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尼基塔·克拉斯尼科夫:西方用经济手段摧毁苏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西方特工部门插手摧毁苏联[111]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政治部记者

    译者按:2010年12月8日,在标志着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签署19周年之际,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发表题为《中情局用经济绊倒苏联——西方特工插手摧毁苏联》的记者调查。文章指出,“华盛顿之手”在一定程度上把苏联推进了解体深渊。苏联解体可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特工部门打的一场大战役,并且获得了全胜。里根总统先后签署三道命令,下令美国特工部门采取各种秘密手段,支持苏联东欧政治反对派和民族分裂势力,散布虚假信息,限制向苏联出口技术设备,压低油价,从经济上打击苏联。当然,在瓦解苏联的过程中,“粗活、脏活、累活”还是苏联人自己干的。

    19年前,1991年12月8日,在别洛韦日森林里苏联被判了死刑。而在此之前,国家已被走进死胡同的“改革”折磨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在经历了“8·19”事件之后,眼看着苏联开始分崩离析。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单方面宣布独立,乌克兰的全民公决结果也赞成“单过”。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他们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定: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衰弱和退化,并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失败了。

    然而也有不同的观点。内部问题的确很多,但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的推力,苏联巨人恐怕不会倒下。换句话说,苏联解体可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特工部门打的一场大战役,并且获得了全胜。当然,苏联瓦解的原因不可能只有一个。虽然难以言表,但“西方颠覆论”至今仍然颇为流行。已有不少证据证明,“华盛顿之手”在一定程度上把苏联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 里根的三道命令

    美国研究者,例如原中情局特工彼得·施威茨就认为,苏联的主要掘墓人不是戈尔巴乔夫、里根或者老布什,而是美国总统顾问团。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通常认为,正是他让里根政府确信,苏联已经不像美国以前认为的那样强大了。要知道,1975年中情局还在给福特总统的报告中称:苏联经济将在巨额的石油收入的支撑下迅速发展,再过10~15年后可能与美国经济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可现在凯西这位赤裸裸的保守派和反苏分子却承诺,只要开始进行大规模破坏苏联的秘密行动,苏联就会瓦解。

    在凯西的建议下,罗纳德·里根1982~1983年签署了三道针对莫斯科采取破坏行动的命令:第一是32号令,旨在通过秘密扶持东欧地区的反共组织,削弱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第二是66号令,明确美国要通过打击苏联的基础部门(采掘业、能源业和农业)破坏其经济;第三是75号令,让专门的国家机构集中力量,从基础上改变苏联制度。这三道命令吹响了美国进攻的号角,其结果是削弱了苏联政权。是削弱,而不是短时间里的击垮。

    二 全面出击

    凯西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们制定的对苏战略很快得以实现。美国同时在多个战线上发起了进攻。

    第一,帮助波兰团结公会,包括向其领导人提供大笔现金资助以及为叛逆的工会组织装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第二,为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试图把战争引向苏联境内。

    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死亡约1.5万人,5万人负伤。莫斯科更遭受了经济和国际形象上的双重损失。苏联在阿富汗作战的10年里总共花费了400亿美元(包括支持当地政权)。

    第三,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压低石油价格,限制苏联向西方出口天然气,以此大幅减少苏联的硬通货收入。凯西曾多次亲自出马,与沙特阿拉伯国王商谈。后者同意以增加石油产量(进而压低油价),以换取美国向利雅得特供大批现代化武器。

    这是对苏联最有效和最沉重的打击之一:1985年11月,石油价格为每桶30美元,仅5个月过后,已经跌到每桶12美元。这使得苏联损失了几百亿美元。为了弥补损失,莫斯科被迫开始出售越来越多的黄金储备。

    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卡斯珀·温伯格之后承认:“我们力图压低油价,所以向它们(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

    此外,美国还运用秘密外交手段,最大限度地防止苏联获取西方技术。最著名的例子是:1982年,“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112])在美国的发起下开始对所有西方与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进行审查。这样一来,一部分交易被取消,还有部分合同不能按时供货。这又给苏联造成了巨额损失。更不用说那些根本就没有出售给苏联的民用技术设备,比如计算机、石油天然气设备、大口径管道等。苏联被迫花费巨资,自行研制这些产品。但即使是这样,苏联仍然没能缩小与西方在一些重要行业上的技术差距。

    不仅如此,西方还制造了许多假技术情报信息,力图摧毁苏联经济。

    他们提供给我们的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失真数据。这导致苏联轻则损失资金,重则发生重大事故,比如西伯利亚—欧洲天然气管道的涡轮机爆炸事故。

    为了在苏联领导人中散布恐惧、惊慌和疑心,美国人精心策划了心理战。

    严格来说,过去在制造恐惧心理方面,美国人并没有成功。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领导层已经发生动摇,惊慌失措。可以回想一下当时在波罗的海地区反对派的示威,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爆发之后,等等。而1991年的“8·19”事件正是这种情况的合理结局。

    三 专家观点

    克格勃退役中将尼古拉·列昂诺夫:

    西方非常想摧毁苏联,可是大量“脏活、累活”都是我们自己干的。每当有人引用老布什的讲话,表扬中情局在瓦解苏联和民主胜利中取得的功勋,我说这是美国人自吹自擂。20世纪70~80年代,我在克格勃情报分析局工作,当时我们可以直接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政府机关内部获取信息。我可以保证,华盛顿没有想到苏联会这么快解体。当然,西方情报机关曾千方百计地煽动苏联共和国的民族情绪,并寻找和支持地方精英中潜藏的分裂分子,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后。但他们把这视为一项长期任务。在我亲眼看过的一份复制的中情局绝密文件中,他们把最终目标定为是让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的西部脱离苏联。这就是说,直到苏联穷途末路之时,华盛顿的终极梦想也只是如此而已。当然,1991年发生的事符合美国人的政治利益。他们乐于把消灭主要敌人的功劳全部归在自己头上。但主要的“脏活”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国人先是醉心于戈尔巴乔夫,之后又盲从叶利钦。当然西方政治家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把他们两人鼓吹成伟人和“改革的缔造者”。美国人还直接支持了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幕后实权派”,尽管还没有找到这些人与外国情报机关勾结的直接证据。

    至于中情局迫使沙特国王压低国际油价以破坏苏联经济,确实有这样的材料。但莫斯科当时认为,定价机制是一个远比这复杂的过程,美国的阴谋不会得逞。但是,我们自己耗尽石油收入又是另一码事,那是因为我们把钱花在了购买食品和日常消费品上,而没有用来搞工业现代化。

    但这已经是历史了。如今,我们的很多伙伴开始用贪婪的目光注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片的空旷土地,人们争相从边区迁往中心地带,特别是莫斯科。北高加索的分裂主义火焰正在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受到人口过剩的困扰,美国也变得有点挤了。此外,西方很快将因为缺乏自然资源(首先是能源)而窒息。我们的邻国正在积极准备开发俄罗斯领土。因此,在保持各地特色的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秉持明确易懂的国家发展思路,实施稳健而有力的经济计划,能够确保人民享有适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到那时,任何敌对情报机关对我们来说都将不再可怕。

    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俄罗斯与独联体项目主任亚历山大·拉尔:

    首先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间的夺权争斗。如果当时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宣布实行自由选举,那么叶利钦就会赢得胜利,苏联可能不会瓦解。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民族精英极力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塔什干、第比利斯、里加等地的民族精英们想要捞钱、管钱。而莫斯科的俄罗斯联邦领导人也贪心有余:他们必须进入克里姆林宫。这样一来,就把苏联按民族分割了。

    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教务长叶甫盖尼·亚辛:

    苏联的建立和存在基本上靠的是暴力。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国家没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每个加盟共和国确信,自己是在受盘剥和压榨。这样一来,就解体了。

    《可是》杂志主编米哈伊尔·列昂吉耶夫:

    总体上讲,这是苏联政治精英们出卖国家。当然,这里还有许多缘由:包括心理、道德和社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叛变。

    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主席亚历山大·绍辛:

    签订《别洛韦日协议》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而是苏联解体的实际结果。而苏联实际上的瓦解早已开始了。回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银行当时已经有权发行货币……这还算是什么联盟国家?

    作家米哈伊尔·维列尔:

    其一是体制上的:体制已经走过了高峰期。其二是种族上的:苏联人所做的一切,竭尽全力,超乎自身,结果受了内伤。其三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苏联作为世界革命的基地,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使命。第四是传统上的原因:脑满肠肥的精英们的变质。以上原因叠加起来的结果,便是伟大的国家的瓦解。

    独联体国家研究所所长康斯坦丁·扎图林: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先是苏联在头脑中瓦解了。只有在此之后,才是在纸面上和空间上解体。

    共青团真理报网网友伊格尔·弗拉基米罗维奇:

    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他们三人都想各自坐上总统宝座。

    (张树华 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