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女人-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本前言是应美国出版商Thomas Seltzer 1919年11月7日来信的建议所写。曾于1920年印在本书的广告上,后曾三次收入小说中。不知出于何故,以后未再收入。

    [2]1913年3月,劳伦斯夫妇住在意大利北部嘎达湖畔的威拉村,草就了《姐妹》一书。其上半部于1915年以《虹》的书名出版。1916年劳氏夫妇移居康沃尔,后住在赞诺附近的特拉嘎森村,在《姐妹》的基础上写作《恋爱中的女人》并于1917年杀青。1919年对原稿再次进行了改动。

    [3]这部书稿曾被几家英国出版社退稿,包括麦修恩与达克华斯等著名出版社。

    [4]1915年11月13日,伦敦警察法院以“淫秽”罪名命令麦修恩销毁未售出的和可以收回的《虹》。

    [5]请注意,Eros与Eroticism词根相同。

    [6]Hermitage位于伯克郡。劳氏夫妇于1918年和1919年断断续续在此地村舍居住。

    [7]《恋爱中的女人》译者序言最早写于1988年末。北岳版、译林版、台湾千华版、台湾猫头鹰版、中央编译版均采用该序。本次在原序基础上进行了较大修改增删。

    [8]张爱玲:《传奇》再版自序,见《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皇冠出版社。

    [9]迈克尔·德雷顿:《爱之永诀》,见《英诗金库》,牛津大学出版社。

    [10]〔英〕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黑马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11]凯斯·萨加:《劳伦斯德绘画世界》,黑马译,北京金城2012年版,第11页。

    [12]Richard Hoggart:Between Two Worlds, Aurus Press,2001,p.83.

    [13]〔英〕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黑马译,译林2009年中英双语版,第86页。

    [14]〔英〕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黑马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页。

    [15]《书之孽》,黑马译,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

    [16]Richard Hoggart:Between Two Worlds, Aurus Press,2001,p.84.

    [17]《劳伦斯文艺随笔》,黑马译,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页。

    [18]本书中的贝多弗,蓝本基本上是劳伦斯故乡伊斯特伍德镇,书中的风物描写与现实中的伊斯特伍德城乡有多处一致。

    [19]厄秀拉是历史上一个烈女的名字。圣厄秀拉曾带领1100个处女出使匈奴,但匈奴人在科隆附近将她们杀害了。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在小说《虹》中战胜了生活和爱情的磨难,一心等待着与“神的儿子”携手。与她形成对比的是妹妹戈珍。这是条顿传奇故事中一个女人的名字,她是尼伯龙根国王的公主,杀死了自己的丈夫阿特利。而本书中戈珍的丈夫最终自戕而死。

    [20]此处是伦敦聚集了文学艺术家的一个区。——译注。

    [21]英国南部的一个郡,比工业化的中部地区环境优雅许多。——译注。

    [22]英国的农田和草场多被木栅栏和铁栅栏围隔,栅栏中间开辟一些狭窄出口,出口上有木质或铁质阶梯专供行人翻越。——译注。

    [23]罗塞蒂(1828—1882),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领军人物,其绘画注重色彩和精神启迪。

    [24]《圣经》中亚当的长子,杀害其弟弟亚伯。当主问起他的弟弟时,他回答道:“我是我弟弟的看护人吗?”见《圣经·创世纪》第4章第8—9节。

    [25]这里指“智慧树”上的果子,象征知识和理智。

    [26]阿尔弗莱德·坦尼生同名诗中一女士,只通过镜子中的映像观看外部世界。

    [27]引自柯勒律治(1772—1834)《忽必烈汗》。

    [28]参见德国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29]朵拉茜·华滋华斯(1771—1855),女批评家,威廉·华滋华斯的妹妹。

    [30]英国各家的农田都用树篱或铁、木栅栏隔开,篱笆或栅栏上的门大多都不锁,仅仅有个挂钩或门闩,一般过路人是不会开门进私家农田的,篱笆间都有公用的小径供人穿行。——译注。

    [31]高乃依(1606—1684),法国诗人与戏剧家,著有悲剧《熙德》等。

    [32]在劳伦斯童年时代,一些矿工家庭就开始购置钢琴,劳伦斯在散文《诺丁汉矿乡杂记》里就详细地评骘矿工家庭购置钢琴的现象。——译注。

    [33]布罗肯峰是德国萨克森地区哈兹山脉的最高峰,上面可以产生幻景,观众的身影被放大并反射到对面山顶的雾幕上。

    [34]《创世记》,第19章第24节,上帝因这个城市里的人作恶多端而从空中毁灭之。据记载,德国的齐柏林轰炸机在1915年首次空袭伦敦,令伦敦人感到了类似的灭顶之灾。

    [35]伦敦一闹市区,餐馆很多。

    [36]罗伯特·勃朗宁的诗《废墟上的爱》。

    [37]罗伯特·勃朗宁的诗《废墟上的爱》。

    [38]原文是Pussum,是英国人对宠物猫的爱称。请教过劳伦斯专家沃森教授,他建议可以用中国人对猫咪的爱称来翻译,故译作咪咪。——译注。

    [39]指布尔战争(1899—1902)。

    [40]Fetish,本意是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以前英国版的《恋》将这个字改为Totem(图腾),被认为更接近劳伦斯的原意。以前拙译采用的也是英国版的“图腾”。但这次采用的最新版,意在恢复劳伦斯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改动的原文,故恢复“神符”这个标题,译文自然随原文做了改动。——译注。

    [41]可能指的是《悲情小丑》中的阿尔文,其人从外形到神态都很像迪斯累利(1804—1881,英国政治家及小说家,曾任英国首相)。

    [42]这是英国诗人济慈的一句诗。

    [43]杰拉德在纠正意大利女士说戴林二字时的外国腔,引得厄秀拉发笑。

    [44]这句话的英文原意是“向街上看了一眼”,这位意大利人不太通英文,望文生义。

    [45]波动或流动flux,劳伦斯对这个词很着迷,经常使用它。他心仪的哲人之一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相信,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幻中流动。劳伦斯曾在写这部小说期间写过一篇题为《窳败之流》的随笔,试图说明在不断的创造和毁灭循环中,事物时而回归到其自然状态。水鸟和水生植物,无论是血肉之躯还是吸收阳光为养分者,其脚和根都扎在冰冷黑暗的泥水中。估计这里的冰水之鹅的意象与那篇随笔是互文之作。

    [46]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国王的女儿,能预知祸事。

    [47]参见邓南遮的同名小说,中心人物是三个女人。

    [48]巴芙洛娃(1885—1931),俄国当时最出色的女舞蹈家。

    [49]尼金斯基(1890—1950),俄国著名舞蹈家。

    [50]《圣经·马太福音》第22章第21节。

    [51]这后一句是贺拉斯的名言,原文是拉丁文。

    [52]英人传统上迷信左手为不祥象征。

    [53]此句参见《新约·约翰福音》第2章第4节:“妇人,我与你有何相干?”

    [54]40年代前英国职业男性出门不戴帽子被视为异常。

    [55]苏格兰水手,曾独自一人在太平洋孤岛上度过了4年。他的故事启发了笛福。后者依此写出了《鲁宾孙漂流记》。

    [56]今名伊斯坦布尔,1923年前的土耳其首都。

    [57]林尖仙女,阿波罗爱上了她,追逐她时她变成月桂树。

    [58]传说中半人半鸟的海妖,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使航船触礁而毁。

    [59]这种灯没有灯罩。

    [60]伯纳丁·德·圣皮埃尔的一篇小岛上的浪漫爱情故事(1787)。

    [61]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7),以描绘牧歌式作品而著名。

    [62]“索德姆之果”an apple of Sodom或a Dead Sea Apple,指传说中外表美丽但摘下后立即变为烟灰的果子。

    [63]植物受到害虫和真菌的刺激而形成的瘤状物。

    [64]见《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3节所谓信望皆不如爱。这里的爱原文是charity,指上帝之爱,基督教徒之间的兄弟之爱,亦即博爱。

    [65]见前面注释“索德姆之果”。

    [66]一个藏有摩西诫律的神圣柜子,以色列人携之出埃及。

    [67]1908年劳伦斯教小学时年薪只有95镑。第一次大战后物价上涨,1916年他和弗里达蛰居在康沃尔,节衣缩食,每年只花150镑。

    [68]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与著作家。

    [69]指直接观察动植物的科学家。

    [70]原名应该是波戈摩玛,是土耳其西部一地名。波斯一说是错误的。

    [71]参见《旧约·创世记》第9章第2节。

    [72]19世纪70年代起,诺丁汉城城乡开始通行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线路不断增加,到1936年有轨电车废弃,到2004年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有轨电车又在诺丁汉城乡全面恢复。——译注。

    [73]这是少女对求婚者的一种传统回答方式,在此是一种反讽。

    [74]这是对猫的一种爱称,类似于中文的咪咪、花花、猫咪等称呼。

    [75]暗指美国印第安公主Pocahontas(1595—1617),据说她同情欧洲俘虏,从刑场上解救白种军人。

    [76]原文是德文,出自尼采(1844—1900)的著作《权力意志》。

    [77]伯金在此强调的是能力意志而非权力意志。

    [78]1832年间的一首老歌。

    [79]戈珍的昵称。

    [80]德国歌曲。

    [81]厄秀拉的昵称。

    [82]达克罗瑟(1865—1950),瑞士作曲家,发明了韵律舞蹈操。

    [83]19世纪末美国歌曲。

    [84]19世纪末美国歌曲。

    [85]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李尔王最小的女儿,她真心爱父亲,但难以表达爱心。

    [86]爱神,生于大海的泡沫中,故名(其希腊文意为泡沫)。

    [87]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名。

    [88]语出赫拉克利特。

    [89]参见《圣经·出埃及记》第20章第4节。——译注。

    [90]古希腊著名女诗人,因单恋年轻英俊的船夫法奥恩从崖上跃入海中自戕。

    [91]劳伦斯是有意在此用了“强制征兵”即conscription这个词的,表明自己的反战立场。1916年英国颁布法律,有史以来第一次强制18—41岁的男人参军,而在这之前参军都是出自自愿。

    [92]参见下文里“悲伤的圣母”。

    [93]在柏拉图的《会饮》中,阿里斯托芬说人原本是一个双性体,后分离为男女,世上男女因此而相互吸引,以求达到团圆。

    [94]在英语中“悍妇”与“亚马逊河”是同一个词,亚马逊河是横贯南美的世界第一大河,奥利诺科河是南美另一大河。

    [95]1893年7月,中部地区的矿主试图给矿工减薪,于是矿工开始了16周的罢工,致使减薪没有成功。

    [96]见《新约·马太福音》第19章第23节。

    [97]1893年诺丁汉和约克郡发生过两起类似的罢工,军队进行了干预,矿工有伤亡。

    [98]当时的币值是240个便士等于1英镑。三个半便士很不值钱。

    [99]见《新约·马太福音》第19章第21节。

    [100]Deus ex Machina,古希腊和罗马的剧院里,神都是用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吊起和降下,来干预人间,因此这个词表示“神之干预”。

    [101]1905年开始劳伦斯家乡的矿井实现了电气化,引进了挖掘机和卷扬机,随后当地又建起了发电厂供应电力。

    [102]the butty system,承包人一般是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一个采煤组的人干活,自己也亲自干活,负责给全组人平分收入,零头往往用来下酒馆一起喝酒。劳伦斯的父亲曾是这样的承包人。

    [103]教会医院办的学校里,男生的校服是蓝色长袍和黄袜子。

    [104]俾斯麦(1815—1898),德国第一任宰相,有“铁血宰相”之称。在这里,“俾斯麦”是一只兔子的外号。

    [105]英语中draw是个同音同形的多义词。戈珍说要“画”兔子用的是draw,而杰拉德说draw时指的是古代把犯人吊起来掏其内脏并碎尸过程中的“掏”字,以此来开玩笑。

    [106]had knowledge of her,据原著英文版注释认为这句话是《圣经》里表示性交的意思。

    [107]古埃及人崇拜圣甲虫,认为它是太阳的象征。圣甲虫滚动粪球,颇似太阳的运行轨迹。

    [108]毕加索的绘画于1910年被介绍到英国。

    [109]威廉是他的正式名字,但家人一般叫他威尔。

    [110]无人知道猫的妈妈是谁。这句话的意思是仅用代词指称别人是不礼貌的,也不明确指的是谁。

    [111]人们在陶罐子里放上醋和糖以此诱捕苍蝇,青蛙可能会跳进去捕食苍蝇。

    [112]劳埃德·乔治(1863—1945),曾任英国首相(1916—1922)。

    [113]指用人的形象、性格和特点来解释动物和无生物。

    [114]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一古老城市。

    [115]罗马人以自裁为荣。

    [116]希腊神话:特洛伊祭师拉奥孔因警告特洛伊人勿中木马计而触怒天神,和两个儿子一起被巨蟒缠死。著名的雕塑“拉奥孔”就取自这个题材。

    [117]本章的题目Excurse一词为劳伦斯所创造,意义多解。根据内容判断,该有“游走”一解,与本章主人公漫游求索的意思相吻合;亦有探讨具体某一话题的意思;亦或为两个意思的综合;甚至有可能是启用了一个已经废弃的旧词,其原意是疯狂的涌动。读者或可根据内容自行理解。

    [118]火蛋白石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

    [119]曾被直译为“高茶”,是传统的英国人黄昏时分用的一顿茶点,在下午茶的基础上多了肉类、点心和沙拉等,往往充作晚饭。现在很少有人用这顿茶点。

    [120]这是一家14世纪开始开办的古老客栈,现今依然营业。——译注。

    [121]《圣经·创世记》第6章第2节。

    [122]此段及以上六段中有关人的背部生命流的叙述表明劳伦斯受到J.M.Pryse 1910年出版的《开封的启示录》一书观点的影响,该书认为印度教中的神秘神经学理论是:宇宙的能量存在于脊髓的根底部,是人的中心生命流的起点。

    [123]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过干旱的荒原走向希望之地时,两次击打石头,从中流出水来。

    [124]劳伦斯曾在《哈代论》中探讨成长的理念,认为成长来自相反的力量之间创造性的冲突。在此他把希腊人当作理性意识的象征,而把埃及人当作未知生命力的象征。

    [125]希腊传说。国王命廷臣达摩克里斯坐在一根头发悬挂的剑下,以示君王之危。这个成语意为“临头的危险”。

    [126]见《新约·马太福音》第8章第22节。

    [127]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被描绘成一个小伙子,脚穿长翅膀的草鞋。

    [128]英文snub是冷落、不屑一顾的意思。但指鼻子时意思是扁平、鼻尖上翘的那种鼻子。劳伦斯就生着这种鼻子。估计正因此他在此用了这个双关语。

    [129]培根子爵本身是一位律师。

    [130]都铎王朝(1485—1503)。

    [131]波依莱特(1879—1943),法国著名时尚设计家,在1909—1914年间名声显赫。

    [132]Never whip a dead donkey,意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33]意思是他们不是上帝的子孙。《圣经》里有“上帝之子遇上人的女儿”一说。

    [134]见《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第5节。

    [135]见《新约·马太福音》第17章第20节。

    [136]此处的用语暗喻耶稣复活后甩掉了缠裹在身上的带子。——译注。

    [137]见《约翰福音》第21章第25节。

    [138]戈珍的昵称。

    [139]见英国19世纪诗人D.厄德利·威尔莫特的诗《我灰色的小屋》。

    [140]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区。

    [141]这座咖啡馆的原型是现在依然存在于伦敦的皇家咖啡馆,光顾此地的多为艺术家。

    [142]见《新约·使徒行传》第16章第30节。

    [143]见《旧约·诗篇》第23章第6节。

    [144]英国城市。

    [145]比利时城市。

    [146]法国和比利时边境上的一城市。

    [147]比利时城市。

    [148]玛斯是布朗温一家世代居住的农庄。考塞西是玛斯附近的镇子。这些都在《恋爱中的女人》的姊妹篇《虹》中早有叙述。

    [149]玩命开车的人、詹提克利尔和苏丹王,这三个用语都暗示杰拉德旺盛的性力。第一个是俗语,表示性力强健;第二个出自乔叟的《修女的牧师故事》,是一只雄鸡的名字;第三个指无数妻妾的主人,难以驾驭。知道这三个暗喻,这段话就好理解了。

    [150]这里用的是双关语:damp一词既是“湿”也是“意气消沉”的意思。

    [151]悌罗尔: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省,首府因斯布鲁克。

    [152]洛克这个名字暗指北欧的恶作剧神洛基,此神时而具有毁灭性,对一位名为巴德的年轻神之死负有责任。

    [153]18世纪著名的苏格兰民歌。

    [154]《虹》中厄秀拉的情人。

    [155]sovereign, farthing,都是旧英国货币。

    [156]帕奈尔(1846—1891),爱尔兰政治家。因与有夫之妇私通事发而被迫退出议会。

    [157]凯瑟琳·奥谢,帕奈尔的情妇。

    [158]这是一首德国民歌,叙述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妻子反抗丈夫的故事。

    [159]德国最大的工业省。这种帽子上大多绣着花,为农妇所戴。洛克戴它表示向传统挑战。

    [160]立柱基础处的爪形装饰。

    [161]祭雅典娜的神庙,在希腊雅典。

    [162]此段表现未来派审美观,颂扬机器、运动、速度和力量所代表的反叛青年和未来。

    [163]见亚历山大·蒲伯《论批评》:“蠢人才敢闯入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164]阿伦(1883—1962),加拿大女舞蹈教师,以跳赤足舞著名。

    [165]意大利中部地区。

    [166]麦斯特洛维克(1883—1962),美籍南斯拉夫雕塑家。

    [167]埃及女王。

    [168]苏格兰女王(1542—1587),曾结婚三次。

    [169]塔斯(1859—1924),意大利女伶,90年代在欧美出名,以艳情闻名。

    [170]意大利于1917年占领北非的的黎波里。

    [171]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怪,被其目光触及者即化为石头。

    [172]据说亚历山大大帝认为世界上没有他要征服的地方了,为此而痛哭。

    [173]席勒深爱夏洛特,但未能与之结婚。

    [174]卢梭在《忏悔录》中称一切都令其警醒、恐惧。

    [175]伏尔泰曾拜访普鲁士腓特烈二世大帝,两人讨论过后者写的诗歌。

    [176]弗莱克斯曼(1755—1826),英国雕刻家。

    [177]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画家。

    [178]弗赛利(1741—1825),瑞士画家。

    [179]费尔巴哈(1829—1880),德国画家。

    [180]伯克林(1827—1901),瑞士画家。

    [181]布莱克的一幅画名为《跳蚤之魂》。

    [182]这是古代从慕尼黑经因斯布鲁克穿过布伦纳山口通往维洛纳的大道。

    [183]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农家女海蒂为庄园主的孙子亚瑟所诱骗,生一婴儿后弃之林中。

    [184]此话可能出自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没有人,上帝就是空话。”

    [185]《哈姆雷特》第5幕第1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