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传-“万贯家财未必能带来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万贯家财未必能带来幸福。”这是二十世纪美国的首富约翰·戴·洛克菲勒生前发出的哀叹和内心独白。

    约翰,戴·洛克菲勒几乎活到了九十八岁。他是在1937年5月23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抛弃他的亿万家财长辞人世的。医生说他是患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归天时刻,他显得平静、安祥,好像是长睡不醒……

    洛克菲勒安葬在他的发迹之地——美孚石油公司的前总部——克利夫兰的湖景公墓。葬礼并不隆重,墓地林木郁郁葱葱,墓碑用一块高14英寸、宽28英寸的普通大理石制成,墓碑的文字简短,没有墓志铭,也没有特别的饰物,和普通人的碑文几乎完全一样……

    和他的坟墓并列的是他妻子苏拉女士的墓地,这是他的结发妻子,妻子死后,洛克菲勒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

    这位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第一个发迹的十亿富翁,死后手头只留下2千6百万美元的遗产,按美国规定,死者的遗产必须纳税,计1千6百万美元。清理遗物时发现他还保留了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张股票,编号为0001,这大概是作为永久纪念并长期放在保险箱的一份珍贵的收藏品。

    他生前惜金如命,滴水不漏。其中一个例子是他每天下班后要四处查看,把煤气捻小些,把自来水喉管关小些。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对他客气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打电话的5分钱硬币您就别归完给我了,这是一件小事嘛!”洛克菲勒还是把一枚硬币塞进了朋友的口袋,正正经经地对他说:“别客套,这是一笔买卖,别小看它,5分钱是1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别小瞧这枚硬币啊!”

    退休隐居后,他的生活单调而乏味,几乎千篇一律地恪守“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箴言——早晨6时半起床,7点到8点阅读报纸,8点到8点半用早餐,8点30分到8点45分与别人随便聊一会儿天,8点45分到10点,处理个人事务,10点到12点打高尔夫球,12点到下午1点15分洗澡、休息,1点15分到3点用午餐井玩玩数字游戏,3点到5点乘私人汽车外出兜风,5点到7点休息并听秘书读读报上开心的新闻,7点吃晚饭,8点到10点继续玩数字游戏或听听音乐,10点准时上床就寝。

    晚年,他尤其喜欢玩高尔夫球,85岁那年,他还能把球打进100英尺以外的球洞,几乎百发百中。不管下雪下雨,持之以恒地整装奔赴高尔夫球场。面对拍摄他日常生活的摄影记者,他那干瘪的双唇里会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上帝保佑,赐福石油公司,赐福天下百姓……”好一副菩萨心肠!

    洛克菲洛从不读书,似乎对美元、数字、利润以外的事索然无味。不跳舞,更不去夜总会,最怕的是和企图引他上钩的女人来往。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他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这位“英雄”除了自己的老婆——结发妻子苏拉以外,谁都不爱。他说,和女人做戏是危险的,既要耗费金钱,还要赔上宝贵的光阴。

    退休后的洛克菲勒终日厮守在纽约、佛罗里达和缅因州的别墅里,像一只已经下完最后一枚蛋的母鸡,永远栖息在自家的窝棚里,不时地发出咯咯咯的胜利笑声。

    上帝似乎给了洛克菲勒一种别人得不到的机遇:他创建了全美国第一家石油公司,他控制了全国的石油资源,攒积了美国历史上数字最大的私人财产。这个美国第一号10亿富豪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垄断美国工业王国的绝对象征。

    “世界和事业将是你们的!”这是他经常告诫儿孙们的一句老生常谈,今天,在纽约市美国无线电公司办公大楼的第五十六层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的第一间接待室里仍安放着洛克菲勒的一尊铜像,只要定神观察,你会发现铜像主人的面部表情略带一丝苦涩的微笑,一道微弱的光线从双眼中飘出,这尊铜像的面部消瘦且带皱纹,但神态安祥严肃,像是在暗自思忖如何对待眼下的繁荣和明天的危机,在计算一笔又一笔隐藏在心中的数字,在筹划和迎接下一个回合的挑战……

    第二节 伪善者乎?!

    洛克菲勒在美国公众的印象中,今天似乎仍有三分神秘。人们只知道这个家族拥有的财产是个巨大的天文数字。对于洛克菲勒家族的五兄弟和一个姐姐,没有一个美国人能准确地呼出他们的名字。今天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中每个人的行踪都是密而不宣的。如果你迈步纽约街头,看见一幢70层的大楼,上面的牌号为NO 5600,那么这就是洛克菲勒的业务总部了。如果印有“洛克菲勒家族”字样的信封、信纸、公文稿纸出现在交易所或股市,那肯定是伪造的,因为这个华丽的家族从不在公开的交往中抛头露面和使用这种称呼。

    你能知道吗?美国无线电公司大厦NO 5600便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秘密办公室,印有“纽约州纽约市洛克菲勒广场30栋5600号”的公文纸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司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公用笺。

    洛克菲勒五兄弟和他们的姐姐都散居在他们拥有的从美国缅因州到加勒比海的寓所、饭店、牧场、农场、水果种植场的双层豪华别墅里。他们的祖父和父亲从前买下的面积为6平方英里的领地座落在波坎铁柯山的一个幽静的山村里,从纽约动身北行30英里即可抵达,从这儿可以俯瞰赫德森河。这份有3千5百英亩的庄园掩蔽得十分严实,初来咋到的外地人是很难发觉这处世外桃源的。

    洛克菲勒中心座落在美国无线电公司七十层的大厦里,第五十五层和第五十六层,还有第五十四层的一半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产。

    前几年从纽约的一问酒巴里曾传出了一个这样的笑话:一个中年男子酒后狂言道,老洛克菲勒发了大财的原因很平常,他只不过是在旧金山捡到了一袋非洲砧石和一袋金子……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财富聚到一种的极限时,也许就变成了一种罪恶,特别是那些捞取大把大把的不义之财的掠夺者们。洛克菲勒家族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是巧取豪夺的发迹典型。下面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

    1905年初,在美国波士顿的牧师集会上,人们得知,公理会教友们在积极招募基督教战士,并把他们派到落后的地区传教,以此拯救“邪恶的世界”,这是一笔耗资巨大的活动。慷慨解囊者为数不少,其中要算约翰·洛克菲勒最大方了。他一次向国外布道团理事会捐资10万美元。教友们不但没有为他祈祷,也没有力他唱赞美诗,却有人在会场上发出愤怒的吼声,一位牧师跳到讲坛上发言,要求长老们把洛克菲勒这笔捐款退回去,他们异口同声他说:“我们不要这笔比垃圾还肮脏的钱……”

    公理会教友华盛顿·格拉登牧师的情绪特别激动,他责问道:“洛克菲勒的钱干净吗?我们明明知道是他的捐赠,我们收下了,这岂不是同流合污吗?要知道这种不义之财简直是一种欧洲中世纪的强盗贵族的掠夺,既冷酷无情又不仁不义,这是一种罪恶。在这种残忍的掠夺中,国家产业遭到破坏,证券变成了一张废纸,拥有微薄家业的人几乎被弄得家破人亡。我们大家不得不动魄惊心地看到,这一切都成全了这些百万富翁,任凭他们宰割上帝的儿女们,这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事,这些人变成了一头怪兽……”

    洛克菲勒当时似乎是一个名声扫地的人,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当今最大的罪犯”,报纸上的漫画最为形象地把他描绘成一个“长脚伪君子”——这个伪君子用一只手向讨乞的人施舍几枚硬币,另一只手在窃取成袋的黄金。久而久之,洛克菲勒这个名字几乎成了冷酷、贪婪、剥削、掠夺的同义词了。

    洛克菲勒的财富每年几乎成几何级数在上升,这笔巨大的资本从零开始后,沿着一条直线攀升。如果说洛克菲勒的父亲——“大个子比尔”是靠巧取豪夺、残忍霸道起家的话,而他的儿子约翰·戴·洛克菲勒的手段似乎比父辈高明多了。在第二代洛氏王朝的鼎盛时期,随着石油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洛克菲勒家族先后创建的美李石油公司、美罕托拉斯已成为美国石油王国的霸主。财富的急剧膨胀和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迫使洛克菲勒的子孙们必须改变策略才能在这场金圆争夺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个子比尔”的儿子——约翰·戴·洛克菲勒以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的面貌,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救济事业广泛进行渗透并注入了大笔资金,拓宽了洛克菲勒王朝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代洛克菲勒正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洛氏五兄弟在先辈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上,分别成为美国社会政治、金融、工商业、社会福利事业等部门的实权人物。美国的对外关系委员会就是由洛克菲勒兄弟把持的一家颇有影响和权威的机构。洛克菲勒专门研究小组更是对美国外交政策有着深刻影响的民间机构,该组织经常发表各种研究报告和创意策划,直接提交美国政府在制定国内外各种政策时参考。

    洛克菲勒家族的发迹史实际上也是美国社会两百年历史的缩影。美国金圆帝国和洛克菲勒的利益是一致的,洛克菲勒王朝是美国“金圆列车”的不可缺少的火车头……

    洛克菲勒王朝把大笔财产撒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许多学校、医院、科学研究基金会、教会组织、残废人基金会每年仍接受一笔又一笔由洛克菲勒家族捐赠的美元。受过良好教育的洛克菲勒的后代们任职于美国各行各业,他们似乎成了是美国社会的中坚份子……

    第三节 江湖骗子“大个子比尔”

    约翰·戴·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艾弗里·洛克菲勒用多年做小生意的积蓄在美国纽约州买下了一个农场,这个占地160英亩的农场当年只须付630美元。在移民们沿着伊利湖畔大批西迁后,老洛克菲勒留下来了。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老实憨厚、沉默寡言、身材高大的男子汉;但比心计,附近的人谁也无法和他匹敌。人们一般习惯称呼他“大个子比尔”。他外出谋生一去几个月不归家,如果回家,一定选择到达家门口的时辰——漆黑的深夜。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从马上卸下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悄悄地启开地窖的暗锁,先把包袱收藏好。这个地窖的底部和四周都是用油毡铺好的。各种票面的钞票整齐地排列在窖,像一个管理得井然有序的小型档案室。这里的美元是按1元的、2元的、3元的、5元的、10元的、20元的、50元的、100元的面额一字排开,整齐得像书店的陈列柜。清点完钞票后,“大个子巴尔”用麻绳将它们捆扎起来。他不相信银行,也从来不把钱存进去,他说,银行下比家里安全方便,土匪的眼睛盯着银行,抢了怎么办?去银行存钱还会招人耳目。他害怕别人算计他,他只能算计别人。

    1839年7月8日,“大个子比尔”喜得贵子,这是洛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这个儿子名叫约翰。他的出生地是一个极其偏僻的小镇,那时“大个子比尔”刚刚起步,购买这里的土地既便宜又实惠。

    4年后,“大个子比尔”花了1千美元购下了凯尤加县摩拉维亚附近一座7间房的农舍和90英亩土地。这一年他还偿还了两千美元的银行贷款。

    妻子对丈夫的挣钱门道一无所知。“大个子比尔”的妻子是一位极为贤慧的妇人,她敬畏上帝,一言一行均按圣经上说的去做。“大个子比尔”并不爱妻子,经常在外与别的女人鬼混,因此夫妻二人的感情长期不合。

    儿女们也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魔法师,1块钱放在他的口袋里,第二天会变出2块钱来。“大个子比尔”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他会炒地皮,买卖皮毛,有时还做盐生意,贩各种能包治百病的草药。

    天长日久,逐渐懂事的约翰·戴·洛克菲勒终于发现了父亲的药材加工秘密:一天深夜,约翰从床上爬起来尿尿,被一捆野藤和树枝绊倒了,父亲正在用锯子把一支支野藤蔓锯断,放在一个不大的石槽里用木棒捶捣成泥,然后用一张张油纸把捣碎的野藤蔓搓成大小相等的丸子分别包装起来,套装在一些纸袋里,纸袋上面印有“治癌恃效神药”几个拼写得十分不规则的英文……

    “大个子比尔”走上了“治癌专家”的道路。他仆仆风尘,骑马或赶马车走了几百英里,到野营传道会去散发生财有道的传单,传单上印着几行打动人心的骗语:“著名的治癌专家威廉·A·洛克菲勒博士到此一行,为民除病,专治一切癌症和无名肿毒,除晚期癌症外,药到病除。万应灵药,除病消灾,诊治费每人每次25美元……”当时这笔钱是美国一般人的两个月薪水。

    “大个子比尔”在做江湖医生行骗的同时,还抬价推销各种伪劣产品,有时还有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偷小摸行为,如果在路途没有人发现,他会跳下马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别人的羊群里抓一只小羊羔,塞进马背上的布口袋,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大个子比尔”赶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走村串户兜售各种从市场上批发来的小百货和日用品。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聋哑人,当人群围拢来后,他发出一阵阵怪叫声,用手指着车上的货物,或拿一件小玩艺儿塞在孩子的怀里,以吸引人们围观争购。印第安人似乎相信:在聋哑人身上潜伏着某种神奇和秘密,买他的货会带回家某种吉利和好运。

    1849年,贪色的“大个子比尔”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触犯了刑律。黑人小姐安尼·凡德比克上警察局控告了他。这位黑人姑娘是他家的女佣人,“大个子比尔”在一个深夜趁机强暴了她。东窗事发之后他偷偷地逃出了家门,躲进邻县的深山里。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县行政官已经签发了逮捕洛克菲勒的命令。狡诈的公狼有时候是能躲过猎人的枪子儿的。警察始终没有能逮到“大个子比尔”,但有人传说,县警察局长从这个罪犯的手里接过了大把美元。“大个子比尔”最后不得不卖掉他在摩拉维亚的全部土地和房屋,举家迁移到纽约州的一个偏远的山村去了。据一些知情的老人们说,为了不入大牢,“大个子比尔”白天几乎不在人前露面,只有在更深夜静之时,他才像野狼那样从深山里下山溜到自己的房前屋后,向窗户投掷小石子,暗中与家人保持联系。年深月久,这椿强奸案也就不了了之。

    第四节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为安全和生计,1853年夏天,“大个子比尔”把一家大小迁到了克里夫兰一所十分简陋的住宅里。这儿是一处繁华发达之地,流动人口大,当局很难准确掌握这儿的户籍情况。也许“大个子比尔”是完全出于安全和生存之需。把家安顿妥贴之后,他便消声匿迹了。克里夫兰有一条大道是西迁移民们的必经之地。“大个子比尔”的眼睛早就死死地盯住了那些拥有大篷马车、口袋里装有大把现钞的移民们。

    “大个子比尔”举家迁徙的那一年,儿子约翰。戴·洛克菲勒还不满15周岁。克利夫兰这个滨河的商港对这位少年很有诱惑力。商船云集,白帆轻扬,各种船只都在改观。螺旋桨轮船的出现在当地是一大新闻。洛克菲勒放学后,独自一个人来到码头看热闹,在肮脏的码头人,装卸工人像牛马一样使劲地装卸货物。商人们则趾高气扬地吆喝着一群群衣着破烂的苦力。小约翰陶醉了,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倾听着四周发出的轮船气笛声、叫卖声。他的一个同学悄悄地走进他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喂,约翰,你将来想干什么?”

    “我嘛,我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阔佬,你相信吗?我一定会成功的。”

    也许是由于认定的目标还没有达到,小约翰整日愁眉苦脸,神色忧悒。由于孤僻和自傲,他的身边没有几个同学能和他相处,大家送他一个外号——“教会执事”。

    人总是有机遇的。在中心中学里,小约翰还是结交了一个朋友。同班同学马克后来竟当上了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成为兢选总统的幕后人物,他还是政界为美孚石油公司进行斡旋的实力派人物。这位先生后来帮了洛克菲勒不少忙。

    洛克菲勒不准备上大学了,在他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秘密:“我要像马克一样干一番大事,我要上银行,上铁路,上商行去找事干,去小店小铺做事,没有门儿,上帝不允许我去那些丢人现眼的地方……”

    运气从天而降。1855年,约翰忙着四处寻找工作的机会。3个星期后,克利夫兰一家商行雇用了他,但试用期为三个月,只管饭吃,没有一分钱工资。约翰答应了这个苛刻的条件。休依特——塔特尔商行是一家经营谷物和农产品代理商兼储运商的公司,在当地颇有名气。在这儿,小约翰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立足点。他把9月26日这天当做他个人值得纪念的日子。上班第一天,他在自己新买来的日记本上恭整地写了一行字:“1855年9月26日——在休依特——塔特尔商行工作,我当上了记帐员。”他还把这一夭当做他的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尽管试用期后三个月内只补助50美元,以后的月薪只有25美元,他干得十分卖力。他的工作是记帐、审查卑据和盘存货物。这个终日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对他以后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数字就是钱,我不能有丝毫马虎。”他时刻告诫自己。一厘钱的差错也休想从他的算盘下溜过。

    3年之后,洛克菲勒的年薪增到了600美元。“难道我这样子才值600美元,我应得到的远比这个数目要多……”他每天都在暗自思忖,他不甘被人剥夺和埋没,他要求商行老板加薪200美元。遭商行老板拒绝后,洛克菲勒便辞退了这份当时对很多青年人看来是份待遇优厚的美差。

    “我要自己办公司,当老板。”小约翰终于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结识了一位比他大12岁的英国移民莫里斯·克拉克先生。克拉克对这位年轻人很信赖,把自己在商行做事的许多生财有道的诀窍传授给洛克菲勒。他们两个人终于合伙办起了一家公司。

    儿子向父亲告债在当时的美国并非罕事。办公司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约翰手头仅积蓄了800美元,还得筹到1000美元才能派上用场,他只得求助于自己的父亲了。父亲曾经告诉过自己的子女,每个人成年之后可分得1000美元金。当时的成年标准是21岁,小约翰离这个期限还有1年零6个月。因此他必须按父亲立下的规矩,在1年半内付给父亲10%的年利息。

    为了开拓商行业务,小约翰不时地以10%的年利息从父亲那里贷款。铁面无私的“大个子比尔”还是一个出言无定的人,儿子要钱派用场时他偏要讨回债务,把父子之情远远抛在脑后,儿子的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大个子比尔经常说,我要试试儿子做生意的本事和应变能力,看看儿子有没有偿还能力,我要和自己的孩子做买卖,我得诈骗和打败他们。我要让他们知道,除了自己,谁都不要轻易相信。生意场上无父子。”

    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名字,这是洛克菲勒家族中第一次用家族的名字命名的合营商号。经营一年,商行便盈利了。这一年经销了45万元各种货物,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财星高照,利润竟上升到1万4千美元。

    发战争财的时机到来了。1861年4月,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军需物资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战争虽然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美国的几个著名公司——摩根公司、阿穆尔公司、范德皮尔特公司却在战乱中发了大财。这些公司后来终于登上了美国的经济舞台,且成了“唱主角的明星”。

    发国难财是商人们的难得机遇。南北战火燃烧的美国,此刻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谷物和日用品奇缺。商人们心狠手辣的战术派上用场了。这一招术对具有洛克菲勒血源的约翰来说是毫不生疏的,也是得心应手的。“大个子比尔”有一句名言:“人不为财就是最大的傻瓜。”

    约翰·戴·洛克菲勒的经商才干也许是从他父亲——“大个子比尔”的遗传因子中得来的,也许是一种天赋。

    “我是上帝最诚实的儿子,上帝帮助了我!”年轻的约翰·戴·洛克菲勒每当发了一笔财时,总把上帝据为己有。似乎上帝也姓洛克菲勒。

    1856年由于奴隶主的血腥统治而引发的南北战争给美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物资匮缺,大多数家庭只能用蜡烛照明。天黑了就上床睡觉。有钱的富人能买得起鲸鱼油照明或用电石灯照明,但电石灯照明很不安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又来临了。

    1859年,在美国的泰特司维尔,一个叫埃德温·德雷克的上校成功地钻出了第一口油井。克利夫兰的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乌黑闪亮的石油从井口喷出的壮观场景,个个欣喜欲狂。这个消息引起的强烈震动决不亚于1861年在美国爆发的南北战争……

    宾夕法尼亚洲的泰特司维尔紧挨着一条宽阔的河流,河面上终年飘着一层乌黑闪光的油污,当地人称它为“石油河”。当地移民对这个污染源深恶痛绝,而印第安人却它为珍贵的药品,据说它可以治疗胃痛和泻肚。约翰的父亲还把这些从河上捞起来的黑水注入一只只小瓶里,摆在柜台上出售给那些患病的印第安人,尽管那时石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便宜实惠的照明燃料了。

    泰特司维尔开采石油成功的消息不迳远走,人们怀着各种需要和愿望远道而来,在这儿安营扎寨,为生存和生计忙碌着;这儿终于成了美国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油井附近的农民只靠出让土地就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许多人发了大财。这股石油热浪绝不亚于10年前美国的淘金热浪。这儿云集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供应商、赌徒、酒店老板、小偷、骗子、妓女……“油往外面淌,美元了当响。”这是当时流行在油井附近的小酒馆的时髦语言。

    发现石油后的第五个年头,第一列大西洋——大西铁路公司的火车开进了克利夫兰市。克利夫兰成了铁路枢纽站。有火车从纽约直驶克市。这条大动脉在以后复苏美国的经济和商业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宽轨铁路一直修到石油开采中心,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炼油厂拔地而起。据1863年的初略统计,大西洋——大西铁道线先后把150万桶石油运往美国各地。它成了美国第一条石油运输线。克利夫兰也成了美国著名的油都了。这儿的石油产量从1860年的65万桶增加到1861年的90余万桶,1862年上升到300多万桶,石油流成一个又一个的油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欣喜欲狂。整个油井周围成了一个不夜城,人们在劳动,在狂欢作乐,在捞取上帝赐给他们的“圣水”。

    炼油是有利可图的。商人们把眼光投向了炼油业。这个城市先后建起了近百家炼油厂。年轻的洛克菲勒到油井附近考察归来后己经把注意力转向石油了。这时的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已经改名为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公司的总部设在克利夫兰市近郊,占地3英亩。公司的易名是因为除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外,又吸收了一个叫安德鲁斯的商人入伙。新组建的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实力大大加强了,全力以赴地投入石油炼制业务。

    这个三驾马车的公司分工是十分严密而协条的:安德鲁斯是位石油专家,他负责炼油技术;公关能力很在行的克拉克负责原油交易,并负责组织运输;精明的洛克菲勒主管财务和经销业务。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日久天长,这个公司却面临着兢争和危机。洛克菲勒和克拉克不能协条,由于意见分歧和经营不善,产生了1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一贯沉默寡言、埋头做事的洛克菲勒发言了,他非常恼火:因为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在扩大业务渠道方面太保守了,丧失了许多难逢的机遇。三人协商后决定将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出价最高的人将取得从事石油生意的业务,另一方只能保留代理商行的业务,且以个人经营为主。

    1865年2月2日,是洛克菲勒又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他说,这一天决定了他终生的大业。在这一天的拍卖会上,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为一方,克拉克为一方。第一个报价的是洛克菲勒:“我出价500美元!”

    “1千美元!”克拉克报价超出洛克菲勒1倍。

    “4万美元!”洛克菲洛的鼻子冒汗心了。

    “5万美元!”克拉克当仁不让。

    “6万美元!”洛克菲勒喊出了他心底不愿喊出的高价,他的手心冰凉,头眩目晕。

    两个人的喊价一次比一次高,双方互不相让,你争我夺。最后洛克菲勒加到了7万美元。这时的洛克菲勒似乎从上帝那里借来了勇气和力量。

    “7万1千美元!”克拉克的声音有些嘶哑了。

    “7万1千5百美元!”洛克菲勒一股作气,喊出了比克拉克多500美元的价目。

    克拉克终于认输了,他摊开双手,无可奈何地说:“你能干,这笔买卖归你了……”

    后来,洛克菲勒回忆整过拍卖过程时感慨万千地说,我当时是镇定自若的,我抱着必胜的绝对信心,我估计了最后的结局,也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这时的洛克菲勒年方26岁。

    1864年,在克里夫兰市经营石油生意的约翰·戴·洛克菲勒已到了成家之年。他选择了当地威士忌酒业官商哈克尼斯的女儿劳拉·塞丽斯蒂亚。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她信奉公理会教义,当过小学教师,思想激进,是林肯总统的忠实信徒,主张废除黑奴制度,积极参加解放黑奴的运动。除投股6万美元外,苏拉的父亲还给女婿资助了9万美元的流动资金。

    洛克菲勒不愧为一位精明的会计师,他的求婚订婚和结婚费用是极其节省的。每次用费他都记在自己的私人帐簿上:第一次求婚用鲜花0.6美元,第二次是0.5美元,最多的一次竟在了1.5美元……4月8日,他购买了一只价值118美元的钻戒。9月8日的婚礼用去20美元,领取结婚证书1.1美元。新婚去尼亚卡拉瀑布旅游花费0.75美元,购新娘用垫子1个花费0.75美元,邮票0.03美元。这些真实的数字是有据可查的。它们载入了洛克菲勒的1864年第二册分类帐簿上。这些帐簿现存洛克菲勒中心档案馆。

    婚后,精明的洛克菲勒甚至记下了付给妻子劳拉的每笔饭费:2美元,0.25美元,0.75美元,0.35美元……

    在石油大战的年代里,约翰·戴·洛克菲勒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石油——“流淌着的黄金”上去了。当富裕的大户们尽情享乐——吃喝嫖赌抽之时,他正在制定一套使人难以捉摸的石油业总体策划,他在为创建美国第一家石油公司绞尽脑汁。此刻,洛克菲勒的外貌变得似乎麻木不仁和呆头呆脑。今天,我们似乎应该称他为十九世纪末叶的机器人和美国石油工业史上的拿破仑大帝。在洛克菲勒的脑海里,出现了一行行的油井,一排排的炼油塔,无数触须从他头上伸出,伸向全美国和全世界。

    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的公司开始扩充实力。洛克菲勒的智能发挥到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诸如资金调拨,市场推销,储油设备,运输环节,油桶成本核算等。

    不久,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又来了一位精明能干、大胆泼辣的合伙人,他叫弗拉格勒。公司易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洛克菲勒正在发挥他的“扩大生产”战略战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原油炼制生产,以扩大产量和打入新的市场。这家三人公司几乎垄断了铁路专用运油车皮。湖滨铁路公司再不可能向别的炼油商提供运输工具了。在金钱的驱使和润滑下,铁路公司的新任副董事长詹姆斯·德弗罗爽快地答应三人公司,每天拨给60节专用运油车皮。从此以后,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生产出来的油不再需要“老牛拉破车”式的航运和其它方式的陆上运输了。这一招术大大加快了公司炼油厂产品的运输速度,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聪明的洛克菲勒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吸收了一大批资金雄厚、想发财而不得其道的农民入股,而他们的土地出让费多得叫洛克菲勒羡慕不已。

    一切条件成熟了。洛克菲勒的三人公司占有天时地理人和的三维空间。1870年1月10日,在克利夫兰市的一栋不显眼的建筑物的大门口,挂出了一块崭新的公司招牌——美孚石油公司总部。这是全美国第一家最大的石油公司,注册资金为1百万美元。洛克菲勒先声夺人的举措无疑给全市50多家小公司当头一捧。许多小公司只好破产关门。

    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生产过剩、供过于求、质量低劣等矛盾出现了。洛克菲洛决心在炼油质量上取胜,以赢得市场。提炼原油这个行业因为利润大,吸引了许多想一夜之间能发大财的屠夫、小贩和面包作坊主。这些没有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老粗并没有真正掌握提炼精油的要领。不顾质量的盲目生产使油价猛跌,从20美元1桶惨跌至0.1美元1桶。油商们的各种稳定油价的措施均告失败。

    洛克菲勒的新招术出笼了。他用贷款扩大了一家炼油厂的生产,制定炼油标准,而且这家炼油厂改名为“标准炼油厂”。他命令工厂生产一种质量较高的照明用煤油,因为这种煤油质量优良,点燃后没有烟尘,因而越来越受到顾客欢迎。洛克菲勒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市场后,让店主当众燃起“标准炼油厂”提炼的精油灯,同时又点燃几盏烟尘滚滚的煤油灯,请围观的老百姓看个明白:“标准炼油厂”的产品质量是第一流的,你们来买吧!这一招果然灵应,“标准炼油厂”的产品物美价廉,销路大增,白花花的银子不声不响地流进了洛克菲勒的口袋里了。

    为了推销产品,洛克菲勒还使出了一个绝招,他不惜血本,制造了几百万盏新颖的煤油灯,免费赠送用户,凡购买“标准油”的用户都可以得到这种馈赠。后来这种灯和标准油一道遍布全美国,打进了欧洲和中国的市场。上了年纪的中国老百姓,至今仍记得起“美孚油”和“美孚灯”。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成自然了,把一切煤油灯都叫“美孚灯”。洛克菲勒说,这种油灯是“照亮亚洲的光明之灯。这种创造性的推销构思当然是出自洛克菲勒灵活的大脑。”

    由于南北战争的影响,1870年是美国经济不景气的一年。铁路货运量在这一年明显成下降趋势。湖滨铁路总公司的资本家为了挽救经济滑坡的惨局,他们苦恩良久,终于推出了成立“南方改良公司”的设想。铁路公司将联合主要炼油中心的最大炼油厂,提高运费。参与南方改良公司的炼油厂家可以利益均沾,享受丰厚的回扣以得到补偿。谁要是拒绝参加,那么破产的灾难将会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费拉格勒、洛克菲勒和他的弟弟威廉三个人都十分乐意入伙,他们持有南方改良公司的两千股原始股的四分之一。因此,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好处当然优于其他炼油企业。

    洛克菲勒决心消灭阻碍美孚石油公司的竞争对手。摆在这些竞争对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甘心情愿被洛克菲勒公司兼并或者一意孤行,蛮干到底,最后在运费回扣制的束缚下闭门破产。洛克洛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给银行家和铁路公司送去美孚公司的股票。这一招果然奏效,想独立经营的炼油厂家很难筹集资金了,经营一蹶不振,破产之时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洛克菲勒施展的商战阴谋同样适应于兄弟之间。他曾警告过他的弟弟弗兰克·洛克菲勒不要和他作对,别在想和他竞争,赶快缴械投降,把财产转移到美孚公司的帐户上来。他告诉弟弟,他已经和铁路公司联合起来了,南方改良公司很快就要收购克利夫兰大大小小的炼油厂,他说“我们的大门暂时为你们敞开,如果你们一意孤行,不听指挥,你们将会化为灰烬,如果不把产业买给南方改良公司,一夜之间,这些财产会变成水。”弗兰克没有听命于哥哥,结果十分凄惨狼狈,破产后过着极为贫困的日子。同是父母所生,相煎竟如此激烈。弗兰克和约翰终于反目为仇,把夭折的两个儿子的棺木从洛克菲勒的祖坟地迁出,免得以后和约翰的墓地挨着。弗兰克谴责他的哥哥,说他的良心被狗吃了,他的良心比章鱼毒,比蟒蛇狠。弗兰克死后,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生前立下的遗嘱,安葬在远离洛克菲勒家族茔地的一个小山坡上。

    南方改良公司的阴谋终于败露了。受害的厂家怒不可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火把游行示威,他们还向国家和地区法院呈递了请愿书寻求法律赔偿,并扬言要对铁路公司的老板和洛克菲勒本人进行毁灭性的攻击——让他们的脑袋搬家。

    铁路公司终于被迫作出了让步。公司总经理宣布撤消南方改良公司,对运油的客户一视同仁地收取费用。宾夕法尼亚州的立法机构还在星夜赶紧通过了撤消南方改良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石油商们还成立了保护协会,集资1百万美元,挽救频临破产的大小油商。保护协会通过决议,不让一滴油流进美孚石油公司的储油罐。

    风波似乎平息了,危机似乎也过去了。然而,在克利夫兰这块石油主地上,洛克菲勒变得更强大了。克利夫兰的炼油设备几乎全部掌握在美孚石油公司的手中,克利夫兰市的25家炼油厂在洛克菲勒的威逼下只剩下3家没有被美孚石油公司收购了。洛克菲勒下令,在全国要不惜血本收购炼油厂,愈快愈好。他恨不能一夜之间荡平全美国,进而独霸世界石油市场。

    历经3个月的廖战,洛克菲勒——这个美国工业王国的“拿破仑大帝”,几乎荡平了克利夫兰石油区、费城和匹兹堡的一切竞争敌手。当然,在纽约市还有几家不识时务的石油商在垂死挣扎,仍想和洛克菲勒比试高低,但它们成不了大气候,后来也一败涂地了。据1878年的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的石油总产量为3千6百万桶,美罕石油公司名列榜首——3千3百万桶,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人们惊呼,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没有谁能像洛克菲勒一样独领工业王国风骚,成为洛克菲勒石油王朝。

    洛克菲勒始终不理解油商们对他如此敌意,如此抱有铭心刻骨之恨。他认为与其压垮和挤垮这些可怜的油商们,还不如负责任地收购他们的财产,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他认为小企业、小商小贩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由几百家几千家互相冲突、设备陈旧的小炼油厂组成的美国石油工业岂能满足美国这样的泱泱大国对石油的需要,只有大片开发,大规模地开采、提炼、销售石油才可能给美国的经济带来活力,才能够以最低的价格向美国和全世界供应优质廉价的石油产品。他认为大鱼吃小鱼的鲸吞方式并非不可取。

    第五节 高明的经营术

    约翰·戴·洛克菲勒四十岁了,这是他的鼎盛之年,无论是指他的生命还是他的事业。这个年龄的男人是成熟而有力量的。他已成家立业,有两双儿女。他拥有克利夫兰市“百万富翁路”尤克利德大街上一幢华丽的别墅和市郊一处大庄园。萧酒的洛克菲勒经常带着儿女们在庄园的草坪上打高尔夫球。这位身高六英尺、身材笔挺的高尔夫球迷还蓄着一撮军官式的胡须,不时地从口袋里抽出一枝古巴雪前,用打火机点燃,吐出一个个烟圈,它们似乎是一组组数目字,烟圈上升之后,随着阵阵轻风,消失在清凉的空气之中。他严肃而得意地微笑着。这种微笑是严肃和拘谨的,这种微笑里还夹杂着某种不满足的东西。有时明显地看出,他的微笑里藏着一种苦涩和迷惘……

    他不想招人耳目,不想在大庭广众之前亮相,也不羡慕政治和权力,他从不参加社会活动。政治、艺术、书籍、戏剧对他都没有特别的诱惑力。他没有游艇,没有豪华汽车,没有私人俱乐部。他的生活圈子相当公式化:在石油公司的办公室里于了一整天之后就回到家里,休息日上高尔夫球场,上教堂。就寝前他会把帐簿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每项开支的正误。

    有一天,他和一位同事驱车沿着一条幽静的乡村公路行驶。只见一个少年坐在马拉雪橇上吹口哨,神情十分得意。洛克菲勒对他的朋友说,这个孩子长大了将一事无成。朋友迷惑不解,莫非洛克菲勒在检验自己的星相术,为这个孩子看面相。洛克菲勒后来告诉自己的朋友说,他根本无心干自己的正经事,忘了自己是在赶马拉雪橇,将来他会延误大事的。

    他经常深入公司各部门和炼油厂明查暗访,出人意料地在寻找员工的点滴漏洞和毛病。有时他会突然出现在一群年轻的会计员、统计员面前,翻阅他们做好的分类帐簿,孰练而迅速地找出差错和问题,弄得一些年轻人面红耳赤。有一次,他突然来到仓库,找到发放石油桶塞的记录并质问保管员:“你的三月份库存清单上写着还存10750只塞子,四月份买进2万只,领去2万4千只,库存只有6千只,那么,你这个仓库里750只桶塞飞到哪里去了?”

    事无巨细,他认为只要能省下1厘钱的事也值得去干。有一次,他来到一家出口煤油的工厂,在封装车间他发现每封一个油罐需要点40滴电焊。他对工人说,能不能只点38滴电焊?工人试了一下,用38滴电焊点封的油罐有几只漏油。用39滴电焊点封的却没有一个油罐漏油。他当场命令工人,以后只能用39滴电焊料点封一个油罐,一滴也不能增加。以后,凡是洛克菲勒公司出厂的5加仑煤油罐都用39滴焊料,它成了公司的一项明文规定。他和蔼地告诉公司雇员:“积钱好比针挑土,我的钱就是这样一分一厘挣来的。这就是诀窍。”

    洛克菲勒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工业阴谋家。他组成的美孚托拉斯有40家公司入伙,其中只有14家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属洛克菲勒,这个托拉斯的组织是十分复杂然而是有序的。合法的组织与不合法的组织并存,它像一座叫人难以揣测的迷宫。这座高深莫测的迷宫成功地防止了外界对它的渗透、调查、揭露。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孚石油公司根据它的财产来判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某些方面却叫人捉摸不定……

    当年,约翰·戴·洛克菲勒的商业眼光和智力堪称是第一流的,真使人拍案叫绝。

    188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西北部和印第安纳州东部开发了一个含硫过高的油田。由于无法提炼,这种劣质油是不可能进入市场的。许多专家都主张舍弃这种每桶格价仅0.15美的“酸油”。洛克菲勒力排众议,主张大量收购这种价低质劣的原油。执行委员会的所有委员都在咒骂他,他们说,如果按洛克菲勒的意见办,我们的财产和老婆都要赔进去,偿还不了银行的贷款人家会把我们送上法庭,我们会死在大牢里。然而,洛克菲勒要干的事是雷打不动的。他自己筹足了3百万美元,购进了一大批“酸油”。洛克菲勒不惜重金聘请了一名化学家,他是德国移民霍尔曼·弗拉希先生。这位炼油专家来到利马油田一位就是两年。他经过一百多次的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脱硫的成功办法。当化验报告送到洛克菲勒手中时,委员会全体成员每人手执一瓶香槟酒高高举过头顶,顿时香槟的泡沫把洛克菲勒全身都浇湿了。洛克菲勒说:“朋友们,我们的运气来了,上帝怜惜我们花去的30万美元试验费,我们要向上帝谢恩……”1888年,经过脱硫的石油每桶从0.15美元涨至1元,几乎翻了7番。洛克菲勒马上建议在利马开办全美国和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利马炼油厂,对这座储藏量最大的油田开采出来的石油进行高技术脱硫处理。近3亿美元的利润流进了洛克菲勒的金库里。人们说,洛克菲勒富有运见,他的手里拿着一架穿山望远镜。

    洛克菲勒的心里装着一个庞大的全球销售网。这个如同蜘蛛网一样的网络把美国和欧亚两洲的大小城镇都囊括进去了。这时,美国的对外贸易中,石油销售一直排在首位,为美国赚取了几百亿美元外汇。尽管有俄国的巴库油田和诺贝尔兄弟经营的石油企业和美孚石油公司剧烈竞争,洛克菲勒一点也不感到不安和惊慌。美罕公司以质优价廉夺取了世界市场,把兢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

    为了说明洛克菲勒的胆识和魄力,这里可以举出一个精彩和使人感到兴趣的例子:有一次有人向洛克菲勒报告说,一家炼油厂起火了。洛氏不慌不忙地来到火灾现场,从口袋里掏出铅笔和笔记本,把火灾现场的建筑物面积记下,画出一张草图,标明新建油塔和厂房的位置,然后把它交给一名土建程师。洛克菲勒对大家说,我们马上要在这儿盖新厂房了,新厂房至关重要的就是防患于未燃,我们要汲取火灾的教授,把火灾减少到零。说完这席话,他便钻进汽车里,向司机挥了一下手:“回总部!”

    他视浪费为罪恶,他的饮食单调简单,有了亿万家财之后,每天中午只用一份罗宋汤,三块面包,一小块黄油,高兴的时候还在面包上加抹一点俄国红鱼籽酱。一生中,他不曾为客人们大摆过筵席或举行过盛大舞会。家人的生日也从来不摆阔气。他记住妻子和两双儿女的生日,妻子儿女和儿子的生日那天,他们会收到洛克菲勒一份礼物——妻子会得到一束鲜艳的玫瑰,女儿会得到除鲜花以外的一个小型胡桃肉蛋糕,儿子会得到一条15美元的领带。而他自己的生日呢,大部分是在高尔夫球场度过的。他忠于结发50多年的妻子,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会溺爱他们。他克尽做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一种沉默的忍耐,一种来自对人和事的高度忍耐形成了洛克菲勒鲜明和微妙的个性特点。他有民主作风,他的讲话在董事会并非圣旨,遇到困难和棘手的麻烦事,他能听取大家的意见,以便邦助他决策。他的周围有着一批务实、能干、讲效率、有魄力的工作人员。洛克菲勒开诚布公地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明显对抗和矛盾百出的公司,我们的方针之一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气生财。我们的公司具备世界第一流的干将,他们是弗拉格勒,哈克纳斯,佩恩,安德鲁斯,还有我的弟弟。我们好像一个和睦的整体,一个和谐的幸福大家庭。我们一旦制定好了前进目标,一旦认定了自己一定会夺取胜利,我们就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我们确信有了大家一致的目标,我们是不会失败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耐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展开坦率的讨论也是公司克奇制胜的要领之一……”

    第六节 把触须伸向全世界

    洛克菲勒的生意愈做愈大了,除了占领了90%的国内石油市场外,他把公司的经营重心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展。为了适应未来业务的拓展,他不得不告别自己的发迹之地——油城克利夫兰,把公司总部迁到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市。美孚石油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百老汇大街26号。这楼大厦有14层高,当时号称第一摩天大楼。他自己曾多年租住在一家不大的旅馆里,后来他花了60万美元购下了一栋四层楼的褐色建筑物作为家居。这栋楼房位于纽约市西五十四街4号。今天,这栋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作为洛克菲勒的旧居仍保存完好。人们在参观后不由发出一种似乎不算奇怪的论调:“洛克菲勒这个守财奴太不会享受了!”

    这栋建筑物既单调又平常,像一栋大学生公寓,没有过多的装饰,更没有亿万富翁的派头。一楼的房间很大,能纳得下洛克菲勒全家人每周举行的圣经班班会和唱诗会。他每周都准时参加这种宗教活动,轻松愉快地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讲故事和唱诗的乐趣。住宅的后面是一个滑冰场,这是他招待浸社会教友的最好活动场所,让大家尝试室内滑冰的乐趣。那时候的室内滑冰活动在美国刚刚兴起,人们把它看成一种时尚运动。洛克菲勒家里的客人是不喝酒、不玩纸游戏的。这似乎成了洛克菲勒招待朋友和宾客立下的规则。

    洛克菲勒不喜欢亲朋戚友干预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他每天衣冠楚楚地出现在办公室,表情极为严肃,更不许别人破坏他行之有效的指挥权威。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和发展,他丝毫没有放松纪律、领导、自律和严密的、有效的管理。

    洛克菲勒公司的总部下设制造委员会、生产委员会、润滑委员会和出口委员会,各所属子公司和海外公司每月必须赶到纽约总部——百老汇大街26号,全面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度。作为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洛克菲勒,不时在汇报中插话或纠正下级汇报中出现的数字差错。“我的爷爷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的脑海里装的各种数据决不亚于一台初级电脑所储存的信息。”洛克菲勒的孙子小约翰回忆自己的祖父时这样说。

    洛克菲勒具有第一流的企业经营头脑。他把数据比作金钱。他说,正确的数字就是金钱,没有正确的数字指导生产是盲人骑瞎马,是会摔到悬岩下面去的。他精通会计学和统计学,他更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先行者,也是第一位企业成本核算的大师。

    “我们应该在计算时要绝对精确,每加仑汽油的成本应该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精确计算到每分钱的千分之一。我们售给消费者的煤油的利润是微乎其微的,这叫薄利多销。”他经常教训自己的部属关心每一分钱的价值,关心每一厘钱的利润,不能因小失大。

    1879年,洛克菲勒从上报的报表中查出两个炼油厂提炼每加仑煤油的成本相差悬殊。他连夜写了一封长信去质问西部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厂提炼每加仑煤油的成本是0.0182美元,而与你们同等条件的东部油厂的成本只有0.0091美元?不久,这个炼油厂的经理丢掉了饭碗。新上任的经理花了9个月时间终于把炼油成本降下来了。

    薄利多销是洛克菲勒的商业销售政策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项。他常说,我们是为穷人炼油,穷人需要又好又便宜的油,我们是靠物美价廉赢得信誉的,我们更是靠这种售销准则击败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只有这一招我们才能得到全国和世界各地更多的订单,我们的生意才会红火,大批美金才会快乐地、甘心情愿地流到我们的储金库来……

    从无秩到有序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征兆。在逐步走上正规的商品流通秩序后,洛克菲勒的公司的产品饮誉全球,他的销售触须伸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克菲勒现在不必害怕竞争对手的任何突然袭击了。十九世纪90年代,美罕公司的原油、煤油和其它产品占美国和世界石油销售市场的28%以上。洛克菲勒告诉自己的兢争对手,在市场价值规律的左右下,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们应该彼此协调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经营手段,让我们和平竞赛吧!你们不要提防我们了,谁也不会把谁吞到肚子里面去。这一席堂而煌之的表白并没有赢得他的对手的认同,人们怀疑洛克菲勒又要玩什么新花招了。这席话好比是一只恶狼对毫无防范的羊群说:“你们单个到河滩来吃草吧,我是不会伤害你们的……”

    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却私下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们要随时防范不测,睡觉时最好睁开一只眼睛,一切会发生在疲劳和松懈之顷刻……

    1889年冬,洛克菲勒把自己想引退的事单独告诉了他的少数几个助手。他在为金钱、财富拼死拼活的鏖战中疲备了,像一架正常运行了40年的钟表,许多零件急待修理、更换。他经常在夜里失眠,夜里要起来散步,魔鬼似乎把他盯上了,他还患有头痛、胃痛、胸闷等多种综合症,总之,他积劳成疾,整个植物神经紊乱了。他经常对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芳容,他的确消瘦,头发脱落得几乎完全秃顶了,外出时,总要把那顶又厚又大的呢礼帽扣在自己的头上。

    显然,他是不甘心离开这个曾日夜奋战的商场的。他像一位常胜将军,提起打仗便会忘却一切,拔出利剑,跨上战马,带病出征。

    洛克菲勒16岁投身商海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41年来,他赤手空拳地打下了一座座金山,使自己成为全美国第一号阔老。

    57岁退位似乎太早了一点,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退休后又活了另一个41年。

    1893年,他秘密地购进了离纽约州不远的地产,在那里盖家庭别墅,以便在这儿住些时日再去拜见上帝。3年以后,别墅落成,他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开始把家具和一切私有财物搬到波坎铁柯山别墅。除了百老汇大街26号总部的下属知道他的乔迁之喜外,任何人都不知道洛克菲勒离开了他的第二发迹之地。他把大权移交给公司第一副总裁阿契博尔德先生的那一天,在26号公司总部,正下着倾盆大雨,洛克菲勒与几个送别者都洒了一把离人泪。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光露出了笑脸,洛克菲勒破涕为笑,汽车的喇叭声催他启程了,他的手被新任总裁和几个副手紧紧拽住。他生气地挣脱了,笑着说:“又不是上帝在催我上路,我还会助你们一臂之力的,还是打我的招牌吧,我的名字会给你们带来好运的……”

    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洛克菲勒这个“光明使者”的誉称只好让位给爱迪生和他的电灯。煤油灯在美国的生命指日可数了。但柴油机的问世,福特汽车公司T形车的问世又给美国的石油工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孚石油公司仍然是石油王国里的国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和他匹敌。

    隐退的洛克菲勒仍然是美孚石油公司的主心骨,公司一切关键性的决策都是通过洛克菲勒批准的。各委员会的人事任免,主要子公司的人事安排和调动,都要这位“尊贵的王国”下旨或点头。中国宫廷的“垂帘听政”的听政者要静坐在皇帝上朝的龙座之后,而洛克菲勒的“垂帘听政”是在绿茵茵的高尔夫球场,在幽静的别墅林荫道上……

    美孚石油公司仍然在洛克菲勒的卵翼下成长、发展并一天天壮大。美国经济称霸全球的时间表几乎和美孚石油公司的繁荣时间表相同。

    在世界落后的国家里,在最黑暗的穷乡僻壤,美孚石油公司的产品还通过肩挑人扛、牛车、马车、骆驼运往千家万户。批发和零售代理商沿着亚洲苏门答腊东海岸前往暹罗、婆罗洲和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半岛。美孚公司的专用油船载着成千上万吨煤油在中国的广东、福健、上海、天津等港口停泊,平均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盏发光的“美孚灯”……

    新闻媒体和出版界攻击约翰·戴·洛克菲勒和美孚石油公司的文章和出版物在洛克菲勒退休前后在美国社会广泛扩散着。“刽子手”、“恶狼”、“蛇蝎”、“骗子”、“强盗”、“掠夺寡妇和穷人财产的抢犯和流氓”、“不顾穷人死活的吸血鬼”……一切可以从辞典里找到的攻击和谩骂辞语都被人们用上了,有如一发发射向美孚石油公司和洛克菲勒头上的炮弹。美国总统和国会也开始关注新闻媒体对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的抨击了。美国国务院多次下令调查美孚石油公司和洛克菲勒本人的所作所为。这一切,大有风雨欲来城满楼之势,似乎要把洛克菲勒的所作所为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隐退中的洛克菲勒马上作出反应。他已经从报纸中找到了辱骂他和公司的一切辞汇,他把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装钉成册。前来向他讨教对策的总裁和副总裁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主人。他摆了摆手说:“不必答复,一句话也不要说,一切要在沉默中生存……”

    法院对他的多次调查都被他搪塞过去了。且听他的以下回答:“不知道,我没有在记忆中留下这件事……”

    “记不清楚了,也许这是误会……”

    “谩骂也许是一种仇恨和忌妒……”

    “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没有,先生们,敝公司没有必要取得比其他公司更优待的石油运价。如果允许我说明一点,那就是许多石油公司和油商们早就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了更低廉的铁路运费……”

    洛克菲勒曾多次在各种调查委员会上接受调查,被他用重金收卖的律师则尾随其后。当时的一家晚报上披露了洛克菲勒在接受调查时的特有“风采”:“手执文明杖的洛克菲勒仍穿着那件常穿的青色短大衣,头上的那顶礼帽已经褪了颜色,面容显得有些难看,他毕恭毕敬地坐在一个指定的椅子上,他解开了大衣上的最后一颗铜钮扣,双腿交叉着,两只手不停地抚摸着裤子的膝盖部分。他用直溜溜的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会儿望着调查委员会成员,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窗口。他尽量压抑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故意装出一副绅士派头。回答委员们的问题时更令人啼笑皆非。忽而拉长了脖子,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忽而一问三摇头。‘不知道,想不起来了。’‘我没有听说过……’,成了他的最大词汇量。与其说是接受调查,不如说洛克菲勒先生在演哑剧。哑剧的导演似乎是他的私人律师……”

    参加采访调查委员会的一位《世界日报》的记者说,洛克菲勒先生的表演艺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更羡佩这位大富豪的“健忘术”。

    1894年,美国出版了劳埃德写的一本书,书名是《个人财产对抗公共财富》。这本书在抨击洛克菲勒时并没有点名道姓,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书中的“自封为世界之光的总统”是谁。全书把洛克菲勒说得一无是处,且是一个罪行滔天、十恶不赦的恶魔。这部风靡全美国的畅销书竟印了25万册,创当年美国出版物的发行记录。

    祸不单行。在洛克菲勒受攻击的同时,新上任的总裁也是新闻媒体、消费者和油商们攻击的靶子。原来洛克菲勒离任后,公司的决策者们为了弥补竞争中造成的损失,只好违背洛克菲勒的初衷,不惜提高油价,以便把更多的兢争对手赶出石油行业。新总裁还经营其他业务,有时甚至操纵股票市场,拼命争夺股东代表权,鲸吞和接管濒临倒闭的公司。

    洛克菲勒的弟弟威廉和公司的几个头头都自翎为美国金融界的老K、大投机家。舆论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洛克菲勒本人。这位大富豪也只好忍气吞声地代他们受过了。

    刊登在1897年9月18日的《世界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更是危言耸听地写道:“美孚石油公司的头头们是一群吃人肉、喝人血的野兽,他们把有秩序的世界搅得地覆天翻,民不聊生,有些中产阶级被迫沿街乞食或开枪自杀,他们掠夺妇女、儿童、老人、寡妇和小商小贩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一分钱。这是一伙有组织的匪徒和强盗……”

    今天,现代史学家和研究工作者在仔细分析了洛克菲勒王朝的来龙去脉之后认为,洛克菲勒和美孚石油公司的原始资本积累和发展的历史证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是在“文明”的大帽子下完成的,心狠手辣的美孚石油公司只不过是这种社会制度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和例证。美国经济学家们可以找出很多例子证明十九世纪末叶,美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间接或直接地帮助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对外拓宽业务的需要。

    在国外,美孚石油公司几乎成了美国的化身。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衰就是美国的兴衰,美孚石油公司的需要就是美国的需要。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同呼吸共命运。美国驻东南亚的外交使节为美孚石油公司提供了许多拓宽业务的情报,它们以绝密的方式通过外交信使的绝密邮袋为美孚公司传递情报并从洛克菲勒的手上接过无数次数额巨大的金钱报偿。

    当年,美国驻中国公使约翰·杨甚至公开帮助美孚石油公司推销“美孚牌”煤油。这位中国通还亲自用中文书写了一份给中国人的广告,这份绘有漫画插图的广告,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告诉中国人:“‘美孚’洋油一点就着,大小商店透亮通明,家家户户无不欢迎。”这位公使先生还通过各种渠道在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汉口、长沙等大中城市找到了许多经销商、代理店,免费向中国居民赠送“美孚灯”,每盏灯里还注满了煤油。洛克菲勒的“美孚油”首先就是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

    当英国人看到大量的“美孚”油流入中国市场时,十分恼怒。英国佬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不受侵犯。扬言要关闭中国市场,不准洛克菲勒的煤油流进广阔的中国市场。美国人恼羞成怒地叫嚣道:“谁敢关闭中国市场我们就要向他动真格的了。我们的海上军舰不是游艇!……”当年美国的国务卿海约翰还为此专门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向威胁美罕石油公司拓宽中国业务的国家送去了最后通谍。美国的海军直接帮助了洛克菲勒的在华利益。

    洛克菲勒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中,十分坦率地承认美国国务院官员和他的关系密切,这些亲密朋友自始至终帮了他和公司的大忙,“没有国务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是不可能运到域外的最偏僻、最落后、最黑暗的角落里去的……”

    “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洛克菲勒对待新闻媒体和各种谴责、攻击他的出版物的态度。他每天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心爱的庄园里,植树种花,打打高尔夫球,有时候也和仆人聊一会儿天,和身边的波斯猫逗耍,乐在其中。对于任何人的攻击一律不予答复。他常自言自语他说,别人怎么看待我洛克菲勒,这对我不重要,也许是出于误解,出于忌妒,处于他们的需要。他认为是非自有公论,他没有做错任何一件事。将来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们会给他讨回公道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撰写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来龙去脉》一书被称为是“1904年黑幕新闻书刊中的力作”,它一鸣惊人地打动了许多读者的良知。这本文笔严肃、旁证博引的书达30万字之多。令人寻味的是,在称赞洛克菲勒和他领导的公司成员如何具有雄才大略的眼光、精明强干的办事天才的同时,笔锋一转,痛斥了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是建立在欺骗、高压、特权和苛刻的交易上的。她说自己的父亲是经营另一个石油公司的。这个公司被洛克菲勒鲸吞破产。父亲濒临绝境。这本写得真切生动的书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多次重印仍被争售一空。关于这本书洛克菲勒只说了一句话:“妇人之见,不值一驳。”

    1911年5月1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终于对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进行了“最后栽决”。裁决书含糊其词地说:“7个人和一个法人机构曾秘密策划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勾当。为维护美利坚合众周的安全,本法院命令,应于11月15日以前停止这种危险的阴谋和勾当。”这个裁决是在受到损害的广大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主的压力下做出的。最高法院根本不可能抑制羽翼已丰的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的发展。美孚石油公司曾被发现有违反美国1890年反托拉斯法的勾当。俄亥俄州政府曾通过一项法令,禁止该州的任何一家公司拥有除俄亥俄州以外任何一个州的股份。为了对付州政府的法令,洛克菲勒思索片刻,计上心来,耍了一个“金蝉脱壳计”,他指示公司的律师草拟一份新的法律文件,根据这个文件,大多数股东把他们的股票“委托”给另外的三个人,这样一来,这三个人就能够合法地持有其他州公司的控股,后来由“委托”3个人变成“委托”9个人。不久,俄亥俄州和美国一部份州宣布这些托拉斯为非法时,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立即向另外的几百个公司参股,将公司迁往新泽西州。新泽西州表示热烈欢迎这些迁来的公司,因为这可以给这个州带来一大笔税收。新泽西州还批准迁来的公司持有其他州的股份。为了掩人耳目,洛克菲勒在新泽西州的石油公司由托拉斯易名为持股公司。换汤不换药,一切仍按照洛克菲勒的计谋在运作。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识破了洛克菲勒的计谋之后,迅速作出决定,命令洛克菲勒设在新泽西州的公司放弃它的一切子公司,不允许他们作为一个联合企业经营,并把己换成的新泽西州石油公司的所有股票,过户退回原持股股东,由于这一命令是针对公司而不是针对公司持股股东的,因此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反应。

    尽管人们欢呼这个里程碑式的决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和即将倒闭的企业主),但这一切似乎为时已晚了。洛克菲勒富翁的体重又增加了,他变得更有钱,他拥有新泽西州石油公司全部股份的四分之一。联邦法院的决定下来以后,他已下了33蛋——他拥有33家不同的石油公司,这些公司的四分之三的股票仍握在他的手中。

    1912年1月,洛克菲勒开设在新痒西和纽约的两家石油公司的每股股票从260美元上涨到580美元,大西洋公司的股票涨了3倍,印第安纳州公司的股票9个月内每股从3千5百元涨至9千5百元。洛克菲勒的个人财产从1901年的2亿美元增至1913年的9亿美元,翻了近5番。当人们沉浸在欢呼和庆贺联邦法院粉碎了美孚石油托拉斯的时候,在短短五个月内,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又增值了两亿美元。

    这就是洛克菲勒的发家的重要秘诀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