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历朝历代,所有的改朝换代的混乱时期,所有的根源,大多数和土地兼并有关,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不管是朝廷还是占据大多数的民户手中粮食不够吃造成的。
而根据经验,越往北去,由于气候问题,加之种植作物的不同,粮食产量是逐步减少的。南方虽然山地居多,但是,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加之大多种植稻米。所以,粮食产量不是北方可比的。甚至有些地方,不需要精耕细作,只要撒一把种子下去,等到收获季节,就可以保证一家人的口粮,稍加用心,所获得粮食,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至于大景这里么,不用问,就看官 员的俸禄之中,还有着禄米,就能够知道,粮食的状况还是处于一个匮乏的时期。而在南州故城,他不但听说,而且自己也是在那里驻军看过的,那一片平原地带,别的不说,只要保证安全,有着南州都督府保护,不管是吸引内地民户,还是招揽熟蛮出山居住,都是一个好地方,而有了人口,开垦出的土地,种植出来的稻米,都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要是,南州都督府再强势一些,可以收拢那些在各自寨子的熟蛮,改土归流,编入民户以后,不用扩张,南州就是一个极好的粮仓。
而在大景这里,不说别的地方,就连五岭大营的粮草,恐怕还要朝廷运送供给的。如果真的南州有粮,别的不说,就近运输,节省的人力和耗费的粮食花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南州有着适宜的种粮地方,这个情况,怎么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一提起南州,都是蛮族入侵,民不聊生。那里 不但没有产出,还是一个累赘之地。如今,还有人要收缩边境,放弃南州。”
“什么?居然有人这么说?”
天子听了王仲的话语,不由得沉思着说道,让王仲心中一惊,脱口而出。
“对啊,我原本在朝会上说了建立南州都督府,想要派人前去接管民政,建立故南州。却有人提出建议,有着五岭阻隔,南州不过是不毛之地,又有着蛮族不断侵袭,不如放弃,也好利用五岭地形,抵御防备蛮族。如今之时,北方边境可是形势不好,不能两面开战。”
“还有这种说法?谁提出的这个建议,不是胡说八道,就是别有用心。前朝时候,南州可是不但包括我说的拿出平原,再往南去,可是还有着诸多的土地。那些熟蛮就是和乌蛮争斗失败,才躲到南州区域寻求华族庇护的。不过,后来由于北伐,调走了大批的军队,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要不是这样的话,南州绝对会富庶的多。不但富庶,就连乌蛮,都不会北进攻击。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南州可以养活许多人口,就凭着在山中的熟蛮,会发展到如今的数十万人口?”
“什么?南州熟蛮居然会有数十万人口?”
说起故南州的平原以及别的,皇帝到是有些心动,却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而王仲来自于人口数量爆发的后世,对于数十万这个数目,有些司空见惯。他可不清楚,数十万人口代表什么。听到皇帝惊讶的反问,居然顺口说道。
“对啊,恐怕还不止。毕竟他们处于山中,对于外面的人有着极深的戒心,又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绝对只多不少。毕竟,蛮族中,除了乌蛮,还有白蛮和花蛮之分。而这一次不过是和白蛮的一些部族盟誓之后,每个部族送出一些勇士,就让南州多了一个三四千人的蛮兵营,可都是能够上阵的青壮,带上他们的家人,估计足有万人之多。送出来的都有这个数目,可以想象,白蛮会有多少人。还没算花蛮以及那些偏远一些,不好联络发的白蛮部族。”
王仲的这番解释,皇帝听得极为用心,他可不是王仲,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很清楚,什么样的人口基数,才能够让白蛮送出近万的人口来结好南州。也就是华族,更是大景朝廷。这样看来,这小子说的数十万,应该不算是夸大,恐怕还说的少了。”
但是,回头却又想起那些冠冕堂皇,信口胡言,想要弃守南州的那些人。不由得说道。
“到底是前朝的人,和大景不是一条心啊。对了,那里原本的知府元灵,可也是前朝吏员出身,他久在南州,怎么会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说法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是说出我所知道的东西而已。再说了,元灵知府也许有着他的考虑。在离开南州的时候,不但粮库失火,就连如今的南州赋税,都预收了三年之久。而在银库之中,却是没有一文钱留下。至于银子到了哪里,却是不得而知,我这次过来,可是还带着侯府的指使,想要禀告朝廷,免去一些时日的税赋,免得侯府无力应对乌蛮的侵袭。”
“什么?预收赋税?”
“对啊。那个时候,说的是南州有侯府管辖,每年还要上交朝廷一些赋税作为朝贡。现在的南州,不但要养兵,防备乌蛮进犯,还要安抚那些本地吏员以及原本的府兵。元灵知府在交接的时候,说的清楚,不但吏员的工食银子欠了几个月,就连府兵的粮饷也有一年的拖欠。还是我家师兄拿出家中存粮,才得以让恢复度过难关。所以,这一次进京,带来的贡品虽然罕见,不瞒父皇,可都是和乌蛮作战的战利品,还有一些被认命为土司的熟蛮部族的贡献特产。“
“你倒老实。我说怎么没有什么金银,全部都是象牙皮毛,还有一些罕见的物事,原来是别人的东西,被你小子拿来作为糊弄我的贡品了?”
“这可不是糊弄,一来是南州确实困难,二来么,这些东西虽然在南方和蛮族那里,普遍不说,还不罕见珍贵,运到京师,可是抢手得很不说,也算罕见。所以,这一次的我带来的表章中,有着请求朝廷设立榷场,和蛮族交易的内容。别的不说,就是内地的布匹,铁器,都能换到蛮族的珍贵药材还有猛兽骨头皮毛。最为主要的是,蛮族许多地方,可是出产茶叶。而北方游牧部族,缺了茶叶可是不行。如此一来,掌控蛮族大多数茶叶出产,不但朝廷可以获利,就是对于北方游牧部族,也是一个极好的应对手段。“
“不错,说的不错。看来南州那里,不能放弃不说,还要加强才是。而在蛮族之中,不但有责珍稀物事,还有着茶叶出产。嘿嘿,那种地方,天予不取,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老天的好意?”
盐铁茶之利,归属朝廷,这是历朝历代极其重视,严加管控的行业和出产。天子一听王仲这么说,怦然心动,口中发出夜枭一般的笑声。让王仲听得一阵阵后怕。
“小子,说了这么多,我也知道,你说的倒是不错,不过也是为了南州说话。我应允了。不过,你倒是说说,知府衙门和榷场,该如何来做?”
天子就是天子,这是一种贪婪而且极易翻脸的物种。马上就从诱惑中醒来,反而直接说出王仲的一些小心思,然后提出问题,想要他来回答。
王仲知道,朝廷规制可是有的,居然问自己?这不就是试探和猜度么?但是,作为皇帝,已经问出来了,自己必须要回答不说,普通些的答案,恐怕人家还不会满意。
不过,着了难不住王仲,不说来的那个世界的许多制度可以参考,就说历史书上众多朝代的做法和教训得失,借鉴一些,就是一个出人意料,想当出色的回答。
“既然父皇问起,我就说说我的看法。知府衙门么,和内地不必要完全相同,南州那里属于边境,面对着野蛮的乌蛮,随时都有进犯的可能。所以,设立的知府衙门,不但要管理一州百姓,还要为着都督府做好后盾。这才是南州最好的知府衙门。”
“你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军镇?”
听了王仲的说法,马上天子从牙缝里挤出冷冷的一句话。
王仲对于这个话语,似乎没有听懂,而是,继续说道。
“绝对不能是军镇。”
“为什么?”
“尾大不掉。有着别的危险。”
“那你说该怎么办?”
居然听到说不能建立军镇,皇帝到是散去冷意,有些好奇的问道。
“边镇之祸,不能在大景出现。所以,南州的知府衙门,应该是双重领导,独立自主的一个存在。即归朝廷管辖,也要做好支应都督府的军方事物。所以,在民政方面,听从朝廷。但对于都督府,有着供给的责任。不论军方请求他认为合理与否,都要首先供给,但保留随后上报朝廷追究的权利。”
“这样你认为好么?”
“怎么不好?要知道,南州距离五岭大营不过是一天路程而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