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枪,是神枪的枪——狙击装备(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加利尔狙击步枪(GALAT&aposZ)——沙漠毒蛇

    加利尔狙击步枪(“GalilT&aposzalaphim”,希伯来语简称GALAT&aposZ)是加利尔AR7.62mm步枪的狙击型。50.8cm长的重型枪管,配有一个以色列制的El-Op6×40光学瞄准镜,也可配夜视镜;两脚架的位置在木制的护木后端,与加利尔ARM的脚架不同,GALAT&aposZ的脚架可调整。

    GALAT&aposZ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它的设想是替换以色列改进的M14狙击武器系统(M14SWS,并非M21)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标准远程狙击武器系统。然而,与M14SWS相比,GALAT&aposZ并没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优越性。在以色列国防军的测试中,M14SWS精度表现为1MOA,而GALAT&aposZ的精度为1.5MOA。另外GALAT&aposZ的采购价也是非常昂贵的,而以色列能通过美国的外国军事援助计划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武器,于是,以色列国防军继续使用M14SWS十年,直到1997年才换上“真正的”狙击步枪M24SWS,最终GALAT&aposZ没有大量生产,只有以色列特种部队购买了几百支,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GALAT&aposZ的优点是对野外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这也是加利尔步枪的优点,另外,与其他钢制枪托的加利尔枪相比,GALAT&aposZ的折叠枪托用起来非常舒适。重量问题影响了加利尔突击步枪的前途,但一把装满弹匣的GALAT&aposZ也仅仅是6.9公斤重,对于一把狙击枪来说倒是不算重。另一方面,虽然GALAT&aposZ的精度比M14SWS低,但1.5MOA的散布精度对半自动狙击步枪来说也是很高的,而折起枪托后,GALAT&aposZ的长度只有84.5cm,使步枪易于携带和隐藏,再加上25发弹匣和半自动的强大火力,这些优点都构成了以色列特种部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采用GALAT&aposZ的理由。当以色列在1997年用M24SWS代替M14SWS时,GALAT&aposZ也一起被裁减了一部分,不过直到现在GALAT&aposZ仍在使用,它主要用于在600米射程内提供精确的火力压制。

    99SR狙击步枪——轻巧的外形,持续的火力

    在推出加利尔狙击步枪(GALAT&aposZ)十年后,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又推出一种加利尔的半自动狙击步枪——99SniperRifle(简称99SR)。

    99SR的设计思想是在战斗中向多个目标迅速投射精确的持续火力,外形上99SR与GALAT&aposZ最大的不同在于护木和枪托。99SR的折叠式枪托是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贴腮和底板可调整,并带有一个可调高低的后支架。圆柱形的护木也是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纤维的好处是减轻了重量,99SR的空枪重是5.1公斤,而GALAT&aposZ是6.4公斤。不过99SR并没有提高GALAT&aposZ的精确度,散布精度仍然为1.5MOA,实际上,99SR的枪管就是GALAT&aposZ的508mm重型枪管,同样是配El-OpNimrod6×40光学瞄准镜,99SR根本就是GALAT&aposZ的碳纤维材料改进型。

    德国兵的死神信使

    狙击手——黑暗中潜行的忍者,恐怖和死亡的化身。无论白天、黑夜、丛林街巷,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狙击手幽灵般的身影和鹰一样冰冷的眼神。锁定、击发,一声轻响迎来了那永恒的瞬间;随后,一切尽散风中,除了轰然倒下的身体和飞溅的鲜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任何人都会认为在和平年代的狙击手会很少出动,但9·11事件后,世界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猖獗使各国军事机关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反恐作战范围小、人员少、快速突击的特点为狙击手和狙击武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狙击与反狙击作战也越发为各路兵家所重视。

    作为欧洲老牌陆上强国,德国自东西统一以来便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出兵海外看做其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尽管欧洲其他国家至今仍对这个野心勃勃的邻居深怀戒惧,但德国仍于1996年成立了第一支专门用于国外作战的特种突击队,简称KSK。德国国防部为这支带有探索性质的队伍配备了许多尖端的陆军常规兵器,狙击步枪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头戏。

    G22狙击步枪——风头正盛

    早在1980年,德国国防部便在波恩就采购狙击步枪进行公开招标,来自德、美、英、澳等国的十多家公司参加了竞标,其中不乏像德国的毛瑟公司、美国的雷明顿公司这样的老牌军火商。经过漫长的论证与筛选,以生产军、警用狙击步枪为主的著名枪械制造商——英国国际精密仪器公司推出的AWM-F狙击步枪终于在1997年力压群雄,成为KSK部队的首选狙击装备。德国国防部又依据德语的习惯将其重新命名为G22。

    德国的军事理论家在深入研究了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的基础上,赋予了狙击战更为丰富的内涵。他们认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在战场上可以执行如下任务:通过直接狙杀指挥官、机枪手等有生目标干扰敌军的战术计划,并造成敌军心理上的恐慌;通过对通信线路、战场传感器、车载雷达等信息设施的精确射击,使敌方的指挥系统瘫痪;为炮兵等远距离武器提供战场信息,根据对风向、光照诸元素的估算帮助重武器提高射击精度,以及根据弹道、声音等因素协助友邻部队判断敌军的方位和装备情况;为指挥机关提供反狙击建议。此外,德国的军事专家还发现,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中,携带肩扛式导弹或单人反坦克武器的零散士兵经常会给美军的直升机和坦克带来意想不到的杀伤,这些目标无疑也应当成为狙击手的猎杀对象。

    基于如上考虑,德国国防部在招标时就射程、穿透力、精确度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概率在90%以上,实战中可与12.7毫米口径的大威力枪支抗衡,枪弹还须符合海牙公约。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英国国际精密仪器公司在设计上独辟蹊径,果断地摒弃了现代普遍流行的自动装弹而代之以近乎古老的手动装弹方式,这一设计以牺牲射速为代价换取了在保持7.62毫米口径的前提下发射大威力枪弹的能力,且对降低故障率和减轻自重十分有利。

    此枪以国际精密仪器公司的得意之作——AWM系列狙击步枪为原型改进而来,全长1245毫米(枪托折叠后可缩短为995毫米),自重6.6公斤,携弹量5发,有效射程800米。

    枪机

    G22枪机为常规的圆柱形,经独特的抗冻防污工艺铣削而成。为保证射击精度,枪机自重较大,同枪膛内壁吻合十分严密,具有良好的防尘性能。枪机前端有6个闭锁凸榫,分上下两圈排列,每圈3个。这六个闭锁凸榫有助于减轻枪身在发射前的震动。

    另外,G22狙击步枪的保险也与其他AWM步枪的保险方式有所不同,G22的保险只有前后两个,向前是解脱保险,向后是锁住扳机。而其他AWM步枪的保险有三个位置:向前为解脱保险,中间为击针保险,向后为击针和枪机同时保险,枪机不能开锁。

    枪管

    G22狙击步枪的枪管长690毫米,足以使7.62×67毫米枪弹达到所要求的弹道性能。枪管外壁刻有纵槽,使表面积加大,利于散热,从而避免在射弹较多时因枪管发热变形对射击精度造成影响。枪管内壁有4条右旋膛线,导程279毫米。

    G22没有采用时下盛行的微力扳机,而将出厂时的默认扳机的扳力设在1.7公斤左右,以避免射手在实战中因紧张而导致误射。当然,使用者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通过枪身上一个螺母在1.5~2公斤范围内对扳机力的大小进行调整。

    枪口装置和肩托

    G22步枪的枪口装置功能多样,其后部装有机械瞄具的准星座,中部为枪口制退器。前部还有安装简易消声器的螺纹。枪口前端的特制套箍上有前后两排导气孔,击发时,这两排气孔可将灼热的火药燃气从侧上方导出,以降低枪管在射击时的跳动和降低后坐力。另外,在子弹出膛前导出火药燃气,还可防止在射击后扬起过多烟尘导致射手暴露。国际精密仪器公司为G22配套生产了专用的消声器,使用时射手可将消声器直接拧到枪口最前端的螺纹上。这种消声器并不能完全消除弹药发射时产生的爆破音,但能滤去其中的高频部分,并对剩下的低频部分进行混音处理,使敌方难以从枪声中判别狙击手所处的方位。

    G22狙击步枪的肩托表面由高硬度塑料制成,内衬铝合金骨架,肩托部分可以折叠,折叠后枪长可缩短250毫米,有利于射手在狭小空间内操枪。握把后端上部与肩托连接处有一转轴。按下位于转轴右侧的按钮,肩托即可向左折叠,折叠后肩托尾部的孔套可以扣住位于扳机孔上方的一个突起,此时肩托即锁定在折叠位置。肩托的长短和高低均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射手的需要。另外,通过调节位于肩托右侧的贴腮板旋钮,可以将贴腮板最多拉出28毫米,枪体上安装的人工制动杆能够将贴腮板固定于不同位置。托底板同贴腮板功能类似,最多可向后伸出24毫米,且拉出后还可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移动,调节旋钮位于肩托的左前方。肩托尾部下端配有一个专门的支撑器,由顶部的螺母调整高低,能够同前方的两脚架共同构成三点支撑。机座的前部是用于安装夜视仪的韦弗式导轨及两脚架挂接点。安装两脚架时,脚架上的一根螺栓可伸进枪托前端、枪管下方的一个孔内,并由其中的锁紧装置锁定。在长时间隐蔽的情况下,狙击手可以利用脚架支撑枪身。脚架的两腿可以分别灵活拉伸,以适应不同地形的需要。

    瞄准镜及夜视仪

    光学瞄准镜是一支狙击步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G22狙击步枪中标之后,德国国防部委托国内的施密特·宾德公司为其量身定做了一款专用瞄准镜。其放大倍率介于3~12倍之间,直径56毫米,而不是通常的50毫米。在防御作战时,狙击手经常需要快速射击多个移动目标,此时射速和视野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射手一般都会选择低倍率、大视野的瞄准镜;而射击远距离重要目标时则使用12倍瞄准镜最为理想,更高的放大倍率对提高命中率并无意义。

    G22狙击步枪的夜视仪采用德国亨索尔特公司生产的NSV80II型,该型夜视仪采用了第二代图像增强管,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清楚地发现目标。G22的夜视仪在使用时位于光学瞄准镜前面的特制韦弗式导轨上,这样射手在光线不足时只需直接打开夜视仪电源便可进行瞄射,而无须先将瞄准镜卸下再安装夜视仪,也无须与枪管轴线作校正。将夜视镜装在光学瞄准镜前方也是目前狙击步枪同时使用两种瞄具的最佳方案。

    如果战斗环境不适于使用光学瞄准镜,而狙击手早必须实施精确射击,则可以利用G22狙击步枪上的应急机械瞄准器。该瞄准器的照门是几乎垂直固定在枪机后端的一个圆盘上,圆盘可以旋转,其上有7个大小不同的孔,狙击手可以根据不同的射程(200~600米)将相应的圆孔旋转到最上方作为照门。

    弹药

    G22狙击步枪采用德国MEN金属公司制造的7.62毫米温切斯特·马格努姆弹,该弹规格为7.62×67毫米,飞行时弹道平直,即使在远距离上仍能保持很高的动能,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北约内部通用的7.62×51毫米子弹。是目前除9毫米拉普尔·马格努姆弹以外打击1000米内目标的最佳选择。MEN金属公司为G22狙击步枪提供了两种弹头,第一种弹头自重11.7克,采用钢甲铅芯结构,表面为覆有黄铜的镀锌钢甲。理想条件下,该种子弹发射后的弹头初速可达883米/秒,600米射程上的飞行时间为0.817秒。

    当狙击手需对付车辆或藏匿于掩体之中的目标时,还可使用另一种全披甲钢芯子弹,即俗称的穿甲弹。这种子弹自重11.1克,具备出色的穿透性能。G22采用这种枪弹时可在100米距离上轻松击穿布氏硬度(HB)为420~450的20毫米厚装甲钢板,即使在600米的距离上仍可击穿15毫米厚的该种钢板。一位枪械专家在看完演示后更是惊呼:“一枪能够击毁一辆卡车。”

    尽管两种弹的弹头质量有所不同,但二者射击时的弹道轨迹却差别不大,在600米距离上,穿甲弹的弹道高只比普通铅芯弹低9厘米。也就是说狙击手在战斗中可随意交替使用这两种枪弹,而无须跟着调整瞄准镜的俯仰角度,这无疑对提高狙击手的战场反应速度大有裨益。

    G22的制造者、英国国际精密仪器公司的创始人马科姆·库帕与其说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还不如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神枪手,他曾两次获得奥运会射击金牌,8次获得世锦赛冠军,拥有各种口径、不同原理步枪的12项世界纪录。相信由他亲手打造的G22狙击步枪在未来的实战中一定不会让德军失望。

    PSG-1——价值连城的狙击枪

    PSG-1狙击步枪是德国HK公司生产的警用狙击步枪。PSG是精确射击步枪的德文缩写。

    PSG-1的基本结构和其他HK步枪(G3、MP5)类似,都采用滚轮锁定、延迟反冲式半自动的枪机作用方式。出厂测试的时候,在300米距离上每一支枪必须连续射击50发子弹,而且中靶要在80毫米以内。它每支定价约一万美元,加上两年备用零件和维修费用,买得起的用户不多。

    PSG-1枪长1.208米,有效射程800米。它的枪膛是4条膛线的多角形膛壁,弹头和枪管壁的摩擦减小到最少,加上650毫米长的枪管,使弹头具有较高的枪口初速,有利于弹道平直度的延伸。射击时依靠枪管自身的重量减小枪管的震动。枪口部没有安装消焰器、制退器之类的任何枪口装置。握把为赛枪用的握把。塑料枪托的长度、枪托上的贴腮板高低,射手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它可以选用两脚架或三脚架支撑射击。两脚架比较方便,三脚架会更稳定。PSG-1的扳机力比G3轻得多,这也是狙击步枪的共通特性。另外PSG-1不像其他军用狙击步枪那样装有应急的机械瞄具,而只采用望远式瞄准镜。HK公司原配的瞄准镜是Hendsoldt6x42,但一些用户会另外购买倍数更大的瞄准镜。

    该枪太重,不带瞄准镜和三脚架就已经有8.1公斤了,狙击手在战场上携带使用非常不方便;抛壳太远,竟达10米,这容易暴露射手位置。它采用了特殊弹药和内置消声器,发射时几乎听不到枪声。它有很高的命中率,但射程和穿透力却比普通狙击步枪要差得多。

    HK公司不仅想占领军用狙击武器市场,还想占领警用狙击武器市场。但之前德国人的G3/SG1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始终是按军用自动步枪要求设计的。而狙击手则需要一种高命中精度的专门武器,在较远距离上对付单个或数个目标。为此,HK公司在G3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专门的狙击步枪PSG-1。

    我军装备——一流的中国“狙”

    “狙”在我国古书中指一种非常狡猾的猴子,现代字典的解释为窥伺。

    可以说,我军狙击战术起步较早,与我军当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武器装备是分不开的。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相比,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不独立,装备上很原始,大多地方部队和赤卫队仍然使用大刀、长矛、鸟枪。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剿杀,我军战略上被迫进行防御,但防中有攻,这就决定了我军狙击战术的运用。

    中国“狙”——高超的狙击战术

    当时,狙击手们使用的狙击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枪,主要是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普通步枪。如国民党仿德国毛瑟枪而制造的“汉阳”步枪,口径7.9毫米,表尺射程2000米。由于该枪没有光学瞄准镜,所以选狙击手时通常对战士的视力有特别高的要求。在当时来说,我军连发武器装备少,弹药奇缺,只有尽可能采取狙击行动,才能节省弹药。

    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狙击手还使用过“中正”式和“三八”式步枪。“中正”式是“汉阳”枪的改型,是国民党军队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是侵华日军的主要装备,因枪机上有防尘大盖而被称为“三八大盖”。战争中,我军创造了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等以少胜多的特种作战样式,出现了李向阳等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神枪手。这些作战样式中,狙击行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军的狙击战术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目前我军狙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守株待兔”法

    这是狙击战术中的常用战法,中外历次狙击行动多使用此招。此招的具体方法是,狙击手首先要选择距目标距离在有效射程内的某一射击位置。要求位置既隐蔽,又不孤立,混杂于其他地物之间;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能便于发现目标,又能射击到目标;另外还要有进出狙击位置的隐蔽路线。其次要求狙击手有定力,能守得住。有时目标会很长时间不出现,在半天、一天、两天发现不了目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旦目标出现,能迅速捕捉到最佳射击时机,能首发命中并再次消灭新出现的目标。

    2.“隐真示假”法

    这是狙击战术中的惯用战法。此种手段在反狙击战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狙击手在行动中为了及早发现目标,在战友的配合下,采取隐真示假的方法,在其他地方故意露出敌人要捕捉的“目标”,如用棍子支起一顶钢盔,露出盔顶,引诱敌狙击手射击,从而使敌人暴露自己的位置,为我方狙击敌目标创造条件。

    3.“一石二鸟”法

    这是狙击战术中的不知足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狙击的目标较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射杀更多目标时。狙击手发现目标后,对目标射击的位置不在敌心脏等死穴,而是目标双腿,致使被打目标既活着,却又跑不了,以此引来同伴相救,此时狙击手将第二个目标消灭,然后再消灭刚才受伤的目标。简单说来就是先打残一个,再打来救残的。

    4.“运动狙击”法

    这是狙击战术中的攻势战法。狙击手随作战部(分)队行动,在行动中发现敌重要目标,如敌指挥官和重要火器射手正在对我方瞄准,迅速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先敌开火,消灭敌人;或者,狙击组执行渗透至敌人防御阵地纵深,捕捉和消灭敌人重要目标之后返回的行动。

    狙击手之所以能够在作战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有这么高的作战效率,是与平时的训练分不开的。我军狙击手的训练极为严格,对于优秀狙击手的要求标准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枪要打得准,还包括谋略、体质、奉献、信心等。有一些媒体介绍过类似于美、德等西方军队狙击学校非人的训练场景,回过头来看,我们何尝不是呢!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刻苦训练。我们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狙击学校,但我们的狙击训练水平和强度不亚于专门的狙击学校。我们提倡人人都当神枪手,连队就是大课堂,训练中战士们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组织者强调练为战,向科技要战斗力,向体能要战斗力,向纪律要战斗力。狙击手除初级训练设在目标单一的靶场之外,其他均是在野外进行有战术背景的训练。夏练酷暑,冬练三九,“沐浴”狂风暴雨,身披厚厚雪纱。

    在战争年代,我军广泛开展战场练兵活动,号召开展“三两枪”、“三五动”等小型练兵活动。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饭前饭后练,与枪同眠,形影不离。就是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练就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高超狙击战术技术。

    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我军居安思危,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大战、恶战。早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军委号召全军广泛开展军事大练兵活动。步兵千里大行军练了体力;枪挂重物练了稳力;趴冰卧雪、头顶烈日练了忍力;政治教育坚定了目的。通过大比武,涌现出了大批百发百中的“神枪”连、“神枪”手。

    进入新世纪,我军再一次掀起全军练兵热潮。与三十多年前的大练兵不同的是在拥有高科技装备下的科技大练兵。狙击装备的高技术化,对狙击手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9/85式狙击步枪——向顶级靠拢

    建国后,我国曾一度在狙击步枪上出现空白。一些轻武器的专家在进行国际交流的时候,很多国外的专家一度对那些M14、SVD系列都持否定态度,认为有商业宣传成分,然而在中国的这些专家眼里,国外的狙击步枪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常言讲“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落后”,我们应正视我国高精度狙击步枪与国外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轻武器行业一直是“关起门来自己搞”,武器装备的研制多限于定点的兵工企业。而且国产武器也没有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尽管在积极收集国外先进的技术信息,但总体而言与国外同行交流较少,大多数从事轻武器论证、设计的人员很难有机会感受到世界名枪的真实水平。

    英国兰奇·蒙斯塔公司的RM5012.7mm非自动狙击步枪、英国国际精密仪器公司的AW50FT12.7mm非自动狙击步枪和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生产的TAC-5012.7mm非自动狙击步枪在试验设计方面的测试,让中国一些专家们开了眼界。从现场实际射击精度看,国外报道中描述的狙击步枪射击精度水平是真实存在的,这也说明在高精度狙击步枪技术方面,那个时候的中国的确相对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队一直没有装备专用的狙击武器,虽然也曾设计过一些狙击枪,但并不成功。1979年设计定型了1979式7.62mm狙击步枪,1981年试产并装备部队,主要用做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后来该枪经少许改进后于1985年正式生产定型,并重新命名为85式狙击步枪。

    1950—1954年期间,我国向前苏联贷款购买了相当数量的苏制轻武器,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型莫辛-纳甘步枪,同时也进口了少量的狙击型步枪供教学使用,当时称后者为“狙击手步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直没有自行研发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于1981年开始定量生产,改进后于1985年正式定型,即为85式狙击步枪,该枪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79式、85式本质上都是SVD的仿制品,只是在生产工艺和一些细微之处略有差别。在随后的10余年内,该枪大量装备我军及国内武警、公安特警部队,并对外出口。

    79/85式狙击步枪采用苏制轻武器常用的导气式、枪机回转闭锁原理,半自动方式发射。枪口装有开有长槽的瓣形消焰器,可同时起到防跳和减小后坐力的作用,握把与枪托构成一体,枪托中空并有可拆卸式贴腮垫。79/85式均使用仿自前苏联PSO-1型白光瞄准镜的79式4倍光学瞄准镜,有效距离达1300米,并可以大略测定目标距离,镜内带有红外感光屏以便在夜间进行射击。

    在和平年代,79/85式狙击步枪经过多起突发事件的实战考验,证明它确实是一种具有相当威力与精度的可靠武器,深受武警官兵和公安人员的信赖。但它毕竟是40多年前设计的武器,与现在作战环境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该枪发射的53式7.62毫米弹一般用做机枪弹,在3000米外仍有杀伤力,但在遇到的100米以内狙击距离上弹头停止作用过小,非要害部位往往难以一击致命,在处理劫持人质等特种作战情况时容易产生“过穿透”问题。同时,带瞄准镜后全枪重达4.4公斤以上,加上枪身较长,射击时一般需要有依托物才能保证精度,而且过长的枪身不利于隐蔽。此外,由于没有专用狙击弹等原因,该枪的精度与美国M21、德国PSG等先进狙击步枪相比有一定差距,也比不上苏联原产SVD步枪,对500米外的远距离目标首发命中的几率较小,常常需要先进行试射以修正射弹偏差,而这种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满足的。

    就79式瞄准镜而言,也存在若干不足:一是因加工工艺等原因,瞄准镜内分划盘易松动,射击震动有时会使分划盘照明灯熄灭;二是瞄准镜的红外感光屏使用前须对感光板进行激活,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失去战机,有时受外界条件限制则根本无法使用;三是瞄准镜定位可靠性不好。矫正后取下瞄准镜再重新安装,射击精度将大打折扣,为此有时不得不对矫正好的武器带镜保管。而且该枪的实际射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射手本身的经验以及测距和修正偏差的能力。

    和国内外大多数同口径级别的狙击步枪一样,79/85式虽然有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但也存在后坐力大、噪音大、携弹量少、机动性差的缺点。

    88式狙击步枪——绝佳的人机工程效应

    就在85式正式定型的第3个年头,一种全新国产小口径狙击步枪的研制也悄悄展开。经过近8年的努力,新枪的生产试制终于在1996年完成,并在香港回归的盛典上和驻港部队一同在世人面前首次亮相,这就是Q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系列(QBU代表狙击步枪,其中字母Q代表枪,B代表步枪,U代表狙击)。88式的问世为国产轻武器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与前辈相比,它具有外形独特、设计巧妙、射击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国家靶场接受检测时,首开全部试验均一次顺利完成的纪录,在部队使用中也得到广大官兵的普遍赞誉。

    射击精度堪称一流

    口径小、威力大、精度好是88式首创小口径枪弹用于狙击步枪的先例。该枪使用的88式5.8毫米机枪弹于1994年设计定型,同时适用于机枪和狙击步枪,方便弹药供应。部队实地测试对比发现,在800米内,88式5.8毫米机枪弹的穿透力和射击精度都明显超过了使用53式7.62毫米枪弹的85式狙击步枪,同时也超过了俄罗斯SVD和以色列加利尔狙击步枪。88式在50米的距离上,其精度可以保证打中一元硬币大小的目标,熟练的射手甚至可以打断牙签!在100米的距离上,其散布圆直径不超过30毫米,可以确保射中敌人的眼睛;在200米的距离上,稍经训练的射手就可以将靶杆逐节打断;虽然在远距离上散布有所增大,但在600米内,训练有素的射手还是可以确保首发命中敌人头部,其精度就是与“百步穿杨”相比还要高出许多。由于5.8毫米机枪弹初速高、弹头存能大(枪口动能达到1987焦),在1000米距离上还能够100%穿透3毫米厚的A3钢板,和88式配合使用,特别适用于中远距离精确打击穿戴防弹衣和头盔的单个敌人。

    88式的射击精度较好也与其结构设计有关,特别是枪机采用三个闭锁突笋,发射时枪机、机匣受力的合力方向与枪管轴线基本一致,便于射手操控。

    瞄准镜性能优良

    狙击步枪特别强调射击的精确性,所以88式设计了以光学瞄准镜为主、机械瞄具为辅的两套瞄准装置。

    88式的机械瞄具为折叠式,折叠后不影响光学瞄准镜使用,而卸下瞄准镜后,将准标尺座竖起即可瞄准射击;机械瞄具采用矩形觇孔,不易造成左右瞄准误差,而且较圆形觇孔更易确定中心点,更加符合实战要求。

    88式狙击步枪瞄准镜与79式瞄准镜同样采用开普勒原理,但与前者固定倍率不同,88式可进行3至9倍连续可调放大,通常光照条件下射手可选用较大的倍率进行重点观察和瞄准,在昏暗环境中改用较小的倍率以满足镜内光强要求和获得较大的视界,在若干不同距离的目标间切换和捕捉瞬间目标时更加迅速和方便。88式瞄准镜可进行概略测距和测定方向角,其简易测距尺与瞄准箭标在同一位置上,瞄准时只需将相应距离上的箭标指向目标方向即可,测距同时即构成瞄准,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部队试用后普遍反映,与85式相比,88式瞄准镜座采用的燕尾配合锁紧机构连接可靠、定位准确,明显优于前者。而且88式瞄准镜矫正时无须任何矫枪工具,只需拧开距离转轮和方向转轮上的护盖,然后进行试射,根据靶上偏差调整距离和方向转轮,一般只需试射3至5发枪弹即可,然后拧上护盖。瞄准镜座位置根据国人的身材特点确定,两套瞄具理想贴腮高度仅相差1毫米(85式的这个距离为26毫米),确保射手瞄准舒适和切换后的迅速适应。

    合理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发挥最佳射击效能是狙击步枪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88式狙击步枪采用无托、无提把、无贴腮板的“三无”结构,在有效减小全枪长度和重量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操作性。88式的枪托与机匣合二为一,在保持枪管长度的同时缩短了全枪长,有利于携带,而且平直的抵肩部有利于抵肩射击时减小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88式取消了95枪族的提把,使得全枪结构更加紧凑,也避免了瞄准镜安装在提把上方后枪身单手难以握持的问题。该枪将单手携枪位置设计在瞄准镜之前、靠近质心的上下护木部位,并专门调整了下护木右方尺寸,使握持更加舒适。而88式机械瞄具与光学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度基本一致,无须像一般狙击步枪那样为使两者一致而加装贴腮板,进一步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勤务性。

    88式装备部队后,战士们纷纷反映新枪“枪感”好,操作起来容易上手。这与研制人员设计时格外重视人机效应是分不开的。该枪从扳机到抵肩处的距离只有365毫米,与中国人的一般臂长相适应,握把与枪膛轴线夹角为65°,射手操作时舒适方便。拉机柄设置在枪机框前端辅助导管的右前方,拉机柄距抵肩处375毫米,装填操作自然省力;保险设置在机匣后部正下方,左、右手都可以操作。加上该枪枪身较短,而且质心位于握把的上方,射击时的后坐力和肩部的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使单手控枪,击发时枪口也无明显上跳,而且“两道火”扳机力较小,方便射手做到“有意识击发,无意识响枪”,容易打出好成绩。所以部队普遍反映88式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某部在200米上使用88式狙击步枪对部位靶进行急速射击训练,最快的射手只用了9秒就将直径60—100毫米的四个目标位置全部命中,较85式狙击步枪所需时间减少了一半。88式在设计中很注重“一件多用”,如发射机组件中一个弹簧同时起到击锤簧、阻铁簧、单发阻铁簧、扳机簧的作用,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为提高全枪在浸水、风沙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在发射机构底部设计了排水(沙)孔。护手上设有防滑槽,表面经处理带有细麻点,无论是射击握持,还是持枪携行,都非常可靠,即使冬季戴着全指手套也不打滑。两脚架可调高低,适应不同身高射手的需要,无论仰俯射击,都能保证持枪舒适、稳固。两脚架折叠方向根据需要可以调整。保险、弹匣等部件都可以左右手操作。

    88式狙击步枪设有多重保险机构,充分保障操作的安全性。阻铁保险由保险钮控制,当保险钮处于“保险”位置时,阻铁将不能回转,如膛内有弹可防止扣动扳机时的偶发火,也可避免枪支跌落时,枪机惯性下滑自行推弹入膛的危险;不闭锁保险在枪机未完全闭锁前可保证击针不能突出枪机弹底窝平面,同时击锤不解脱,不能实现击发,清除了85式狙击步枪的“早发火”隐患。

    88式同样注重战场生存能力,该枪采用了新型圆柱形消焰器,其抑噪音、消焰效果明显优于85式狙击步枪,在中远距离上看不到明显的枪口闪光、扬尘等发射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

    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88式的枪托和上下护木均用热变形温度高达250℃—260℃的超韧增强尼龙66一次注塑成形,外表为均匀的亚光黑色,并加工有细点,既避免反光,又有很好的手感,彻底摆脱了国产轻武器“蓝、红、黑”的传统外观。

    两脚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有质量轻、耐腐蚀等优点。其他金属部件广泛采用数控加工和冲压等新工艺,且抗腐蚀能力比传统发蓝工艺提高10倍以上。枪管内膛采用换向镀铬新技术,铬层结晶均匀,枪管寿命大幅度提高。当部队战士们看到88式时,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它外形美观、有现代感,都说它“漂亮、威武”,而且在试装部队期间,官兵们对该枪表面不怕水、耐磨、耐腐蚀,接触汗液后不易生锈的特点非常满意。

    白璧微瑕——88式狙击步枪的缺陷与改进方向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88式狙击步枪虽然总体性能优良,但在部队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88式瞄准镜与镜座锁紧机构配合间隙的调整过程过于复杂,调整时必须先取下瞄准镜,朝燕尾中心方向压下制动块,并使其与齿形螺母解脱后,旋转螺母方可调整间隙。若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正常操作和使用。

    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度不够,有些射手在瞄准时眼睛位置很难摆正,必须将头部稍微偏向一侧才能到位,双眼位置不能保持水平,影响瞄准和观察,对付远距离目标时影响更为明显。夜视装置有待改进。为方便夜间使用,觇孔上方和准星罩上设有荧光点,但该装置日久易变暗,甚至脱落,效果远不如国外采用的氚光管技术。同时通过觇孔瞄准时,在近距离上不容易看清目标,有灌木丛或树枝遮挡时可视性则更不理想。

    两脚架易折断。其主要原因是设计上有缺陷,在材质上选择了较钢材轻巧但强度不如前者的铝合金,而且脚架上开有纵槽,大大削弱了其强度,导致应力集中,不利于抗弯、抗扭;其次是操作不当,射手往往按照轻机枪两脚架的用法,持枪时用力将脚架戳进地面,当然容易导致其损坏。

    直形弹匣棱角过于锋利,装上或取下弹匣时容易划伤手掌。射手在操作时有顾虑,影响装、卸速度。而且弹匣容量仅为10发,与79/85式狙击步枪相同,相对于现代作战环境有些偏少,未能体现小口径枪弹携弹量多的优点。

    与5.8毫米普通弹容易混用。5.8毫米机枪弹与普通弹相比,外形、长度和重量基本相同,一般只能靠弹壳口处的封漆或弹头上的辊沟识别,在夜间容易混用。使用普通弹不仅会影响射击精度,而且对狙击步枪的使用寿命不利。部队建议生产装备精度较机枪弹更高的专用狙击弹,并在弹体上设计较为明显的标识,以区别于其他5.8毫米枪弹。

    88式狙击步枪只能执行单一的杀伤有生目标的任务,而实际战场环境复杂,特别是面对诸多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88式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为其设计相配套的枪榴弹或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就可以使其具备一定的反装甲能力,扩大其用途。

    此外,88式的一些缺憾是由于结构所限造成的,如扳机行程较长、扳机力不可调,以及抛壳窗开在右侧、限制左撇子射手使用等;有些则可能是加工上的原因,像有些瞄准镜在调整至低倍率时,其镜内分划不够清晰;有些枪存在退弹时枪弹不能抛出的问题,容易造成再次送弹时的挤弹故障等等。

    88式狙击步枪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支列入现役装备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它的研制成功还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我国的5.8毫米小口径枪族。虽然88式至今还未在实战中使用过,但经过数年来部队的装备和使用实践,特别是在爱沙尼亚“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大赛和一系列维和任务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88式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小口径狙击步枪。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国产狙击步枪一定会在已取得的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