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家非马案中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景规制,士农工商各有其籍,户部“籍天下户,置户籍户帖”,规定“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男女、田宅、牛畜备载”,“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于民。仍令有司岁计其户口之登耗以闻”。

    又下令,让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所谓以“本等名色占籍”,就是以业占籍,不同职业的人占有不同的户籍,对国家承担不同的差役。例如承当民差的民户,承当军差的军户,承当造作的匠户,承当煮盐的灶户,分别归为军、民、匠、灶四籍。除了这四种基本的户籍之外,户籍尚有弓兵籍、铺兵籍、医籍、儒籍、商籍、官籍、先贤籍、卫籍等名色。

    这种规制虽然死板,但是却对查案有着诸多的方便,

    马家车行在京师露面的除了有着儒籍的哪位马举人以外,还有着名义上是马家车行主人的商籍一名,伙计数人。这些都在五城兵马司有过记录,查看之后,王仲决定先去马举人的家乡也就是马家车行商贴的颁发地方,从源头查起再说。

    他本能的感觉到,在那里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收获。至于说,想要从马举人的老家哪里获得什么赃物以及补偿什么的,王仲只能说,谁要是这么想的话,一定是脑子抽抽,要么进水了。坐下如此大案的马举人,说不定早有准备,田产土地什么的估计是不要想了。去那里,不过是抽丝剥茧,找出这位胆大包天的马举人究竟会有可能去什么地方而已。找到他本人,才会有着可能挽回一些损失。

    “大人,我们就这么离开京师,户部那里就便宜他们了么?”

    跟着王仲离开京师的自然就是銮仪卫的镇抚高辉,高恭作孽,他跟着受苦,所以,对于户部那些人,他有这切身的仇恨和怨念,刚一离开十里接官亭,拜别那些前来给王仲送行的人,他就催马靠过去,低声不甘心的问道。

    “便宜他们?你以为会么?我们虽然离开了,但是许会耀还在呢,再说了,我的那个夫子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且等着瞧吧。再说了,我们这里可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的,早一天找到那个姓马的,什么不都清楚了?”

    “大人说的是。”

    他们出京,售卖那里交给了韩胤,王仲有吧夫子钱穆从富贵山请过来,协助韩胤坐镇,至于护卫有着许会耀在,他并不担心。售卖的继续,只要韩胤和钱穆依照自己制定的路数走下去,应该不会效果太差,应付如今朝廷的钱荒,应该不成问题。

    他主要发愁的是,自己和高辉的查案结果。

    出了京师,高辉已经不再称呼他驸马爷,而是直接改口叫大人了,这就表明,他已经把自己真的看做了銮仪卫的指挥使,准备以自己为主了。

    这也是王仲有些发愁的地方,高辉他们这些銮仪卫的军士,要是让他们舞刀弄剑,绝对没有问题,杀人冲阵,估计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但是要说查案?还不如一个小小县衙的捕快管用,人家才是查案的专业人士。至于他们?那是杀人的行家。

    临行的时候,自己也曾经去过刑部,想要借调一位刑部的查案老手,俗称六扇门的行家随行,但是,人家刑部直接客客气气的干脆拒绝了,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等见到夫子钱穆说起这个的时候,钱穆看着他,奇怪的问道。

    “你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你离开京师,出个大丑?居然还找上门去求助?人家能够见你就不错了,想什么呢?靠你自己了。”

    这个时候的王仲才猛然想起,自己得罪的不是读书人就是朝廷的官员,他们之间可是同气连枝,会帮助自己?得,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吧,不信有着后世诸多记忆经历,和看过诸多侦破纪实的自己会查不清楚一个诈骗犯?

    想到这里,王仲回头看看随行的几十名銮仪卫和韩惊鸿不放心自己,非要给自己的四名侯府护卫,心中说道。

    “有人跑腿,有人动手,老子就是那个指挥动脑的人,一定会把那个什么马举人找到,让他们看看,我们銮仪卫也是能够办案的。”

    “大人,我们先去哪里?”

    就在这个时候,高辉忽然开口问道。

    “路引和商贴上都注明,姓马的家在湖广,先去学政那里。看看这位举人的成色再说。”

    举人原本是指被荐举之人。但是到了科举时代,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闱。乡试由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地点在各省的贡院。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而姓马的既然是举人,必定在学政衙门有着档案,履历。而且举人已经是可以做官的存在,有着身份上的优待,不通过学政去查一个举人老爷,岂不是自寻烦恼?王仲查案归查案,是绝对不会在这种流程上犯下错误,给人以口实,用来攻击弹劾自己的。

    依照高辉的意思,是想要直接去到马举人的老家,显拿人再说,现在听到王仲这么决定,有些不太情愿。

    “你是不是觉得我说的有些缓慢?想过没有?那家伙可是举人,马家车行虽然都知道是他的产业,但商贴上可是看不出和他有着一丁点儿的关系,信不信就是马举人在家,你和我都带不走他?甚至还会引起 民变?那是人家的老家,自己的地盘,如果再有什么同年座师暗中相助,我们带的人再多都没用。而且到了激起民变的档口,打死我们人家都不犯法的。动动脑子把,我们是在查案,不是打仗。”

    看到高会的表情,王仲毫不犹豫的直接对他说道。极不客气的语气。

    说来也怪,王仲这个样子,没有引起高辉的反感不说,反倒让他惊醒许多,本就文武不和,高辉不过是个六品的镇抚而已,那些读书人轻蔑的骂他丘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这个他深有体会。

    这会经过王仲得一通训斥,才想起那家伙可是真的有着举人功名的。文人抱团,要是真的由于某些原因,使得那些人煽风点火,又是在那家伙的老家,那个后果,咦,真的是不堪设想啊。

    想到这里,高辉感激的看了王仲一眼,催马赶到前面开路。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其他称谓有"湖广布政使司"、"湖广布政司",简称"湖广",民间简称"湖广行省"或"湖广省",下辖16个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宝庆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黎平府)。治所武昌。

    正好和京师一样位于大江沿岸。所以,在出了京师以后,王仲他们直接赶到一处码头,自然有着官船在此等候,大家弃马上船顺流而下,直奔武昌府。

    倒不是他们不再京师码头上船,而是有着原因的。

    第一,奉旨出京,必须再十里接官亭,送别以后,表示你已经离开京师,遵从皇命。

    第二则是,为了京师安危,所有的官船以及漕船都必须在京师外围停靠,除非有着皇命,不得进入京师范围。

    所以,他们不得不在陆路经过接官亭送别以后,反而再回头一段距离,才能在码头上船,直奔武昌。

    说起来,这都是那些文人官僚的手笔,说是什么以礼为重,非礼勿视,非礼勿行。

    听着高辉的吐槽和牢骚,王仲到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不过有些形式过于死板,需要改改而已。对于京师安危的那个,他还是极度赞同的。

    武昌府,属行省。府署驻江夏县。府直属县: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以及散州兴国州(领大冶、通山二县)。

    而王仲他们要去的学政衙门就在武昌府。

    “大人,都是读书人,这里的学政会配合么?”

    “你说呢?如此大案,由不得他。走吧。”

    一下船,原本一向大胆的高辉却有些气馁,询问王仲,这让王仲既好气又好笑。

    不得不说,学政也是一个聪明人,在验看了高辉的銮仪卫腰牌之后,并且知道哪位马举人究竟犯了什么事情,毫不犹豫的表示,如此的害群之马,就不陪拥有功名。马上叫人翻查历年举子名录。

    可是,好一番翻查之后,却遗憾的告知王中和高辉他们。

    “这位马举人属于寄籍,不是湖广举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