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纲-匈奴人与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蒙古征服者在欧洲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直到公元前最后一个世纪左右,蒙古人和北欧民族仍然没有什么密切的接触。虽然曾有被称为拉伯人的蒙古民族从比北方森林更远的冻土地带向西漂泊至拉伯兰,但他们从未在历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在西方世界里,只有雅利安人、闪族人和主要的暗白人种之间富有戏剧性的交往,却很少与南方的黑种人种或远东的蒙古人种接触(埃塞俄比亚人入侵埃及除外)

    游牧的蒙古民族向西迁移,可能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汉朝统治下中华帝国繁荣昌盛、人口激增,开始向北扩张领土;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可能是降雨量减少,造成了沼泽和森林的锐减;有的地方可能降雨量增加,扩大了草原的范围;甚或这两种情况在不同的地区同时发生,最终推动了蒙古民族向西迁移。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罗马帝国经济衰退、内部腐化、人口减少。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富裕阶级、军事统治者的税官们已经榨干了罗马的活力。于是,我们就很清楚蒙古民族西进的原因、方法和时机了:东方的压力、西方的腐败,以及通畅的道路。

    匈奴人在公元1世纪时,已经到达了欧洲东部的俄罗斯边境,但是直到公元4世纪和5世纪,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才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占有了优势地位。公元5世纪是匈奴人称霸的世纪,第一批进入意大利的匈奴人,是一支唯利是图的队伍,他们受雇于霍诺留的主子——汪达尔人斯底利哥。不久,他们就占领了已经没有人居住的原汪达尔人居住地潘诺尼亚。(简史262左上)

    公元5世纪的第二个25年,匈奴人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阿提拉。我们对于他那强大的力量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不仅统治匈奴人,而且还控制着一批附属的日尔曼部落。他的帝国从莱茵河流域起,跨过欧洲大草原,一直延伸到中亚。他曾与中国互派使臣,并将其大本营设在多瑙河东部的匈牙利草原上。在那里,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特使普里斯克斯曾经拜访过他,并在他的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有关阿提留情况的记述。这些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很像他们所征服的原始雅利安人的生活方式。平民百姓生活在茅屋和帐篷里,而首领们则住在围有栅栏的木质宫殿中,此处也是他们举行宴会、酒会、听吟唱诗人朗诵诗歌的地方。相比之下,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骑士们可能更愿意待在阿提拉的营帐中,而不愿意呆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阿卡丢之子)的皇宫里,因为那里礼节繁多,并且日趋颓废。

    有一段时间,匈奴人和阿提拉领导下的游牧民族似乎在地中海地区和罗马文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当初外套膜民族在爱琴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历史似乎要在更大的舞台上重演。然而,匈奴人比早期的希腊人更加不舍得游牧生活,他们到处袭击、掠夺,但并不定居下来。

    阿提拉在狄奥多西为所欲为了好几年。他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据吉本推测,阿提拉在巴尔干半岛上所破坏的城市不下70座,狄奥多西试图以重金和贡品贿赂他,也曾经为了彻底摆脱他而派人去刺杀他,但都没有成功。公元451年,阿提拉又将其注意力转向说拉丁语的西罗马帝国。他侵入高卢,几乎洗劫了高卢北部的每一座城镇。阿提拉遭到了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和帝国的军队联合抵抗,最终在特鲁瓦战役中被击败。这是一次相当惨烈的战斗,根据不同的估计,至少有15万到30万人在这次战斗中丧生。这阻止了阿提拉在高卢的扩张,但并没有耗尽他的全部资源。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取道威尼西亚进入意大利,焚烧了阿奎里亚和帕多瓦,并把米兰洗劫一空。

    来自这些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尤其是帕多瓦地区的居民逃往亚得里亚海北部海湾中的海岛上避难,在那里,他们建起了最初的威尼斯城邦国家,中世纪时,威尼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

    公元453年,阿提拉娶了一个年轻女人,婚宴后,他突然逝世。他死后,他的联盟四分五裂。真正的匈奴人从历史中消失了,融入了周围的印欧语系的人种之中。但是,这些匈奴人大规模的侵略,事实上导致了拉丁语罗马帝国的最终灭亡。他死后的二十年中,在汪达尔人及雇佣军的支持下,先后有十位皇帝统治过罗马。公元455年,来自迦太基的汪达尔人侵占并洗劫了罗马城。最终在公元476年,野蛮民族部队的首领鄂多亚克推翻了班诺尼亚人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并君士坦丁堡的法庭通报说:从此以后,西罗马不会再有皇帝了。于是,拉丁语罗马帝国就这样不体面的走到了尽头。公元493年,哥特人狄奥多理克登上了罗马的王位。(延边版48上)

    就这样,当时整个西欧和中欧都由野蛮民族的首领所统治,他们自封为王、侯或类似的称号,表面上效忠于皇帝,事实上他们是独立的,这样的独立的、强盗似的统治者成百上千。在高卢、西班牙、意大利和达契亚等地,仍然使用被当地化了的拉丁语,但是在不列颠和东莱茵河地区日尔曼语(或者是在波希米亚地区斯拉夫语中的捷克语)却成为常用语言。只有高级神职人员和很少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人可以阅读和书写拉丁语。无论何处,生活都是不安定的,财产被强大的军队所占有。城堡不断增加,道路则不断被破坏。对于整个西方世界来说,六世纪初期是一个四分五裂、文化知识领域黑暗的时代,如果不是因为有修道士和基督教的传教士,拉丁文化可能已经全部毁坏了。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又为什么会彻底灭亡呢?它之所以能够崛起,首先是因为公民权的思想使人民团结到了一起。在共和国扩张的时期里,甚至在帝国的早期,众多公民非常珍惜他们的公民权,并把它看成是罗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信他们在罗马法律保护下的权利,并愿意为维护罗马的名义做出牺牲。罗马人公正、伟大和守法的名声早已闻名于外。但是早在布匿战争的时候,公民权就已经受到了财富和奴隶制发展的破坏。事实上只有公民权在发展,公民权思想却早就变质了。

    毕竟,罗马还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国家组织,它没有向民众施行教育,没有向日益增长的公民解释国策,也没有邀请它的同盟者参与决策。那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体系来传播普通的知识,也没有新闻机构来支持公众活动。自马略和苏拉以后,那些争权夺利的冒险家们从未想过在帝国事务上让公民们发表意见并收回公众舆论。公民权的精神因饥饿而死亡,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它的死亡。在人类社会中,一切帝国、一切政府和一切组织归根结底都是认识和意志的产物。罗马帝国在世界上存在的意志不存在了,罗马也就走向了灭亡。

    虽然拉丁语的罗马帝国在5世纪时灭亡了,但在其中产生了大大有益于他的名声和传统的其他东西,这就是半拉丁语的天主教会。它能够在帝国灭亡后依然存在,是因为它呼唤着人类的理性和意志,是因为它拥有书籍和教师、传教士的庞大体系来维持它的团结,这比任何法律或是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整个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正在衰落,而基督教却传遍整个欧洲。它征服了欧洲的征服者——野蛮民族。当阿提拉准备进军罗马的时候,罗马的大主教阻止了他,用纯粹的道德力量使他退却,完成了任何军队都难以胜任的丰功伟绩。

    罗马的大主教即教皇自称为所有基督教会的首领。既然罗马不再有皇帝,教皇就得到了皇帝的头衔和称号。于是,他承袭了罗马以前各种皇帝的称号中最古老的称号——最高大祭司,成为罗马境内主持牺牲的最高祭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