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心
——记一位烈士的遗言
星火难分辨,硝烟遮月熏。
高地几争夺,群峦罩霾云。
脚下皆焦土,草木露碎根。
激战到天亮,顽敌更狂淫。
壮士话死生,双目何泪噙。
言语岂详尽,遗言寸草心。
面北行大礼,九死难报恩。
我若战不归,恳请作两均:
一还故乡村,播撒果树林。
年年结鲜果,贡奉众乡亲。
三岁丧父母,孤儿百家存。
衣食足饱暖,千千恩情深。
一留守高地,战友永不分。
边土未宁日,不做瞑睡昏。
血肉滋青松,地下长歌吟。
铁骨忠魂在,边疆总是春。
百字令·解甲
登高眺望,见天染枫叶,云蒸霞蔚。驹隙仕途飞骎度,思绪万千交泄。左右黄河,长江南北,人在戎营垒。雪泥雁迹,谢恩心问无愧。
莫叹未有春晖,壮怀不老,搏浪东流水。起舞人生征路远,借个百儿多岁。飒瑟秋风,不销英气,何惧冰霜坠?我书能就,添与夕阳明媚。
观黄河壶口瀑布
1995年8月草于西安临潼
烟波浩淼真奇观,黄涛狂舞壮河山。
冲天怒吼因何故?国未强盛怎能安!
祁连山下①
1995年10月草于祁连山下
融雪汩汩流,北麓草幽幽。
红果扮秋色,伫立暂忘愁。
愁思常相绕,当为天下忧。
思想建高地,江山多锦绣。
①当时作者从甘肃武威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北麓西行,途中休息,观景伫立而忘情,感慨良久。
念奴娇·观长江
1993年5月草于湖北武昌
暖方伫立,颂春水、望尽源头西陆。万代霜冰,千载雪,独自凭空融释。破雾穿云,托星捧月,擎起蒸蒸日。无须凌跃,堪当天仰高度。
夺路咆哮奔腾,旌旗翻卷,携巨微沙砾。近看无尘真爽朗,且铸精魂忠魄。雄伟长江,与黄河是左右双襟肋。流驰东向,半屏合汇完璧。
沁园春·大漠胡杨
2002年11月草于新疆库尔勒
一带荒沙,非似参天,挺起枝身。对劲风烈烈,黄烟漫漫;天涯久宿,好树称尊。不死千年,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根。曾有否,那黄昏寂寞,厌看霜新?
甘心挽贯天真,又岂是今生闲等尘。望征埃阵阵,残垣膏血;古今俯仰,见证风云。沙漏筛金,石坚化玉,淘尽人间终铸魂。吾折佩,叹镇长铁骨①,心志为邻。
①镇——意犹长。
渔家傲·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感念①
2006年11月草于桂林
青山为碑声寂寂,当年名字谁人记?凭吊游人多渐济。湘江忆②,貔貅五万身先义③。
五万红军皆种子,痛悲血染沉船壁。从此春风能化雨。将军泣,薄情不懂情深意。
①2006年11月,作者带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省、军级以上干部学员到南方考察调研,经广西桂林时,专程前往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凭吊并参观。
②湘江忆——“忆”,为“役”之谐音,也含有“役”意。
③貔貅——(音“皮休”)猛兽名,古时用作军队的别称,以喻其勇猛善战。陆游词《水调歌头——多景楼》中有“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句。
踏莎行·毛主席与抗大①
抗战中枢,光明圣地。延安抗大传奇迹。挖窑建校筑家园,石砖桌椅泥墙字。
抱负雄雄,豪情奕奕。聆听领袖传真谛。艰难困苦玉精成,学添本事前方去。
①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满庭花·老校长刘伯承元帅①
鱼米之乡,腊梅初放,四川开县荣生。响应革命②,为护国尖兵。名冠川中奋勇,凌云志、气贯长虹。何人比?无须屈指,刘邓共齐声③。
威风。难细数,锋磨几许,血火征程。系衰兴为梦,垂请长缨④。培育军官基奠,谋远虑、有备之争。
①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州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少年时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②宣统三年(1911年),刘伯承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革命征程,初试锋芒。
③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与邓小平分别担任一二九师师长、政委,解放战争中又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共同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包括淮海决战,解放大片国土,号称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刘邓大军”。
④1950年底,刘伯承放弃时任西南军政委委员会主席的要职,主动向毛泽东请缨,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任院长。他曾指出:培养军官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刘伯承亲自编写和翻译大量军事教材,执鞭上课,是我国现代军事教育的奠基人。座落在国防大学帅园内的《老校长刘伯承元帅》的半身雕像,为著名雕塑大师程允贤创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