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第一百六十八章 万寿千秋有恩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王仲自然知道这个典故,但是他却有些不解的是,你就是一日五省,也不能这么没有礼貌把?自己恐怕是都不认识他,怎么会得罪这个老家伙?

    当他把这个疑问说出来之后,许会耀哈哈一笑,对他说到。

    “人家乃是前朝重臣,如今又为大景翰林学士,拟定三科取士的科举之法,得没得罪他,你自己考虑,只不过即便人际小看与你,你有办法么?不光是你,它能够看得起的就是那些儒生读书人而已。“

    听到许会耀的话语,王仲恍然大悟,不遇到的说道。

    “原来他是大景那些进士的祖师爷,怪不得这样对我,第一次上朝就搞得他的一个徒子徒孙被开刀问斩,怪不得怪不得。”

    许会耀猛然听到什么进士祖师爷的话语,就是一愣,但马上才意识到王仲说的是怎么回事,不由的笑了,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一边笑一边指着王仲说道。

    “你啊,不要那么说好不好?被人听到,会被人弹劾的。再说了,千秋万寿节可是快要到了,陛下早就颁布天下,开恩科以广布天下,与民同庆。”

    “那和我有关么?'“

    "怎么没有关系?原本是陛下准备让你去做一次监考官的,那个刘三省和你的那位老师坚决反对,加上你刚才又说自己有伤在身,才得以幸免,要不的话,那些读书人知道你会做他们的监考官,座师的时候,相比那个表情绝对的精彩,到时候的翰林院可就要热闹了。”

    “我?做监考?幸好,幸好。否则老子都要多一群背叛师门的逆徒了。不好,不好。要赶紧回去了,否则的话,一旦陛下改变心意,让我去贡院熬那么些天,我一定会发疯的。走了,有事再说,不对,我要养病,闭门休养,有事也别找我。”

    说完之后,好像真的会有圣旨追出来似的,王仲急匆匆打马回了驸马府,再一次吩咐,闭门休养,不见外客,不问世事。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外面的消息,有着韩银河夫子钱穆,加上王三他们一群街痞子,所以,王仲即便不出门,也知道许多外面的事情。

    首先一个和他有关的就是,那位冒名马举人的骗子在菜市口被斩立决,同时罪行昭告天下,在他身上,不但有着户部诈骗案,还有着多起诈骗案,追缴回来的赃物和银两,按照苦主的损失打消一一分别补偿。

    这下,在户部诈骗案中的那些富豪大户,只不顾担惊受怕了一回,实则没有什么损失,到是如此一来,使得大家都看清楚了,朝廷这次售卖,不管原因如何,绝对不是流言所说,有着什么阴谋和布局在内的,由此一来,售卖举行的户部仓库那里,到是更加的生意兴隆,原本许多在观望的世家大族。也主动纷纷加入了购买的行列,每一天的收入银子,让如今依旧浅黄的朝廷,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在这桩案件之中,被牵涉到的官员,除了在刑部大牢中自杀死亡的那些以外,还有着贵州承宣布政司以及湖广承宣布政司以及户部的高恭等人,一起收到该有的处罚,就是刑部,也由于大牢监管不严,而让本管的侍郎和尚书,一起受到一个记过的处分。

    刑部这样,户部却是在收到大笔银子的高兴和眼看着自己的同僚被问罪的复杂心情之下,过了这么多天。户部尚书自己也和刑部尚书一样记过,而且是记大过,要不是售卖得力,钱荒缓解,他都有被解职的危险。所以说,户部尚书入股看到王仲,确实不知道他是该感激还是该仇恨他了。

    除了这桩大事以外,最为吸引大家注意的就是由于万寿节,就要开始的恩科科举了。

    最早的时候,朝廷选拔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后来,有人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

    而到了大景一朝,就是那个蔑视王仲的刘三省,主持修订了大景的科举制度,综合了前朝科举的优劣之后,实行三科取士,每一个参与科举的士子,都要胫骨三次考试,才能够成为国家选拔出来的人才。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而在乡试之前,还要取得乡试资格才能应考。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是由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过了乡试的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过了会试的贡士们,接下来要参加的就是科举的最后一道考试,就是殿试。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而王仲第一次上朝,搞死的那个就是翰林院的编修,那可是进士中的佼佼者,座师的好学生,你说人家刘三省岂能不恨他?

    至于恩科,所谓的“恩”,指的是皇恩。“恩科”即因皇恩浩荡,而特别开设的科考。遇有皇帝、皇太后“万寿”或新皇登基等庆典,朝廷就会开设恩科。不再遵循三年一考的规制,等于是多了一次考取进士的机会。

    而今年的大景天子,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为自己千秋万寿节庆贺,开设恩科,也是应有之义,属于普天同庆的一部分。

    如今马上就要入秋,所以,全国各地的举人监生云集京师,正在准备参与这次大景的第一次恩科,搞得街上行人剧增,客栈家家爆满。

    在富贵山的王三派人回报,有人已经找到了富贵山那里,要求借住,毕竟那里,距离京师不远,加上吃饭什么的消费不高,所以,颇得一些家中贫穷的举子的喜欢。

    街道王三的请示的时候,王仲正在和赶来照顾他的韩惊鸿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就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询问韩惊鸿。

    "你觉得该怎么做?“

    韩惊鸿抿嘴一笑说道。

    “不过就是住几天而已,只要他们不胡乱走动,骚扰乡里,又能怎么的了?吃又能吃的多少,米粮?”

    听到韩惊鸿这么说,王仲感叹一声,说道。

    “希望不会有着住在那里的举子得中以后,也会和别的进士一样,视我为敌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