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第一百八十三章 精致别院谁人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到沈慧这么说,淳化知县才想起来,在自己接任的时候,前任交代过自己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淳化县富贵山旁边的那条河流上游,有着一座别致的庄园,那里的主人相当神秘,虽然庄园建设的雅致富丽,却是只有一些家丁仆人在那里面看守而已,虽说作为主人,也来住过几次,却是等闲不会露面,所以,至今县里不知道哪里到底归谁,只是知道是世家大族的吴兴沈家转手出去的而已,至于说县里黄册和鱼鳞图册上的名字,谁都知道,不过是那里的管家的名字而已。

    前任作为他的前辈,告诫他不要有着太多的好奇心,人家只要不会短了县里的赋税以及徭役,就不要去管,否则的话必有大祸。光看哪里的家丁护院,一个个孔武有力,就不是什么好惹的存在,但是,人家对外一向彬彬有礼,显示出有着一定的教养,那就说明,不是一般人家,说不定是朝中的某位大佬也不一定。只是人家不想张扬,县里还是闷声发大财就是了。要知道勋贵官员可是有着特权的,不说赋税,最起码徭役是免掉的,现在人家不说明,就当不知道就是了。

    今天猛然听到沈慧提起,他才想起这件事情,证明那里真的就是朝廷勋贵,能够称得上勋贵一词的,就是大景的开国功臣。

    按照大景规制,大景勋贵分宗室与功臣外戚两套体制,将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离,是大景区别于以往朝代的一大特点;并且给勋爵只有爵号与食禄,而不再有封邑,公、侯等爵位的还将赐予铁券,以示其功勋卓著,皇恩浩荡。

    宗室方面暂且不说。而在勋贵外戚方面,只留公、侯、伯三等,细分为七个等级,只授爵号食禄无封邑,还特别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大景开国,大诰武成,论功行赏,只有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人,铁券丹书,誓诸白水,河带山砺,爰及苗裔。

    可想而知,一位勋贵是如何的荣耀,具有何等的恩宠和权力。比起那位驸马都尉,虽然都是超品,但他的不过是职位,娶了一位公主才能有的,人家则是爵位。都属武臣,却截然不像类似。虽然以后他也有着可能得到爵位,但是依旧只能有诰而没有军功爵位的铁劵丹书。

    至于说王仲的实际岳父韩天德当初被封南州侯,那不过因为南州实际上已经是丧失殆尽,让他过去自生自灭而已,免得皇帝落得一个屠戮功臣的名义,刚刚满门抄斩,李善长。还是株连九族,再杀一个军功武侯,让满朝勋贵尊重会怎么去想?

    现在看看,一旦得知南州还有希望,韩天德还有忠心,不就赶紧设立一个南州都督府,直接又归了朝廷管辖?

    所以,在知县大老爷看来,一位开国的军功勋贵,对上哪怕是圣眷郑龙的驸马都尉王仲,最少也是势均力敌,说不定会试直接碾压呢。怪不得沈慧听了自己的告诫,并不害怕,满满的信心想要和那位驸马掰掰腕子,人家是有着大后台的。

    这么看来,当初的什么庄园出售,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说不定还要倒贴才对。怪不得吴兴沈家多少年来,李静数个朝代,长盛不衰,一直就是站在世家大族的最顶端那一部分,看来并不是虚言谣传啊。

    他也明白,沈慧虽然名义上独立于吴兴沈家,那不过是世家大族的策略和手段而已,真的有事,本就是吴兴沈家的产业,他们怎么会不管不顾?

    看来自己没有急于行动,而是耐心找到沈慧,这一步走得不错,只要沈家出手,满天乌云都会散掉的,自己的知县位置也会坐的相当的稳当,和县里的大户沈家经过这一番遭遇之后,不用说,对于自己沈慧绝对是支持有加,有着沈家的支持,那么会缺政绩以及别的升官的东西么?更不用说,要是能够拉上那位勋贵的关系的话,飞黄腾达也不是不可想象得事情。

    不过么,如今解决眼前危机才是正事,紧要关切的正事,至于别的么,来日方长,都在淳化县,自己又是淳化县正堂,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想到这里,知县急忙冲着沈慧一笑说道。

    "既然你有着这么一条大粗腿,还怕什么驸马爷?赶紧快去,找到那位贵人,咋写了结此事,免得夜长梦多,至于驸马那里,怎么说我也是淳化县正堂,拖延些时日问题不大。快去,快去。“

    在直线的催促中,沈慧出了县衙,回到家中,虽说他在知县那里大话满满,信心十足,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那不过虚言恫吓,给自己争取时间和机会而已,自己不但要赶往族里,回禀此事,寻求帮助,就是淳化家里,也要做些预备才是,免得真的出了纰漏,搞得个家破人亡。

    所以,他叫来管家,秘密的夫妇好久之后,才牵马出门,骑上去之后,快马加鞭,疾驰而去。

    知县也派人注意着沈慧家中,看到他一个人急速;离去,家中却是毫无动静,也就放下心来。觉得沈慧没有说谎,就安心等候从沈家传回好消息。

    而在王仲这里,知道了富贵山的猫腻之后,再转移精力,核查别的皇庄,却诡异的发现,虽然在划进来的官地一方,不断地由于地界标记的模糊和移动,土地在不断地被人侵占,但是皇庄的田地面积,却始终并没有减少,就是宫中负责皇庄事宜的内监也一口否认皇庄被人侵占。这倒是有些古怪了。

    前朝皇庄,除皇帝庄田外﹐还有皇太后及皇太子庄田。皇帝的庄田是由皇帝委派太监经营的“自行管业”的土地。收入的皇庄子粒或皇庄子粒银﹐都由管庄太监直接掌管﹐由宫廷自行支配。皇太后的庄田又名宫庄。每年所收子粒银称三宫子粒银。所占土地数量亦相当多。皇太子庄田即东宫庄田。

    皇庄土地来源较多。其中主要有原属国家官田的牧马草厂地﹐夺还勋戚的庄田﹐侵占的民田﹐“奸民”向管庄太监投献的部分官民田地﹐未就藩的王府辞还地等。皇庄所占土地的数目无完整记载。

    皇庄内部的管理人员大多由宫廷直接委派管庄太监管理﹐另有官校﹑庄头、家人等数十人。管庄太监倚仗权势﹐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京畿地区农民的不断反抗。

    而这则是被认为是前朝崩溃的原因之一。

    到了大景建立以后,大景天子接受大臣的建议,虽然依旧设立皇庄,却是用来供给宫中日常的支出,所有得到的银两粮米,进入宫中内库,减少了朝廷对于皇宫的大部分供养份额,只是在牵扯到朝廷脸面以及大事的时候,比如说祭祀,以及其他一些事务的时候,才有户部拨给银两,但也是拨给具体操办的各个衙门。最后还要对账核实的。

    可以说,这样一来,基本上做到了皇家的家和朝廷的国这两者收入和开支的分离,也算是天子的一项德政。

    但是,既然有着被侵占的皇庄土地,居然还会有着和原来一样的田地面积,这岂不是古怪中的古怪?土地不是大雨,会从天上掉下来,其中必有猫腻。

    于是好一番翻查黄册和鱼鳞图册之后,王仲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前朝的时候,由于赋税过重,以及徭役繁重,所以会有这投献一说,所谓“投献”,在投献一方,有“妄献”和“ 自献”两种;在“纳献”一方,有皇族、戚畹、功臣和官绅。“妄献”,系指庶民田地被“奸猾之徒”妄称为“己业”或“无主闲田”奉献给权豪势要;“自献”,系指庶民将自家的田地无偿地奉献给官豪世家,而本身沦为庄佃、佃户或奴仆。

    接受投献的人,一般享有免除税粮和差役的特权 。这样一来,妄献之人会得到接受投献之人的赏赐或者重用,而自献的人则可以逃避朝廷赋税好徭役。

    而如今大景的赋税和徭役并不重,所以,都是妄献。宫中的管理皇庄的内监借助皇家威严,会指使一些不法之徒,用妄献别人的土地,来弥补被侵占的土地缺失。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不去找那些侵占的人,不用去问也明白,其中有着怎么样的交易。

    这也就是宫中的内监坚持皇庄土地没有就被侵占的原因,一旦承认,那就什么都露馅了,以大景天子的脾气,那可是会杀人的。

    对于这种情况,王仲有些无奈,但转眼一想,富贵山有没有这种事情呢?他决定亲自带上地籍文书,回去走一遭,实地看看。

    不过他首先去的就是那条断头河,被人为截断河流的上游,先去看看哪里的那座庄园。

    “确实精致,但不知这会是谁在居住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