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故事-莫逆之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智慧是产生方法策略的根源,当方法、策略达到出神入化的时候,可以说,智慧就被发挥到顶峰了。

    一天深夜,毕矮有一位在县衙里当差的朋友来找他,说是上任不到三个月的知县黄敬请他去一趟。毕矮二话没说,跟着朋友拔脚就出了门。

    进得县府,只见那位黄知县满脸愁容,双眉打结,正在唉声叹气哩。黄知县一见毕矮到来,连忙请毕矮上座,然后深深地作了一揖,说:“下官不幸,想请先生帮忙,如能化险为夷,先生之恩,终身不忘!”毕矮听了,连忙摆摆手说:“大人到任以来,清正廉明,全县平民百姓有口皆碑,我平时虽爱打抱不平,但只是找那些歪官恶吏、土豪劣绅,大人做事光明正大、褒贬分明,我对大人衷心敬佩,不知今日大人叫我来有什么见教?”黄知县一听,原来毕矮理解错了,忙说:“毕先生千万别误会,下官到任后,深深佩服毕先生为人刚直仗义、智谋过人,今天请先生到此,实在是想请先生解我倒悬之急。”于是他把一件棘手的事原原本本地讲给毕矮听。

    原来,黄知县的一颗县印这天不翼而飞了。这事,很有可能是一位姓胡的狱吏干的。这胡狱吏贪赃枉法,被黄知县一眼洞察,当众训斥过他,于是便怀恨在心,一意图谋报复。为此,他接近掌管知县印信的黎文书,对黎文书小恩小惠、吹吹拍拍,不到几天,他俩居然换了帖,成了把兄弟。这天胡狱吏趁黎文书不在,就下手把县印偷走了。事发后,黄知县把几位亲信幕僚召集起来一商议,觉得事情很糟:胡狱吏虽然存心干此勾当,但没有证据,抓了他,他不会认账;但如果惹得他狗急跳墙,故意把印一丢,咬定没偷,既不好办罪,又拿不回县印;事情闹得上司知道了,黄知县不但要为此丢官,而且还要办罪;如果请胡狱吏来好好商量,大家估计他一定会矢口否认,因为他怕落个把柄在知县手里,自讨苦吃。几位幕僚思来想去,都感到十分棘手,一直弄到半夜,还拿不出一个上策来。最后,毕矮的这位朋友就向黄知县推荐了毕矮,黄知县久仰毕矮大名,所以特地请他来商量对策。

    毕矮听完黄知县的叙述,沉吟半晌,本想不管这种官场之事,但转念一想,黄知县是个好官,而那姓胡的平日行为不端,毕矮也早有所闻,这种蓄意害人的人让他逍遥得逞,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当机立断,对黄知县说:“大人不必心焦。依我的话,从明天起,你装病三天,不见客,不办事,公文一概停发,消息可千万别走漏。三天后,我自有良策,拿回县印。”

    黄知县听了满心欢喜,依计而行。

    到了第三天午夜,县衙的公堂上突然失火,烈焰腾空,全城震惊。黄知县急忙下令所有属员差役入衙救火,黎民百姓在外取水,违者重处。此时,锣声大作,人声嘈杂,那姓胡的狱吏当然也不敢违令,匆匆赶来救火。黄知县一见,连忙喊住他,当着众人吩咐:“现在大堂上人多手乱,我要亲自指挥,你不必去了。这里有县印一颗,你拿回去好生保管,只要管好县印,就算你救火有功。”说完,把印盒子递给姓胡的,转身指挥救火去了。

    慌乱中,姓胡的接过县印盒,一见上锁密封,才知中计,可这时黄知县已不知去向,他只好捧了个空盒子回家。

    当晚,火扑灭了。第二天,黄知县升堂,论功行赏,胡狱吏捧着个印盒子呈了上来,黄知县当众打开,只见一颗黄灿灿的县印端端正正地放在印盒里。胡狱吏落得个火烧乌龟——有苦说不出,当然,黄知县也只装不知,照例赏赐了他。

    这以后,黄知县和毕矮成了莫逆之交。当地那些污吏恶绅也都不敢再横行不法,因为上有黄知县,下有毕矮,邪气不敢上升。可惜这位黄知县由于正直而得罪了上司,不到一年竟被降了官,调离了。

    (李韩林 搜集 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