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中见过的多数花都是在病房里,见花开花败,见人生人死。
她是外科医生。在一次与死神较量失败之后,她无意间看到,病人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束花,娇艳地盛放着,美丽妖娆,浑然不知主人的离去,黑色的花蕊像一只只冰冷嘲弄的眼睛。花朵的盛开,生命的陨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讽刺与悲凉。自那以后,她便不再爱花。
周围的人并不知道她所经历的、见到的,也不知道她内心对花的偏见。有个病人,在初次见面时就送了她一盆花,她心里不喜欢,却不忍心拒绝。或许,是病人纯粹的笑容感染了她;或许,是因为她心里清楚,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医院会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那天,这个病人没有听她的话,和儿科的小病人们玩游戏,累得大汗淋漓。她责备他,他却做了一个鬼脸,吐了吐舌头。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花,三瓣紫黄红的花瓣斑斓交错,很像展翅的蝴蝶。花盆旁边有一张纸条:“医生,你发脾气的时候一点儿都可不爱,知道像什么吗?”她忍俊不禁。
第二天,她的桌上多了一盆花,是小小园圃的一朵朵红花,每一朵都是仰面的一个“笑”:“医生,你知道你笑的时候像什么吗?”他告诉她,昨天那种花叫三色堇,今天的花叫太阳花。
阳光把竹叶照得透绿的日子里,他带她到附近的小花店走走,她这才恍悟,世上竟然有这么多种花。玫瑰深红,康乃馨粉黄,郁金香艳异,马蹄莲幼弱婉转,栀子花香得销魂,而七里香更是摄人心魄。她也惊讶他谈起花时绽放光芒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病痛,没有恐惧。
他问她,喜欢花吗?她说,花没有感情,不懂得爱。他笑着说,花的情唯有懂的人才明白。
一个烈日炎炎的正午,她远远地看见他在住院部后面的花园呆站着,走进喊了他一声,他连忙回身,食指掩唇:“嘘——”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缀满了红色灯笼般的小花,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无数花籽像小小的空袭炸弹向四周飞溅,像是一场密集的流星雨。她没再说话,在寂静的时光里,他们共同见证了生命最辉煌的历程。他蹲下身,捡了几粒花籽装进口袋。
第二天,他送了她一个盛满了黑土的花盆,并夹了张字条:“这种花名叫死不了,很容易养活,过几个月就会开花——可惜,那时我已经不在了。”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悲伤,还有一股倔强,她想证明命运并非不可逆转的洪流。
几天之后的深夜,她值班。铃声响起,她一跃而起,冲向他的病房。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对周围的每个人,父母,兄弟,亲友,以及所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说:“谢谢你们。”脸上的笑容,像是刚刚展翅便遭遇风雨的花朵,渐渐凝成化石。她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了。
他离开后,她每天给那一盆光秃秃的土浇水,之后她参加医疗小分队去了贫困地区。她打电话回来问及那个花盆,同事说:“看什么都没有,以为是废用的,扔到窗外了。”她怔住了,有些失落,却什么也没说。
回来已是几个月后,她打开自己桌前久闭的窗,顿时震住了。花盆里有两株瘦弱的嫩苗,像是病中的孩子,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倒似的。最高处,却是娇羞的含苞,透出一点红,像是跳跃的火苗。
这一次,她懂得了花的情意。易朽的是生命,就像转瞬即谢的花朵;可永远存活的,是对生命的渴望,是一份生生不息的热情。生命再短暂,也压不垮一颗不屈不挠、热爱生命的心。无论一生长与短,只要你爱,生命之花便永远傲然盛开。
生命不可重来,谁也无法预知生命的时间,可正因为此,它才显得如此可贵。艾青先生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生命如同晴天里的一轮太阳,五光十色,分外耀眼,而爱则是架在蓝色天空下的那一抹彩虹,光彩夺目。太阳由于彩虹的映衬,更显生机,而生命则因爱而更加精彩。
根据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Breaking Night》改编的电影《风雨哈佛路》,曾经震撼了亿万人的心。
莉丝八岁开始乞讨,十五岁时母亲因为吸毒感染了艾滋病身亡,父亲酗酒进了收容所,外公不肯收留她,只能流浪。她成长在一个脏乱的环境里,周围的人要么吸毒,要么自甘堕落,姐姐也步上母亲的后尘。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磨灭她对生命的热爱,她更不愿让自己就此沉沦。她说:“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世界,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
她以真诚争取到了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以非凡的毅力用两年时间读完十门课,最后又以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一言一行,得到了一万两千美元的奖学金,成功地走进了哈佛,改写了生命的剧本。
女人啊,要活得精彩,就要由衷地热爱生命。不管什么时候,经历了什么事,都要坚信生活的美好。在失意的日子里,念一首《热爱生命》的小诗给自己听——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