不是和我们现时的处境相符。”

    赛勒斯·史密斯对水手的想法报以微笑,但他还是满足了水手的意愿。他打开《福音》,而那一处正好夹着一张书签。

    他的目光突然落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八节前面一个铅笔画着的十字上。于是他便将这一段念了出来:

    “凡寻求的,就能求得;凡寻找的,就能找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