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京市(京)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驻地,是中国内地8个民主党派中央党部驻地,是中国的中央4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军事中心、传媒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008年又提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拥有中国内地唯一一个国际组织的总部(“上合组织”),中国内地NGO(非政府组织)最多的城市。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北京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北京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最早和最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天津市(津)

    天津市,简称津,寓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天津这个名称出现于永乐初年。

    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天津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勇于开拓、奋发图强,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上海市(沪)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据悉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又称沪城。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特大型城市发展新路,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和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重庆市(渝)

    重庆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獽(rang)、蜑(dan)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3次成为国都。

    河北省(冀)

    河北省,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著名的还有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东陵、清西陵、沧州铁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正定隆兴寺等。

    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北戴河、南戴河的天然海滨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

    黑龙江省(黑)

    位于我国的东北隅,东、北依邻俄罗斯。古为肃慎地,汉朝属夫余地,辽属东京、上京道,金属上京路,元属岭北和辽宁行省,明为女真地,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赫哲、鄂伦春、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上京龙泉府和上京会宁府分别是唐代渤海国和金代早期的都城,是当时黑龙江省经济和文化繁盛的标志;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疆现代都市特色鲜明;与俄罗斯水陆相连的3000多公里边境线,是中俄间开展各种交流的通道。

    吉林省(吉)

    简称吉,因境内的吉林城而得名,省会是长春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728万(2000年)。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省(辽)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之间。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57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省会沈阳市。

    内蒙古自治区(蒙)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居民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7个盟,辖5地级市;其下又辖15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晋)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山东省(鲁)

    山东省,古代称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陕西省(陕、秦)

    陕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7个县(含3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人口3735.05万,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

    青海省(青)

    青海省简称青,古时候称作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81万。

    甘肃省(陇、甘)

    甘肃省,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路段。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345万,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河南省(豫)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还有“中州”、“中原”之称。

    湖南省(湘)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曾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浙江省(浙)

    浙江省,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省(苏)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

    江苏历史悠久,傍江临海,是中国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安徽省(皖)

    安徽,清初时曾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有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湖北省(鄂)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处于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全省设有12个地级市,3个省直管县级市,市辖区(县级)35个,市辖县(市)63个,其中22个县级市,39个县,2个自治县。省会武汉市。

    福建省(闽)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属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广东省(粤)

    广东省,简称粤,是我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旧称番禺),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广西简称桂,省会南宁,地处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云南省(滇、云)

    云南省,简称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市。总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415万(2004年)。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横穿而过。其中丽江古城是云南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

    贵州省(黔、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四川省(川)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省(赣)

    江西省,简称赣,因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海南省(琼)

    海南省,犹如镶嵌在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省会海口。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宁夏,位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3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除东南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外,其余与8个国家为邻,即东北部与蒙古毗邻,北部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

    西藏自治区(藏)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全区居民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它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这种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国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台湾省(台)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澳门,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由于深受海洋和季风影响,澳门的气候具有温暖、多雨、湿热和干旱季明显等特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澳门具有400多年历史,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天主圣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沿岸优美的海滨胜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