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战神:韩信-反臣陈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三家分晋以来,赵便是天下大国,而且对秦汉定都的关中(包括洛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屏藩作用,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虽然周昌被任命为赵国相,但周昌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刘如意不被吕雉暗箭伤害,在军事上没什么作为。

    赵国及北方的代国地近匈奴,需要有一个强硬的将军驻守二地,防备匈奴南下。除了战神韩信之外,刘邦手下还有许多名将,但刘邦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意外和冷门的人选——阳夏侯陈豨。

    关于陈豨的出身,《史记》甚至说不清陈豨是什么时候跟从刘邦的,只记载陈豨是宛朐人(今山东菏泽西南)。不过《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陈豨至少在刘邦进军灞上时就已经封侯,但不是阳夏,直到陈豨跟着刘邦北上打败韩王信和臧荼后,才被封为阳夏侯,算是准一线的地位。

    陈豨的官方职务是代国相,这其实是一个军事职务,因为陈豨的任务是督代、赵两国及北方边境上的汉军,防备匈奴入侵。虽然刘邦坚定地执行同姓封王的政策,但此时的代国却已经没有刘姓宗室为王。之前刘邦立自己的弟弟刘仲为代王,结果刘代被匈奴人吓跑,随后刘邦又立爱子刘如意为代王,但不久又改封为赵王。而下一任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还没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所以陈豨是实际上的代王,位高权重。

    不过陈豨毕竟不是名义上的异姓诸侯王,并没有触及刘邦铲除异姓王的政治底线。刘邦曾经解释过他为什么派陈豨守代国边境,原因是陈豨常年跟随在自己身边,刘邦信得过他。

    虽然不清楚陈豨生于哪一年,但从《史记·太史公论》“(陈豨)少时数称慕魏公子”这句记载来看,陈豨在年轻时应该见过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魏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以养士闻名天下,赵王张耳年轻时做过魏无忌的门客,所以陈豨的年龄很可能和张耳相当,应该在五十岁上下。

    信陵君养士三千,上侍君王,下爱姬妾,宴有鼓吹,行备车马,排场非常大,让年轻的陈豨羡慕不已。陈豨一直在江湖上没混出什么名分,所以他暂时还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效仿信陵君。

    现在陈豨坐镇一方,手握重兵,俨然异姓诸侯王,自然就有条件养士了。陈豨挥金如土,招揽天下宾客,陈豨身上的江湖味比较浓,待宾客礼贤下之,常为布衣之交,所以人皆归之。养士在当时是尊贵社会身份的象征,诸侯们养点社会散闲人员很正常,但陈豨广致天下宾客,却让陈豨的邻居、赵国相周昌起了疑心。

    爱养士,这算不上什么坏毛病,但陈豨不应该带着门客四处炫耀,好像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陈豨已经飞黄腾达似的。有一次陈豨因事路过赵国,他不是轻车简从,而是带着数千门客一起乘坐千余辆豪车,浩浩荡荡地好似蝗虫过境一般来到赵都邯郸,邯郸城中的旅馆全都爆满。

    陈豨不是诸侯王,但架子摆得比诸侯王还要大,自然就引起了出自沛人集团的周昌的极大不满。周昌自刘邦沛县起义以来就一直跟在刘邦身边,百战搏命,才捞到一个汾阴侯,陈豨才立多大功劳,就敢摆诸王仪仗?周昌随后赴长安向刘邦举报陈豨有不法行为,难说没有一点嫉妒心。

    周昌举报陈豨的罪名其实也是莫须有,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陈豨要谋反,只是含糊不清地说陈豨广招宾客,在外掌管重兵,有可能谋反。刘邦似乎对用陈豨守代、赵有些后悔,刘邦以为陈豨很听话,没想到是个比韩信还难缠的刺头。

    不过要说陈豨有谋反的意思,恐怕刘邦也不太相信,但真正让刘邦对陈豨不满的,还是陈豨过于招摇高调的处事方式。韩信功高盖世,也不过大摆仪仗衣锦还乡,至少韩信也没有养士三千的记载。陈豨何德何能,就敢自比信陵君魏无忌?

    刘邦也意识到了,陈豨现在的地位和异姓诸侯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身处内地的彭越、英布更危险,万一陈豨勾连匈奴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但反过来说,陈豨是自己任命为代相,并领代、赵之兵的,在仅有周昌莫须有之词的情况下无法给陈豨定罪。

    刘邦想到了一个间接除掉陈豨的办法,就是他派人去调查陈豨的数千门客,这些人鱼龙混杂,难免会有贪赃枉法的把柄被刘邦拿住,然后把祸水引到陈豨身上。像这样的案情调查,按常理来说应该是秘密进行的,而且以汉国司法系统的能力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让人疑惑的是,刘邦调查陈豨门客的事情闹得天下皆知,不仅陈豨本人知道,甚至远逃匈奴的韩王信也对此事了如指掌。其实刘邦这么做,还是延续了他处理异姓王问题的一贯思路,即通过各种明或暗的手段,逼异姓王造反,然后刘邦可以名正言顺地消灭他们。除了已经被刘邦软禁的韩信,刘邦对其他异姓王在军事上的较量是充满信心的。

    陈豨对这件事情的反应也不出刘邦所料,刘邦对他起了疑心,陈豨为了自保,也只能兵走险招,扯旗造反,这正中刘邦下怀。只是有一点让刘邦没有想到,陈豨把骑在墙上观景的韩王信也拉进了这趟浑水,陈豨明显是想把水搅浑,扩大自己的同盟军,这样自己的处境就更安全。

    汉十年(前199)九月,陈豨在代地扯旗造反,自称代王,公然与刘邦决裂。

    陈豨在汉朝统治集团中的地位属于“两不靠”,他虽然算是刘邦半个心腹,但不属于刘邦最亲信的沛人集团,所以陈豨的反叛并不出刘邦的意外。陈豨在刘邦加大铲除异姓王的大背景下造反,其实正中刘邦下怀,面对陈豨、彭越、英布等人,刘邦缺少的不是实力,而是借口。

    为了平定陈豨的叛乱,六十岁的大汉皇帝刘邦决定亲征,刘邦相信以他的能力,对付一个不上档次的陈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刘邦讨伐陈豨的进军路线应该和之前讨伐韩王信的路线一致,即东出函谷,北过黄河。由于路程遥远,军队需要补给休息,所以刘邦在邯郸停下了脚步,并召见赵相周昌,询问前线情况。

    从周昌这里,刘邦得到了陈豨造反后的一些动向,当听说陈豨只是率兵在代、赵之间像土匪一样来回剽掠时,刘邦拂须仰天大笑,语众将道:“小子无能为也!”刘邦最担心的是陈豨踞赵都邯郸,陈兵于漳水,阻汉军北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整个河北都将沦陷在陈豨的魔掌之中,汉军北进不得,甚至会影响到河南大局的稳定。

    陈豨犯的战略错误是没有扼险而守,就像六百多年后,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拒绝公孙五楼扼岘山而守的正确建议,放晋军过岘山,结果一败涂地。虽然陈豨的叛军几乎吃掉了邯郸以北的重镇常山郡,但只要邯郸还在刘邦手上,刘邦就有机会翻盘。

    刘邦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如韩信,但刘邦却擅长将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或者说他擅长用军事为政治服务。陈豨发动叛乱,稳定赵国局面就成了重中之重,刘邦的做法是封赏由周昌举荐上来的四名赵将,拉拢赵人,防止赵人生变。

    至于解决陈豨问题,刘邦使用的同样是先政治、后军事的手法。因为陈豨的部将多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而且跟陈豨的时间不算很长,还来不及被陈豨培养成心腹,所以刘邦大撒金银,收买陈豨之将。

    不是心腹嫡系是没理由和银子过不去的,陈豨的兄弟们看到这么多金银,眼都绿了,扑在银子上开怀大笑,然后卷起铺盖找刘邦发财去了。不要嘲笑刘邦用这等下三滥的手段,如果项羽用银子收买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肯定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

    陈豨的外线人马被刘邦成功收买,剩下不投降的都是陈豨的死党和盟友,比如侯敞、王黄、曼丘臣、赵利、张春等人。对于这些死硬分子,刘邦只能用最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不要幻想和这些人达成任何和解,更不能把军事手段理解成野蛮行为,不然成立军队何用?

    虽然叛军一度把触角伸到山东,比如张春就带着万余叛军渡河攻打聊城。好在齐军上下得力,在聊城大破张春部万人。这一战非常重要,一旦让叛军杀进山东并大造声势,刘邦将被迫分兵去山东,这将不利于河北对陈豨叛军的军事行动。

    其实汉军的平叛行为分为两路,除了刘邦所率主力在河北之外,还有一支主力由太尉周勃率领,走山西路,抄袭代国。代地是陈豨的根据地,如果能拿下代国,河北前线的叛军将无家可归,刘邦可一举平定。

    周勃这一路进展得非常顺利,在马邑、楼烦一线屡破叛军,连克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后又收复代郡九县,擒捕许多叛军大员,基本铲除了陈豨的后方力量。周勃平定代国,与刘邦在河北交相呼应,陈豨被尴尬地挤成了夹心饼干。

    陈豨进退失退,已成瓮中之鳖,刘邦很轻松地就攻破了叛军盘踞的重镇东垣县(后改为真定,今河北正定),进一步压缩了陈豨的生存空间。更让陈豨恐惧的是,他在前线最为倚重的军事大员——王黄、曼丘臣,已经被刘邦出重金买通二人部下,用计将二人生擒,献于刘邦。

    陈豨被挤在代以南、赵以北的狭小地域内,和他的盟友韩王信也基本失去了联系,只能率领残部在汉军强大的军事打击下苦苦挣扎。另外一支汉军主力柴武部也北上讨伐韩王信。柴武写信给韩王信,劝他认清形势,向刘邦认罪,还有一线生机,遭到了韩王信强硬的拒绝。他已经和刘邦义断情绝,回去做什么?像淮阴侯韩信那样做一只痛苦的笼中鸟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